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重点词句,促进段的训练

    张应云

    [摘要]语文教育教学中,教师往往更注重的是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却忽略了对学生进行美感熏陶。语文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更应该让学生从课文优美的语句中感受美、欣赏美,从而更好地理解情教师要善于在探究中训练学生“读”,在交流中训练学生“说”,在审美中训练学生“抄”,在情境中训练学生“写”,以提升学生的词句段运用能力。

    [关键词]重点词句;段的训练;读;说;抄;写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31-0049-0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因而,作为教师,我们“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要想真正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最根本的就是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新课标要求,中年级以“段”的教学为重点。那么,怎样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达到课标要求呢?我觉得应切实抓好重点词句的读、说、抄、写四个方面的训练。

    一、融入真情,探究中训练“读”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是基础,是理解课文的根本。在阅读理解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里的“读”主要指的是朗读和默读。

    (一)初读,要突出“顺”字

    三四年级时,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经验,自主识字已经不是难事。让学生初读课文,既是对其已有识字方法的考核,也是对课文内容的初步感知。教师应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好停顿、重音、语速、语气,能流利地把课文读下来。这个阶段,一定要给学生提供读的时间,让学生借助各种阅读工具自由地、充分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中的语言信息,从每一个语言单位开始,把课文读通,并初步读懂,为再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二)再读,要突出“思”字

    再读,我引导学生从课文的重点字词入手,理解思想内容,把学习语文的过程和学生的认知过程统一起来,经历“具体一抽象一具体”的心路历程。要突出“思”,就要让学生学会默读,每读一遍,带着一个问题去思考。如读《鸟的天堂》一文的第十二自然段,第一遍读,初步了解整段话写了什么。第二遍读,概括每句话写了什么。第三遍读,抓住重点词理解句子的意思,如:“……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这句话写了什么?从哪里看出来?(“到处……到处……”是写鸟的多)“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這句话又写了什么?从哪里读出来的?(“大、小、花”写出了鸟的不同种类;“有的……有的……有的……”写出了鸟的不同姿态)第四遍读,概括段意。这样,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循序渐进地进行阅读,从而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再如,教学《老人与海鸥》一文,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来理解老人对海鸥深深的爱,海鸥对老人浓浓的情。从描写老人衣着的语句来理解老人的生活简朴;从动作描写的词语中,抓住重点词“很小心”“退开一步”“撮起嘴”来理解老人的动作娴熟,让人仿佛看到了一幅灵动的面,听到了一首美妙的歌;从老人给海鸥起的名字中,来理解海鸥与老人的那份亲昵,从而感受到尽管这位老人生活简朴,但他对海鸥就像自己的儿女一样,给予了它们无私的关爱;从“突然飞来”“翻飞盘旋”“连声呜叫”等关键词语,理解海鸥们呼唤老人、思念老人的情感;通过“急速”“瞻仰”等关键词,理解海鸥对老人的尊敬和亲人般的依恋;抓住两个“扑”字来理解海鸥当时那种伤痛、无奈、急切而焦虑的心情。在读与思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作者正是通过这一个个具体生动的词句,表达了老人与海鸥之间的那份深情,至此教学难点得到了突破。

    (三)细读,要突出“熟”字

    在“思”的基础上,我指导学生反复诵读重点词句,直至熟读成诵。如依据《猫》一文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古怪”理解中心句“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的意思;抓重点词“老实”“贪玩”“尽职”理解第一自然段的内容;抓住“丰富多腔”“一声不出”理解猫高兴和不高兴时的表现等,体会猫的古怪性格,突破难点。对容易写错的生字“凭”“贪”,我进行重点指导,并及时强调多音字“屏”的读音,把培养学生理解段的能力落到实处。以此为基础,我再引导学生进行感情诵读。

    师: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说它老实吧……

    师: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说它老实吧……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响动,又是多么尽职……

    师: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它要是高兴……它要是不高兴……

    师: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它什么都怕……可是它又那么勇猛……

    (省略号部分由学生读)

    以读促理解,进一步突破了课文难点,学生对猫的古怪性格的理解也更深刻了,同时也领悟到了作者“先总后分”的表达方式。

    再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词语丰富,意境优美,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播放视频,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学生发现,小兴安岭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漂亮的小鹿、清澈的溪水)和听觉上的美(雪水融化声、流水淙淙声),动静结合。教师接着配上优美的乐曲,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做到字字人情,句句含意。学生内心的情感被激发、被感染、被升华,生与生,生与师,生与作者之间产生了情感共鸣。

