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初探
马慧佳
摘? ?要:高考物理试题着重考查考生的知识、能力和科学素养,通过引导学生“说题”,使教师和学生在高三的物理学习中,走出单一“做题—讲题”的循环,增强学生的参与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突破题目及学习中的重难点,另一方面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思维进阶,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
关键词:说题;小组合作;思维进阶;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 ? 文章编号:1003-6148(2020)11-0072-5
1? ? “说题”模式的提出背景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颁布及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使我们明确了高中物理教学的目的和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作为一名教师,要与时俱进,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融入物理教学活动中。于是,形形色色的教学方式被全面展开,例如探究式教学、问题教学、项目式学习、研学活动等,以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渗透核心素养。
与此同时,在改革创新的浪潮中,笔者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各种教学方式的实施大多在高一、高二的新授课中进行。那么高三的学生呢?由于面临高考的压力,时间紧迫,内容繁多,学生多是进行“做题—做题”的循环,教师多是进行“讲题—讲题”的循环。最常见的情景是,教师上完一节课,挥汗如雨,黑板上满满的题目解析。然而,这样满堂灌的教学效果有限,其结果常常是老师讲了一遍又一遍,学生还是不会做,更不用说锻炼思维、提升物理核心素养了。那么,在紧张的高三备考过程当中,怎样引发学生思考,进行思维训练,培养核心素养呢?
恩格斯说过:“行动的一切动力,都源自于他的头脑,转化成他的意愿和动机,才可以行动起来”。将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从“记忆者”变为“探究者”,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是高三物理高效复习的关键。将教师“说题”转化为学生“说题”,让学生以命题者的视角全面分析题目,不但可以加强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迁移,更能锻炼学生的能力,促进其思维方式的逐渐进阶,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
2? ? 引导学生“说题”的模式
2.1? ? 小组合作
基于高三的实际情况,“说题”活动以小组为单位,一方面可以通过合作,减少每个人的工作量,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相互交流,进行头脑风暴,突破难点,集小组智慧于一体,促进共同进步。
由于学生的能力和思维等存在差异,因此不同能力、性格、爱好、思维习惯的学生应进行合理搭配,形成不同层次的互补。同时,要根據小组成员的优势,给予适合他们的角色,例如组织者、解题者、展示者、拓展者等,使每个学生真正参与其中。
2.2? ? 构建“说题”的思维导图
“说题”的前提条件是对题目的全面理解及综合分析,而思维导图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有效方式之一。通过制作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发现知识漏洞和错误,及时纠正,更重要的是引发学生思考,充分展现学生物理思维的全貌,为思维的进阶提供条件。
常见“说题”思维导图基本模式如图1。
2.3? ? 组织语言,“说题”展示
文秋芳在她的《有声思维法》中指出,有声思维对于解决困难问题是有益的。这与美国埃德加·戴尔提出的“学习金字塔”理论不谋而合,在塔尖是“听讲”,学习效果是最低的,而在金字塔基座位置“教授给他人”,则记忆更加深刻,如图2。将“教师讲”为主的高三物理课堂转化为“学生说”为主,学生将自己的所思所想通过语言表达出来,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注意力,将混乱的思维条理化,逐步达到思维进阶的效果。
“说题”的时间不宜过长,教师在分配任务时,要根据题目的难易程度进行划分。例如,非常简单的题目大约5~8 min,相对复杂的题目可以延长至12 min等。
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协作,展示成果,确保语言的严谨和精炼。首先要能够把题目讲解清楚,其次要了解命题者的意图和考点,最后通过各种变式训练,将题目价值最大化。“说题”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展示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展示对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认知方式,更重要的是展示自身的物理逻辑思维。
2.4? ? 组间互评,组内自评
不论是从培养物理核心素养的角度,还是从各种新型教学模式的角度(如5E教学模式等),评价环节都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相互问答的形式,或者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估,如表1、表2为笔者设计的小组“说题”过程评价表,仅供参考。
小组“说题”的评价过程包含自评与互评,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对自己及同伴的“说题”进行反思,审视学习过程,明确下一步的学习方向,是落实核心素养的必要环节。
3? ? “说题”实例——以高三的常规物理测试为例
3.1? ? 分组
班级共40位学生,按照成绩或学号从小到大排序,“S”型进行分组,每组5人,共8组,每组学生的平均水平基本相当(见表3)。
3.2? ? 小组讨论并进行合理分工
(1)各小组进行分工:高考物理试题的模式为:14~21为选择题,22~23为实验题,24~25为计算题,33为选修题(见表4)。
(2)组内分工:每组5人,通过讨论进行合理分工,让每位学生的参与度最大化,如负责思维导图构建、负责解题过程分析、负责变式训练、负责“说课”发言、负责统筹等具体工作。
3.3? ? 以2018年全国Ⅰ卷15题为例
(1)例题展示:如图3,轻弹簧的下端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上端放有物块P。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用一竖直向上的力F作用在P上,使其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以x表示P离开静止位置的位移,在弹簧恢复原长前,下列表示F和x之间关系的图像可能正确的是(? ? ? ? )
本题是高考物理选择题的第二题,难度适中,对学生能力考查较为突出,体现了物理核心素养引领下的高考命题方向。
(2)“说题”思维导图及内容展示,可利用软件制作或手绘,如图4。
(3)评价环节
在评价时,以过程性评价为主体,成果性评价为辅助,突出能力提升与思维进阶的评价。组间互评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听”的注意力,自我评价可以帮助学生反思学习过程。
4? ? 总? 结
教学的终极目标不是“解题”,而是“解决问题”,其关键在于思维和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说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对物理观念的认知更加透彻,能够站在更高更广的视角看待问题、思考题目。同时,在完成知识构建过程中,学生逐步形成了对待物理问题的科学思维方式。这一教学模式,不但提高了高三物理复习的效率,更促进了学生思维的进阶与发展。
参考文献:
[1]蔡千斌.思维呈现下的物理习题教学[J].物理教学探讨,2016,34(7):76-80.
[2]唐强.基于思维训练的高中物理习题教学研究——引导学生“说课”培养科学思维[J].物理教学探讨,2019,37(2):59-61.(栏目编辑? ? 李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