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研究

    摘? ? 要: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为弘扬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提供了新的机遇,但也给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提出了挑战,高校要顺应时代发展趋势,通过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新模式、争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构建意识形态传播体系、营造积极健康的意识形态传播环境等方式,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力,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意识形态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文章编号:1002-4107(2020)03-0090-03

    黨的十九大提出,“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必须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1]。一直以来,高校历来是科学知识、人才技术、先进思想观念的制高点和聚集地,在知识创造、文化传播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深刻影响着社会意识形态建设。加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一方面是高校党建工作极为紧迫的战略任务,从国家政治安全角度看,也是加强国家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保障。当今时代一定程度上是以互联网、新媒体为中心的网络信息时代,网络媒体不仅使青年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更加高效便捷,同时也为不同价值观念、思想文化的交流提供了便利条件,从而带来了不同意识形态领域的激烈碰撞。因此,探索新媒体背景下的高校意识形态建设,是当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加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意义

    “意识形态不仅仅是统治阶级的信仰和统治合理性的理论依据,更重要的是它具有维护国家政治制度的功能”[2]。但是当前,不同性质意识形态之间的较量持续增强,世界范围内西方资本主义势力不断加强对我国意识形态的渗透,进行西方价值观念的传输。因此,加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变得尤为紧迫。

    (一)有利于坚持与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发挥高校思政优势,开展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有重要意义。首先,高校作为教育科研场所,其独有的专业人才和学科优势为研究马克思主义和加强意识形态建设提供了基础,促进马克思主义观念在青年学生中的全面展开、落地生根,从而成为学生内心始终自觉遵从的信仰,为巩固马克思主义提供新生力量。高校通过课堂教学、网络传播等方式进行意识形态教育,能够使青年学生全面而深入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能够真正结合社会发展,从内心深处理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和优势,认识到主流意识形态对社会主义的发展产生的重要作用,增强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认同。另外,党的理论成果的宣传教育离不开高校这一主要阵地,在意识形态建设过程中,高校师生学习解读党的新思想,通过理论宣讲、文化传播等方式进行宣传,从而在整个社会中形成学习认同主流思想舆论的氛围,使马克思主义在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加强大、先进的指导引领作用。

    (二)有助于引领青年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

    当前我国发展进入到新时代这一历史阶段,人民对于和谐社会、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不断加深。但是由于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随着改革、建设的不断推进,各类社会矛盾也逐渐凸显出来,不同的发展方式、社会思潮、价值观念相互交锋,使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更加尖锐起来。而青年学生在思想上还不完全成熟,在新媒体迅速发展的这一开放环境中,能够便捷接触到不同社会的价值文化观念,有的学生辨别是非能力不强,在社会发展的特殊阶段和关键问题面前定力不强,站位不准,易受到其他意识形态的蛊惑而盲目极力推崇。针对学生这一实际存在的心理思想问题,加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将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重点,能够引导青年学生在内心理想与社会现实的矛盾中,认识社会发展的本质问题和规律,增强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和信服,自觉学习先进的思想文化,用正确的思想价值理论武装头脑、投身实践,运用不断积累的理论知识和素养,提高政治鉴别力,在纷繁复杂、良莠不齐的价值文化观念之争中,主动运用自身所学,分析识别并自觉抵制敌对势力错误思潮的影响,促使青年学生以正确价值观为指引,进一步约束净化自身言行,将个人成长进步、健康发展的理想目标融入到国家安全建设、民族复兴的使命中去。

    (三)关系着党和国家的执政安全与未来发展

    作为人才培养、思想价值汇聚、知识传播的重要基地,高校在意识形态安全建设中处于举足轻重的位置。长期以来,西方敌对势力不断向我国渗透其价值观念和思想文化,尤其是以高校为突破口,把青年学生作为重点目标。世界范围内各种社会思潮在开放、便捷的网络中交织融合,多元价值文化观念互相交锋,逐渐导致青年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差异化,从而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社会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而如果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话语权脱离了党和国家的引领,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就会出现方向偏离,对国家政治文化的安全发展构成威胁。因此,加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是党和国家的稳定发展所赋予的责任和使命。在青年学生中进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有利于全面审视学生中目前普遍存在的思想价值观念,对其存在的问题或错误倾向加以正面引导,帮助其树立正确、科学的思想观念。并利用高校传播知识、服务社会这一功能,通过理论宣讲、社会实践等形式将对社会主义的认同和自信,潜移默化地传递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积极营造稳定、健康的社会发展环境,整体上提升社会的政治理性度和成熟度,为党和国家的发展保驾护航。

