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文化自信促进格尔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王玉邦+杜发星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并且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本文就格尔木市城市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推动格尔木地区城市文化建设提出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文化自信;文化格尔木;文化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并且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深入学习贯彻这一重要讲话精神,就要进一步充分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尽快掀起文化建设的新高潮,促进格尔木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本文就格尔木市城市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和建议。

    一、文化格尔木建设现状

    (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步伐加快

    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根本途径,是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和方向。

    近年来,格尔木市紧紧围绕打造昆仑文化品牌,综合运用文化发展旅游为抓手,加强宏观设计、整合聚焦和深度开发,切实把昆仑文化资源融入城市地标建筑、特色景观建设和人文精神培育中,全力开创文化发展新模式、新亮点、新气候。2011年,格尔木市被国家文化部列为青海省唯一的全国首批31个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之一,承担起了在全国、全省先行一步、探索经验、提供示范、引领文化科学发展的重要使命。2013年,格尔木被正式命名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成为青海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作为全省第一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城市,格尔木市立足发展实际,深挖文化潜力,重点从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发挥现有文化阵地设施作用、加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建设、壮大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加强公共文化制度设计研究和成果转化、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长效机制入手,全面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后续建设工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和完善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二)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条件逐步改善

    近年来,格尔木市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总体要求,不断加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力度,努力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着力满足广大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稳步推进示范区后续建设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和群众的好评,各族群众成为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最大的受益者。

    几年来,格尔木市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形成了市、行委、乡镇(街道)、村(社区)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四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充分发挥现有文化阵地设施作用,广泛组织开展激情广场大家唱、百姓大舞台、社区广场演出、“昆仑之星”才艺大赛、文化下乡、文化衫绘画大赛、个人艺术作品展、图书展、文艺辅导培训和民族民间艺术传承学习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平均每年举办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70余场(次),各类场馆免费开放接待人数达7万人次。加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建设,开通移动图书馆平台、网站等,初步形成与固定设施、流动服务体系相辅相成的公共文化数字传播服务体系,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的数字文化服务。不断壮大公共文化服务队伍,积极培养专兼职文化人才。重视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成立格尔木市文化志愿者服务总队,截止目前格尔木市有文化志愿者500人。同时加强公共文化制度设计研究和成果总结,建立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长效机制。

    (三)文化发展环境日臻完善

    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文化发展。“十二五”以来,随着格尔木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市委、市政府将工作重心逐步转移到文化发展上来,从方针、政策、制度及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为文化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经济支撑和政策保障,营造了良好的文化发展氛围。与此同时,随着全民健身理念的不断深入,《全民健身条例》深入普及,格尔木市参与群众体育健身的人群日益增多,形成了以格尔木中心广场、奥林匹克广场、儿童公园等为主的体育健身点。此外,体育品牌意识逐步增强,各项市级、省级体育赛事相继举办,格尔木市的知名度不断提高,促进了体育产业的加快发展。宣传力度持续加大,在《中国自驾游》《假日自助游》《东方之旅》《自游天下》《华夏旅游指南》等知名杂志刊发了以昆仑山国家地质公园、中国盐湖城、魅力格尔木旅游专辑内容。配合青海影视《经济视线》栏目组、《漫游柴达木旅游宣传片》节目组、中央電视台纪录片频道摄制组、格尔木电视台等媒体对全市各主要旅游景区(点)进行了实地拍摄,并制作成旅游宣传片,大力宣传格尔木旅游产业。

    (四)文化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产业是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和依托,没有产业的大发展,就无法实现文化的大繁荣,格尔木市经济快速发展有力地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大发展。目前,格尔木市文化产业发展有四种类型:一是政府全额拨款的公益性非经营性文化单位,如图书馆、文化馆、广播电台等;二是政府部分拨款,又在自行运作的兼容式文化单位,如歌舞团;三是政府指导、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性文化单位,如网络公司、盐湖数码影院等;四是政府监管、完全市场化运作的文化经营单位,如网吧、歌厅等。截至2015年底,格尔木市属国有文化产业单位有4家,民营、私营有200多家,从业人员近千余人。大力培育以展示昆仑自然文化、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等为内容的文化产业,促进文艺演出以及文博会展和影视创作等关联文化产业的发展。同时,大力发展特色文化旅游商品,开发了具有本地特色的三江源艺术盘和格尔木名景印玺等文化旅游工艺品,促进昆仑玉和昆仑山矿泉水以及盐雕、手工艺品等特色商品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五)地域特色文化培育力度不断加大

