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科学教育教学原理的大学课程设计思考
贾蓓
摘 ?要:面对知识的更新、学习方式的改变、学习者素质的变化,结合科学的教育教学原理与信息化手段进行大学课程设计是十分必要的。文章立足课程设计的四个环节,阐述课程设计要点,并以《计量经济学》课程为例,系统介绍几种课程教育教学原理与课程设计工具,同时展示其在分析课程性质、制定课程目标、设计教学活动、评价学习效果四个环节中的应用方式。
关键词:科学教育教学原理;信息化;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13-0048-04
Abstract: In the face of the update of knowledge, the change of learning mode and the change of learners' quality, it is very necessary to combine the scientific educational theories and informatization to design university courses. In this paper, expounding the main points ofcurriculum design based on the four steps of curriculum design, and taking Econometrics course as an example, the author introduced several scientific educational theories and curriculum design tools. In this paper, you can also know the application mode of the scientificeducational theories and curriculum design tools in four steps of curriculum design, including how to analyze the nature of the course, how to set curriculum objectives, how to design the teaching activities, how to evaluate the learning effect.
Keywords: scientific educational theories; informatization; curriculum design
序 言
信息时代的发展使得人们接收信息与知识的方式在发生变化,知识的更新速度变快,专业知识与行业应用的结合变得越来越重要。高校是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具有培养符合社会需求人才的责任,而课程教学则是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因此课程设计尤为关键。立足环境分析,当下教学越来越需要教师结合信息化手段,综合科研课题、企业项目、专业前沿信息等各种专业材料,为学生提供多样的学习资源,从而改变学生学习环境与学习方式,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促进学生专业学习与行业应用的无缝对接。
课程设计主要包括分析课程性质、制定课程目标、设计教学活动、评价学习效果四大模块,本文将从这四个方面论述课程设计的相关实践经验。
一、分析课程性质
分析课程性质是课程设计的基础,主要目的是了解课程与授课对象专业培养目标关系,为后续教学环节的设计提供方向;了解学时学分设置情况,为设计合理的教学计划提供依据;了解授课对象的基本情况,为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案等提供辅助。
在《计量经济学》课程性质分析过程中,首先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本课程对专业人才培养中数据处理能力、数据分析能力、数据挖掘能力、数据展示与解读能力具有支撑作用。
第二步,本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共3学分、48课时,且根据培养能力的支撑要求,课程是“理论+实践”的教学性质。
第三步,对课程授课对象的学习基础做一了解,对前置、后置课程的分析可以了解学生已有的理论与实践基础、本课程内容设计的关注点,为课程内容梳理提供参考。此步骤教学团队可依据本门课程建设经验与行业应用进行研讨,最终确定课程内容、划分内容模块,并选定教材。
第四步,根据前三步内容,细化课程对专业人才培养的支撑情况,利用课程模块与专业培养能力支撑矩阵(如表1所示),标记课程中各内容模块对专业能力培养的支撑度,后续课程设计需考虑支撑度强弱。
二、制定课程目标
此环节需根据课程性质,采用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制定课程总体目标,再依据OBE课程设计理念将总体目标细化为具体的学习要求。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根据学习深度的递进层次将教育目标分解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六个层级。记忆层次旨在说明学习者通过学习,能够背记起基本概念、定义、公式与原理等,是学习的基础层次;理解层次旨在说明学习者通过学习,能够根据自己的认识,对知识进行基本的整合,如解释某个概念、举例说明某个定义等;应用层次是指学习者能够运用知识进行计算、解释实际问题等,应用层次往往不是个人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全面掌握,需要教师或指导者的辅助;分析层次是指学习者能够对知识有系统的理解与掌握,可以独立进行比较、论述与关联,灵活的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评价层次是高阶学习层次,学习者能够对知识的运用进行评判与评论;创造层次上学习者已经可以完全灵活运用知识进行相关设计、建造、发明。
OBE设计理念是指成果、目标或需求导向的教育设计理念,学生通过教育过程最后所取得的学习成果是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目标的体现,这种设计理念不但可以实现课程学习与人才培养目标的链接,还可以有效细化课程目标,促进课程目标的实现。具体操作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多样化学习成果的设计帮助实现课程目标,即通过完成相应学习成果,将布鲁姆不同等级教育目标的要求进行訓练与考核。
针对《计量经济学》课程,首先根据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结合课程对专业培养能力的支撑情况,将课程目标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图1)。
