鲜花·广漠·头骨·我的爱

    摘 要:欧姬芙的艺术创作,追寻的是契合她心灵的那种感觉。无论是创作花朵、广漠,还是动物头骨,她都将真我的感受融入作品。不管是放大微观体量,还是削弱和柔化空寂、辽阔和苍莽,她都把领悟到的本真感受,无尽地展现于画中。

    关键词:乔治亚·欧姬芙;艺术家;艺术创作

    花是什么?是植物繁衍后代的器官,是大自然的天然装饰品,也是人类许多场合都不可或缺的重要点缀物。画家笔下描绘的花是什么?是具象,是抽象,还是意象?是借描绘其颜色、轮廓彰显它鲜活的生命力,还是借此抒发一种情感?皆不是。画家要描绘的,实则是契合他或她内心的那一份感觉。在艺术家这里,花不再是主题。每一个人面对同样事物,都会呈现不同的感觉。一千个人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一位画家心中的对花的独份感觉,自然也异彩纷呈,其心中对花呼之欲出的独特印象,被挥洒于笔墨丹青下。花是载体,画家借着这一载体,表现的是心中的自我感觉。变幻莫测的艺术家个性,把花诠释得千变万化。正所谓:“已知仙客意相亲,更觉良工心独苦。”

    把小巧花朵创作得最气宇轩昂的,要属20世纪美国艺术大师乔治亚·欧姬芙。贯穿她一生艺术生涯的创作母题,就是绽放到了极致的绚烂花朵。欧姬芙创作于1924年的《明亮的鸢尾花》,便是其代表。画面分为上下两部,像甩开的水袖,有一种行云流水的美感。画家将鸢尾花花瓣的舞动表达得挺拔而含蓄,刚劲而柔韧。花的紫色分浓、淡、亮、暗、浊,层次分明,其间又有黄色、湖蓝色和黑色点缀,将鸢尾花优美的花姿和挺拔的气质,表现得光彩夺目。鸢尾花这种惹人怜爱的紫色花朵,被欧姬芙放大,放大到让人忽略了它本身的存在,只留下滿目的紫色。从欧姬芙在1928年创作的《两只粉红色的浪漫海芋》中,我们也可以读出同样的旨趣。不到巴掌大的海芋花朵,被画家呈现得硕大无比,花朵傲然屹立,仿佛能气吞山河。海芋花中间的黄色花蕊,则倔强坚挺而雄起。两朵白色海芋花的背景,是一片嫩嫩的水粉色。此画有种说不清的味道,令人读罢总是被画中花朵的强悍和霸气震憾到。《木槿花与缅栀花》《曼陀罗·白花一号》《灰色、黑色、蓝色和黄色线条》等画作,皆如是。画家把自然界精巧可爱的各色鲜花,创作得如许壮美而硕大。要拥有怎样的一颗心,才能如此英勇无畏,把微观的花表现得如此威风凛凛?其人如花,如她笔下的花。

    欧姬芙的一生颇为传奇,她痛痛快快活到了98岁,找到了自己,也活出了自己,是女性独立、自由的典范。1887年,欧姬芙出生于美国威斯康星州,父母经营乳牛场。她在该州成长,就读市政厅学校,跟当地画家莎拉·曼尔学习绘画。在州首府麦迪逊市读完高中,欧姬芙来到芝加哥艺术学院。1908年,她开始师从威廉·梅里特·切斯,这位先生是画家兼艺术教育家,以肖像画、风景画和静物画闻名,平生培养了众多学生。在这里,欧姬芙初露锋芒,以油画《无题》获得奖项。这期间,尽管她艺术天分已然显露,但并未对创作怀有强烈的体认。她既找不到适合自己的风格,也摆脱不掉被学院训练过的模式感,甚至都缺乏被艺术冲撞心灵的那份激情和冲动,欧姬芙处于迷茫的困顿期。破壳的机缘出现在1912年,她参加了维吉尼亚大学的暑期课,教育家阿瑟·卫斯礼·道的观念,一语惊醒梦中人:“艺术家应善用线、色彩、面与形诠释自己的理解和感觉。”绘画画的是亲身感受,这种亲证的感觉,只属于画家自己,忠实记录下自己的体悟,创作出来的作品才有意义和价值。至此,欧姬芙的艺术创作思想成熟,不管她一生的技艺如何纯熟和演变,这条铁律成为她一以贯之都会遵循的法则。欧姬芙的艺术生命豁然觉醒,她发掘到了自己的艺术矿脉,将有限的生命开始投入到无限的创作中,辛勤开垦。

