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构与升华:继续教育学科建构研究
【摘要】建构继续教育学科是响应国家继续教育发展战略、服务终身教育体系、担负新时代继续教育使命的迫切需要。继续教育学科的建构是对继续教育领域内已有学科的传承与发展,是继续教育学科方法、学科对象与学科环境的体系化重构与升华。建构继续教育学科,能够使继续教育研究有更高的学术境界、更宽的学术视野、更深的学术底蕴。
【关键词】继续教育;学科;建构
【中图分类号】G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794(2020)01-0001-06
【收稿日期】2019-09-03
【作者简介】曾祥跃(1969—),男,湖南溆浦人,博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继续教育、远程教育。
一、继续教育与继续教育学科
1继续教育定义
继续教育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有着不同的内涵。1944年,继续教育最早出现在英国《巴特勒法案》时,其专指为离校青少年所创办的教育。[1]继续教育概念引入我国后,先后被赋予了继续工程教育、大学后继续教育等非学历教育内涵。自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首次提出“发展继续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以后,继续教育在国家层面正式涵盖了成人教育,实现向学历教育的全面延伸。
为契合时代发展,本研究采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继续教育的定义:“继续教育是面向学校教育之后所有社会成员的教育活动,特别是成人教育活动,是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基于这一定义,继续教育包含了成人教育、远程教育、开放教育、自学考试等学历继续教育类型,也包含了社区教育、老年教育、各类培训等非学历继续教育类型。
2继续教育学科定义
学科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作用下,基于知识领域的分化而专门形成的一类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继续教育学是教育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在一般教育理论的基础上,专门研究继续教育的现象,揭示继续教育的客观规律,以促进人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3]该定义明确了继续教育的学科定位、学科对象和学科目标。
二、继续教育学科建构之紧迫性
当前继续教育范畴内的学科研究很多,包括继续教育学(非学历教育领域)、成人教育学、社区教育学、老年教育学、远程教育学等。然而,涵盖继续教育全部范畴、位居继续教育层面的学科研究尚未真正开始,更不用说在教育学科中有“继续教育学”的二级学科。建构继续教育学科,开展继续教育学科研究是自身研究升华和国家战略发展的迫切需求,是时代赋予的使命。
1建构继续教育学科是国家发展继续教育的战略
自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首次提出“发展继续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以后,“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分别提出“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郝克明提出:“继续教育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中处于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继续教育和学前教育、学校教育共同构成我国终身教育体系。”[4]足见继续教育在教育领域以及当代中国的战略地位。
然而,如此重要的继续教育却没有一个专门学科与之匹配,为其研究做强大支撑,不能不说是我国学科研究领域的一大憾事。如果继续教育学科能够从全局层面对继续教育提供体系化、学科化的强大理论支撑,相信能够更好地引领和促进我国继续教育的发展。
2建构继续教育学科是终身教育体系建构的需要
学前教育、学校教育与继续教育共同构成终身教育体系。继续教育作为终身教育体系的核心部分,需要作为一个整体融入终身教育体系。当前继续教育各个领域相对独立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不仅不利于继续教育自身的一体化发展,同时也不利于继续教育融入终身教育体系。季明明提出,各类继续教育要牢固确立终身学习理念, 自觉融入终身学习时代潮流, 才能够形成大格局、大智慧。[5]为此,只有基于终身教育背景,建立全新的、统领各领域继续教育的学科,才能全面系统地指导继续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为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做贡献。
