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隐私与科学探秘”新材料作文导写

    姜有荣

    【作文题目】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每个人都有秘密,隐私保护逐渐成为社会共识;大自然也有秘密,科学探秘已经变成时代热潮。

    【思路点拨】

    从材料的内容来看,这是一则社会现象类材料。

    概念理解:所谓“秘密”,它与“公开”相对,指有所隐蔽,不为人知的事情。“隐私”,指不愿告人的或不愿公开的个人的事,属于秘密的范畴。“秘密”的内容丰富,因人的社会身份不同,可以表现为个人、家庭、单位、行业、地区、国家等不同范围的秘密;因秘密的可知程度不同,可以表现为隐私、机密、绝密,大自然中神奇的奥秘也是常人难以发现的。

    关系解说:材料由两个分句构成,围绕着核心词“秘密”来陈述现象,这一现象来自于对现实的概括,具有普遍的意义。前一分句从个人角度说隐私的保护,此处的“秘密”表现为个人的行为、心理、情感等,指向社会意义;后一分句从自然角度说人类的探秘,此处的“秘密”表现为自然现象的知识、原理、规律等,指向科学意义。两者并举,思维的空间较大。

    立意角度:可以把握材料的两个分句,分别确定立意的角度;也可以着眼整体,综合思考,正向立意、反向立意皆可。

    从个人角度立意,可以把握人与社会的关系,表达隐私对人身安全、财产安全、网络安全、知识产权、行业信誉、集体利益等方面的重要意义,提倡保护隐私。反过来说,当一些秘密危及他人和公共安全时,我们就有揭秘的责任。

    从自然角度立意,可以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表达探秘在时代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了与自然和谐相处,一方面,人类需要不断地认识自然,探索自然的奥秘;另一方面,人类需要敬畏自然,尊重规律,不能强加人类的意志,无视自然的启示。

    可以综合立意,通过思考人类在认识自身和认识自然方面的不同行为,表达人对未知领域的无限追求具有积极的意义,同时,需要在探秘、揭秘的过程中建立相应的保护规则。

    【佳作展示1】

    不可避免地走向庸俗

    一考生

    我曾经去过苗寨,穿筒裙的阿妹操着带口音的普通话问我:“打尖还是住客?”我提出要去看看五毒,问问巫盅,便立刻有个小盒子伸到鼻子底下:门票三十。

    这打碎了我对苗寨所有的幻想。我所憧憬的是未开化的原始模样,是一千年前红线盗盒的凤凰寨,而不是今日这般的“走近科学”。

    苗族阿妹笑我是个痴虫。她说明明是你们这些外族人钻到深山老林里搞什么科学探秘,把飞禽走兽、花草树木制成标本供人学习,我们也不想的嘛!我一听便来了劲头,问她,那你们肯定存了点私货吧?阿妹举起除草的锄头作势要夯我,开发了那么多年,哪还有私货?我们苗寨啊,根本没有外面传的那么邪乎!

    阿妹最后扔下句“有钱不赚猪头三”,就忙着招待其他游客了。

    她的确存了几分红线的俏皮,但终究不是唐传奇中的小蛮婆。那我到何处去寻找心中的凤凰寨呢?

    还是去书里吧。书里的每个人都藏了些小秘密,甚至连凤凰寨这片土地自身,都因它的异域风情而披了层神秘面纱。

    其实人也好,自然也罢,吸引你的不过是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它挠上了你身上那块痒痒肉,于是愈陷愈深。倘若真的要被解密得一干二净,不就成了明日黄花,索然无味?谁还需要看你!万事万物贵在保持神秘感,有吸引力才能保持经久不衰。

    人与自然都是这个道理,懂的越多越空虚,越容易丧失生活的乐趣。

    薛嵩吃了个哑巴亏,以为自己买了个七州十二县的节度使做,实际上苗人根本不认大唐皇帝,还是靠着红线的关系才占了一块地,盖了凤凰寨。薛嵩的秘密在于他仍然对外宣称这儿真有七州十二县,他想再诓一个节度使过来,尝尝他当年的滋味。

    于是连带着凤凰寨都变得神秘而玄幻,外面一圈种着层层叠叠的剑麻,连野猪都钻不进去,树上盘着红线养着的大金蟒蛇,阴森森地吐着信子。实际上,凤凰寨里面不过是一间吊脚楼,上面住着无所事事的大唐节度使薛嵩和他的蛮族侍妾红线,大金蟒蛇也根本没毒。

    真相就是这么无趣简单,可正因为无法触及对象,田太守才会五次三番地觊觎凤凰寨的地盘。

    最后的最后,薛嵩终于能当个正儿八经的节度使了,天天嚷着要去长安的红线却不愿意走了,因为她晓得长安除了是个花花世界,她还得三截穿衣二缕梳头,照顾薛嵩一大家子人,没时间出去玩。

