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曲湘建的“理想”

    李辉武

    批评家易英曾对曲湘建有过多次评价,从总体上来看,对其娴熟的语言技法给予了充分肯定,而对画中“理想”语焉不详。曲音也曾写给父亲这样的话:“我从来没这么完整仔细地端详过父亲创作的全貌。”从艺50年,桃李满天下,可有几位端详过曲老师的全貌?蓦然回首,我们对他竟是如此熟悉,又如此陌生。

    当我有机会细细阅读曲湘建的人物画、人体画、历史画、风景画……以及极谦逊平和的自述,并和他面对面对谈时,我似乎突然明白是什么支撑起他“对画画如饥似渴的欲望”?是理想!正如易英借英国哲人对“如画”概念所谈到的,“风景本身不是画,对风景的逼真模仿也不是画,只有‘如画’才是画。这个‘画’指的是理念、理想,只有赋予了理念,寄托了理想,被复制的自然才成为、作为艺术的一幅画”。曲湘建的画“如实中充满诗意,自然中寄托了情操,如实其实是如画”。“理想”就是曲湘建一生艺术驱动力的来源,也是他作品中始终保持着“让人愉快的美”的精神力量。

    我以为,曲湘建最大的“理想”,是“学院主义”的理想。自1977年进入湖南师范大学美术系学习到1982年留校任教,他的一生就与“学院”纠缠在一起了。对于曲湘建来说,1984年至1986年在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的两年学习经历,是他艺术人生的重要节点。在这里接受到严格训练的技法语言和价值观念,几乎成为他一生的艺术遵循。回到湖南,数十年来,也有过怀疑、迷惘、拒绝,但终究未改初心,他就此成为这片土地上这种“学院艺术”最坚定的传道者和守望者的代表。

    客观来讲,在曲湘建学习生活的时空里,并没有美术史已定论的那种源自法兰西的“学院派”的美术存在,有的是中国现实主义美术传统。这种中国美术新传统的核心关键词是“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的结合”,其具备两种重要的特点:其一,在造型上以写实为主要创作手法;其二,在思想上以政治意义或民众关怀为表现重点。这样的现实主义美术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主流形态,当然也是中国各学院创研与教学的基本遵循。曲湘建的油画学习和早期创作之路就是在这种整体环境中发生发展的。在他的《晨妆》《木楼》《送郎》等早期作品中可见其对写实技巧追求和对民众生存状态的关怀的艺术取向。1980年代中期,西方现代主义艺术思潮涌入国门,一场对标全球化的中国当代艺术运动开始兴起,中国油画开始进入一个艺术语言的转型期。而此时,也是曲湘建与易英这对老同学各自开启人生新征程的关键时段。易英作为这场中国当代艺术运动的重要参与者,在中央美术学院的平台,参与、推动、译介、整合,力求建构起一套中国当代艺术的知识学系统。而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曲湘建依然在坚持已成“过去的”写实绘画,教学、研究、思考、实践、积累。正如易英后来讲的“从青年时代一直画到现在,风格上都没有显著的变化”。难道曲湘建的这种认知是始终如一的自觉?在我看来,并非如此。他也曾经自我怀疑、否定和挣扎。艺术界的同道,当身边的同事,甚至是自己的女儿都在不约而同地参与到这场浩大的当代艺术运动中去,他还能无动于衷吗?不,可以想象他当时的迷茫和痛苦难以言表。

    

    转机在2009年,他自己这样表述:“2009年与戴士和在湖南的一次偶然相遇,它使我的生活状态发生了重大的改变,我参与了以戴士和为团长的,中央党史研究室主办的‘伟人足迹油画展’的一系列大型写生活动。从那时起,我的生活和艺术的平稳被打破了,我面临着绘画一次又一次的挑战,难度可想而知,我结识了很多从未谋面却名声显赫的艺术家,他们与我成了朋友,我们一道写生,一道参展,一起聊天。在最初的日子里,我开始建立起自己的自信心,充分调动过去的积累,然后再吸收新的营养,努力改正自己的问题,这些日子是我一生中最快乐、最舒心和最值得留念的,我觉得自己做得不错。”

    事实上,许多年来给予曲湘建最明确有力的评价就是戴士和,他在《写实,并疯狂着——有感曲湘建先生的油画探索》一文中写道:“曲湘建先生是当今画坛上最出众的油画家之一。他的才华从1980年代起至今,一直引人瞩目。多年来他的作品给我印象深刻,包括他的多幅女人体、肖像,以及许多速写、风景写生和创作稿子,其中2011年画的舞蹈老师,带红色耳坠的、窗前的和穿高跟鞋的女人体,还有2012年在临沂画的山泉、山溪和山风等都是油画中的精品。”这或许是曲湘建重新找到方向和自信的原因之一。

    如果说坚持“现实主义美术传统”就是曲湘建“理想”的真正涵义,那么,在我看来他已经将这种“理想”加入很多个人的成分。一方面,他并没有止步于从冯一鸣、钟以勤、蔡吉民、朱辉、詹建俊、朱乃正、钟涵学来的空间、体积、色彩等“学院的艺术”的基本成规,而是在写生中不断锤炼自己的技巧,拓展语言的宽度。比如,他就在印象派的色彩如何融入写实绘画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使他在苏派油画基础上对光色原理进一步深挖,构成了他圆融、厚重、唯美的风格特点。另一方面,他善于将写实或者写生中注入一种个人情感体验的精神灵气。这一点在他近期创作的一组表现黄河主题的作品中就是如此,他说:“我要表现的是黄河水的厚重,这是我的独特体验。”因此在他的画面中就见不到黄河咆哮,而有一种像湿面粉那样的非流体感。他甚至在创作风俗画、历史画时,都会是以一种个人记忆的方式而非宏大叙事的结构进行。

    曲湘建在他的一段文字中,毫不掩饰地表达了曾经“渴望成功”的诉求,这种成功无疑是期望得到更多的認可和肯定,然而他选择的“过去”式的艺术道路,并不是以中国当代艺术运动兴起为代表的转型周期里的艺术宠儿。这种遭遇不仅仅是他个人的命运起伏,更是一场时代性的文化思潮变迁。从现在来看,从20世纪中叶逐步建构起来的中国现实主义美术的新传统依然还要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里释放重要影响。因此总体来说,我认为曲湘建的艺术依然是中国油画当代转型周期里一种重要的探索路向,更为重要的是他以多年的教学实践,培养了大批的艺术人才,为湖南保留和传承了一种“学院艺术”的可能性。

    

    

    

    

    

    曲湘建简历

    1954年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市,祖籍山西。现为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中国写意油画研究院理事,湖南省油画学会常务副会长,湖南省当代油画院院长,中国南方油画山水画派成员,国家艺术基金评委。1984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第二届油画研修班。作品曾入选全国前进中的青年美展,第八届全国美展,第十一届全国美展获奖作品展,第三、四届中国油画展。作品《书古寄情》《杨开慧》《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哈尼梯田日出》等由韶山陈列馆、湖南省美术馆、中央党史美术馆收藏。《相会在甘孜——红二方面军成立》由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收藏。2017年在珠海诚丰美术馆和岭南美术馆举办“同心·同画——曲湘建、张柳青油画作品巡展”,2019年在太原举办“如诗如画——曲湘建风景油画展”。出版有《无语瞬间——一个写实油画家创作手记》《曲湘建油画》等专著、画册、教材十余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