3建构继续教育学科是新时代继续教育的使命
继续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最密切。继续教育作为教育领域服务社会的排头兵和中坚力量,在经济全球化、工业4.0、人工智能引领下的新时代,被赋予了新的使命,需要继续教育发挥更大的人才服务与引领作用。通过建立继续教育学科,可以整合各级各类继续教育的研究力量,为进一步优化和提升继续教育的社会服务能力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4建构继续教育学科是支撑继续教育实践发展的需要
我国继续教育体量极其巨大。根据2017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全国接受各种非学历高等教育的学生927.37万人次,接受各种非学历中等教育的学生达4 538.30万人次;成人本专科招生217.53万人,在校生544.14万人。[6]根据2017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17年组织各类职业培训1 690万人次。[7]在继续教育实践领域,各级各类继续教育存在边界不清、管理分散、政策分离等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问题。比如“成人教育、继续教育、远程教育、职业教育四种教育互相重叠、互相包含”,[8]“政府六个部门在负责管理教育培训机构,管理规范与管理制度还不统一”。[9]各类学历继续教育在运作上貌合神离。亟须对继续教育做统筹一体的研究、规划、设计,分散的继续教育理论研究固然可以解决局部存在的问题,然而体系化的、全局性地解决继续教育实践问题,需要有继续教育学科层面研究的支撑。
5建构继续教育學科是统领各领域学科研究的需要
当前继续教育领域内的学科研究很多,但是继续教育各领域的学科研究各自为政,没有形成合力,难以形成体系。为此,对各个领域的学科研究进行重构与升华,建立继续教育学科,可以统领继续教育各个领域的学科研究,实现继续教育学科研究的体系化、专门化、纵深化,使得继续教育学科研究更有方略、更为科学、更为有序。
三、继续教育学科建构之基础
尽管涵盖继续教育全部范畴的学科研究尚未真正开始,但是分散于继续教育领域内的学科研究成果已很丰富,特别是曾经包含继续教育的成人教育学科研究成果。充分利用已有学科研究成果是继续教育学科建构之应然性选择。
1继续教育学科(非学历教育领域)研究
目前,我国以“继续教育”名义开展的学科研究均为非学历教育领域。基于非学历教育的继续教育学科研究初见于1987年崔振凤的《继续教育学概论》,其专门论述了科技人员继续教育的形成、发展、对象、任务、特点、规律和管理。[10]该专著虽然在学科研究的严谨性与规范性方面略显不足,但是开创了继续教育学科研究的先河,是国内第一本继续教育学专著。1989年刘富钊在《继续教育学基础》中对继续教育的缘起、对象、思想、教学、实施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索和多维思考。[11]1996年,华漱芳在《继续教育概论》中,以专业技术人员为研究对象,系统阐述了继续教育的兴起与发展、地位与作用、学习对象、内容与方法、教学组织与方式、教师与教材、评估等。[12]1997年,叶忠海出版《大学后继续教育论》,论述了大学后继续教育的内涵与性质、体系与功能、发展动因、课程设计、教学实践、评价与特色等,[13]该专著虽然没有以“学”冠名,但遵循了学科研究的基本规则和研究章法。
2016—2017年,曾祥跃对继续教育学科进行了初步探索,连续发表《继续教育范畴论》《继续教育学科论》《继续教育学逻辑起点论》,探讨了继续教育的范畴、论证了继续教育学科建构的可行性,研究了继续教育学的逻辑起点,并认为“社会化的教与学活动”是继续教育学的逻辑起点。[14—16]
从继续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方向看,学历继续教育将逐渐走弱,非学历继续教育将成为继续教育主体。基于非学历教育的继续教育学科研究,将会是继续教育学科研究的主体。
2成人教育学科研究
继续教育定义中提到“继续教育是面向……,特别是成人教育活动”,不仅体现了继续教育与成人教育之间的包含关系,也体现了成人教育在继续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成人教育学科是我国继续教育领域唯一列入国家学科分类的二级学科,继续教育领域也仅有成人教育学的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足见其重要的学术地位,同时也应该是继续教育学科的核心部分。
国内外成人教育学科研究成果丰厚,在此只能做蜻蜓点水式的概览。1951年海尼奇·汉塞尔曼出版的《成人教育学:成人教育的本质、可能和界限》,不仅是以“成人教育学”命名的第一部专著,[17]也使“成人教育学作为独立学科得以确立”。[18]“成人教育之父”诺尔斯在世界范围内首次系统性地完成了成人教育学理论奠基与知识建构的探索,[19]其对成人教育学的定义“帮助成人学习的艺术和科学”对成人教育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以德将“成人学习”作为成人教育学科体系建构的逻辑起点,其团队展开了系列学科研究。[20]高志敏对国内外成人教育学科研究成果做了系统的梳理和分析,并创造性地将“回归丰富的成人生活世界,走进缤纷的成人精神家园”作为成人教育学科体系建构的纲领与逻辑起点。[21]当前,我国成人教育学科研究在向继续教育领域延伸、拓展,但是,成人教育学科的逻辑起点及其定位规定了成人教育学科基于“成人”的发展导向,其难以替代和涵盖继续教育学科范畴。
