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时代意涵、鲜明特征与实现路径

    付佳迪

    [摘? ? 要] 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已经胜利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已经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走的是中国式的现代化发展之路,具有接续发展、社会主义属性、系统全面、人民至上、治国理政等鲜明特征。要从形成过程、目标导向和实践遵循三个维度深刻理解和认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时代意涵。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和四个自信为内在根基,以“五位一体”“四个全面”为总体布局,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奋斗目标,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现实保障,以“两个十五年”为战略步骤,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关键词] 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两个一百年”;“两个十五年”;“十四五”规划;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治国理政;美好生活

    [中图分类号] D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8129(2021)06-0020-08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即将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我国正处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之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即将开启。为此,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这是对未来五年、十五年发展目标的整体规划,具有总体性、前瞻性、时代性等特质。其中,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是政治新宣言、经济新发展、文化大繁荣、社会大和谐和生态最美丽的集中体现,需要进一步厘清其时代意涵、鲜明特征与实现路径,为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遵循。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时代意涵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新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具有引领地位[1]。这意味着战略目标的全面升级,也意味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特定时代在战略目标上的反映。应当从形成过程、目标导向和实践遵循三个维度深刻理解和认识其丰富的时代意涵。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战略目标的形成过程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战略目标的形成是伴随着对现代化认识的提升而逐步凝聚的。一是从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们党从建立新政权伊始就把工业化与国家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工业化由此获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推进工业化建设的同时,毛泽东在1954年首提“四个现代化”号召。在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之后,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的目标逐渐被建设社会现代化国家的目标所代替。全面实现“四个现代化”这一目标在1964年第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正式确定,要求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之路。伴随着改革开放,邓小平建构了“小康”和“小康社会”等颇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话语体系[2],同时确立了“三步走”战略,为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长期规划。二是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从“温饱”到“小康”,从“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逐渐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显著特征,从另外一个侧面也展现了不同阶段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3]。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里程碑,所谓“新”就在于“全面”二字。从三位一体、四位一体到五位一体,“全面”意味着中国特色现代化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全面协调[4]的现代化;“全面”意味着要补短板、强弱项,实现系统有机的整体的现代化;“全面”意味着发展的领域、覆盖的人口和区域要全面[5];“全面”意味着满足美好生活的需要须全方位。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即实现人的全面发展[6]。三是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到本世纪中叶要达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从国家到强国,一字之差,体现出我们党深层次的自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强调“全面”是发展的内核,这无疑深化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社会主义是发展的方向,强国是终极目标,“五位一体”贯穿于现代化之中,体现出各个方面都要强起来的鲜明特征。实现这个伟大目标,必须依靠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必须依托社会主义制度的牢固基石,必须具备全面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7],必须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共同努力。

    (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战略目标的目标导向

    目标导向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战略取向,是谋划工作的出发点。按照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党的十九大基于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阶段目标、战略目標到远景目标的总体把握,提出了中国发展的更高奋斗目标。首先,在改革开放之初,为解决温饱问题,邓小平提出了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构想,以及“三步走”战略目标。在总体达到解决温饱的前提下,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相继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新部署,这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前置条件,前者为后者积累了重要经验[8],保证了阶段目标的提前实现。其次,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入了历史交汇期,这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新阶段,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十五年,其目标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十五年,其目标是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两个十五年,是战略目标丰富内涵的重要延展[9],是对未来美好蓝图的完整勾画。最后,从“十四五”规划到2035年的远景目标。“十四五”规划是承前启后的5年目标,与《建议》提出的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相呼应。这充分体现了5年目标和远景目标相结合的新发展思路,是对阶段目标和战略目标的延续发展和纵向延伸。《建议》立足实现现代化的主客观条件,从9个方面展现了远景目标的光明前景,使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更加清晰。

    (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战略目标的实践遵循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通过奋斗实践方能实现,要坚决遵循《建议》提出的“五个坚持”,这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价值追求、发展理念、动力支撑以及基本思想和工作方法[10]。一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实现远景目标的根本保证[11] 40,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新时代治国理政在理论和实践上的重大创新和发展。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为中心,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党始终如一的价值追求,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以实现人民美好生活为实践遵循,着力解决发展中的短板和弱项;以共同富裕为奋斗方向,努力增进人民的福祉,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的实现。三是坚持新发展理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破解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如何实现发展这一难题,努力践行“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12]这一时代命题。目前,科技创新能力不足是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短板,需要进一步加强科技强国建设。四是坚持深化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发展的根本动力,通过深化改革开放破除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遇到的体制机制障碍,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要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是贯彻落实各项改革举措的关键。五是坚持系统观念。新时代面临新问题和新挑战,“必须从系统观念出发加以谋划和解决”[13] 86。系统观念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方法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做到全国一盘棋,进而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

