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市葡萄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骆夏辉 徐严 曾蓓 喻志勇 唐志敏 石雪晖 刘昆玉 蔡建国

    

    

    

    摘 要:郴州市葡萄种植主要集中在苏仙区和宜章县;主栽品种为巨峰、无核白、阳光玫瑰,其中巨峰葡萄种植最为普遍;栽培模式仍处露地栽培向避雨栽培的转变期;不同葡萄园因主栽品种、栽培模式的不同而产生了极大的效益差异,进而影响了果农对园区的期许目标。分析了郴州市葡萄产业现状和优劣势,根据郴州市葡萄产业发展的潜力,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郴州;葡萄产业;现状;发展

    郴州市地处湘南,素有湖南“南大门”之称,也是湖南省最早开始葡萄规模种植的地区之一。20世纪末,郴州地区的巨峰葡萄已连片种植,成为湖南省重要的巨峰系葡萄产区[1]。当前,葡萄已是郴州市三大水果产业之一,种植面积8.5万亩,产量7.2万吨,产值达4.2亿元。但在葡萄产业迅速发展的同时,品种结构不合理、栽培技术落后、从业人员老龄化、采后处理措施滞后等成为该市葡萄产业提质增效的制约因素。为更好地了解郴州市葡萄产业现状,为农民增收、产业发展、政策制定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郴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葡萄团队于2020年对郴州市葡萄园进行了大量调查(图1)。结合国内外行业发展动态,在分析郴州市葡萄产业现状的基础上,提出适宜该市葡萄产业高效发展的建议。

    1 产业现状

    1.1 面积分布

    苏仙区是郴州市葡萄的主要产地,葡萄园集中分布在卜里坪街道办事处、许家洞镇、良田镇、栖凤渡镇、坳上镇等地,面积达4.8万亩。其他各县(区)均有分布,但未形成规模。宜章县近年来葡萄面积发展较快,已有近万亩,多分布于五岭镇、玉溪镇(图2)。

    1.2 品种格局

    郴州市葡萄品种呈两极分化现象,老园仍以巨峰、无核白鸡心两个中晚熟品种为主,近5年新建的葡萄园主要栽植夏黑无核、阳光玫瑰等新兴品种。其中巨峰为当地最为普及的葡萄品种,园区基本都有种植,无核白鸡心、鄞红(甬优1号)、温可、京亚、金手指、浪漫红颜等在部分园区有种植,但未成为主栽品种。

    1.3 栽培技术

    郴州市的巨峰葡萄露地栽培管理技术较为成熟,园区中半数以上均能得到有效的管理。普遍采用中短梢修剪、自然坐果的管理模式,但由于树龄老化、管理人员缺失、管理技术欠缺等因素,部分葡萄园连年品质、效益双下降,陷入“低回报-减少投入-更低回报”的恶性循环,挫伤了部分果农的积极性。

    调查发现,郴州市葡萄园仍旧处于“露地栽培→避雨模式”的转变过程之中。大部分果农都已意识到避雨栽培对葡萄生产的重要性,但受制于经济实力、管理水平、销售等因素,该市葡萄的主产地苏仙区避雨栽培技术推廣存在一定的阻力,预计还需要5年以上才能完成避雨栽培技术的更新。

    1.4 效益分析

    当前,郴州市内各葡萄园因主栽品种的不同而出现了销售方式的差异,进而导致经济效益差异明显。

    以栽植巨峰、无核白鸡心为主的葡萄园,销售方式主要为零售或“零售+批发”,销售地点主要为市(县)城区及园区附近主干道两侧;种植夏黑无核、阳光玫瑰等品种为主的葡萄园,则多以休闲采摘、批发、零售并重或根据园区实际情况侧重于其中某一种销售模式。

    从现状看,郴州市的巨峰、无核白鸡心葡萄以郴州市民消费为主,零售比例50%以上,每千克零售价在10~20元。夏黑无核、阳光玫瑰葡萄则主要销往外地,兼以部分休闲采摘及零售,夏黑无核每千克批发价在10~20元、阳光玫瑰为16~30元。

    调查结果显示,露地栽培的葡萄园平均产值为3 383.3元/亩,避雨栽培的则为21 812.5元/亩(图3)。同时,采用避雨栽培模式的葡萄园管理者反馈发病减少一半以上,平均每年药物防治次数5.25次,对产出的果实品质认可度极高,对学习新技术、改进基础设施愿望强烈。而露地栽培葡萄园主则反映管理难度逐年增大,平均每年药物防治次数12.3次,对产出果实品质的信心较低,更寄希望于掌握药物防治技术、增加销售摊点等方面。

    2 产业优劣势分析

    2020年,郴州市农科所葡萄团队实地调研了郴州市2000余亩葡萄园, 并为当地果农提供了最需要的技术服务。整体而言,郴州市葡萄产业稳中有进,接下来的几年时间,将是该市葡萄产业提质增效的关键时期。经整理分析,笔者将郴州市葡萄产业的优劣势进行简要分析如下:

    2.1 产业优势

    2.1.1 地理位置优越 郴州地处南北交通要道,位置优越,南方毗邻我国经济大省广东省,农业产品运输便利,具有得天独厚的销售优势。

    2.1.2 气候条件独特 郴州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具有夏热期长、冬寒期短、降雨充沛、日照充足等特点。葡萄成熟期可比湘北早一周、比北方葡萄早15天以上。极适宜开展葡萄的促早栽培及二次果生产[2]。