现在继续教育范畴已经超出成人教育。成人不再是继续教育领域的专属元素,不少发达国家高校学生自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起40%以上已是成人或在职人员。[22]继续教育对象也不一定完全是成人,因为继续教育包括初中后、高职后、大学后的各种类型继续教育。[23]参加社区教育的青少年也不属于成人教育范畴。为此,吴遵民认为“今后的成人教育应该把研究重心放在对成年人的学习心理、教材与课程的开发, 乃至自我实现、自我完善等重点上, 即应加强对‘成人对象学的研究”。[24]
3社区教育与老年教育学科研究
在社区教育学科研究方面,周嘉方從内部动力、外部条件、研究人员与研究平台等方面探讨了社区教育学科建设的可行性。[25]叶忠海在其《社区教育学》中对社区教育的本质和特征、目的和功能、教学与学习、课程开发、社区教育体系等方面做了一些阐述。[26]
在老年教育学科研究方面,章光普认为“老年教育学应该建立在老年学基础上,遵循教育学的基本原则”。[27]吴凤亭等则对老年教育学性质、目的、任务、社会功能、施教原则等做了论述。[28]杨德广在专著《老年教育学》中,从理论研究、对象研究、教学实践研究和人才培养研究、体制政策研究五个方面对老年教育学进行了研究。[29]他认为“无论是从老年教育的特殊性,还是老年教育的重要性,抑或是从老年人的身心特点出发,建立老年教育学都势在必行”。[30]
4远程教育学科研究基础
远程教育、开放教育、函授教育等继续教育是远程教育学科研究的主要领域,将远程教育学科归入继续教育学科范畴有其必要性。
丁兴富在专著《远程教育学》(第一版、第二版)中对远程教育学科理论体系进行了相对系统的研究,包括远程教育学学科理论基础、发展历史与展望、主要分支学科等。[31—32]其将“师生时空分离的学与教”作为远程教育学科的逻辑起点。[33]陈丽2004年出版的《远程教育学基础》,从远程教育历史发展、原理规律、教学与支持服务、质量保障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34]
可见,充分利用继续教育领域内的学科研究成果,可以更快、更好地建构继续教育学科。
四、继续教育学科建构之方法
鉴于继续教育学科领域已有基础,继续教育学科的建构应在对现有学科研究成果的整合与发展、传承与创新、凝练与升华的基础上进行。
1界定继续教育范畴
在继续教育发展过程中,继续教育范畴在不断变化,继续教育学科研究也因继续教育范畴的变化而变化。比如从崔振凤的基于科技人员继续教育的学科研究到叶忠海的基于大学后继续教育所开展的学科研究,都遵循这一规律。当前的继续教育学科研究,也应在当下继续教育范畴内进行研究。
继续教育范畴的不断变化,不仅体现了继续教育的发生、发展过程,也体现了继续教育学科的成长过程。继续教育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范畴从没有超出当前的继续教育范畴。
2以继续教育各领域学科为基础
迪尔凯姆指出:“当一门学科正在产生的时候,要想取得进步,必须借鉴所有现成的科学,将这些学科中宝贵的经验弃之不用,显然是很不明智的。”[35]
继续教育学科的重构是基于继续教育各领域学科研究成果的体系化和重构,是对现有学科研究成果的继承和发展、提炼与升华,而不是从零开始的全新学科建构。为此,以继续教育各领域学科为基础重构继续教育学科是应然之举。
3以服务终身教育体系建构为旨归
任何一门学科,都是应时代的需求而产生的,也因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我们身处终身教育时代,建构终身教育体系是我国的一项战略任务,为此,作为终身教育三大组成部分之一的继续教育,其学科的建设必须以服务终身教育体系建构为旨归,通过继续教育学科建设,促进继续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一体化,促进继续教育作为整体融入终身教育体系。
4以重构与升华为手段
重构与升华是指通过对现有学科研究成果的传承与创新、整合与发展重新建构继续教育学科。
一是学科传承与学科创新并行。继续教育的学科研究,已经在各个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传承与发扬现有继续教育学科研究成果是应然之事。但是在传承的同时,又必须创新,以体现继续教育学科作为一个整体与各领域学科研究相比具有差异性,体现继续教育学科与其他相关学科(如职业教育学、高等教育学)相比具有独特性。
继续教育学科的创新,可以是研究方法的创新,也可以是研究理论的创新。比如,对于继续教育的管理研究,可以借鉴和利用教育管理学、管理学的一些研究方法,对于继续教育的运营研究,则可以借鉴和利用市场营销学的研究方法等等。
二是学科整合与学科发展结合。整合利用现有继续教育学科研究成果,可以避免少走弯路。在整合的同时,又需要大力发展各领域的学科研究,而不是限制或停止各领域的学科研究。各领域学科研究的不断发展,实质上也是继续教育学科的不断壮大,也只有这样,继续教育学科的社会影响力才会越来越大,社会贡献度才会越来越高,继续教育学科才会走进教育学科的核心圈,成为教育学科中的核心成员。
五、继续教育学科建构之路径