第二步,以课程模块与专业培养能力支撑矩阵(表1)为基础,结合课程目标,构建知识点与学习成果对应表、专业能力与学习成果关联度矩阵,若前期设计的学习成果不足够实现对专业培养能力的支撑,则应进一步完善学习成果设计。
三、设计教学活动
开展教学活动是教学实施环节的核心,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对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实际是参与知识获取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关键是引导学生由被动汲取知识转向主动学习、探索知识。教学活动设计第一阶段可以依据学习金字塔给不同的课程教学目标匹配合适的教学活动形式,即学习方式。
学习金字塔根据实验结果给出了学习者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历经一段时间后仍能记得学习内容的百分比,以此说明不同学习方法的效率。实际实践中,学习金字塔与基于布鲁姆法则设计的课程目标要结合使用,对于学习内容平均留存率较低的集中被动学习方式用于对计量经济学方法概念、原理等,以及软件操作规范的识记与理解,虽然平均留存率较低,但可直接传递大量信息,而其他主动学习方式可用于中高层次课程目标的实现,实现对知识的有效巩固与练习、内化(图2)。
在对基本教学活动形式做了相应了解和设计后,还需要考虑多种教学活动的连接、教学资料的匹配等问题,从而设计成一个完整的、可实施的教学方案。这里主要借鉴对分课堂、混合式课堂的教学模式来进行设计,对分课堂是指在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将课堂学习的一半时间交给教师讲授,另一半时间交给学生研讨、训练的教学模式;混合式课堂是指多种教学环境或组织形式结合使用的教学模式,如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混合、将课堂学习与企业项目实践混合的教学组织形式。值得注意的是无论哪种教学模式,教学资料的提供、学生连续的参与十分重要,因此需要借助信息化的手段,如微课、教学系统等(图3)。
《计量经济学》小组任务式教学的设计结合了以上两种教学模式、教学信息化的特点,一个知识模块的学习由教师讲授与学生完成学习小组任务组成,从教师讲解、教师演示、学生模拟、学生自查学习、完成小组任务依次展开,按照课程目标,结合学习金字塔设置的各项教学活动层层深入。其中,小组任务主要是对本校专业合作企业实际案例的分析。同时,为保证教学效果,结合本校专业教学条件,采用团队授课的方式进行设计(图4)。
根据课程48学时的要求,结合课程内容模块,设计各章节次序与课时;根据表1-表3及课程目标,设计各章节授课方式,制作授课计划表(表4)。
另外,课程的进展程度、所需课程学习资料均借助Tronclass教学系统实现。课程资料主要是教师录制的教学微课、教师授课课件、项目案例数据等,微课主要是针对计量经济建模相关Eviews软件操作的过程及讲解,微课按照教学模块录制(图5)。
四、评价学习效果
教学活动、学习资料的设计与提供固然重要,但要让学生有积极性坚持下来,合理有趣的学习评价方式可起到正向激励作用。学习评价一般包括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传统教师统一批阅的方式节省时间,且教师的专业性对完成质量有一个较好的掌握,对于时间紧、学习任务复杂的评价工作推荐使用,但实际教学中发现,若学生参与评价工作,得分成就感更高,可以更好地提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且评价他人本身也是对学习任务的再次巩固学习,所以若条件允许,推荐使用学生互评,教师辅助点评的方式进行学习效果评价环节。
对于评分客观性的把握,教师可从评分标准和评分规则两个方面进行合理设置。一方面,教师可设计一份评分标准,实践中一般通过Tronclass教学系统的Rubric为每项学习任务匹配评分标准;另一方面,對于评分表的使用,即评分规则做一明确规定(表5)。
教学实践中,较为有效的操作方法为让来自两个小组的两名学生配成一个互评对,两人分别向对方汇报本组研讨成果,进行软件操作分析展示,然后分别根据评分表给对方评分,这样可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实现每位学生汇报展示,最后可选出得分最高一组的得分人和得分最低一组的评分人进行班级汇报,以此约束学生相互打分的客观公正性,整个汇报评价过程教师可在旁观摩指导,并做最终点评。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系统的课程设计包括分析课程性质、设计课程目标、设计教学活动、评价学习效果四个环节,四个环节环环相扣、相辅相成,了解课程与人才培养的关系、基本学情是设置可行性的课程目标的前提,合理的课程目标是实现人才培养要求的基础、设计教学活动的要求,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实现课程目标的保障,有趣合理的评价方式可促进教学活动持续有效的进行。面对知识的更新、学习方式的改变、学习者素质的变化,结合科学的教育教学原理与信息化手段进行大学课程设计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杜艳飞,张学新.“对分课堂”:高校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实践与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16(3).
[2]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2014(5).
[3]张传萍.翻转课堂的内容分布模式:基于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J].教学与管理,2015(24).
[4]祝珣,马文静.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J].中国大学教学,2014(9).
[5]王明媚.对分课堂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的实践与反思[J].高教论坛,2016(8).
[6]姜艳玲,徐彤.学习成效金字塔理论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与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14(7).
[7]胡小勇,朱龙,冯智慧,等.信息化教学模式与方法创新:趋势与方向[J].电化教育研究,2016(6).
[8]龚少英,刘华山.基于混合式网络课堂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探索[J].教师教育论坛,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