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流学科建设为背景的图书馆服务体系重构

    李蓉 王玉香 李绍峰

    摘 要:以图书馆服务一流学科建设为背景,以实例分析了图书馆管理机制与服务体系的重新构建,提出了图书馆服务体系与学科专业建设体系协同优化,资源配置实行通用与特色协同配置分层优化理念,实现了图书馆对学科专业建设在信息资源、服务团队、服务理念等方面的协同融合与有效支撑。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学科建设;服务模式;资源优化;体系创新

    一、新时代图书馆功能革新

    大学校图书馆的主要职能是教育职能和信息服务职能,其担负着发挥在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中的作用。在一般观念中,图书馆主要是信息聚合与扩散功能,即通过这一平台汇集、加工、存储信息,同时通过入馆阅读、借阅流通、电子文献检索传递等实现服务与扩散功能。但对于新时代的高校图书馆来说,其功能也有了新的内涵,那就是除了在传统意义上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提供支持服务外,更应该从被动向主动转变,从后台向前台转变,从等服务上门向上门服务转变。这种理念的转变就是紧紧围绕新时代大学的核心使命,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一流建设为目标,以图书馆的功能革新为抓手,主动融入高校双一流发展战略,实现图书馆服务功能与一流学科建设协同融合,最大限度为学校的一流建设提供信息支撑服务。下面以辽宁科技大学为例分析图书馆功能革新与一流学科建设的协同融合。

    二、学科结构分析

    为支撑学校一流学科建设,科学分析和梳理学科需求是前提。辽宁科技大学拥有七大学科门类和厚重的冶金行业背景,其矿业、冶金、化工、控制等工科学科专业具有较强的优势。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这些学科专业在不同时期入选了原冶金部重点学科、辽宁省优势特色学科、辽宁省双一流重点建设学科、辽宁省一流专业、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和“双万计划”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等。特别是在国家双一流建设战略中,学校更加注重特色发展,其冶金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等多个专业入选辽宁省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采矿工程入选首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冶金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自动化、网络工程等专业入选第二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化学工程与技术入选辽宁省一流学科建设支持计划,这些专业学科的入围突显了的学校特色和底蕴,也为图书馆开展学科专业建设支撑服务研究提供了明确方向,找准了发力点。

    一流学科建设需要紧跟并引领该领域的学术方向,时刻跟踪国内外研究动态和前沿问题,发布最新成果并推动成果转化,同时各学科也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准确评估学科发展状况,知己知彼,扬长避短,这些均需要丰富的信息资源和精准高效的信息服务,这对图书馆的传统业务来说无疑是巨大挑战,是对图书馆服务功能和使命的新变革,是对图书馆服务人员业务的能力新要求,现代高校图书馆必须把技术与服务深度融合在一起才能支撑一流建设。

    三、信息服务协同体系重构

    图书馆的功能已从过去单一的图书借还提升到图书信息综合服务层面,图书馆的信息是丰富的,服务内容是多维的,服务对象是多元的,要把传统服务与学科服务结合起来必须重新认识图书馆的服务功能,改革传统服务体系,站在主动参与支持学校学科专业建设的角度加强顶层设计,实现常规服务与专业服务的协同重构。

    1.学科专业精细服务体系

    学校的本科专业从过去的20个发展到现在的54个,拥有1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和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4个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多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实践教学中心,形成了学科与专业互为支撑、协同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图书馆不仅要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丰富的课外辅助阅读、专业知识、中外文献等基础性图书资源,同时也要为学生的科技创新训练提供精细的个性化文献信息。文献服务要把为专业服务和为学科服务结合起来,建立基础性文献、知识拓展性文献和创新引领性文献统筹配置的服务体系,打通从专业到学科、从本科生培养到研究生培养不同层次的协同服务体系。

    精细服务体系设计从资源建设源头实现四个结合,即通用基础与素质拓展相结合,专业基础与专业提升相结合,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本科生教育需求与研究生教育需求相结合;在资源组织形式上实现三个结合,即国内精选资源与国外优质资源相结合,纸质资源与数字资源相结合,个性化需求与群体性需求相结合;在时域层面要实现引领性资源建设与加强性资源建設相结合,从服务层面实现信息呈现与人性化服务相结合,线下服务与线上服务相结合。这些结合使学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实现了从传统的等待模式上升到了主动和融入模式。

