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即课堂,疫情即教育

    赵小燕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席卷了整个华夏大地,来势凶猛的疫情是命运给我们上的一堂特别的健康教育课、人生思考课,激发了我们对生命健康、社会环境、人与自然等诸多问题的深入思考。

    回头看我们的作文教学,指导学生围绕“人文精神”“家国情怀”“人与自然”的话题进行习作,可以说是不计其数。那么现在,经历了这场疫情,我相信,教师在指导这些话题的作文时,在选材、立意等方面一定会有自己一些新的想法。在这段特殊的日子里,疫情启发我:作为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在进行写作教学时,应该在发扬传统文化上有共鸣,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在体悟亲子关系上上台阶,在认识人与自然上更深入,下面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传承:中国与日本的“异域同源”

    在此次疫情中,日本友人捐赠物资加古诗词已成标配。捐武汉的物资写有“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捐湖北的物资写有“岂曰无衣,与子同裳”,捐大连的物资写有“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捐辽宁的物资写着“辽河雪融,富山花开;同气连枝,共盼春来”。

    为此,《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冠军彭敏亦以古典诗词的形式,酬答日本友人的盛意。“山川异域,风月同天”一句,彭敏回应为:“恩深转无语,怀抱甚分明。”“岂曰无衣,与子同裳”一句,彭敏回应为:“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一句,彭敏回应为:“平生一宝剑,留赠结交人。”“辽河雪融,富山花开;同气连枝,共盼春来”一句,彭敏回应为:“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日本用有着浓厚“中国味”的诗句传达友邦情谊令人钦佩,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文化一脉的情感让人感动。传承传统文化,归根到底是要扎根于“文”上,并将之“化”入日常生活。可是,在平时的写作教学中,我们又有多少教师能做到:不断地引导学生们“引经据典,搞点唐诗宋词”,使古人诗句中的意境和自己要表达的感情相互渗透,增加文章的文采,丰富文章的内涵?因此,异域同源的文化共鸣是一种力量,告诉我们“学以致用、学用结合”,一定要让中国传统文化更接地气,让她真正走进我们日常的写作之中!

    二、情怀:国家与人民的“和衷共济”

    在疫情防控期间,全国上下一盘棋。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精准施策、坚定信念;李克强总理亲临医院,以身作则,把工作抓实、抓细、抓落地;钟南山院士亲赴一线,争分夺秒,研究疫苗,走进病房、临床试验。他们始终把“人民的生命”放在首位,把人民群众的呼声当作使命。广大的人民群众,自觉听从疫情防控安排,从自己做起,从点滴做起,全面落实联防联控措施,共同构筑起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国家一声令下,武汉封城,这座拥有1000多万人口的城市马上“闭关自守”;国家一声号召:不聚集,少出门!14亿人口马上响应。无论是大城市,还是小乡村,顷刻没有了以往的喧嚣热闹;无论是老年人,还是小孩子,无论什么身份,什么地位,大家都拿起最有效的武器“宅在家里”,严阵以待。这次“宅”,体现了我们人民的空前团结,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显示了我们人民的伟大!我们是在为自己而战,同时也是为他人而战,是在为国家、为民族而战!疫情的地图虽然染红了大半个中国,但是,中华儿女“和衷共济”的民族精神在此刻不断升华,在学生们的心中早已生根发芽!

    三、亲情:父母与孩子的“生死与共”

    曾几何时,每次让学生们写关于亲情的作文,这样的内容就会跃入眼帘:在夜深人静之时,挑灯夜战的“我”总会看到母亲轻轻地推开房门,送进来一杯热牛奶,端起热腾腾的牛奶,“我”热泪盈眶,母爱是多么的无私与伟大!还有,外面下着瓢泼大雨,屋子里的“我”高烧不退,咳嗽不止,心急如焚的爸爸背起“我”就往医院奔去。一路上,“我”趴在父亲的背上,不知是泪水,还是雨水,顺着我的脸颊一直向下流淌。父爱就是这样的悄无声息!……大家总是认为,心中的风雨来了,可以躲到母亲的怀里;生活中的困难来了,有父亲为自己撑起大伞!殊不知,一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蔓延,亲情不再仅仅是呵护备至,更是直面挑战的“生死与共”!前几天,在微信中看到,湖北电影制片厂黄凯一家四口:父亲、母亲、姐姐和自己被新冠肺炎感染后相继去世。他奄奄一息之中,告其远在英国读书的儿子:“我一生为子尽孝,为父尽责、为夫爱妻,为人尽诚!永别了!我爱的人和爱我的人!”消息一经传出,深深刺痛了无数的家庭!记得一位奋战在生命第一线的护士,隔着医院的玻璃窗,看着快要死去的儿子撕心裂肺地喊着:“如果可以,我愿意换掉你,我的儿子,让我去死吧!”听得我泪流满面。回过头来,看看“宅”在家里的我们,一觉醒来,睁开惺忪的双眼,父母最关心的是孩子的“健康打卡”;看到不得不外出买菜的妈妈,孩子一定要说的是:“戴好口罩,千万小心,早点回来!”面对从外面回来的父亲,母亲一定少不了叮嘱:赶快洗手!然后拿走衣服做各种消毒。疫情告诉我们,肆虐的病毒“人传人”,家人最容易“中招”,因为家人在同一屋檐下,接触最频繁。然而,抗击“人传人”最有力的武器也是一家人,大家“宅”在一起,相依相伴,生死与共!因此,在灾难和不幸面前,是一家人的“血脉亲情”让灾难见证了亲情的伟大,让不幸成了家庭通向幸福的桥梁。真可谓:情到极处,生死与共!

    四、相处:“枪响”之后,没有赢家

    记得恩格斯说过:“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恩格斯的这句话说明了人类可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同时必须敬畏自然、呵护自然,更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此次病毒的爆发,就是自然在向我们提出严肃警告。这种警钟其实早已经敲响,SARS、禽流感,曾让我们付出生命的代价。殷鉴不远,可是我们总是喜欢遗忘,遗忘灾难给我们上的课。我们不愿意检讨,狂妄地认为,我们可以坦然面对一切灾难,人类可以凌驾于自然中的一切生命之上。面对这一切,我们不仅要充满理性,检讨过失,吸取教训,更要清醒地意识到,无论人类伤害自然的任何一个生命,其实都是在伤害自己,人类和自然的生命不仅相连,而且根本就是同气连枝,自己就是万物,万物就是自己,根本就没有独立于万物之外的自己。乱砍滥伐,看似夺去了树木的生命,实则是削弱了人类的精气神;阻塞河流,看似切断了自然的经脉,实则是堵塞了人类的血脉;肆意杀戮或食用,看似残忍地要了动物的生命,实则是斩断了人类的生命线!因为,“枪响”之后,没有赢家,人与自然的生命是相通的,是牢不可破的生命共同体!和谐共存,才是硬道理!

    社会即课堂,生活即教育,一场疫情让我们再次陷入了作文教学的思考大战之中。愿我们共同面对,把疫情、灾难当成素材,把我们应该做的、能够做的、通过努力能够做到的事情,做到最好、做到最佳!愿我们的学生们在写作中进一步树立和塑造正确的人文观、民族观、亲情观及生命观,与祖国一起成长,與家人情深似海,与自然共生共荣!我们相信,有了大家的共同努力,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山西省太原市第三十八中学校;03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