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一轮减税降费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分析

    摘 要 本文基于新一轮减税降费政策实施背景,针对政策实施对于企业巩固地位、降低成本、加强创新、提高竞争力等方面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围绕深化配套改革措施落实、加大技术创新领域投入、建立动态评估调整机制、探索政策规划完善路径四个层面探讨促进民营企业长效发展的具体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 民营企业 减税降费 技术创新

    一、引言

    2019年新一轮减税降费政策的实施在深化供给侧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民营企业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主体,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暴露出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国家在引入市场机制调节作用的同时,还应聚焦顶层设计,加强政府政策扶持,助力民营企业的发展。

    二、新一轮减税降费对于民营企业产生的影响分析

    (一)政策内容

    在前期减税降费的基础上,自2019年4月起我国陆续施行了一系列新举措,包括减增值税、降社保费率与3000亿规模降费的落地等,标志着新一轮减税降费改革的正式实施,为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能。针对具体政策内容进行解读可以发现,在普惠性减税政策方面,以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为主体放宽免税标准、提高起征点,以小微企业为中心放宽企业所得税标准,并进一步深化增值税改革,针对初创科技类企业加强优惠政策扶持;在结构性减税方面,综合运用降低税率、留抵退税、加计抵减、客运费抵扣等政策,继续推进实质性减税;在降费方面,重点聚焦小微企业降低社保费率,并采取网络提速降费、清理电价附加收费、清理规范中介服务收费等措施。据全国税务工作会议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全年累计新增减税降费金额超过2万亿元,拉动全年GDP增长0.58个百分点[1]。新一轮减税降费的实施促使行业整体税负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帮助市场主体走出困境、增强发展信心,并且为中长期税制改革与企业长远发展提供了驱动力。

    (二)影响效果

    1.巩固市场主体地位。近年来民营企业在参与社会投资、承担社会责任、维护就业稳定等领域均扮演着重要角色,新一轮减税降费的实施能够帮助民营企业降低生产成本、规范营商环境、推动政府与市场间分配关系的重构,进一步巩固民营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激活其发展潜能。

    2.减低企业成本负担。全球经济下行、贸易保护主义等因素加剧了国际市场发展的不确定性局面,国内供给侧改革与结构调整倒逼民营企业实现转型升级,而诸如德尔惠、沃尔玛电池、金立手机等大型民营企业集团陆续濒临破产更动摇了民营企业的发展信心。新一轮减税降费采取多种政策性手段帮助民营企业降低了生产成本和税收负担,帮助企业摆脱困境、增强发展信心。

    3.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现阶段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18.1万家,民营企业占比超过83%,已成为科技创新領域的主力军。减税降费举措的实施进一步提高了企业研发费用的税前加计扣除比例,有效激活了民营企业参与科技投资与市场创新的热情,提高了民营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2]。

    4.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新一轮减税降费提高了出口退税率,帮助民营企业避免了市场波动、贸易摩擦产生的成本增加问题,为民营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供了良好的资金条件,降低了风险,有助于进一步增强民营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底气,提高我国民营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

    三、关于完善减税降费政策、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具体建议

    (一)深化配套改革措施落实,减轻财政压力影响

    当前减税降费政策的实施已取得初步成效,为保证其更好地发挥政策效应,需深化配套改革措施的逐步落实,为减税降费红利的充分释放建立长效支持机制。一方面,国务院于2019年10月印发了《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后调整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改革推进方案》,其中明确提出增值税“五五”分配标准、留抵退税等政策性举措,实现了对中央与地方间财政分配关系的重构[3]。在此基础上,还需进一步完善相关细则的编制与实施,如继续推进“放管服”改革,精简办税程序、完善系统功能、增设便民服务;加快推动中长期税费制度改革,保证税费在企业、行业、地区等不同维度上均建立起均衡结构;着力推进社会体制机制改革创新,降低原材料、水电、房租等生产成本上涨增幅,保证政策叠加效应的充分发挥。另一方面,为解决因减税降费引发的财政收入缩减问题,需调节公共经费开支结构、压减不合理地方财政支出,依托零基预算提高财政预算的精确度,并依托跨区域财政帮扶发挥对欠发达地区的“输血”功能,为民营企业发展创设良好的环境基础。

