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念理念统摄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

    王敏军 葛素儿

    

    

    

    大概念(Big Idea)是基于本学科的基本结构和方法,指向的是具体知识背后的核心内容。基于大概念的信息技术教学涉及内容、教法和评测三个要素,它们之间相互联结,任何一个要素的改变,都会影响其他要素。因此,既要在教学内容上专注大概念,也要在教学方法上与它积极衔接;既要在教学活动中预留足够的探究时间和创新空间,也要在评测上围绕形成性测评和总结性进行设计。下面,笔者以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一些案例作为切入点,开展基于大概念理念视域下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探讨。

    内容选择:大概念统摄下教学的起点

    从地位而言,信息技术大概念居于学科的中心地位,与核心素养紧密联结在一起,大概念代表着信息技术的课程目标和核心素养,通过信息技术学习迁移的大概念能有效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1.梳理单元主题,筛选大概念群

    梳理单元主题是实施基于大概念的信息技术教学的基础,单元主题决定了内容的选择,这些主题和内容都来源于学生的兴趣和现实世界中的挑战。真实世界的选题必然会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单元主题和大概念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单元主题精准指向大概念群及其之间的联系。这些主题对学生的学习而言,是一种载体,学生通过主题实现涉及信息技术相关的知识、技能、经验和思想等学习目标的达成。例如,笔者在教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数据与大数据》的内容时,确定了“认识数据及整理数据”和“感知大數据及学会分析大数据的影响”两大主题(如表1)。

    单元教学目标的确立始于大概念,单元中的教学内容根据大概念的选择进行选择性整合与调整。数据是信息技术学科中重要的大概念,数据大概念的获取是通过对“认识数据及整理数据”和“感知大数据及学会分析大数据的影响”两大单元主题的问题研究及学习任务完成中发生与形成的。

    2.确定关键概念,构建内容链接

    由于大概念指向的是具体知识背后的核心内容,它所蕴涵的层面广而深,属于抽象的范畴,所以,需要通过关键概念来指引和落实。关键概念是在大概念基础上拓展、延伸而形成的特定概念,通过关键概念的要素理解和视角知识支撑实施基于大概念的信息技术教学。

    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活动中探究的内容,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会形成相关信息技术概念,其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学习过程中实证的作用,促进他们对信息技术本质和应用方面有关大概念的认识。例如,笔者在教学六年级上册《走进数据》一课时,确立了数据的关键概念(如图1)。

    教学方法:大概念统摄下教学的支点

    学生通过探究来学习信息技术概念的过程如图2所示。首先从学生新的经验和新的问题来确定要调查研究的问题,然后根据学生已有的想法和已有的学习经验,梳理已有想法基础上的预测,再收集数据,并将结果与预测进行比较,最后将实证和初始的想法进行关联。

    1.识别基本问题,营造探究氛围

    基本问题是关键概念和大概念之间重要的衔接点和支撑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基本问题可以将这些关键概念串联在一起,最好的问题是指向和凸显大概念的。通过这些基本问题学生可以探究学习内容中尚未理解的关键概念、主题。

    真正有价值的问题是能引发学生思维困惑的,能够引出有趣的、可选择的其他观点,聚焦于问题答案的探究、推理过程,而不是简单的“是与非”或“对与错”的结果呈现。例如,笔者在教学六年级上册《大数据的应用》一课时,通过大数据这个关键概念营造大数据在生活中应用的探究学习氛围(如下页图3)。

    2.借助思维工具,实施探究学习

    学生信息技术学习活动的有效推进必然需要借助思维工具,主要的思维工具包括外部表征生成工具、多维审视工具和反思工具。通过合理使用思维工具,可以提升学生发现问题、梳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基于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高阶思维能力。

    学习信息技术概念的过程可以被转换成探究活动的一种形式,类似于专家为了获得对周围世界理解时所使用的科学的研究方法和能力。探究能力的发展按照顺序进行,探究的结果取决于这些活动是如何实施的。例如,笔者在教学五年级上册《数据的获取》一课时,探究了“用什么方法获取什么数据并用什么方式记录”这一核心问题(如图4)。

    评测设计:大概念统摄下教学的落点

    在实施基于大概念的信息技术教学时,通过评测提供效果反馈,学生全程参与评测并对自己的学习承担相应的责任,这有助于进一步调整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1.设计评测工具,夯实形成性评价

    评测工具的设计与大概念的内容选择和教学方法是一致的,形成性评测的应用是一个连续的反复进行的过程,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收集和使用实证,以决定学生下一步的学习活动实施。通过形成性评测,学生可以认识自己的学习活动目标,可以了解自己通过主要的学习活动能学到哪些相应的知识、技能、经验和思想。

    为判断大概念的学习过程和目标是否达成,教师需要设计相应的评价方案,确定基于大概念的学习要求,落实表现性的任务,设计相应的评分规则。例如,笔者在教学六年级上册《数据编码》一课时,设计的表现性任务和探究活动及制订的评测规则如下页表2所示。

    由于基于单元主题的学习侧重于迁移运用并能持久地理解大概念的获取,所以,在设计评测规则时,主要侧重于评测的开放性,使学生有自由发表观点的时间。根据学生的学习活动设计相应的评测内容,整理评测结果,其主要目的就是及时了解学生对大概念的学习情况。

    2.开发作业习题,优化总结性评测

    基于大概念实施信息技术教学的评测具有综合性的特征,总结性的评测和形成性的评测不同,它在短期内对学生的学习不能直接产生帮助,但长期而言,它也有助于学生的学习。总结性的评测和课程内容选择、教学方法紧密结合在一起。

    在学习大概念中,通过设计和采取一些评测方法,使总结性的测评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总结性评测可以使学生、教师对信息技术学习的标准和结果实现变得更加清晰可视。例如,笔者在教学六年级上册《走进数据》一课时,设计了相应的具有总结性评测功能的评价设计(如图5),所有的评测活动都是基于学生的学习活动,让学习和评测相互融合、嵌套。评测的设计其实就蕴含在学生探究学习活动的过程之中,学生探究活动中获取的知识、能力、经验,在真实情境中所寻找的实证都是评测所涉及的内容。

    参考文献:

    [1]格兰特·威金斯,杰伊·麦克泰格.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第二版)[M].闫寒冰,宋雪莲,赖平,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2]温·哈伦.以大概念理念进行科学教育[M].韦钰,译.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16.

    [3]李刚,吕立杰.大概念课程设计:指向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的课程架构[J].教育发展研究,2018,38(15):3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