    二、新媒体时代高校意识形态教育面临的挑战

    总体上看,网络新媒体的发展,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提供了全新的载体,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氛围是积极向上的。但不可避免的是,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在新媒体的传播下相互交织,西方国家对我国进行政治理念、价值观念的渗透,影响着高校的意识形态安全建设。

    (一)新媒体对高校意识形态主导权带来强烈冲击

    在新媒体发展的环境下,网络信息天然具备开放性、共享性这一特征,而且网络信息在交流传播过程中也表现出即时性、便捷性的特点,为保障青年学生的知情权和表达权提供了载体平台和便利条件,学生可以随时充分表达自身意见和看法,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学生的信息交流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利用新媒体,青年学生不仅能随时随地获取到来自各地的新闻信息,听到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的声音,这其中的信息和价值观必然是复杂多样、良莠不齐的,而且可以作为信息中心源,主动发布、传播扩散信息,与他人交流在网络上对某一事件或问题的观点看法,这就使青年学生在意识形态建构中的自主判断性和主动选择性得到很大提升。

    (二)新媒体使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更加深入

    一直以来,西方国家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从未间断过,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更加尖锐,只是手段形式更加隐秘。当今,网络信息产量丰富,传播速度快,涉及范围广,随着新媒体逐渐成为宣传思想文化的重要载体,这也为西方意識形态的渗透提供了新的形式。利用新媒体这一便利平台和技术支持,西方国家通过视听传媒系统、利用文化产品的输入来扩大其意识形态的影响力和影响范围。尤其是当代青年学生思维比较活跃,价值观念还不成熟,容易受到不同思想文化的影响,也容易受到西方敌对势力制造舆论的煽动和利用,对社会发展的问题认识不充分,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解不深刻,从而盲目崇拜西方的社会发展以及价值观念。

    (三)新媒体对传统意识形态教育方式提出挑战

    新媒体的发展,以崭新的面貌改变着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客观环境,使教育对象同时身处于现实和网络的双重社会中,也从科学技术的角度冲击改变着传统教育的形式和方法。在网络媒体普及之前,传统的意识形态教育方式主要以“灌输”为主,学生获取信息资源的途径有限,信息传播途径不发达,只能从官方、学校或老师获取相关信息,而在新媒体环境下,学生可以从多种渠道关注新闻信息,随时随地与他人进行交流分享,信息资源的越来越丰富使学生不再接收单一信息,而是增强了学生获取资源的自主选择性。另外,以“理论化”为主的意识形态表现形式也已不再适应学生获取资源的需要,信息在网络中逐渐以“图片化”“多媒体化”的形式呈现出来,影响着青年学生的认知。

    三、新媒体下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途径

    面对新媒体发展对高校意识形态教育所带来的挑战,高校应该积极面对时代发展趋势,通过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新模式、争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构建意识形态传播体系、营造积极健康的意识形态传播环境等方式,增强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实效。

    (一)创新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新模式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进行意识形态教育的主要渠道之一,在新媒体时代,高校更应该充分利用这一形式,将新媒体技术运用到教学中,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让意识形态教育更加生动、形象。列宁曾经说过,“最高限度的马克思主义=最高限度的通俗和简单明了”[3]。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具备正确的价值观、深厚的理论知识,向学生传授国家倡导的思想理论、文化观念之外,还应该提高新媒体素养,全面了解、熟练掌握新媒体技术,运用网络思政的特征和规律,充分利用PPT展示、视频、图片等多媒体平台,挖掘学生普遍认可而又体现正能量的网络流行语,采用灵活、通俗的方式表达,使学生“喜欢学”“学得懂”,让意识形态传播话语方式活起来,“更好地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4]。如党的十九大结束后,人民网制作发布的“一张图看懂十九大”,采用生动的图片,活泼的形式,使深奥的理论文字变得读起来简单易懂,深受青年学生的喜爱。

