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故事,有效写作

    何立华

    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写作教学一直是难点和重点,不只是因为写作在语文考试中占有很高的比重,更重要的是写作体现的是学生的语文能力水平。要在考场写出一篇质量比较高的作文,需要学生有扎实的文字基础、足量的故事题材、细腻的感情和一定的表达技巧。中学阶段是学生写作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教师要针对写作困境给予一定的指导训练,夯实语文基础。

    本课题研究了故事分享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研究表明通过有效的故事分享,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给大家讲故事,讲故事者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听故事者,一个学期就能收获好几十个印象深刻、触动心灵的写作素材,也收获了写作内容。故事分享展示操作模式是:课前五分钟,轮流安排一位同学上台五分钟分享,提前准备上传PPT到教室,边讲述边播放课件。按照述故事—讲感悟—此故事适合哪类作文题的流程,向全班分享阅读成果。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通过分享故事这种长期性的写作专项训练,在实践中提升写作水平。

    一、分享的过程能改善写作畏难心理

    作文难拿高分,害怕写作文,难以在写作中轻易获得成就感,这是初中生面对写作的普遍心理,因为畏难情绪,让部分学生逐步失去写作兴趣,甚至于语文兴趣。在故事分享专项训练阶段,将每周的作文任务分解成每周摘录两个生动的故事,并写上自己的感悟,指出适合哪种类型的作文题,写作难度降低,慢慢培养写作兴趣。每周要完成摘录两个最触动心灵的故事任务,促使学生从文学名著、期刊杂志、报纸网络等渠道寻找故事,从众多故事中,筛选最能感染自己的素材,学生阅读的广度与深度得到强化,阅读习惯与阅读水平在完成分享故事的任务中得到极大提高,阅读的兴趣也随之培养起来了。阅读兴趣的建立,极大抵消了电子网络游戏对学生的诱惑。

    二、分享的过程是道德情操的教育过程

    学生在阅读中寻找最触动他们心灵的故事,阅读过程就是阅读者与作者的心靈深度交汇,是学生的一次思想道德的情感体验。古今中外、大事琐事,各种题材的故事激发着阅读者各类情感的萌动。分享者要想在有限的五分钟之内用一个故事打动听众的情感,必须选取最能震撼心灵的优秀故事,这些故事要么感人要么有趣要么富有哲理。

    经典文章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例如,朱自清的《背影》,文章用短短的篇幅描绘了一个不善言谈却仍默默关爱儿子的一个典型的父亲形象,寥寥几笔却让人潸然泪下,感触颇深。因为方向不限,所以在课题实验过程中,可以出现的故事题材就可以更加丰富多彩,可以表现为国争光的爱国主义、勇于奉献敢于牺牲的爱岗敬业精神、乐于助人肯担当的风度、讲求诚信的赤胆忠心、感恩孝义的传统美德、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自然法则、关于梦想与奋斗的青春壮语……五分钟的分享过程,就是分享者带领全班学生一起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品德教育微课。

    在阅读、分享故事的过程中收获的情感体验,必将促进写作的情感渗透,用作品的热度去温暖读者,用作品的力量去振奋他人,随之提升写作质量。

    三、阅读与分享故事助于积累写作素材

    初中生的生活阅历相对浅薄,生活圈子相对狭窄,他们的成长环境比较单纯,良好的社会经济现状使他们缺少生活的历练,发生在他们自己身上的、家庭的、学校的、社区的等身边的故事都比较平凡,然而,小事也能见大道理,但他们的视野与阅历局限了写作素材。

    通过每周两次的故事摘录作业,每个学生一个学期就积累了近三十个生动感人的故事,每天课前一个同学的故事分享,每个学期还能听到一百个别人摘录的故事,分享故事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总结此类故事适合哪类作文题目,有分享者自己的观点,也有听者的即时总结,这样就打开了故事题材应用写作的思路,起到了发散思维引领创新作文的作用。

    学生审题立意的思维大门被开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因为是自己亲手摘录的故事,或者是课堂中分享过讨论过的故事,这些故事在学生的记忆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在平时抑或是考场写作中,很多生动感人的故事就闪现在他们审题立意的思维过程中,写作素材信手拈来,选材游刃有余,很容易获得写作的乐趣,提高作文的品质。

    四、故事分享促进写作技巧的提高

    分享故事写作教学,设计不同的提升阶段,前期注重提炼情感与思想主题的感悟,中后期逐渐增加故事讲述的写作技法,将作文教学上升到新的层次,引导学生领悟作者讲故事的技巧,以及深化主题与抒情达意的手法,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故事,直观而真切地体会写作艺术。在分享故事感受故事的过程中,穿插写作实践,将领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里,快速获取学习的成功感与写作乐趣。

    故事分享的写作教学探索,将写作训练融合到阅读、分享、讨论、情感体验里,让学生在德育熏陶中感受生命的鲜活,在自我展示中积累生活的阅历,让写作与人生更丰满。

    作者单位:广州市白云区三元里中学(51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