    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鲜明特征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实现现代化为鲜明特征。在世界范围内的现代化语体系和实践中,存在两种现代化之路,一种是西方中心主义的现代化,一种是中国式的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走的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之路,具有接续发展、社会主义属性、系统全面、人民至上、治国理政等鲜明特征。

    (一)接续发展的现代化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接续发展的鲜明特征。一方面,离不开对于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继承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预见了世界范围内的制度变迁和社会变革。这一理论也在世界范围内影响了现代化进程,产生和丰富了现代化的理论、意识和价值取向,使现代化浪潮席卷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想在这场潮流中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并把现代化置于战略发展高度。中国共产党接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提出了“社会主义协调、有序、持续发展的思想”[14]。尤其是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大流行,我国的现代化之路就是一场在危机中遇先机的现代化。另一方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把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境界。由于时代的局限,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未能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阶段、实现步骤作出具体的描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从工业化到现代化,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进一步认识和升华。习近平提出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洞悉、把握了现代化的内在规律,并内化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各个层面,无疑是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不断接续发展的重要体现。

    (二)社会主义属性的现代化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社会主义属性的鲜明特征。这是我们党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坚持的方向和目标,也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之路的内在要求。从新中国成立开始,我们党就将社会主义与实现国家的现代化结合在一起,重申了四个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并宣示了我国今后的战略目标:“要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15] 43改革开放后,邓小平高度评价中国的现代化之路,认为这是“中国式的现代化”[16] 54。中国式的现代化特指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到“三步走”战略中的第二步的实现这一阶段,需要有20多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实现。邓小平之后历届中央领导集体继续沿着这条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艰辛探索,从四个现代化、中国式的现代化到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充分体现了对现代化认识的逐步跃升和治国理政方略的延续性。坚持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发展方向,就要在党的领导下,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长期以来,我们党在“中国之治”的历程中坚定和充满四个自信,坚信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考面前,“中国之治”的具体实践向全世界人民展现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全国上下一条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很快夺取了疫情防控的战略性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发展之路有别于西方中心主义的现代化发展模式,更优越于西方社会的发展模式。尤其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用美丽中国建设开辟一条现代化之路的中国实践,更为世人提供了新型发展的中国模式及路径选择。

    (三)系统全面的现代化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系统全面的鲜明特征。一是系统全面的现代化需要现代化过程中各要素的统筹协调,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关联,失去其中某种要素的支撑,就会影响全局现代化的实现。所以说,系统全面的现代化要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辩证把握国内外大势,从国内国外的深刻变化中把握新机遇,迎接新挑战,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環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二是系统全面的现代化要站在“五位一体”的高度,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五个层面出发,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看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完整勾勒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全景图。三是系统全面的现代化要站在“四个全面”的角度,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层面着手,把“四个全面”作为一个系统,每一个“全面”是大系统里的小系统,每个小系统是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其中,第一个“全面”是战略目标,处在引领地位,其他三个“全面”处于保证和支撑地位,缺一不可。四是系统全面的现代化是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的现代化。新发展理念是我们党关于发展理论的重大突破,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宏观思想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把新发展理念阐释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17]。在五大发展理念引领下,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五是系统全面的现代化是同步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从“新四化”[18]的角度,认为现代化离不开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同步协调,也离不开“第五个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同步实现。从“新四化”到“第五个现代化”,预示着中国的现代化将提升到更加科学、更加系统、更加全面的高度。

    (四)人民至上的现代化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人民至上的鲜明特征。现代化的目的首先是要回答现代化为了谁的问题。很明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现代化”是人民至上的现代化,是为了实现人民利益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归根结底就是让全体中国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19] 134。这源于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20] 31。要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作为我们党的根本目的,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需求。要立足新时代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着力解决好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所追求的是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國家提供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现代化是高质量的现代化,能有效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有效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充分体现人民至上的价值观。

    (五)治国理政的现代化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治国理政的鲜明特征。既涉及到治国又扩展至治党,包含国家建设现代化和执政党建设现代化两个重要维度。一方面,我国正处在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需要经历两个阶段来完成,分别达到不同的目标。无论是“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还是第二个百年目标的实现,都指向一个共同的目标,即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由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发展至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一字之差,却蕴含巨大的进步意义。国家强起来是新时代的底色,是新时代的最强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最终归宿就是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呼唤,是新时代人民的最强音,同时也展现出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坚定信心。另一方面,执政党建设现代化至关重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我们党所肩负的重大历史使命,需要执政党自身的坚强有力,才能组织、吸引、凝聚、团结人民,促进社会和谐,确保人民幸福,迎接各种挑战,提高斗争本领,维护国家安全。要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勇于自我革命[21],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完成自我革命,确保我们党始终成为实现现代化的领导核心。治国理政的现代化是全面一体的现代化,国家现代化是执政党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执政党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根本支撑和内在动力,二者密不可分,缺一不可,共同作用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国家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过程。

