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文化语境下医学生健康社会心态培育策略研究
刘佳坤 王昆 曹洛菲 刘峻江 李雯
摘? 要 对800名医学生开展了“丧文化”语境下社会心态现状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医学生的社会心态整体上呈现出积极性、独立性、适应性的特征,也有消极性的方面。要高度重视“丧文化”折射的社会现实,通过优化课堂载体、心理咨询载体、文化活动载体等途径,培育医学生健康向上的社会心态。
关键词 丧文化;医学生;社会心态
中图分类号:G641? ?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0)14-0103-03
Research on Cultivating Strategies of Medicos Healthy Social Mentality in Context of? Depression Culture//LIU Jiakun, WANG Kun, CAO Luofei, LIU Junjiang, LI Wen
Abstract A questionnaire survey on social mentality in the context of “depression culture” is conducted among 800 medicos, the social
mentality of medical students show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ositivity, independence and adaptability on the whole, as well as negativity. Pay attention to the social reality reflected by the “depression cul-
ture”, and cultivate medicos healthy and progressive social menta-lity by optimizing the classroom carrier,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carrier, cultural activities carrier and other ways.
Key words depression culture; medicos; social mentality
1 前言
“喪文化”包含有一系列带有颓废、绝望、悲观等情绪和色彩的语言、文字、图片、音乐或视频,从2016年开始通过互联网传播迅速在青年群体中广泛流行,以废柴、葛优躺、马男波杰克、佛系青年、隐形贫困人口等为主要代表符号。作为新兴的青年亚文化,“丧文化”反映出新时期青年的精神特质和集体焦虑,一种程度上是他们社会心态和社会心理的一个表征[1]。社会心态即一段时间内弥散在整个社会或社会群体类别中的宏观社会心境状态,是整个社会的情绪基调、社会共识和社会价值观的总和[2]。党和国家一直十分关注社会心态问题,十九大报告中“心”字共出现57次,并明确提出要“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3]。
医学生群体作为青年群体的优秀代表,其社会心态也是基于我国社会转型期特定的社会环境而形成的,容易受到各种社会情绪、社会价值观、社会思潮的影响,比如接触到甚至一定程度上接受充满负能量的“丧文化”。医学生能否形成和保持健康的社会心态,不仅事关个人的成长成才,且事关未来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为了全面了解“丧文化”语境下医学生社会心态的现状,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的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学、医学影像学专业的在校生中发放调查问卷800份,采用统一指导语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796份,有效回收率达99.5%,采用SPSS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2 医学生对“丧文化”的认知和态度
对于“丧文化”的了解程度调查,179名受访医学生表示非常了解,占22.5%;449人表示有一定了解,占56.4%;
141人表示听说过,但不是太了解,占17.7%;27人表示没有听说过,占3.4%。
对于“丧文化”网络表情包的流行及丧茶、负能量UCC咖啡、没希望酸奶等“丧文化”线下营销产品的走红,23.1%的医学生认为,“丧文化”的流行反映了一定时期内青年人的真实心态;25.6%的人认为,“丧文化”事实上向社会传播的是负能量;47.2%的人认为,这是青年人戏谑自嘲、排解压力的一种文化方式;4.1%的人认为与己无关、不予置评。
对于如何看待主流文化和“丧文化”之间的关系这一问题,认为是主次关系的占49.3%;认为是对立关系的占26.9%;认为是平等关系的占18.6%;表示不清楚的占5.5%。
31.6%的受访医学生认为“丧文化”将会一直流行下去,因为现实的各种压力依旧会存在;60.6%的学生认为“丧文化”是不会一直流行下去的,作为流行文化,其生存期必然有限;表示说不清楚的人占7.8%。
不可否认,近些年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盛行,催生了诸如电子竞技员、电子竞技运营师、网络主播等新兴行业,主流价值观的要上大学、提高学历以求发展的模式早已不是成功的唯一道路。当代青年群体面对的是更多样的人生选择和更多元化的价值观,医学生亦是如此。要成长为合格的医生,医学生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要掌握浩如烟海的医学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医患沟通技巧,还要具备良好的意志品质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从医学生成长到医生的过程相对漫长,本科生就业越来越难,绝大多数医学生面临要考研、考博的情况,学制延长,还有各种规范化培训要完成,就业面窄、竞争激烈。在学业、升学、就业、成家立业等个人发展问题上,医学生普遍表示倍感压力。
大多数医学生能够认识到“丧文化”不是主流文化,六成左右的受访学生认为它作为流行文化不会长期流行下去。想要释放压力的心理在某种程度上促成部分医学生对于“丧文化”的感同身受。同时,虚拟网络空间使得个体选择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成为可能,通过碎片化的话语表达及情绪宣泄,个体便可以与同处困境或倍感压力的其他网络用户互动、交流,共鸣感和归属感就极易产生。“同病相怜”一般的归属感缓释了“必须成功”的压力,也刺激了“丧文化”这类青年亚文化的传播[4]。
3 医学生社会心态现状调查