继续教育学科建构是基于继续教育各领域学科研究成果的重构与升华。继续教育学科的重构以各领域学科研究成果为基础,按照学科本体、学科方法、学科对象和学科环境四个维度对现有继续教育学科研究成果进行整合与重构、提炼与升华,分别形成继续教育学科的元理论体系、研究方法体系、应用理论体系和学科环境体系。通过凝练提升四大体系,形成“四位一体”的继续教育学科理论与实践体系。继续教育学科重构的路径见图1。1建构学科元理论体系
通过开展学科本体研究建构学科元理论体系。学科本体研究是对继续教育学科自身进行研究,也即元理论研究,是继续教育学科建构之根,建设之本,需要极其之慎重与严谨。学科本科研究可以沿着继续教育发展的历史、现状与未来的时间轴进行,基于现有各领域学科研究成果,研究继续教育学科的体系与边界、性质与任务、价值与意义、起点与归宿、历史与未来等,最终建构继续教育学科的元理论体系。并可梳理出继续教育分支学科,如比较继续教育学、继续教育哲学、继续教育史等。
2建构学科研究方法体系
通过开展学科方法研究建构学科研究方法体系。学科方法研究是对继续教育学科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
一是传承与创新教育类学科研究方法,特别是继续教育领域内学科(如成人教育学、远程教育学、教育学等)的研究方法。
二是借鉴与利用关联学科(如社会学、传播学、市场营销学等)的研究方法。特别要挖掘特色研究方法,如继续教育运营可借鉴市场营销学的研究方法,继续教育评价可借鉴绩效研究法,资源建设可借鉴产品研究法等等。最终建構继续教育学科的研究方法体系。
3建构学科应用理论体系
通过开展学科对象研究建构学科应用理论体系。学科对象研究是指对继续教育进行研究。继续教育是一个系统,为此,可以基于继续教育系统的构成,探究继续教育系统的领域、机构、运行,形成继续教育的领域子系统、职能子系统、运行子系统,最终建构统筹一体的继续教育学科应用理论体系。
一是领域研究。即研究继续教育系统“躯干”。通过研究各级各类继续教育在对象、空间、层次等方面的差异性与关联性,研究其领域、分布、功能和作用,建构统筹一体的继续教育领域系统。梳理出各领域的分支学科及其相互关系,如职业继续教育学、社区教育学、老年教育学等。
二是机构研究。即研究继续教育系统“骨架”。通过研究各级各类继续教育的管理与办学机构,探究继续教育的机构与职能、体制与机制、模式与政策,建构统筹一体的继续教育职能系统。
三是运行研究。即研究继续教育系统“机理”。通过研究继续教育运行过程,特别是教与学的过程,包括基于角色的研究(教师、学生、管理者),基于内容的研究(授课资源、网络资源、教材等),基于过程的研究(教学准备、教学组织、教学服务、教学监管),基于结果的研究(考核与评价等),建构统筹一体的继续教育运行系统,形成相关分支学科,如继续教育教学论、继续教育课程论、继续教育服务论等。
4建构学科环境体系
通过开展学科环境研究建构学科环境体系。学科环境研究旨在从教育学科和社会学科的周围环境中吸纳养分,促进学科发展。同时反哺社会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学科环境研究包括教育类学科环境与社会科学类学科环境。重点开展继续教育学科与社会类学科的关联性研究,包括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政治学、系统科学、领导科学、信息科学等,探究学科间相互作用的机制与机理、学科的共性与个性,形成相关分支学科(如继续教育社会学、继续教育经济学、继续教育技术学等),最终建构继续教育学科环境体系。由于继续教育学科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最密切,学科环境的研究相对其他教育学科显得更为重要,能够充分体现继续教育学科的社会服务功能。
六、继续教育学科建构之意义
继续教育学科的建构,是对继续教育研究层次的提升,对继续教育研究理论的升华,能够让继续教育研究拥有更高的学术境界、更宽的学术视野、更强的学术力量、更深的学术底蕴。
(1)以服务终身教育体系建构为依归的继续教育学科,必然会以终身教育体系建构为研究的落脚点,以实现继续教育各领域学科融通为研究的突破点,也必将以国家继续教育战略发展为研究的制高点。为此,继续教育研究将因继续教育学科的建构而能有更高的学术境界,可以从更高层面开展继续教育学科研究。
(2)以继续教育全部范畴为研究对象的继续教育学科,将比继续教育各领域学科拥有更宽的学术视野。相对于成人教育学科,可以在教育对象上拓宽到非成人的继续教育领域;相对于非学历的继续教育学科,可以基于学历与非学历教育做更宽视域的学术研究。总的来说,建构了继续教育学科,就可以实现各领域学科之间的无缝链接,实现相互之间的有无互通,促进各领域学科的跨界研究。
(3)重构后的继续教育学科,可以整合所有继续教育领域的学术研究力量,形成更为强大、更为多样、更为多元的复合型继续教育学科研究团队。这种实力雄厚、统筹一体的研究团队,能够更快、更好地建设继续教育学科,更多、更优地产出继续教育研究成果。
(4)通过对各领域学科研究成果的兼收并蓄,继续教育学科将拥有更为丰厚的学科历史沉淀、更广博的学术研究范畴、更丰硕的学术研究成果,也必将形成更深厚的学术研究底蕴。这将引领继续教育学科以坚实的步伐,迈向继续教育学科的美好未来。
立足终身教育,整合各领域学科研究成果,建构继续教育学科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然而,继续教育学科研究不仅需要继续教育研究者共同发力,更需要政府部门在政策、机制方面的大力支持。
【参考文献】
[1]钱一呈.外国教育督导与评价制度研究[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6:3.