    现在的苗寨,一如当年的长安。

    你瞧,当秘密面纱被揭开,当你从蛮夷之地来到文明开化的尘世,一切都在不可避免地走向庸俗。

    我宁可保有心中的幻梦。

    【点 评】

    文章运用影视镜头切换的技法讲述了现实与文学中的两个“揭秘”故事——作者因文学的招引来到了苗寨“揭秘”,又在现实的失落中钻进了文学“揭秘”。二者虚实相生,亦真亦幻。作者的感悟恰似画外音,巧妙地点明了文章的主旨:苗寨因为文学历史的包装而披上一层神秘的面纱,但又因过度开发而直白无趣;王小波改编的红线的故事因为玄幻而诱人,又因为知道了寨内的底细而索然无味。二者事异理同,一脉贯通。

    [佳作展示2]

    “黑色秘密”不可放过

    一考生

    赫茲斯特曾言:“穷人的秘密是日积月累的一点积蓄,富人的秘密是赚钱计划失败而损失的钱财。”此话自是一语中的,每个人都有秘密,可秘密却大有不同,有的无伤大雅,有的阴暗肮脏。

    我也认为,不能放过任何一条“黑色秘密”。

    “黑色秘密”自然是那些上不了台面,只能缩在下水道里的脏东西。掩人耳目,考试作弊而未被发现,是黑色秘密。放大来说,行贿受贿,贪赃枉法,是黑色秘密;官商勾结,一手遮天,是黑色秘密;娱乐圈“招待”潜规则是黑色秘密。若数“黑”皆具,简直不堪设想。这样的秘密,就如同伤口旁的一块息肉,平时难以察觉却隐患无穷,叫人后怕至极。

    各种各样的“黑色秘密”不仅侵蚀着公众看客的良知与理智,更吞噬着当事人的三观乃至人性。说起上文提及的行贿、潜规则以及官商勾结,近期震惊全球的“李胜利、郑俊英案件”当然就不能不提了。本应是光芒万丈、积极向上的偶像、歌手,却私下里拍摄传播非法视频,贿赂警察,李胜利所经营的夜店更是涉黄、涉毒并允许未成年人进入,而郑俊英则视女性为猎物,各种聊天记录不堪入目。这,就是他们的黑色秘密,各路群众看到这样的消息后目瞪口呆,而几位当事人可谓是亲手葬送了自己灿烂的演艺之路。一直被他们在音乐方面的才气所折服的粉丝们,包括我,倍感失望、震惊与愤怒。这种黑色秘密多存在一秒都是祸患。

    面对有意无意发现的“黑色秘密”,首先应自觉抵制,决不能让自己堕落,与龌龊之徒同流合污。古话说得好,“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就做一名耳聪目明的局外人好了,避免进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境地吧。哪怕眼前的津渡朦胧,也得像庄子般明眼看世界。

    作为一名遵纪守法的好公民,不能放过任何一条“黑色秘密”,应该及时举报,阻止当事人越陷越深。社交软件中的“秘密”功能,我倒宁愿里面都是些青春小事,而不愿看到其充斥着污言秽语,令人作呕。

    通过这次的“李胜利、郑俊英案件”,我也意识到也许光辉背后都有黑暗。可放眼当下,庄周哲学的清醒很难寻觅,许多人被事物的表象所欺骗,看不到平稳飞行的风筝后面还拖着一条黑色的尾巴。但在揭发黑色秘密的同时,可别错杀无伤大雅的寻常小秘密。

    任何黑色秘密都是毒瘤,在科学探秘成为热潮的当下,也愿黑色尾巴无处可遁,当今少年,是时候耳聪目明了。

    【点 评】

    本文在立论上展开了逆向思维,顿出新意。在诸多考生纷纷持“保护隐私”之论时,作者却提出了“不能放过任何一条‘黑色秘密”的独到见解。何为“独到”?打个比方来说,就是站到秃子的背后,发现其脑后一两根可贵的“青丝”。此外,对社会热点“李胜利、郑俊英案件”的援用及剖析,时代气息浓,也给人以新鲜感。

    [佳作展示3]

    生 命 黑 箱

    一考生

    杰罗姆·魏格曼在《父亲坐在黑夜中》里描绘了一位不愿敞开心门的父亲,无论儿子如何询问,他都回答:“没什么,我只是坐坐。”

    是的,秘密在每个人生命中都必不可少,它不可分享,全然属己。正如作家颜昆阳所说:“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口黑箱。”我想,那黑箱内,装的便是每个人独有的秘密。

    秘密是什么,这本身难以界定,因为人们的一切隐私以及不愿让他人知道的东西都可以称得上是秘密。然而重要的是,一旦成为了秘密,那便是属于自己的、不可侵犯的神圣领地。

    秘密给了人独处的空间,让每个人都有独立审视自我的机会。在那口“生命黑箱”中,无人看到,无人打扰,因而你在那里可以不受限制和束缚地思索和回忆。或许这也是为什么魏格曼笔下那位父亲如此享受夜里一个人的秘密时光,他可以完全沉浸在思绪中,抚摸过去的人事,认识最本真的自我。