    格尔木市是昆仑文化的核心区域,拥有打造昆仑文化先天的区位特色优势、自然地理优势和历史文化优势。昆仑文化在格尔木已有着较为良好的文化认同和群众基础,已成为格尔木市最具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一张靓丽名片。格尔木市坚持把昆仑文化作为培育城市文化的主体,切实加强对昆仑文化的学术研究和宣传推介,不断充实、丰富和拓展昆仑文化的精神内涵和文化外延,先后多次举办了昆仑文化旅游艺术节和昆仑文化活动周以及昆仑文化学术国际研讨会和昆仑山交响音乐会、昆仑山朝山祭拜大典等文化旅游活动,开辟了以昆仑文化为主体的一批旅游景点和旅游线路,规划实施了昆仑玉文化产业园等一批重点昆仑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同时,加大昆仑文化艺术精品创作力度,筹划编排了《昆仑山的传说》《昆仑魂》等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神话史诗剧和音乐剧,对提升文化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以及树立格尔木独有的城市文化形象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文化格尔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建设亟待加强

    格尔木市农牧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薄弱,总量不足,现有的文化服务设施利用率不高,与群众“就近、方便、有选择”参与文化活动的需求有较大差距,很难满足群众层次化的文化需求,农牧区文化发展繁荣任务艰巨。原有文化服务场所基础设施陈旧,亟需改造升级。从乡镇(街道)一级看,除重点扶持的新牧区建设示范点及部分经济条件富裕的行政村,先后建成投入使用了村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并配备了图书阅览室、文化培训室、综合文体活动室和宣传橱窗。但还有部分受到自身经济条件限制的村子,还没有文化活动场所。

    (二)公共文化服务形式单一且服务质量不高,数量不足

    格尔木市目前公共文化产品的供给机制尚不健全。从主体来看,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社会中介组织发育不良等问题。目前,格尔木市公共文化产品的供给形式单一,大多以政府为主体进行供给,运用传统的送演出、送图书、送电影等服务方式和手段,缺乏市场机制的进入。公共文化服务质量不高,数量不足。另外,由于受经费、人才等方面的制约,真正符合老百姓需求的文化精品供给严重不足。

    (三)公共文化服务政策法规和理论研究明显滞后

    亟待出台符合格尔木市地方文化事业发展和具有指导性意见的单向性政策和措施,如人才扶持引进政策、资金倾斜政策等。建立格尔木市文化人才库,完善公共文化发展专项资金长效机制,着重强调文化事业发展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切实增强文化自觉,大力推进文化格尔木建设,为格尔木市实现转型跨越、进位赶超提供新的支撑。

    (四)文化产业发展落后

    一是文化产业起步晚,规模小,发展不平衡,产业基本处于小、散、低的初级阶段。二是产业发展不充分,原有的产业不景气,新兴产业发展滞后,文化市场基础设施薄弱。三是产业发展体制不顺,机制不活,政策不明。四是文化产业发展不协调。经济与文化发展不平衡;城市地位与落后的文化产业现状不匹配;市场分割、产业间缺乏互联度。五是管理法规与产业政策制定滞后,没有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文化市场尚处于培育阶段,市场发展水平低,对市场的整体性科学规划和严格管理随意性强。六是文化产业基本是单打独斗,不能做到资源共享,未能形成具有地域特色、民族个性和深厚历史文化蕴藏的产业集团、支柱产业和产品品牌。

    三、完善文化格尔木建设的思考

    格尔木市被正式命名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后,如何以科学发展观引领文化格尔木的建设,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是今后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

