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刘媛倩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推进,初中地理教学的理念、方式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更加重视学生地理思维与核心素养的培养,旨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综合素质。从地理学科的角度来说,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大致包括环保意识、地理实践力、区域认知、地图技能等方面。在培养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或活动。文章简要分析初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构建与培养策略。

    关键词:初中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逐渐成为教育的主旋律。对于地理学科,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扎实地掌握地理基础知识,还要引导学生结合实际问题来训练自身的地理实践力,促进学生自身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地理学科知识本身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有重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出发,创新、优化自身的教学手段,促使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构建与形成。

    一、结合内容设计教学问题,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教材知识的内涵。提炼能力也是学生必须要养成的学习能力之一。如何从大量的信息中提取到所需要的内容,对初中学生来说是一个较大的考验。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在主动探究中归纳章节知识的重点,促进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地理》(以下统称“教材”)七年级下册“自然环境”这节课时,教师旨在让学生理解亚洲的气候特征,并分析影响气候特征的主要因素。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亚洲的气候类型主要有哪几种?分别在哪种情况下会形成相应的气候类型?学生分析其影响因素时,很快就可以发现经纬度、海陆位置,以及地势高低等均是其重要影响因素。同时,教师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分析亚洲气候与农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气候与人们生活之间的联系,从而让学生认识环境与人类生活的意义,促进学生环保意识的形成。

    二、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培养区域认知能力

    初中地理学科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地理知识体系相对独立,但是内部却又存在相互联系。在引导学生构建地理知识体系时,教师可以运用树状图帮助学生梳理地理知识的脉络,同时从线性模式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分析地理要素之间的影响与作用。例如,在教学教材七年级上册“世界的语言和宗教”这节课时,旨在让学生说出并记忆联合国六大工作语言,在图中指出其分布地区,并了解三大宗教的基本特点,认识其建筑之间的异同。首先,教师可以从语言出发,以树状图的形式划分出六大工作语言,从语言的分布国家、地区等层面来划分树枝;其次,教师引导学生从宗教的角度出发,划分出关于宗教、语言、国家、建筑特点等方面的树状图,让学生在自主建立树状图的过程中理解本章节的知识,并让其与自身的知识体系相结合。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促进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三、精心设计地理课堂活动,培养地理实践力

    教师要结合地理知识的特点来开展教学活动。由于地理学科本身实践性比较强,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而不仅仅是关注基础知识的讲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更好地学以致用。

    例如,在教学教材八年级上册“自然灾害”这节课时,旨在让学生理解什么是自然灾害,并通过地图来分析我国的重点灾害地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认识灾害的意义,并了解我国都存在哪些大型的自然灾害。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重点灾害地区制定出相应的防灾措施,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夯实自身的知识掌握程度。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小组的交流与分享发散思维。在分组合作的学习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在沟通与交流中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提升,让学生形成较好的环境保护意识。

    四、结束语

    在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过程中,环保意识、地理实践力、区域认知、地图技能等方面的培养是重中之重。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地理知识,并与自身的知识体系相融合,促进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提升。同时,教师也要充分體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主动探究课程知识,这样才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其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韩姣姣,纪秋月,高欢,等.地理核心素养统摄下的小学与初中地理衔接策略[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7(18).

    [2]刘岩,蒋梅鑫.浅析城乡接合部中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