    学科专业精细服务还体系在通过开展信息研究,为学校内部科学评价专业学科竞争优势提供科学数据。针对校内一流学科和专业以及重点建设学科,有针对性地开展竞争优势比较研究。利用中国知网、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等公开数据库信息,选取论文数量、他引频次、高被引论文数、发明专利数量、科研项目数量、科技奖励、自然基金数量等作为评价指标,选取特定时间段内行业或区域内院校相关学科专业的同类信息为参照对象,比较分析竞争优势,通过相关分析掌握影响学科竞争性的主要指标,及时为学科专业建设提供信息支撑服务,做到准确定位、明确目标、厘清差距、突出特色、精准发力。

    2.学科群需求服务协同体系

    图书馆服务不仅要从服务层次上兼顾,同时更要考虑服务学科群的通用性和协同性。图书馆要从各学科内涵建设的需求出发,研究学科群间的内在联系,将全校专业和学科根据领域和行业划分为基础学科群、资源建造类学科群、制造类学科群、材料类学科群、环化类学科群和社科类学科群,依据学科群研究资源建设,特别是按学科群需求建设数字化资源、配置服务空间布局和数字资源模块,实现学科群内学科专业间专属资源集中配置,学科群之间共享资源协同配置。通过学科群间需求服务协同体系建设,在满足精准服务同时,更可通过共享服务有效促进学科专业间的交叉融合,激发交叉创新活力,培育学科新的增长点,支撑一流学科建设。

    学科群服务还应在为学科、专业的调整优化提供信息服务。根据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和学校人才培养能力,积极为学校人才培养结构性改革和学科专业布局调整提供咨询服务。通过信息研究,及时掌握与学校密切相关的学科专业发展动态,科学分析即有学科专业的竞争优势,协助教学单位开展新专业建设论证,充分体现了信息服务的针对性和精细化。如在新一轮学科专业申报评估中,图书馆配合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和学院为学位点申报和新专业申报提供信息服务,从图书资源建设与信息服务角度支持学校申报了机械工程等多个学术型和专业博士学未授权点,支持申报并获批了金融科技等六个新的本科专业,支撑采矿工程等3个专业通过了工程认证评估。

    3.高端人才和专项需求定制服务体系

    服务学科专业或者学科群最终是服务团队、服务人才。一流学科靠一流人才带领,为高端人才定制服务是新时代图书馆的鲜明特点,是服务理念革新,是图书馆精细服务、延伸服务的具体体现。高端人才跟踪服务可以把专家从资源筛选、文献检索、跟踪查新等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使其专心于科学研究和前沿探索。图书馆通过内部服务体系重建,建立高端人才数据库,为高端人才提供模块化可选择的一站式服务,形成了国字号人才、省级英才、校级学科带头人和专业负责人不同模块配置,实现让专家少跑腿,让服务和信息多跑路的高效服务目标。

    图书馆建立了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开展信息的工作理念,根据学校工作规划,及时启动转向需求定制化服务。针对教学水平评估、专业认证评估、学科评估等特殊阶段,及时调整信息服务工作重心,组织专门团队与相关学科和专业对接,及时掌握信息需求,调整资源配置,保障信息服务的及时性和可靠性。比如,在冶金工程和采矿工程专业认证评估中,图书馆全天候提供资料查询,师生科技成果检索分析、文献资料库调整优化等工作,有效支持了专业认证的顺利通过。

    图书馆还把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作为重要内容。为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学校开设了多种类型的创新创业课程,组织了多项各类型的赛事,从挑战杯到智能制造,从论文撰写到产品研发,从方案设计到沙盘推演,每一门课程和竞赛都涉及到文献的查新检索和利用,图书馆不仅通过开设检索课程教会学生查询文献,还通过专业化的服务为师生传递文献,提供专门的团队服务,最大限度发挥的图书馆对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支撑作用。

    四、资源配置优先与优化

    1. 图书与信息资源优化配置

    图书馆服务学科建设不仅在服务体系上要改革重构,更要在资源配置上以一流学科专业为核心优先优化配置。由于图书与数字资源的多样性,在为读者提供了丰富选择的同时,也对资源馆采编提出了更高要求,文献资料的甄别筛选、图书与数据库的配置、服务空间调配等均要重新优化。