    (一)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大力推进先进文化建设

    习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增强文化自信,就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首先,要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增强文化传播力。应继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中,深入开展以“爱国、团结、和谐、发展、文明”为主题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勇于创新、团结奋斗、科学务实”为核心的柴达木精神和以“五个特别”为核心的青藏高原精神,打牢全市各族人民群众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通过形势宣传、成就宣传、主题宣传、典型宣传等方式,大力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大力宣传各族群众艰苦奋斗的生动实践,大力宣传新青海、新格尔木的发展情况,大力宣传党的富民惠民政策,在全社会唱响时代主旋律,形成正面舆论导向,统一思想,凝聚人心。

    其次,广泛开展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升国民文化素养。从格尔木市来看,应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根本,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视察青海时提出的“四个扎扎实实”的要求,不断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价值认同。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努力实施“文明乡(镇)村示范工程”、“十星级文明户创建工程”;积极开展文明乡村、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户的推荐评选工作;进一步加大道德模范、“时代楷模”、“最美人物”等的选树和宣传力度,大力弘扬真善美,在全社会大力营造改陋习、讲文明、树新风的浓厚氛围,进一步提升全社会的道德素质水平。

    第三,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大力推进先进文化建设,着力发展新兴文化业态。在建设青海西部现代化中心城市和富裕文明和谐新格尔木的伟大实践中,着力以文化软实力提高经济硬实力;以提升文化自觉为先导,变文化坚守为文化创新,实现从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把思想从各种不适应、不符合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历届全会精神和格尔木新一轮发展的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在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裝头脑、指导工作上下功夫,在构建城乡均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运行保障机制、保证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上下功夫,在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文化人才队伍上下功夫,以思想大解放、认识大提高、体制大改革、机制大创新来推动格尔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力求在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上有新举措,在实施文化惠民、保障人民文化权益上有新进展,在促进格尔木经济社会发展上有新成效。

    (二)以观念创新为先导,积极探索格尔木文化创新体系建设

    增强文化自信,就要坚持创新发展的道路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激活建设文化强市的发展活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真学习贯彻习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文化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思想解放、观念转变是体制改革创新的关健所在。应深刻认识格尔木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全面把握格尔木文化跨越式发展的必然,准确掌握格尔木文化发展的总体趋势,变资源优势为发展条件,在文化发展理念、文化产品生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交流上继续解放思想,冲破一切束缚文化发展的思想观念,革除制约文化发展的体制障碍及机制弊端,打破地区、部门界限和行业壁垒以及单位体制障碍;把群众喜不喜欢、市场接不接受作为检验精品的价值准则;破除发展文化事业靠拔款、政府给多少钱就办多少事的被动思想,采取政府主导、职能部门积极主动、社会参与、群众自主运作、共建共享的模式,加大建设力度;支持和鼓励有条件有实力的文化企业扩大规模、提高竞争力,积极发展文化创意等新兴文化业态,推进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克服单纯走出去请进来的文化交流方式,树立兴办文化实体和开展文化服务贸易交流模式。以观念创新为先导,全面推进文化建设的理论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活动载体创新、经营理念创新、管理方式创新、营销中介创新,全面提高格尔木文化建设特别是文化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创意、创造和创新速度,积极探索格尔木文化创新体系建设。按照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因地制宜、逐步推开的原则,有序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大力推进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构建文化市场行政综合执法机制。注重加强对文化传媒、出版发行、文艺剧团、文化休闲娱乐等新兴文化产业的培育扶持,推动文化产业多元化发展。加强文学艺术队伍建设,多出作品、多出精品。继续举办“神奇的格尔木全国摄影大赛”、“中国盐湖城旅游文化艺术节”等文化活动,扩大格尔木的宣传和影响力。

