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心理健康教师的专业成长
任其平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在于心理健康教师,要想提升新时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就要进一步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建设,真正促进他们的专业成长。
首先,学校要配齐心理健康专职教师,这是心理健康教师专业化的基础,也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前提。不少学校因人员编制紧张等原因未设置既专职又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岗位,以“先上岗再培训”的模式选定其他学科教师临时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讓他们参与专业培训。通过这种模式培养成熟的心理健康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财力。在设置心理健康专职教师岗位的同时,要健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职务(职称)评聘办法,落实相应待遇,这也是心理健康专职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动力之一。
其次,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心理健康教师的继续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路径。目前,不少心理健康教师参加的是普适性的、碎片化的知识培训,接受不到系统的、全面的、专业的培训;还有不少心理健康教师热衷于参加医学化的专业培训,甚至将参与培训作为工作的主要内容。教育行政部门需要建立分层分类的培训体系,并与教师的工作绩效挂钩。
最后,教师自己要重视个人成长,这是心理健康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在动力。有些心理健康教师缺乏个人成长的动力,不愿接受督导和个人体验;有些缺乏个人成长的觉察,过于专注自己感兴趣的理论、技术和领域;有些缺乏个人成长的格局,难以摆脱生活的纠结和生命的困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中指出:“要把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师教育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面,为教师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供必要的条件,使他们学会心理调适,增强应对能力,有效地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心理健康教师要有自己个人成长的规划,要主动获取专业知识和技能,要积极参与个人体验并接受专业督导,要学会反思个人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