    随着服务体系调整优化,资源配置也逐步形成了图书资源高低差异配置、数字资源优先配置、指定资源特殊配置的资源配置建设模式。在编制图书采购计划中,针对不同的学科专业类别的建设定位,合理配置高中低不同层次的图书比重。对于以本科人才培养为主的学科专业,图书资料主要以基础性、规范类、扩展阅读类教材为主,适当兼顾研究类著作。对于拥有硕士、博士生培养任务的学科专业,在满足本科人才培养的基础性图书资源的建设同时,重点以学术研究类、综合拓展类的中外文著作为主,期刊文献也采取同样的策略。资源优先配置表现在,一是资金分配优先,学校将图书管建设资金主要用于信息资源建设;二是服务队伍优先配置,优选组成以研究馆员带领、由年轻博士硕士毕业生组成的资源建设与管理队伍,实施数字资源筛选和配置模块化,依据访问量动态调整;三是数字服务空间优先配置,既包括图书馆实体空间布局优先,也包括网络空间的馆际合作、文献传递等。

    2.建设资源优先配置

    没有一流的图书信息支持就没有一流的学科专业,图书信息建设与双一流建设协同推进是必然要求。在充分考虑学科群需求协同的同时,也要充分发挥有限资源的最大价值,除了在资源配置形式上控制外,还应在学科专业分布上设置不同配置权重,以保证投入产出效益最大化。按学校学科专业类别共设置五类,第一类为省一流学科,化学工程与工艺;第二类为省优势特色学科,冶金工程、控制科学与技术;第三类为学校提升学科,矿业工程、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环境工程、软件工程;第四类为培育学科,光学工程、应用数学、艺术设计、法学;第五类为筑基学科,土木工程、应用经济学、外国语等。按类别顺序优先配置资源,特别是在数字资源建设中,将第一类及第二类作为必保规划,保证数据库的完整性和及时更新,其他学科根据不同类别兼顾基础性与扩展性相结合原则采取模块化采购,最大限度提高资源共享利用率。

    3.服务团队优势配置

    在图书館服务学科专业建设的全部资源中,人的资源是最重要的资源,图书馆资源配置优化除了文献资源优化配置外,更重要的是服务团队的优化配置和建设。围绕一流学科建设,着力打造一支业务精湛、服务一流的馆员队伍是对图书馆的新要求。

    学校图书馆把服务一流学科作为重要目标,以“ 三服务”,即服务学科群、服务重点项目和服务重点人才的知识服务为主要内容组建学科服务团队,将最专业、最优秀的人员优先配置到学科服务团队。以研究馆员和副研究馆员为组长、相关学科硕士以上毕业的馆员、助理馆员为成员成立了6个学科服务团队,馆长、副馆长亲自当组长优先为一流学科和优势学科服务。服务团队主动登门融入学科建设,重新定位采访馆员职责,每个学科方向设一名学科服务采访馆员,深入了解学科团队研究方向,积极跟踪领域内研究动态,及时协助项目立项和成果评价文献检索查新,主动了解学科团队对图书采编和数据库需求,定期将图书馆相关学科最新书目清单和数据库更新状态编辑推送给相关学科。通过这样配置,实现了文献服务系统化、专业化和个性化,使图书馆服务与一流学科建设实现了深度协同。

    五、结语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图书馆功能已经不再是传统观念中的图书借还和期刊阅览,支撑并融入双一流建设是时代赋予的新使命。实践证明,在资源有限条件下服务一流学科必须科学分析学科内涵,重新构造图书资源建设与信息服务体系,以学科群需求为基础,充分考虑学科专业群交叉和学科专业团队建设,兼容个性需求与共享,坚持主动服务理念,优化配置图书信息与人力资源,形成学科服务团队与学科建设团队的协同融合,从而实现图书馆信息服务助力一流学科建设。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moe_736/s3886/201601/t20160120_228487.html,2015

    [2]刁 羽,贺意林.“双一流”建设视角下高校图书馆智库情报服务协同创新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0

    [3]学校概况.http://www.ustl.edu.cn/xxgl/xxgk/index.htm

    [4]周 欣.“双一流”背景下基于用户需求分析的嵌入式学科服务研究[J].高校图书馆工作,2020

    [5]杨 敏,王文韬,李建礼,等.“双一流”大学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预约服务现状调查与分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0

    [6]刘 婧.面向“双一流”建设的江苏省本科高校馆藏图书资源配置现状分析[J].图书情报研究,2019

    [7]王 旭.高校图书馆学科采访馆员的角色定位探讨——以北京大学图书馆为例[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20

    (作者单位:辽宁科技大学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