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名著阅读课中问题教学法的应用
李晶莹
多年来,名著阅读一直以“课外读物”的身份被排斥在课堂之外,只有少数感兴趣的学生会完成整本书的阅读。对于一些选入课本的名著篇章,很多教师也只将其作为普通阅读文本来对待,很少会涉及整部书。自《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提出“读好書,读整本书”的要求以来,名著阅读开始从课外走进了课堂,阅读方式也由课外自读变成了教师导读,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考查也涉及语言、思维、文化等多个维度。自此,名著阅读开始进入课堂并备受关注。但关于名著阅读课的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名著阅读中的问题
一是读不下去或读不完的问题。学生整个高中期间要阅读名著12部,平均每年4部。这12部经典名著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极高的精神价值,容量较大且不易理解。但是高中阶段能够分给名著阅读的课时十分有限,如果放在课下,学生可能不读或不认真阅读,因此,读不下去或读不完成了一大难题,给师生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二是浅阅读的问题。浅阅读是一个更大的挑战。因为学生读不下去或读不完,所以就很难保证阅读的深度。名著阅读纳入高考范围,目的是促进学生静下心来读进去,从中获得丰富的感受并能进行有深度的思考,而非肤浅地了解作品中的人物与情节。
二、发挥问题教学法
在名著阅读中的指导作用
所谓问题教学法,就是以问题贯穿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设问和释问的过程中萌生自主学习的动机,进而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它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为解决名著阅读中的问题,笔者在反复实践中总结了名著阅读课的问题教学法。
1.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激发学习自主性
笔者在所教班级开展了有关名著阅读的问卷调查,其中一个问题是:“在阅读名著的过程中,你经常有疑问吗?如果有疑问,是在哪些方面?如果没有,能说明原因吗?”统计结果发现,57.9%的学生经常有疑问,并在时代背景、作者设置某些情节的用意以及语言的理解等方面存在疑惑。其他42.1%的学生不属于“经常有疑问”的一类,所给出的理由包括:像《红楼梦》这样的作品,一般都看不懂,所以也提不出什么像样的问题;如果为了提问而提问,没有意义;可能因为读书时只停留在浅层,没有深入理解,所以没有疑问。基于调查结果,笔者认为首先要提升学生阅读时的问题意识,引导他们自主质疑。
例如,笔者在名著阅读课上允许学生自主提问,且不设限制,任何不理解的地方都可以提问,使学生一下得到了解放。在一次阅读《平凡的世界》第十五回后,学生共提了99个问题。笔者也加入其中,几乎忘记了自己教师的身份,变成了一个单纯的参与者,学生也似乎忘记了教师的身份,对笔者提出的问题或回答、或评判,课堂气氛既自由轻松,又十分热烈。
2.指导学生提出优质问题,增强问题深刻性
初读时,“问题教学法”可辅助学生初步感知作品内容,迅速完成浅阅读的任务。进入深层阅读时,这一方法同样适用。深层阅读阶段的问题常常更具挑战性、开放性、思辨性,堪称“优质问题”,但是如果这些问题是由教师提出的,势必又回到传统教学的老路。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提出有深度的优质问题呢?
一是引导学生熟悉名著内容。学生要先熟悉文本,才可能超越感知层面的浅层问题,进入深层阅读,产生深度思考。因此,笔者会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二次阅读,为提出优质问题做好文本信息的储备。
二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优质问题的特点。在阅读《四世同堂》第36—50章时,学生提出了两个问题。问题一:长顺在去英国大使馆的路上,“天红起来”“红光透过薄云”“太阳出来了”,这样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问题二:作者为什么要多次提到北平以往的热闹光景,比如第四十一段开篇详写了北平夏天的美好,这是闲笔吗?以上两个问题被划在了“环境描写”类。选择这一类问题的学习小组进行了解答。针对第一个问题,学生联系景物描写与上下文的情节关系进行了说明。但第二个问题就不那么容易解决了。有的说“老舍是在卖弄文笔”,有的说“老舍是老北京人,熟悉故乡的风物人情,所以这些内容自然就入文了”。教师没有急着作结论,而是让学生对这两个问题进行比较,看看有哪里不同。学生发现,虽然问的都是景物描写的作用,但第一个问题中,景物描写较少,且景物与情节的关系比较明确。而第二个问题中,景物描写的内容很多,范围很广,要筛出相关内容就需要一些时间,要想理解这些景物描写的意图,只联系上下文的情节还不够,还要兼顾作者的生活背景与作品主题。这样,学生在讨论与辨析的过程中发现:第二个问题是有深度的优质问题。
三是将问题进行归类,从其所考查的能力来辨析优质问题的特点。仍是在这堂课上,学生还提出了另外两个问题。问题一:文中讲到冠晓荷给日本人送礼时知道忌讳死,“各报纸不但有了记载而且都有短评称赞他的才智”,当时真的会有报纸刊登这种小人物的无聊发现吗?问题二:瑞宣入狱,看见了残忍恐怖的狱内环境,试想一下,假如瑞宣也受刑,他会有怎样的表现呢?
起初学生把问题一归入了“写作背景”一类,把问题二归到了“祁家人”一类,笔者提醒学生从问题所考查能力的角度再次归类,于是有的学生将这两个问题归到了同一类,理由是:这两个问题都考查了读者想象和推断的能力。而推断结论要依据作品的内容,要具有合理性,结论可能不唯一,因此具有开放性。所以,这样的问题也是优质问题。
3.打通线上线下交流的空间,提高阅读开放性
笔者利用QQ平台让学生在线提出问题与讨论交流,通过初读和线上交流,可以有效解决一部分阅读中遇到的问题。此外,由于线上交流更加轻松自由,平时在课堂上不够主动的学生也能纷纷参与其中,为课堂上的深层交流争取了更多时间。
三、对问题教学法的反思
问题教学法在指导学生进行名著阅读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会遇到瓶颈。比如,学生初期提出的问题大多是浅层面的,且随意性较大,很难聚焦主题。因此教师需要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法,以学生为本,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主动走进名著并进行深层阅读,在阅读中发现乐趣、获得启迪。
(责任编辑? ?郭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