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公立医院专项资金管理与优化

    潘久娟

    摘 要 在我国,公立医院的正常运营与发展关系着国民的健康生活,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了进一步提升我国医疗卫生的整体水平,体现公立医院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国家相关部门或其他方有专项资金投入医院各项建设,包括医疗方面、基建方面、行政方面等。但是,我国公立医院在该部分资金管理方面还存在不足,影响了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并且限制了专项资金作用的发挥,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优化完善。

    关键词 公立医院 专项资金 资金管理

    一、研究意义

    我国公立医院具有一定的公益性质,有一定的财政补贴,但与此同时,其也是一个独立核算的经济组织,存在收支平衡问题,运营及发展中的各项活动都有相应的资金需求。专项资金能够缓解医院的资金需求压力,提升资金的流动性,是其发展中至关重要的资金来源之一。不仅如此,专项资金还承担着新一轮医改中公立医院深入贯彻有关医改政策的责任。对公立医院而言,获取的专项资金不仅是医院发展医疗技术、提高医疗水平、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资金来源,更是医院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医疗政策的外在表现。因此,如何充分发挥各项专项资金的作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实现专款专用,是公立医院未来发展中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面对当前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公立医院自身有必要在厘清专项资金性质的前提下,正视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之处,积极寻找相应的优化措施。

    二、公立医院专项资金的性质

    专项资金是用于某一特定项目的资金,强调并限定了资金的使用范围。因为我国公立医院是具有公益性质的事业单位,不具有很强的营利性,所以国家相关部门或有关组织会给予医院一定的资金用于基础建设、设备补助、药品零差价补助、科研项目等特定范围,提升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或落实某项医疗保障政策。这部分资金就称之为公立医院专项资金,具体性质如下。

    第一,来源多样性。随着医疗体系改革的深入落实,公立医院专项资金的来源已经从省、市、县、区的财政专项拨款扩大到医院自筹专项资金。例如,企业与医院一起开展某项科研项目,企业拨付给医院用于该项科研项目的资金。因为专项资金是单独核算的,来源的多样性其实加大了医院管理的难度。

    第二,用途特定性。专项资金的“专”即专门、特定的意思,限定了资金的使用范围,尤其是来源于省、市、县、区的财政专项拨款,一般都有很明确的目的指向和用途。公立医院需要依照规定使用该部分资金,实现专款专用,达到最终的目标。

    第三,政策导向性。公立医院的专项资金其实是国家相关部门引导和推进有关医疗政策的手段之一,能够反映出相关政策的实质,毕竟医疗卫生服务与国民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而公立医院作为推动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事业的主力军,是其中的直接参与者,所以需要尽可能地规避医院的自利行为。

    第四,实施时效性。公立医院的专项资金支出是有时效的,需要医院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将资金投入特定的项目,完成支出目标。现阶段,国家相关部门已经将此项内容纳入公立医院的绩效考核范围,因此,专项资金管理需要考虑项目的实施周期。

    三、现阶段公立医院专项资金管理的不足

    (一)专项资金管理制度不完善,持续性管理引导不足

    公立医院专项资金管理的目标是专款专用、专账管理、使用规范。依照国家相关部门对公立医院专项资金管理的要求,医院在使用专项资金的同时,需要构建相应的专项资金台账管理制度,用于单独核算,反映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但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不少公立医院还是没有就此内容构建严格、规范、统一的制度。资金使用量较大的科室和管理职能部门并没有构建相关台账,即使有科室构建了台账,不同科室之间台账的格式以及记录内容都存在差异,往往流于形式,不具有可比性和参考价值,甚至和真实的使用情况有出入,这严重影响了专项资金管理的持续性。

    (二)专项资金管理职责划分不明确,财务部门作用被弱化

    针对专项资金管理职责的划分,我国不少公立医院看上去是各司其职,实际上却处于各不负责的状态。首先,财务部门过于注重专项资金的核算,忽略了更为重要的管理职责,尤其是总调度的职责,使专项资金分配不均衡;其次,专项资金主管科室过于注重项目的实施和推进,忽略了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跟进和监督;最后,专项资金的使用科室不愿意承担资金管理使用责任,导致资金使用滞后,难以取得实效。这种“九龙治水”的尴尬处境,严重影响了专项资金的管理质量。