    2.1.3 政策引领优势 郴州市一直重视发展葡萄产业,培育了“苏仙葡萄”的公共品牌,并在2019年组建了“郴州市葡萄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创新平台,在品牌创建、科研平台建设等方面处于省内领先地位。

    2.1.4 产业潜力极大 葡萄是郴州市的农业优势产业,拥有一大批技术过硬、经验丰富的从业人员(图4),并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形成了一系列较适宜本地区的葡萄栽培管理技术。在进行资源整合、优势互补之后,将对该市葡萄产业的提质增效乃至标准化生产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2.2 存在的问题

    2.2.1 产学研脱节,产业缺乏整体性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新技术、新品种和管理能手。郴州市的葡萄起步虽在湖南省较早,但多是零散种植,缺乏必要的产业引导、人才培育、技术支撑工作,导致长期以来各自为政,对先进技术、优良品种的推广及更新缓慢,未能形成如常德澧县“南方的吐鲁番”的名片效应。

    2.2.2 资源整合错位,龙头企业带动效应不明显 调查发现,郴州市葡萄种植户多是20亩以下的散户,多为农户自有地栽植,大多未能成片成区,且从业人员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对避雨栽培、机械化、水肥一体化等新技术新方法接受并应用的能力较差。

    近年来,该市虽涌现出周外清、肖钧允、何金等获得国内专家、同行认可的葡萄生产能手,并在当地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促进了新技术新方法新品种的推广示范,但影响有限。整体而言,郴州市葡萄产业匮乏具有“名片效应”的示范模板仍旧是客观事实。

    2.2.3 产业定位模糊,销售难度较大 当前,郴州市葡萄园的定位大多是“休闲采摘+零售+批发”模式,有清晰销售思路的果园经营者极少。结果就是面积较小的果农在路边摆摊或是至城区零售扎堆,互相压价陷入恶性循环;面积较大的果园则待价而沽错失熟期较早的天然优势,至湘北乃至北方葡萄大量上市后不得不低价处理[3]。

    近年来,随着郴州市阳光玫瑰葡萄栽培面积的增加,“高不成低不就”的困局愈加明显,严重影响了该市葡萄产业的健康发展。

    2.2.4 技术服务欠缺,果农缺乏指引 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果农对自己园区的管理水平、存在问题有较清晰的认知,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存在盲目性和跟风现象。如品种引进、冬季修剪、挂果量确定、肥水管理、化学防控等方面,具备结合园区实际情况科学管理的从业者较少。尤其是面积较小的果园,药物防治方面几乎“照抄别人的作业”。

    而郴州市目前葡萄产业研发、推广人才储备不足,且市内高等院校并未设有果树学科,专业从事葡萄工作的仅有郴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果树室葡萄科研团队,且组建时间较短,以往的工作侧重点在新品种引进、高效栽培技术的研发上,精力有限,对外交流较少。

    3 发展对策

    葡萄的栽培面积、年产量均排在郴州市水果产业第三位,产值位于第二位,是该市水果支柱产业之一。作为单位面积产值较高的水果,郴州市葡萄产业完全具备“小水果、大产业”的条件,在各级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有望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产业发展。

    3.1 政策引领,合理规划

    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集中连片、规模发展”的思路,依据郴州市目前葡萄分布格局,重点对苏仙区老果园进行改造升级,推动改良品种及“减肥、减药”栽培技术,提升果实品质,打造葡萄优势区[4-5]。

    同时,针对该市葡萄产业现状,在各县市(区)增设水果临时销售点,缓解葡萄种植者无处卖果的燃眉之急。

    3.2 强强联合,产销一体

    在现有专业合作社的基础上,以市场为导向,在栽培管理、基础设施、销售渠道等方面加强联合,强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消除果农顾虑,调动积极性。

    3.3 制定标准,统一技术

    对该市已较为成熟的巨峰系葡萄产前、产中、产后管理技术进行归纳总结,形成一整套切实可行的地方标准,促进巨峰系葡萄标准化生产。

    普及陽光玫瑰葡萄标准化栽培管理技术,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郴州市阳光玫瑰果实等级标准,为招商引资、开拓市场奠定基础。

    3.4 加强宣传,打造品牌

    充分利用好苏仙区每年一度“葡萄节”的平台,加大宣传力度,重点打造1~3个优势园区,增强品牌效应,拓宽销售渠道。

    3.5 产研结合,优化体系

    继续深入推进葡萄产业基础科研工作,在新品种引进(选育)、配套栽培技术制定、绿色防控、机化建园、熟期调控等方面加大攻关力度,寻求重点突破,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葡萄产业,以“小水果”形成“大产业”。

    参 考 文 献

    [1]? 石雪晖,杨国顺,钟晓红,等.湖南省葡萄产业发展历程与趋势[J].中外葡萄与葡萄酒,2011(3):61-66.

    [2]? 穆维松,李程程,高阳,等.我国葡萄生产空间布局特征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37(2):168-176.

    [3]? 田淑芬,苏宏,聂松青.2018年中国鲜食葡萄生产及市场形势分析[J].中外葡萄与葡萄酒,2019(2):95-98.

    [4]? 陈秋生,张强,谢蕴琳,等.我国葡萄质量安全标准体系现状、问题分析与对策[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9,10(17):5934-5939.

    [5]? 程大伟,陈锦永,顾红,等.阳光玫瑰葡萄果实质量等级规范[J].果农之友,2018(10):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