积极社会心态方面? 调查显示,“丧文化”语境之下,医学生的社会心态呈现出积极性、独立性、适应性的特征。医学生能够积极关注国家大事和社会经济、民生、法治等发展动态,较为理性地对待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积极向上追求成功,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对很多问题都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见解。
医学生参与社会活动已经具备或者正在培养的社会心态一题,调查结果排名前四位的分别是自尊自信(84.7%)、诚信(80.1%)、责任(79.5%)、理性客观(79.1%)。对以何种心态对待现在的社会生活,结果是:积极乐观,努力生活(39.8%);较为乐观,顺其自然(48.6%);较悲观,凑合度日(6.4%);比较迷茫(5.2%)。如何看待付出的各种努力与将来进入社会后所得到的回报可能不一致的情况,表示可以理解接受的占39.6%;觉得比较公平的占20.9%;
认为不太公平的占29.8%;觉得很不公平的占9.7%。
医学生对国家和社会的态度保持较好的信心和理性,也为部分较突出的社会问题所担忧。在比较关注和担忧的社会问题这一多选题上,社会诚信缺失、公平正义问题、生态环境污染、就业难、贫富差距拉大这五个社会问题的选择率都超过60% 。我国社会心态存在的主要问题的调查结果,排名前四位的依次是网络依赖(75.2%)、看客心态(74.7%)、社会焦虑(62.3%)、娛乐至死(61.5%)。面对社会上的一些热点问题,表示有自己的看法的占80.2%;听从多数人意见的占7.6%;听从专家权威意见的占4.9%;说不清楚的占7.3%。
消极社会心态方面? 在产生消极心态的主要来源调查中,排名前四位的分别是学业压力(80.5%)、心理压力(68.2%)、
就业压力(67.9%)、经济压力(49.7%)。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之间必须要做出选择时,70.5%的医学生表示会以集体利益为重、自觉服从集体利益;23.8%的人表示不伤害个人利益的前提下才考虑集体利益;5.7%的人强调个人利益、不管集体利益。对如何处理义和利的关系,舍利取义的占12.8%;舍义取利的占2.2%;兼顾义利的占46.4%;视具体情况而定的占37.2%;不清楚的占1.4%。
在未来个人发展方面,医学生存在一定的依赖心态。关于是否同意当今社会人际关系比个人能力更重要的问题,53.6%的人选择比较同意,37.9%的人选择非常同意,仅有8.5%的人选择了不同意。是否同意取得成功机遇比努力更重要这个观点,选择比较同意的占39.7%,很同意的占22.3%,
表示不清楚的占17.4%,较不同意的占15.3%,很不同意的占5.3%。可见,相当数量的医学生认为机遇是比努力更重要、作用更大的成功影响要素,寄希望于依靠很少的机遇以取得成功,反映出一定程度上艰苦奋斗精神匮乏的倾向。
其他方面? 医学生认为衡量大学生社会心态是否健康的主要标准包括:具备开放包容的品质(78.9%);具备正确的社会义利观(86.4%);具备理性的社会认知(79.3%);具
备一定的批判精神(65.1%);具备正确的自我认知(82.5%)。
对自身健康社会心态影响较大的是:同学和朋友(79.3%);学校环境(69.7%);社会环境(68.1%);父母家庭(64.6%);专家、教育者(19.8%)。而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大学生健康社会心态培育产生的影响调查中,认为作用非常大的占32.3%;认为作用一般的占51.4%;认为作用不大的占12.1%;没有影响的占4.2%。
4 “丧文化”语境下医学生健康社会心态培育策略
“丧文化”与医学生等青年群体面对学业、就业、升学、成家立业等现实压力产生的焦虑、抱怨与无奈息息相关。可见,“丧文化”本质上是一种社会问题,是敏感的当代青年群体直面现实生活及其困境做出的温和性反抗,是对现实压力无能为力的自我消解。因此,需要高度重视“丧文化”背后所折射的社会现实[5]。造成当前医学生消极社会心态的主要原因包括:社会转型的剧烈性;文化和价值观的多元性;大学生心理发展的不成熟性;互联网等新媒体影响的普遍性。
调查显示,年级越高的医学生,由于学业和就业压力增大,其社会优越感、非良性的社会心态和谐程度越低。国家大力推行和落实更加积极的、优惠的大学生就业政策之时,高校要继续加强对医学生的职业生涯指导、就业指导、就业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调整就业心态,以积极进取的心态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要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医学生调整自我认知,塑造健全人格;加强心态锻炼,学会自我调节和掌控情绪,从容应对压力和挑战;通过参加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活动长见识、增才干,实现自我效能感。
“丧文化”语境下培育医学生健康社会心态,要着力优化社会心态培育的载体,包括课堂载体、心理咨询载体、文化活动载体、新媒体载体等。如立足思政课程阵地,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与医学专业教育、医学人文教育同向同行,交融并济,形成合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细落实,促进医学生规避自我主义、功利主义、拜金主义等价值观,培养扎实的专业功底和高远的眼界格局。同时,紧密联系社会发展实际,通过新冠肺炎疫情等生动的现实教育题材,激发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勇于奉献的精神和强烈的职业使命感,更加能够理解国家成就和人民生活幸福源于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而自觉把个人理想抱负与家国情怀相融合,把爱国意识化成立志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
参考文献
[1]萧子扬,常进锋,孙健.从“废柴”到“葛优躺”:社会心理学视野下的网络青年“丧文化”研究[J].青少年学刊,
2017(3):3-7,31.
[2]杨宜音.个体与宏观社会的心理关系:社会心态概念的界定[J].社会学研究,2006(4):117-134,244.
[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9.
[4]魏晓冉,平章起.网络青年亚文化的社会学分析[J].云南社会科学,2018(6):147-153,189.
[5]邓宏霞.当代青年“丧文化”的内涵解析和策略引导[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8(3):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