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风险导向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研究

    戚蒙露

    摘 要: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要想促进社会经济增长,就必须确保行政事业单位的稳定运营。但是行政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往往面临诸多风险,不利于内部控制管理的顺利开展,对其,就需要从风险视角下出发,思考如何加强内部控制力度,提高单位整体管理水平。文章对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进行分析,并从风险导向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现状入手,提出几条科学化对策,具有借鉴和指导价值。

    关键词:风险导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有效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否有效,不仅与其自身运营发展息息相关,而且还会影响政府职能作用的发挥,这就要求必须加强内部控制力度,提高内部控制管理水平。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各种常见风险因素,结合单位发展现状及内部控制要求,采取具有针对性的科学策略,改善原有内部控制工作中的不足,在实现理想内部控制效果的同时,避免风险问题的发生,为行政事业单位的良性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一、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

    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是确保行政事业单位稳定运营、良好发展的必然举措,而风险管理的开展是以内部控制作为依托的,只有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才能为风险管理提供可靠依据和有力支持,可以说内部控制是风险管理中不可或缺的环节。行政事业单位要想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作用,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就需要明确内部控制的重要意义,并主动、积极开展该项工作。而通过落实内部控制工作,有利于防范并规避各类风险问题,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在内部控制环节应尤为注重财务管理工作,强化风险管控意识,采取有效的内部控制对策来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总而言之,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讲,内部控制是风险管理的基础,也是其中的重要环节,而风险管理中包含了内部控制,两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二、基于风险导向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现状

    就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当前发展情况来看,在内部控制过程中仍存在较多问题有待改善,不利于风险控制。首先,一些行政事业单位风险管控意识不足,没有在单位内部积极开展宣传工作,很多员工都缺乏对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认识,认为这是财务部门的责任,与自身工作关系不大,没有积极参与到内部控制和风险管控中去,也没有发挥自身的监督作用。其次,基于单位内部改革及外部环境变化,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现行内部控制体系已经无法满足实际工作需求,责任追究制落实不到位,奖惩制度也不够完善,无法对内部控制人员起到约束管制作用。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在岗位划分上存在一人多岗现象,岗位设置不合理,岗位职责划分不明确,岗位责任难以落实到个人。而在业务流程方面,一些业务流程较为繁琐,没有采取信息化工作模式,业务信息传递性较差,业务透明度不足现象较为突出,不利于对整个业务开展情况的把控,出现风险的可能性较大。另外,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尚未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没有建立财务数据收集机制,缺乏对单位收支情况的及时掌握,财务数据采集及分析存在滞后现象,无法及时在第一时间发现风险隐患。并且,个别单位在实施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时,关注点只放在了重要时间点及重大事件上,没有将其落实到日常工作中去,內部控制效果不够理想,增大了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三、基于风险导向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对策

    从风险管理视角下出发,行政事业单位在开展内部控制工作时,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采取科学、有效的对策。

    (一)强化风险管控意识

    俗话说“意识决定行为”,要想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水平,防范各类风险问题,就需要树立风险管控理念,提高对风险管控的认知。一方面,在单位内部应加大宣传力度,使每一位员工都能够充分认识到风险管控的意义所在,在日常工作中严于律已,并发挥自身的监督反馈作用,及时发现并排除风险隐患。例如,行政事业单位可印发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宣传手册,让员工学习、了解基础理论知识;还可以利用单位的公告栏张贴宣传标语,营造良好文化氛围,让每一位员工都能够保持警惕之心,防范风险的发生。另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应定期开展培训工作,通过讲解系统性、专业性的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知识,来强化员工的风险管控理念。例如,可通过座谈会、研讨会等方式,邀请专业人员到单位内部进行知识的传授,鼓励单位管理人员积极参与;针对基层员工,可在部门内部举办专题会议,让每一位员工都能够有机会参与到培训中去,通过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来强化风险管控意识。

    (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基于风险导向的内部控制工作,离不开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这就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第一,应构建完善的制度体系。从国家层面来讲,应及时创新财政收支管理模式,将功能科目和经济科目相结合,来有效规避行政事业单位的超预算风险。并加快立法进程,从法律层面给出明文规定,形成强有力的管理约束作用。从单位层面来讲,行政事业单位应尽快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对原有内部控制做出改进和优化,提高内部控制水平,减小风险发生概率。第二,行政事业单位应构建合理的组织架构,根据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需求,科学设置岗位。具体来讲,应依据国家编制规定,做到专人专职、不相容岗位相分离,避免出现一人多岗现象,发挥不同岗位之间的相互配合及监督作用。并且还要坚持公平、民主原则,遇到重大事件时进行集体决策,杜绝腐败行为的出现。而对于干部的提拔和任用,需要严格按照规范性流程进行评选,做到公正、透明。第三,应对业务流程做出合理规划。行政事业单位可采用电子化手段和信息化技术,对业务流程进行优化,减少繁琐的步骤,提高整个过程的透明度。以政府采购业务为例,行政事业单位可将预算编制、采购过程、支付情况等整个业务过程,采用可视化的方式呈现出来,加强内部控制力度,有效防范风险问题。

    (三)完善风险评估机制

    以风险管理作为导向开展内部控制工作时,必须注重风险评估机制的构建。首先,行政事业单位应及时收集各项财务数据,掌握各项经济活动的具体动向,明确每一笔收支资金明细,并通过全面分析和预测在第一时间发现潜在的风险隐患。其次,财务管理人员应根据单位实际情况及业务开展情况,结合以往经验,列出一份较为全面的风险清单。并由单位领导牵头、各部门共同参与,建立风险评估工作小组,在做好重要时间节点以及重要活动风险管理的同时,也要在日常工作中落实到位,将风险管理贯穿于单位运营发展整个过程。另外,行政事业单位应明确各类常见风险诱因,结合自身抗风险能力,提前拟定科学对策,选择最佳风险防范手段。例如,可采取风险规避、风险转移等方式,将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保证其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可承受范围内。

    四、结束语

    内部控制效果关系到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营及发展,以风险作为导向,行政事业单位在实施内部控制时,应深刻认识到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之间的关系,通过强化风险管控意识、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完善风险评估机制等对策,提高内部控制水平,避免风险问题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胡兆成.基于风险导向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分析[J].财经界,2020(35):70-71.

    [2]柴春叶.基于风险管控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制度构建[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0(09):209-210.

    [3]张霞.风险导向视角下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研究[J].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2020(4):0127-0127.

    [4]赵团结.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要点探析[J].国际商务财会,2020(9):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