[2]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19-04-27].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info_list/201407/xxgk_171904.html.
[3][16]曾祥跃.继续教育学科论[J].当代继续教育,2016(6):4—11.
[4][9][23]郝克明.跨进学习社会的重要支柱:中国继续教育的发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5,8,646.
[5]季明明.转型升级是办好继续教育的必由之路[J].天津电大学报,2018(3):1—10.
[6]教育部.2017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9-04-27].http://www. moe.gov.cn/jyb _sjzl/sjzl_fztjgb/201807/t20180719_343508.html.
[7]人力資源与社会保障部.2017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9-04-27].http://www.mohrss.gov.cn/ghcws/BHCSWgongzuodongtai/201805/ W0 20180521568486691826.pdf.
[8]张伟远.继续教育应是一种全民化教育:论继续教育与成人教育、职业教育、远程教育的关系[J].中国远程教育,2007(1):15—19.
[10]崔振凤.继续教育学概论[M].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1987:1—8.
[11]刘富钊.继续教育学基础[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89:1—4.
[12]华漱芳.继续教育概论[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6:1—3.
[13]叶忠海.大学后继续教育论[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7:1—2.
[14]曾祥跃.继续教育范畴论[J].当代继续教育,2017(1):4—8.
[15]曾祥跃.继续教育逻辑起点论[J].当代继续教育,2017(2):4—9.
[17]Malcolm S.Knowles. Andragogy: Adult Learning Theory in Perspectives[J].Community College Review, 1978(5):9—20.
[18]韩钟文,杜以德.国外成人教育学科建设的历史回顾[J].成人教育,2006(11):13.
[19]高志敏.成人教育学科体系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22.
[20]诺尔斯.现代成人教育实践[M].蔺延梓,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40.
[21]杜以德.成人教育学科体系的逻辑起点[J].教育研究,2006(10):43—45.
[22]王一兵.中国电大的定位和走向“世界一流开放大学”的道路[J].中国远程教育,2006(4):11—14.
[24]吴遵民.中国成人教育会终结吗:新时期我国成人教育面临的重大危机与挑战[J].开放教育研究,2013(4):20—25.
[25]周嘉方.走向学科:社区教育科学研究的理性目标[J].成人教育,2006(1):15—17.
[26]叶忠海.社区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7]章光普.试论老年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和特点[J].中国老年学杂志,1995(4):249—251.
[28]吴凤亭,于明波.我国老年教育学研究的兴起与发展及其主要成就[J].中国老年学杂志,1996(5):293—295.
[29]杨德广.老年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5—6.
[30]杨德广.建立老年教育学刍议[J].教育研究,2018(6):16—23.
[31]丁兴富.远程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7.
[32]丁兴富.远程教育学:第二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6.
[33]丁兴富.论远程教育的逻辑起点和主要矛盾:兼论远程教育的若干基本问题[J].开放教育研究,2005(4):9—18.
[34]陈丽.远程教育学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5.
[35]迪尔凯姆 E.社会学研究方法论[M].胡伟,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118.
【Abstract】It is a pressing need to construct continuing education subject, in order to fulfill nat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to serve the construction of lifelong education system and to undertake the mission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The construction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subject is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existing subjects in the field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It is systematic reconstruction and sublimation of subject methodology, subject object and subject environment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subject can make the research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have higher academic realm, wider academic vision and profounder academic background.
【Key words】continuing education; subject; construction
(編辑/樊霄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