    充分地朗读后,教师再适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语言积累,边朗读边背诵,边理解边背诵。在此过程中,学生融入真情,放飞情感,情中诵读,读中理解,既提高了审美情趣,又提高了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二、挖掘潜能,交流中训练“说”

    “说段”是在“读段”的基础上进行的,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出对“段”的思想内容的理解。这是把课文语言转化为学生自己的个性语言,对课文语言进行同化或顺应的基本训练。刚开始训练“说段”时,学生往往会用接近原文的句子复述,甚至是背原文。根据实际情况,教师应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一句一句地说,然后再把整段话连起来说。每篇课文的“段”都有重点词语,这些词语就是“说”的凭借,同时也是“背”的凭借。如指导学生说《草原》的第一自然段时,我引导学生先复习此段的重点词“天空”“空气”“平地”“小丘”“羊群”等,然后让学生说说本段写出了这些景物的什么特点,突出了什么,让学生在“说”中领悟草原特有的景物和独特的风光之美。

    当然,教师在指导学生“说段”时,要做到把概括地说和具体地说结合起来进行。学生带着自己的美好体验,热情地描述着他们最喜欢的景物,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训练了口头表达能力。

    三、丰富感受,审美中训练“抄”

    “抄段”可以加深学生对“段”的理解和记忆。为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一要选择好抄写的段落,二要指导抄写的方法。如《赵州桥》第二自然段写桥的坚固,第三自然段写桥的美观,两段均有特色。但第二段结构比较复杂,文字比较枯燥,而第三段“总分”关系明显,文字优美,两相比较,应把第三段作为抄写的内容。

    所抄写的自然段,应是在表达方面有一定特色的典型段落,并且容易被学生模仿的。在抄写的过程中,要力戒看一个字抄一个字,看一个词抄一个词的现象,应要求学生做到至少是抄句,即看一句抄一句,逐步過渡到抄段,即熟读后抄下来。抄完后要求学生认真检查,漏了的词要补上,多了的词要删掉,错了的字要改正。一般来说,出现问题的部分都是不理解的表现,因此,修改后应再读一读,想一想,加深理解。“抄段”的过程中,我随时注意学生良好写字习惯的养成:通过观察、模仿、练习,教给学生正确的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利用写字歌“学写字,要注意,头要正,肩要平,身坐直,纸放正,一尺一拳要记清,手离笔尖一寸高,写字认真要静心”,要求学生除了要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外,更要写好字。学习每一篇课文,我都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练习抄写,经过长期、反复的严格训练,学生把字写端正、漂亮了,把段抄写得整齐、干净了,从而对课文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

    四、放飞激情,情境中训练“写”

    中年级阶段作文训练首先要让学生能“写出内容比较具体的片段”。在教学实践中,我把写好“总分”段作为写作训练的基础,并给学生提出相应的具体练习要求,如第一句概括段的意思,中间用几句话对第一句展开具体叙述,末句要总结整段的意思,但字面上不能与第一句重复。主要练习形式有以下三种。

    1.补段,即补总述句或总结句或具体分述句。如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时,可引导学生给第四自然段补一个总述句,并批注在书的空白处。又如,教学《去年的树》第一自然段,我引导学生以“鸟儿天天给树唱歌”为总述句,展开想象:鸟儿都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给树唱歌?又会唱些什么歌呢?进行具体描述。

    2.写意,即用自己的话写课文某段话的意思,并要求用“总分”的段式来写。如学习《翠鸟》一文,我指导学生根据课文第一段的意思,用“总分”段式写写翠鸟的外形。

    3.仿段,即根据所学课文的某个段落,规定选材范围,练习用“总分”段式来写。如《白鹅》一文,写白鹅的叫声、步态、吃相时,作者都是运用“总分”段式来写白鹅的高傲。我以此引导学生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模仿课文的“总分”段式来写,也可以写人物、景物等,如“妈妈真漂亮”“校园真美丽”……

    此外,我还经常让学生训练另一种段式,即在一段话里交代出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四要素,事情要用几句话写明白。写好这种段式,能为学生掌握记叙文的写作方法打好基础。

    总而言之,“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学习不但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所以,引导学生学会听课,学会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方法,学会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方法,学会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层次的方法至关重要。如果学生学会了“渔”,那么还愁没鱼吃吗?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