    (二)加大技术创新领域投入,培育企业发展能力

    鉴于减税降费政策的“输血”功能有限,仍需依托企业自身提高核心竞争力,方可发挥“造血”功能,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实现长远发展目标。基于此,要从政府层面入手,应在制定推行优惠政策时重点向技术创新领域倾斜,针对民营企业对减税降费政策红利设置投入研发领域的最低投入比例,利用这一比例的设置衡量企业能否继续在下一年享受政策红利,以此发挥激励与监督作用;提高企业研发费用税前抵扣的额度,使研发投入与税前抵扣金额成正比;针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人才培养计划等向民营企业倾斜,给予企业更大力度的政策优惠,借此进一步激活企业参与科技创新的热情。从企业层面入手,企业应明确树立自主创新理念,跟随国家政策导向、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要求进行现有经营战略的调整,在高新技术人才引进与培养方面建立长效机制,加强自主知识产权与核心技术项目的研发投入,强化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借此使民营企业培育自身发展的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

    (三)建立动态评估调整机制,实现及时纠偏

    当前全球经济下行压力仍保持在较高水平,诸如国际贸易争端、新冠肺炎未得到根本遏制等不确定性因素均给经济带来了一定风险,因此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未来还应继续加大减税降费政策的实施力度,同时警惕政策有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建立全过程评估预测与动态纠偏机制,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水平。具体来说,首先应完善前期评估预测体系,结合市场经营环境、企业发展特征建立纳税企业行为的动态评估模型,将减税降费政策与产业、就业等政策建立关联影响机制,用于及时查明政策与措施存在的问题,增强政策体系建构的科学性与实效性;其次,应落实过程干预,基于政策实施效果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及时收集、统计与分析处理各项相关指标,针对实施效果不佳、负面效应显著的政策应及时叫停、改善或纠偏;最后,还要加强实际调研工作,综合收集不同区域与不同行业民营企业的实际意见与想法,保证政策实施与企业实际需求、经济发展动态相符。

    (四)探索政策规划完善路径,强化监督管理力度

    为进一步拓宽减税降费政策体系的覆盖面积,还应合理规划政策实施路径、细化具体实施细则,为民营企业不同发展阶段提供有效扶持。例如完善政策精准对接机制建设,依托实地调查走访掌握民营企业的税负情况、调节政策适用空间,针对税收程序进行精简处理,解决增值税专用发票得票率低的问题;合理调节社保费率降幅、探索适宜下调空间,面向不同行业、规模的民营企业建立社保缴费的专项方案,并将社保政策优惠与企业信用水平挂钩,保障优惠政策真正落地;借鉴精准扶贫工作模式,针对欠发达地区的民营企业建立一对一帮扶机制,协调多个部门、社会服务机构为民营企业提供咨询、管理等方面的服务,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还应当加快数据资源共享机制的建设,建立整合多个部门的融资信用信息服务平台,运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进行企业信用信息的整合与筛选,降低企业人才引进成本,满足企业贷款需求。

    四、结语

    伴随新一轮减税降费政策的逐步落实到位,预期的政策效应与减税红利将进一步得到释放,为民营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与制度保障。未来还应结合市场机制的调节动向,加快推进政策完善与配套措施落实,聚焦技术创新领域增加投入,完善评估与纠偏机制建设,更好地助力民营企业激活发展潜能,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

    (作者单位为烟台市蓬莱区财会事务服务中心)

    [作者简介:任淘(1983—),男,山东烟台人,本科,毕业于烟台大学,经济师,研究方向:财政税收。]

    参考文献

    [1] 郭青溪.减税降费让民营企业更有底气[J].中国税务,2019(11):76.

    [2] 胥建民.减税降费对促进企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分析[J].商品与质量,2019(34):171.

    [3] 黄雪松.浅析新发展理念下减税降费与财税体制改革[J].新商务周刊,2019(1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