    只描绘内心的这份感觉,带着生命温度和灵性的作品自然吸引人。欧姬芙的绘画,打动了一位画廊主人兼著名摄影师史蒂格利兹。这位纽约绅士与欧姬芙,开始了长达三十多年的恩怨和艺术牵绊。他一手托举起欧姬芙的艺术辉煌,用自己悉心设计的营销策略,使女画家在盛年就成为了当世的艺坛明星,可谓欧姬芙的良师益友。他也深爱欧姬芙,为了欧姬芙离开自己的妻子,而娶之为妻,但这并不妨碍他还会与别的女人擦出爱情的火花,继而又背叛了欧姬芙,致使欧姬芙经历过一段艰难的心灵创伤期,精神抑郁,住院治疗。不过,二人始终是志同道合的知音和相互给予灵感的艺术缪斯。有趣的是,卅载相遇,两人共同生活的时间,也不过三五年。原因是欧姬芙找到了安放灵魂的精神家园,那是一片辽阔、广袤、空旷而孤寂的大地。只有在这里,欧姬芙的心,才拥有久违的清凉与安祥,还有源源不断的艺术灵感。这里是美国的新墨西哥州,此处有红岩峭壁、沙漠和仙人掌,还有炙热的阳光和印地安村落。这里原本就是印第安人的故乡。温暖而干燥的新墨西哥州,属于典型的沙漠气候,是与繁华时尚的纽约迥然不同的地方。欧姬芙从纽约搬到这里,并且深深依恋。景致迷人的荒漠和群山,荒芜,原始,干燥少雨、烈日当空的蛮荒之地,成为她艺术创作的极大源泉,并且这一源泉绵延不绝。在新墨西哥州,欧姬芙找到了内心真我。原始和狂野、恢弘与辽阔、壮美同孤寂,这些是满足她内心需求的不竭的力量源泉。正是这种与现代化都市背道而驰的能量,激起画家内心一份独有的感觉。她把这种内心体验,全部呈现在了作品里。

    欧姬芙在1936年创作的《红色山岗和白云》,颇能说明问题。在她笔下,广袤的山岗和山岗背后的群山,以及比远山更辽远的天空,还有天空上的两朵白云,都荡漾成了浓郁的色彩和绵延的浪波。画家把这些近景远景全部抽象概括,凝练成她心中的景致。正是因为她深深挚爱着洪荒的新墨西哥州,她笔下的沙漠枯山,全部变得温柔而优美,画作恬淡又宁静。1937年欧姬芙创作的《我的后院》,是同样的韵味。突兀嶙峋的山体被画家赋予上温情的美感。群山是块状的色彩堆积,用浓淡干湿区分不同的层次。山体、天穹、广漠、植被,全都凝练成芬芳的色彩,被婉约地表达出来。其他作品一概如是。画家不但在这里挖掘到艺术的灵感,还收获了健康的体魄。她在这里越来越健康,爬山,绘画,交三五知己,吃绿色食品。她不化妆,搭一件素色袍子,除了满足生存所需,褪去所有的外在附庸,人变得愈发清简。

    时间的遥远和空间的虚无,生命的花开花落和灵魂的常住不灭,都被黄沙与烈日吞没与侵蚀,欧姬芙把这些感觉,全部融化到了作品中。1935年,她创作了《公羊头、白蜀葵和小山》。画面居中处是一具庞大的公羊头骨,羊角如展翅翱翔的巨翼,直冲云霄。羊头则氤氲泛化成奥妙的抽象物,羊头下面是绵延的红褐色山峦,背景则是雾霾蓝的天穹和白色絮状云朵。头骨一侧,有一朵黄白色的蜀葵花。不要追问画家要表达的内容,倘若非要格物致知,那么内容就是一种意境和韵味;也不必探索画家要创造的意义,若是必须穷追其意,那么真意就是契合她内心的一点感觉。这种感觉,只属于欧姬芙,只不过她如实再现。每一位伟大的艺术家的创作立场,必不是到自身之外去寻求艺术的灵性,而是在不断破除一切局限和外在观念的过程中,寻找到真我和真我下的那种真实感受。欧姬芙在大漠孤烟、长空万里中,观望周遭景物,提炼到击中她内心的结构和特征而已。公羊头骨是主题吗?蜀葵花是主题吗?山脉和苍穹是主题吗?都不是。画家的感觉才是主题,画家只是把契合她内心的感觉表达了出来。抽象和具象都不重要,元素和纵深关系也不重要,重要的就是她画出了心中的那点感觉。艺术的高妙处,就在于每个人的感觉都各有不同。忠实真我的,方是好的艺术作品。

    细细体会欧姬芙的绘画作品,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她在创作鲜花类题材时,是用庞大体量来驾驭微观实物;而在创作广漠类素材时,却是用秀美和纤柔来调和原始的粗犷与豪迈。这种一张一弛、互为表里的创作手法,尽管方向不同,但她穷尽一生的所有作品,皆是在处理这种矛盾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她的作品,格外重视意境和气韵。因为融入了自己的内心体验,所以其作品有了启示和象征,追求言外之旨和象外之意。欧姬芙打破了一切世俗的框架和限制,这些限制是自大的人类偏执的错误观念。欧姬芙通过扫除这些牵绊,找到了本真。本真的感觉,来去自由,千姿百态。真挚不羁的女艺术家,也把自己活成了纯粹的艺术品。

    欧姬芙她爱什么?她是爱新墨西哥州的荒漠、峭壁、满月和空旷吗?是,又不是。她爱这些,却不仅仅爱这些。她真正爱的,是与荒漠、峭壁、满月和空旷不可分割的那种感觉。这种感觉自久远而来,让她的心灵安住当下。

    作者简介:

    王彧浓,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