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设有效提问,追求高效课堂
刘黎铭
[摘 ?要] 课堂提问作为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是帮助学生牢固掌握知识和深入探究知识技能的一种手段,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一个好的课堂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动力,可以开启学生的智慧大门,可以促进信息的输出和反馈,还能促进教师对学生的了解,进而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和教学. 文章基于课堂教学的模式,从情境引入、探究学习、小结归纳这三个方面,就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设计,谈谈笔者的几点认识.
[关键词] 数学课堂;有效提问;问题设计;课堂提问;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是指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教学效率或教学效果可以达到较高目标的课堂. 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稳步提升一直都是一线教师们潜心研究的重要课题. 高效率的课堂不仅仅取决于教师的自身学识水平、语言表达能力、有效的教学设计,更重要的是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 在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具有思维深度的课堂提问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课堂提问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门教学艺术,能否设计恰如其分的提问取决于教师对数学的理解以及对学生的了解;能否在教学过程中基于教学生成灵活机动地调整课堂提问或适时追问,做到有效组织教学,则体现了教师对课堂的驾驭能力[1]. 本文结合一般教学模式,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设计.
情境引入:设计结合生活实际的提问,充分激趣
目前的教材中,許多题目都已老化,数据已经过时,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距离很远. 因此,教师需要结合现实生活实施教学,吸收现代生活中具有时代性的数学信息来处理和完善教材,将教材中一些缺少生活气息的静态题材改编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活生生的动态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凸显教学的实用性.
案例1
在教学“近似数与有效数字”的内容时,可设计以下情境来引入新课.
资料1:2018年,在“我最喜欢的春晚节目”投票中,TFBOYS凭《我和2035有个约》以1.1万票夺冠,李易峰和景甜凭《赞赞新时代》以9011票获得亚军,黄渤凭《最好的舞台》以8792票获得季军. 而在2012年的《中国好声音》这一选秀节目中,由于参加选手的真实得票数一直未向大众公布,不少网友认为其中存在着黑幕和一定的“猫腻”.
资料2:英国一名妇女夏洛特·凯丽四年前生出了一对孪生小姐妹,又在今年的6月20日生出了一对漂亮的孪生小姐妹,姐姐艾米丽出生时体重约为8.12磅,妹妹露丝出生时体重约为7.2磅.
问题1:观察以上两组资料,你认为其中的数据有什么不同之处?
(教师引导学生去观察和对比,得出现实生活中的数据有的为精确数,有的为近似数,从而有效地引入新课)
问题2:资料1中谈到不少网友认为《中国好声音》存在着黑幕,这是为什么呢?
问题3:资料2中出示的孪生小姐妹的体重数值前都有“约”这个字,我们是否可以在精确测量后将这个字去除呢?
(借助对以上两个问题的思考,学生对精确数和近似数的意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明白这两种数都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存在)
引入问题:可否列举出生活中关于精确数和近似数的例子?
通过以上的设疑巧问,借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打破了课堂的沉寂,激起了学生的思考,使课堂学习气氛瞬间活跃起来,让学生饶有兴趣地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来,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
探究学习:设计引领学生思考和提高能力的提问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探索这一环节的问题设计必不可少,可以引领学生及时思考和探究,并依据教学内容和目标加强变式训练,让学生去探索和分析,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案例2
在教学“勾股定理的应用(2)”这一内容时,可以设计以下环节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
例题:如图1所示,已知△ABC为等边三角形,其边长为6. 请求出△ABC的面积.
此例题借助作边的高便可解决. 为了达到训练学生迁移运用知识的目的,笔者设计了以下变式训练.
变式1:如图2所示,已知△ABC,且AB=AC=17,BC=16. 请求出△ABC的面积.
通过变换题设将等边三角形转换为等腰三角形,实现了特殊到一般的过渡,由于与例题解法相似,学生解决起来也不太费劲. 在引领学生小结归纳时,可以借助以下“问题串”来激活思维.
(1)请分析例题和变式1的共同点,在解题的过程中都运用了哪些数学知识?
(这两个问题都是通过作一条边的高来求解的,也同时运用了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定理以及勾股定理)
(2)从解题策略分析可得“求等边三角形的面积仅需找出三角形的边长”,那么求等腰三角形的面积时,我们需要知道哪些条件呢?
(3)我们还可以通过哪些条件去求三角形的面积?
(4)如果将变式1题设中的“且AB=AC=17,BC=16”变为“△ABC的周长是50,AB=AC,且其底边的高为15”,你能否同样求出该等腰△ABC的面积?
变式2:如图3所示,已知△ABC,有AD⊥BC,AB=15,AD=12,AC=13. 请求出△ABC的周长以及面积.
变式3:如图4所示,已知△ABC,有AB=15,AD=12,BD=9,AC=13. 请求出△ABC的周长以及面积.
变式4:以△ABC的三条边AB,AC和BC分别为直径作圆,它们的面积分别为S1,S2和S3,现有S2+S3=S1,请试着判断△ABC的形状.
以上一系列变式训练,由简到难,从特殊到一般,通过改变条件或是改变结论,培养学生的深层次探究意识和自主探究的精神,引领学生灵活运用勾股定理实现解题路径. 同时借助阶梯式问题设计,进一步深化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巧借“数形结合”和“转化”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借助解决一道题目延伸到一类问题的解题策略,能开辟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实现“以少胜多”的优势,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2].
小结归纳:创设从具体到抽象的提问,培养概括能力
在课堂小结中,归纳提问的过程就是帮助学生提炼知识的过程,带领学生全面归纳知识点、数学思想以及数学方法,对章节知识和内容有一个系统化的了解. 因此,这一环节也离不开提问的参与.
案例3?摇
还以“勾股定理的应用(2)”为例,在进行课堂整理和归纳时,教师可以从具体问题着手,之后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得出一般性结论,进一步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
问题1:勾股定理与其逆定理在应用上有何不同?
(勾股定理适用于求图形的周长和面积以及求线段的长度,其逆定理适用于三角形形状的判断)
问题2:在这一课的学习中,你吸收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请结合例题进行解说.
(本课所涉及的数学思想主要包括“数形结合”“转化”等)
问题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你觉得哪些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哪些问题需引起足够重视呢?
通过以上一系列的问题设计,及时有效地带领学生基于感性经验分析易错问题,让学生产生“豁然开朗”的感觉,有效地避免了抽象说教引发的“尴尬”和“卡壳”,以便学生更轻松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简而言之,课堂提问的最终目的是有效激发学生深度思考. 在实践中,教师需讲究提问的技巧,掌握提问的恰当时机,并艺术性地提出有效问题. 除上述提出的三个提问时机之外,教师在提问时还需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灵动的教学情境相结合,使课堂提问更富有吸引力,使学生能够以轻松愉快的方式获得知识. 除此之外,提问还需把握好问题的层次性,需由浅入深、层层推进,要遵循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问题提出后还需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和探究,让学生在迁移学习的同时真正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3].
参考文献:
[1] 张奠宙,张荫南. 新概念:用问题驱动的数学教学[J]. 高等数学研究,2004(05).
[2] 李鹏,傅赢芳. 论数学课堂提问的误区与对策[J]. 数学教育学报,2013,22(4).
[3] 温建红. 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内涵及特征[J]. 数学教育学报,201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