    (二)争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

    网络新媒体为西方国家加强意识形态渗透提供了新工具,同时抵御西方意识形态对我国青年的不良影响成为高校党建的一项重要工作。首先要了解和掌握对西方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新手段,尤其对利用新媒体这一形式提高警惕,认清西方国家传播其思想文化背后的实质,引领青年学生分清楚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和发展方向,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繁荣所经历的道路及其民主政治所隐藏的党派之争。其次,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争夺新媒体环境下的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从时代背景和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运用新媒体这一优势,通过形式创新,让理论变得通俗,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和关注,提高主流意识形态宣传的实效,用当代青年学生易于接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思想文化宣传,使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关注和认同不断深入、一直延续,通过制作弘扬主流价值观、满足青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需求的文化产品,加强思想理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历史教育等,提高政治敏锐性和辨别力,帮助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使青年学生自觉接受、真正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念,保证主流意识形态在新媒体的浪潮中扎稳根基,发出自己的声音。

    (三)构建高校意识形态传播体系

    在新媒体环境中,海量的信息资源往往作为碎片化、去中心化而存在,青年学生对信息浏览的自主选择性不断增强,这就导致高校意识形态宣传教育内容很有可能不被学生关注而成为无价值的信息。以单一性和中心化灌输为主的传统高校意识形态教育模式,有时难以将学生的注意力从其感兴趣的其他事物中吸引到主流价值观上来,也不再适应新媒体时代的要求。因此需要搭建面向新媒体的意识形态宣传体系,掌握网络媒体舆论战的主动权,让高校意识形态话语在青年学生中流行起来。首先,要打造宣传的新媒体平台,充分利用网络、微信、微博等载体,建立学生日常关注度高、操作方便的微信公众号,开发建立关于主流意识形态宣传的APP、电子书,宣扬主流意识形态的内容,让学生在日常的浏览、讨论、关注中,就能了解到我们国家倡导的意识形态以及当前社会的主流思想文化,潜移默化地受到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熏陶。其次,要充分利用新媒体资源,把单一的文字扩展到图片、视频、歌曲、动画等多种形式,如“马哲有点甜”“马克思是个90后”等歌曲,“马克思是对的”通俗理论对话节目,形式新颖,能够首先吸引青年学生的眼球,继而使学生在轻松娱乐的氛围中,乐于接受国家倡导的价值观念,并内化为始终追求的信仰。

    (四)营造积极健康的意识形态传播环境

    首先,新媒体要主动承担起维护意识形态建设、宣传主流思想文化的责任,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安全,打造健康、绿色的主流意识形态宣传环境。网络媒体应提高对新生事件和热点问题的关注度和敏感度,提高明辨能力,对于正面积极健康的舆论,大力点赞评论和宣传报道,对于负面新闻要及时作出辨别和回应,及时过滤危害社会安全和稳定的言论信息,发挥新媒体力量,传播社会正能量,并将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宣传与青年学生关注的现实问题结合起来,对学生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及时跟进和报道,在网络中引导青年学生实现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其次,要加强网络媒体的法制建设,依法规范网络行为。对于网络信息要严格审核,加大对违规媒体的处罚力度,对随意煽动错误言论、损害意识形态安全的媒体信息坚决抵制,引导网络舆论,净化媒体环境。青年学生也要提升自身的法律意识和道德意识,正确行使言论自由权,不制造传播谣言,不散布有损国家稳定的言论,争做具有国家安全意识、维护社会稳定的好网民。

    新时代,高校要顺势而为,利用、把握、建设好新媒体,使新媒体成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强有力的载体平台,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开辟新路径,助力青年学生健康成长,有效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28.

    [2]魏晓文,邵芳强.论网络背景下的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J]. 思想教育研究,2014,(6).

    [3]列宁全集:第3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467-468.

    [4]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收稿日期:2019-05-03

    作者简介:杜丽佳(1991—),女,山东淄博人,山东师范大学法学院辅导员,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基金项目:山东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研究)“自媒体背景下高校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方法和路径创新研究”(J17ZC15)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