    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实现路径

    如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要根据全面建设社会现代化国家的时代意涵和鲜明特征,从总体上、全局上把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实现路径。

    (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脉相承,接续发展,是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现代化具体实践相结合,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新境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是敲锣打鼓得来的,而是通过撸起袖子加油干出来的。实干才能幸福,劳动才能收获,务实才能圆梦。这就需要千千万万优秀中华儿女团结起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新路径,不断夺取一个又一个的伟大胜利,努力把中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二)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和四个自信为内在根基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根本前提,就是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和四个自信为内在根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精神之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同心同德向前迈进,“必须有共同的理想信念作为支撑”[22] 323。一方面,要通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引导人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弘扬主旋律,坚持理想信念,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另一方面,要始终坚定四个自信。文化自信是最深层次的自信。要大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丰富的精神源泉和强大的内在动力。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实现。

    (三)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两大布局在“涵义功能、生成路径、布局本身、现代化指向”[23]等方面既有区分,又是内在的统一体。“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构筑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总体框架,有效解决了现代化建设中面临的总体性、全面性、结构性问题。“五位一体”的现代化是随着党和国家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认识的加深而逐步深化的。从邓小平两个文明一起抓,到江泽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到胡锦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再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体”,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把握越来越精准,其领域和覆盖的范围越来越全面,这就使得系统全面的现代化越来越具有更加丰富的时代内涵和实践特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大政方针,有效化解了现代化建设中面临的突出性、关键性问题。“四个全面”明确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点,牢牢抓住了治国理政的“牛鼻子”,突出了攻坚克难的方向,为实现新时代的强国梦想提供了目标指向、动力支持、重要保障。

    (四)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奋斗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这清晰表明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人民至上的现代化。一是要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奋斗目标,不断解决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二是要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进而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三是要以保障和提高民生水平为切入点,抓住人民关心的民生问题。包括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就业质量和收入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等等。四是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健全和完善社会治理的体制机制,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新型社会治理格局。尤其是要大力弘扬在这次疫情防控中所表现出的中国精神,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为群众创造幸福生活。

    (五)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根本保障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推進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保障。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包括一系列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重要制度,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了坚强保障。要坚持“中国之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国之治”的核心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这是“中国之治”的最大政治优势,也是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最根本保障。“中国之治”的现代化之路与西方现代化之路大相径庭,凸显了中国特色,展现了鲜明的制度和治理优势,为世界上后发国家走上现代化之路提供了中国样板。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伊始,就团结带领人民把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即将强起来的伟大历史飞跃。

    四、结语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有其丰富的时代意涵,并伴随着现代化进程而逐步提升其内在价值。这个目标导向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战略取向,是谋划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具有鲜明的接续发展、社会主义属性、系统全面、人民至上和治国理政等特征。要以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契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和四个自信为内在根基,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奋斗目标,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现实保障,进一步探索和创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实现路径,完成“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 张来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学习体会[N].中国经济时报,2020-11-27.

    [2]? 孙代尧,孙超.现代化的中国经验与发展前景[J].科学社会主义,2020,(4).

    [3]? 颜晓峰.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J].思想理论教育,2019,(7).

    [4]? 习近平致2013成都《财富》全球论坛的贺信[N].人民日报,2013-06-07.

    [5]? 周文彰.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J].红旗文稿,2020,(16).

    [6]? 张媛媛,张荣军.化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方法论与实践逻辑[J].江西社会科学,2020,(5).

    [7]? 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 2018-05-29.

    [8]? 张高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N].人民日报,2017-11-08.

    [9]? 李慎明.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N].人民日报,2017-10-22.

    [10]? 云理轩,字振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N].云南日报,2020-11-16.

    [11]?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

    [12]?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 分析国内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 研究部署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落地见效 研究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N].人民日报,2020-05-15.

    [13]?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Z].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

    [14]? 颜晓峰.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创新实践[J].人民论坛,2019,(15).

    [15]?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1949年10月-2019年9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16]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7]? 习近平.深入理解新发展理念[J].求是,2019,(10).

    [18]? 黄群慧.推进“新四化”同步实现 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N].光明日报,2020-11-24.

    [19]?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20]?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论述摘编[Z].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16.

    [21]? 李思学,李敬煊.“把党的伟大自我革命进行到底”——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论析[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9,(2).

    [22]?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23]? 周明海,毕照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四个全面”与“五位一体”关系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6,(2).

    [责任编辑:邹立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