    (三)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为基础,不断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健全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保证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基础和满足人民文化需求的基本途径。应紧紧抓住格尔木市作为全国31个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之一的有利时机,着力加快城乡公共文化设施的规划和建设。不断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公共文化服务意识,加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投入,加快建立城乡均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运行保障机制,保证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重视城乡、区域文化协调发展。坚持以政府为主导、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把建设的重心放在基层和农村,统筹规划、加大投入,不断创新,着力完善立足基层、面向大众、覆盖全社会的城乡群众文化工作网络,着力提高公共文化产品供给能力,培育人文精神,提高人文素养。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积极推进文化事业发展,打造一批文化精品,继续实施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建设市图书馆、群艺馆、博物馆及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镇基础文化设施建设、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扩大数字电视覆盖面,打造精品广播电视栏目,加大广播电视信息化和现代化进程。继续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乡镇综合文化站、文化下乡工程等重点文化建设。加强未成年人文化工作。开展为农民工文化服务活动。加大基层图书馆(室)、文化馆、博物馆、文化站等基层设施建设力度;完善一批重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文物保护单位设施,开展文化服务活动。逐步形成以城市为主干,覆盖全地区城乡的文化服务网络和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群众自主运作、共建共享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和机制。

    (四)构建市场主体、产权经营和所有制结构多元化的文化产业发展思路

    进一步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项目建设为中心,发挥民族文化资源优势,优先发展本体产业,积极扩张延伸产业,努力寻找合作产业,着力构建市场主体、产权经营和所有制结构多元化的文化产业发展思路。积极发展文化产业,确保格尔木文化竞争力、影响力显著提升。

    应像重视矿产资源开发一样重视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努力把昆仑文化和盐湖文化潜在的文化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集中打造昆仑文化旅游景区,精心规划建设昆仑山驿站等项目,把昆仑山打造成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综合旅游景区。加大青藏铁路和察格高速公路以及“万丈盐桥”沿线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力度,恢复盐湖自然地貌景观,努力形成自然景观与现代工业文明的相互映衬。以昆仑山国家地质公园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批准为世界地质公园为契机,加强昆仑山地质遗迹和地质环境的保护,以及与国内有关地区的交流合作,从而带动格尔木市旅游业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五)深入挖掘培育昆仑文化,积极打造特色品牌

    继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创新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和合理利用的思维模式,以民族文化的合理利用来推动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文化尤其是具有鲜明特色的地域特色文化是一个城市的“软实力”和“硬支撑”。作为昆仑山故乡的格尔木,在新的起点上推动文化改革发展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就是深入挖掘培育昆仑文化,积极打造特色品牌。坚持以创意为源头、以内容为核心、以技术为手段,借助昆仑山独具特色的优势,不断拓展昆仑文化与道教文化的研究挖掘,进一步凸显格尔木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探索建立文化产业与金融资本合作平台,引导各类社会资本投资昆仑文化产业,着力打好“昆仑牌”、延伸“产业链”、培育“新业态”,逐步使文化产业发展成为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新的重要引擎。

    (六)以文化为核心、以產业为载体,大力推进格尔木昆仑文化体系建设

    不断拓展文化旅游产业体系,大力培育以展示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等为内容的昆仑文化产业,促进文艺演出和文博会展以及影视创作、出版发行等关联产业的发展,使格尔木成为昆仑文化研究开发中心、传播发展中心,形成以文化为核心、以景点为支撑、以产业为载体的“大昆仑文化旅游圈”。同时,大力发展特色旅游商品,促进昆仑玉以及昆仑山矿泉水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紧紧围绕打造昆仑文化品牌,运用文化发展“五个一”抓手,加强顶层设计、整合聚焦和深度开发,切实把昆仑文化资源溶入城市地标建筑、特色景观建设和人文精神培育中。加快建设昆仑山地质遗迹博物馆,建设昆仑文化壁画长廊等,着力打造特色品牌文化特色产业,全方位彰显格尔木的文脉、文气、文化,形成鲜明的文化个性和精神主题,不断提升格尔木的文化驱动力、增强文化竞争力,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要,增强群众的幸福感。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G],2016.7

    [2]《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G],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11

    [3]《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G],2013.11.12

    [4]《格尔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计划》[G],格尔木市经济和发展改革委员会,2016.3

    [5]《格尔木“十三五”文化发展规划》[B],2015.8

    [6]《关于加快建设文化格尔木的意见》[B],2012.11

    (作者单位:中共格尔木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