    更重要的是,秘密是心中与世隔绝的一块圣土,是灵魂的休憩和调整之地。如果没有了秘密,那人们便会像杨牧所说的那样,“将灵魂暴露在阳光下,然后慢慢枯萎”。在生活中,人们无时无刻不在与他人来往,劳役于琐屑的世俗,灵魂也会渐渐疲累。好在我们可以在秘密的黑箱中避开阳光,避开一切,让灵魂在无人打扰的安静中洗去疲累。

    既然这口“生命黑箱”如此重要,那么尊重秘密、保护隐私的重要性自然也就不言而喻。可是反观当下,人们一边守护自己的秘密,一边却又没有尊重他人秘密的自觉。这是多么矛盾与荒谬!铺天盖地的隐私泄露、肆无忌惮的“人肉搜索”,让我们不禁觉得在信息和互联网的时代中寸步难行,似乎稍不留神,便会有一丝窥探的眼神投向自己的“生命黑箱”。保护隐私的社会共识似乎正在被一分为二:人们只有守护自己秘密的意识,却没有尊重他人秘密的共识。

    请对所有的“生命黑箱”一视同仁吧。敬人者,人恒敬之。如果你想守护自己的秘密,那前提一定是你不去窥探他人的黑箱。对此,或许每个人都或多或少会发出张爱玲式的感慨:

    “光怪陆离的世间,只有一个地方可以让人活得行云流水。”那里是秘密,是每个人的“生命黑箱”。

    【点 评】

    文章功力深厚,说理通透。作者首先界定概念——秘密是“属于自己的、不可侵犯的神圣领地”;然后剖析原因——秘密可以讓人“认识最本真的自我”,让灵魂得到“休憩和调整”;最后指明路径——推己而及人,持同理之心,“尊重他人秘密”,“守护自己秘密”。摆开阵势,逐层推进,讲清说透事理,让人心悦诚服。

    [佳作展示4]

    生命不可承受之光

    一考生

    熊培云在《自由在高处》中如是说:“秘密是自我空间与社会空间的走廊,也是个人身份的确定。”

    诚哉斯言!秘密作为人心中最柔软的角落,本应受到人们的尊重与保护。可是,越来越多的作家的私人空间被曝光在镁光灯下,他们正在承受着生命不可承受之光!

    于是,于丹在北大开讲了,人们蜂拥而至;柴静出新书《看见》时,媒体纷至沓来。他们的那一扇门扉再也无法掩起,自称“丹青”和“火柴”的将他们的生活搅了个天翻地覆,隐私不再,秘密不复。

    他们洁白的袍袖因过度洇染了人间烟火而黯然失色。

    糊涂矣,世人!你可知人的生活本就由酸甜苦辣组成,作家亦是如此。他们本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鲜活个体,有欢笑亦有眼泪,有光明的心灵亦有阴暗的角落,而在长枪短炮的聚光灯下,他们的秘密与隐私被无限放大。人们不再关注他们的学术成就,转而捕风捉影地对绯闻、黑料津津乐道。于是,生命不可承受之光,让他们丧失身份,跌落神坛。

    有人亦问金庸先生,最好的一生是怎样的。先生沉吟后答:大闹一场,平静离开。好一个“大闹一场,平静离开”!作家在向市场投放自己的思想、感悟之后,理应“大隐于山林”之中,平静地离开公众视线,用笔尖再次发现自我,而不是在沉浮泡沫中被“光杀”!

    正如李敖先生,早年凭借犀利的言论、辛辣的笔触为世人熟知,而后晚年谢绝一切媒体的邀约、访谈,闭门于阳明山潜心钻研。正因他懂得得意而不忘形,于峰巅抽身而出,才未被生命不可承受之光折损了作家的羽翼、自我的空间与独立的人格。

    揆诸当下,媒体用自身的镁光灯以光速上演“造神”又“杀神”运动,一些青年作家在生命不可承受之光面前无所适从,跌落泥淖而无以自拔。

    似是明白为何两位大家要起名“钱默存”与“莫言”了,他们告别生命不可承受之光,自家拍掌千山响,此心安处是我乡。

    多年前高呼“自由之精神,独立之人格”的那个人早已离我们远去,而他的呐喊仍自在上空回响。关掉聚光灯吧,还作家一份自由独立,保护他们的秘密与隐私。

    愿我们的作家不复有生命不可承受之光,自在熠熠生辉。

    【点 评】

    文章从作家和媒体两个角度,对“光杀”的原因进行了深度剖析——作家“过度洇染了人间烟火”(内因),媒体“光速上演‘造神又‘杀神运动”(外因),并犀利地指出了救赎之道——作家应“平静地离开公众视线”(自救),媒体应“关掉聚光灯”(他救)。痛击时弊,激浊扬清,具辛辣味,有杂文风。

    [作者通联:江苏阜宁县第一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