    (三)专项资金预算工作不严谨,存在配套资金缺位现象

    一般情况下,专项资金有一个申报过程,各个公立医院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向上级部门申报专项资金,只有上级部门审核医院提交的各项材料并综合评估后,医院才能获取专项资金。有的医院为了获得专项资金,夸大自身的医疗实力等现象,导致资金申报和预算编制偏离医院的实际情况,过于粗略或是虚高,弱化了资金预算的刚性。而且专项资金从申报到下发的全过程时间跨度长,存在配套资金缺位现象。

    (四)专项资金使用问效考核不到位,资金使用效益难以提升

    对于专项资金管理,公立医院内部没有建立与外部对应的绩效专项考核机制,对专项资金使用问效不及时。一般情况下,国家相关部门在给予医院专项资金的同时,会设置相应的绩效考核目标,用来督促医院在限定的时间范围内将专项资金投放到位,实现目标效果。但是,公立医院在开展项目使用专项资金时,并没有将该部分的压力转移,相关科室在使用专项资金时并没有考慮到外部对医院的绩效考核,存在实施进度缓慢等问题,甚至是专款他用,这实际上折损了专项资金的价值,其使用效益难以得到充分发挥。

    四、公立医院优化专项资金管理的途径

    (一)健全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引导资金全过程管理

    现阶段公立医院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少持续管理的引导,用来反映专项资金使用的全过程,保证专款专用。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建立专项资金台账管理制度,分级开展台账工作,不仅能够反映专项资金的使用进度,还能减少信息不对称的影响,让除使用者的其他方了解资金的使用情况,落实专款专用;二是对专项资金使用全过程建立监督机制,可以借助网上平台实现,要求专项资金使用部门及时上报资金使用信息,方便管理者及时跟进,解决当下普遍存在的使用不及时等问题。

    (二)严格划分专项资金管理职责,充分发挥医院财务部门的作用

    一是充分发挥医院财务部门的作用,让其主导专项资金的调度工作,在核算定位的基础上参与资金申报、预算、使用、监督等具体的实质性的工作;二是明确资金主管科室的职责范围,并且与专项资金使用科室区分开,如在科研专项资金管理中,临床科室作为专项资金的使用者应该对资金使用直接负责,而科教部门作为资金主管科室应该有履行管理职责;三是要建立各个管理部门以及各个科室间的协调机制,保证职责明确,有序开展各项工作。

    (三)强化专项资金预算意识,保证预算管理刚性

    一是强化专项资金预算意识,做好配套资金的预留。因为公立医院在专项资金申报之后,自身难以预判专项资金下发的金额和时间,所以在申报当下就要有预算人员的参与,一方面就申报提出专业性的意见,另一方面为了在年度预算中能够做好配套资金的预留,提高预算的合理性。二是“刚柔并进”,即柔性配套,刚性执行。公立医院可以结合申报数据和实际的拨付情况,柔性配套预算,但具体执行必须保持刚性,没有特殊的理由,必须按照预算方式严格执行。

    (四)建立并逐步完善专项资金绩效专项评价机制,保障资金使用效益

    建立并逐步完善具有可操作性的專项资金绩效专项评价机制,是公立医院优化专项资金管理的必经之路。从某种程度上来看,绩效专项评价是对专项资金管理全过程的监督,而监督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专项资金能否高效落实到位,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大,所以要在全过程中设立目标绩效导向,用来激励使用者严格按照规范使用该部分资金,并且要基于明确的职责划分建立问责机制,保证出现问题时能够第一时间找到相关负责人,避免无责任状态。

    五、结语

    针对现阶段公立医院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不足,医院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抓住专项资金的特性,积极寻找有效的优化措施,充分发挥专项资金的作用,实现价值增值,在保证自身长远发展的同时,促进新一轮医改的有序开展。

    (作者单位为江苏大学附属医院)

    参考文献

    [1] 李迎.公立医院专项资金管理问题及对策分析[J].今日财富,2020(13):140-141.

    [2] 宜彤.公立医院专项资金管理的若干思考[J].纳税,2020,14(02):275.

    [3] 陈佳妮.关于加强医院专项资金管理的可行性建议[J].市场观察,2019(0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