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流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问题研究

    刁熙军 孔红

    [摘要]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好流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探索完善发挥流动党员作用的新机制,主要是探索完善管理监督的新机制、教育培训的新机制和服务关怀的新机制。

    [关键词]流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机制;研究

    流动党员现象是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形成的,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已成为各级党委高度重视的新课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发挥好流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既是是搞好党建工作的客观要求,也是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永葆党的先进性的迫切需要。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按照“党组织旗子树起来、党员身份亮出来、党的凝聚力强起来”的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探索完善发挥流动党员作用的新机制,使流动党员成为流动的红旗,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发挥出应有的先锋模范作用。

    一、探索完善发挥流动党员作用的管理监督新机制

    党的基层组织直接承担着对广大党员的教育、监督和管理的工作。党员能否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党的基层组织关系重大。流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能有效的发挥,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找“家”困难。流动党员的频繁变动,使党组织对其现实表现及履行党员义务情况掌握不够全面,对他们的监督管理不够到位。要针对流动党员分布广、成份复杂、流动松散的实际情况,从健全组织着手,围绕“消灭空白点、扩大覆盖面、增强有效性”的目标, 创新党的基层组织设置,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构筑流动党员流而不散、流而不乱的管理体系,形成组织健全、职责到位、工作有效的组织管理网络,使流动党员管理逐步走向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长效化的轨道。

    树立“全国一盘棋”的大党建观念,建立流入地和流出地党组织密切配合、共同负责的双向管理的管理网络。扩大组织覆盖面是加强流动党员管理的组织基础。要结合各地实际,建立单位、属地和行业等多向组织覆盖网络,重点加强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这“两新”组织的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力度。按照地域相邻、人员相知、工作相联、便于活动的原则,采取不同模式,建立系统的党员管理网络。一是单位管理。凡有正式党员3名以上、并有合适党组织书记人选的“两新”组织,必须建立党组织。对暂不符合条件的,采取选派党建工作联络员的方法,逐步创造条件,建立党组织。二是社区管理。以流动党员相对集中的居民区等为基本单位建立党组织,对流动党员实行统一管理,把党组织的“属地管理”原则具体化、明确化。三是行业管理。以行业协会为依托,在商会、个体劳动者协会等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对本行业的党员进行统一管理。四是挂靠管理。在劳动人事服务中心等人才代理机构成立党组织,对部分有人事档案挂靠关系、暂时未能纳入其他管理渠道的流动党员实施挂靠管理。

    建立三级管理的具体管理模式,提高流动党员管理的实效性。根据流动党员队伍的特点,建立健全党委(总支)——党支部——党小组的三级管理体系,明确各级组织对流动党员的管理职责,建立起一个以党委(总支)为中心,党支部和党小组共同负责的责任体系,实现动态式管理,保证流动党员流出流入都在党组织的管理监督之下。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实行以下一些制度:一是流出地党组织对流动党员的变化实时进行登记、发证、建账,建立基本信息库,不断完善党员外出联系制度、学习活动制度、《流动党员活动证》管理使用制度;二是把流动党员管理和人事关系管理、户籍管理结合起来,在办理人事关系登记和户口登记的同时,登记流动党员的基本情况、联系渠道、工作状况,并建立起人事管理部门、公安户籍部门与党组织的定期反馈制度;三是加强跟踪管理,建立党员联络信息卡,及时掌握流动情况,使流动党员无论在哪里,都能参加正常的组织生活,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把现代科技手段和历史上流动党员管理经验相结合,创新有效的管理手段。在革命战争时期,广大党员由于种种原因经常流动,有些与组织长期失去联系,但他们仍能够独立自主地坚持斗争,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现代互联网的普及和其他科技手段为继承这一历史经验提供了技术支持。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实行全国联网,大力加强网络党建和电子党务建设,建立网上支部、网络党校、网上注册和网上转组织关系等制度;制作全国通用IC卡式的党员身份证明,利用手机终端短信发布党的政策、会议信息等。

    二、探索完善发挥流动党员作用的教育培训新机制

    相对而言,流动党员所处的社会环境更为复杂,他们的理想信念和人生价值观念所经受的冲击更为强烈,如何使他们保持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在思想认识上高于一般群众,是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中必须着力加以解决的问题。调查显示,从流动党员自身因素来看,影响流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党员的流动情况非常复杂,流入地各不相同,地域大、范围广,分散性和变动性在客观上造成流动党员接受组织的教育管理比较困难。二是相当多的流动党员为不断适应新环境和新工作而经常处于忙碌状态,从而忽视对党的基本理论的学习,造成一些流动党员思想理论水平不高,党员素质下降,以致对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动摇。三是部分流动党员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受世俗观念的消极影响,不能正确处理好索取与奉献的关系,过于注重对现实物质利益的追求。大部分流动党员正是怀着改善物质生活条件,追求幸福生活的愿望而离开了原来的生活环境去寻求新的机会。四是部分流动党员对党员的先进性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认识上存在偏差,认为只要自己遵纪守法,靠诚实劳动去追求物质利益,就是一个好党员,从而降低了党员标准。

    因此,发挥好流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除了加强组织管理外,还必须根据市场经济的规律和党员的思想工作实际,切实强化对流动党员的思想教育,不断提高流动党员的思想觉悟。

    三、探索完善发挥流动党员作用的服务关怀新机制

    保障流动党员的民主权利。党员权利得不到保障,会严重影响党员的积极性。要保证广大流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就必须保障他们应享用的权利。从实际情况来看,有的党员权利意识不强,对自己享有的权利不珍惜,不能主动地行使自己的权利;有的党员滥用党员权利,不能正确地行使权利;有的党员不尊重别人的权利,不能正確处理好公权与私权的关系;有的党组织自身对党员权利的行使不够重视。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党内民主的正常发展,也影响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各级党组织要从实际出发,坚持以党员为本,积极探索扩大流动党员民主参与的多种形式,真正落实好流动党员的“四权”,提高流动党员对党内事务的参与度,有效激发广大流动党员的主人翁意识。一方面,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流动党员享有党章规定的所有权利,保证他们同流入地党员享有同样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调动他们对经济、社会管理工作的热情,激发他们的先锋队责任感。另一方面,要积极创造条件让流动党员有更多的参与党的各项活动的机会, 保证流动党员对流入地和流出地的重大事件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为他们提供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条件。

    给予流动党员无微不至的关怀。党组织要真正的对广大党员有吸引力,就要对广大党员有足够的人道关怀,尤其是对流动党员这个特殊群体,更应该给予应有的关怀。党组织要关心每一个流动党员的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在日常生活的细微之处,使流动党员时时处处感到党的温暖。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改变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把管理与服务、要求与关怀很好地结合起来。一是加强党员服务中心(站点)建设,不断拓展服务功能、拓宽服务渠道、拓新服务方式,使之成为党的知识传播阵地、关心帮助党员的温馨家园、联系服务群众的先锋阵地。二是党组织应发挥组织优势,充分运用包括行政、法律、经济等手段,调动各方资源,把党的工作与为流动党员排忧解难结合起来。要主动为他们提供信息咨询、技能培训服务,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还要从关心流动党员的工作生活入手,及时为流动党员提供劳动纠纷调解、司法援助、工伤保险、社会保障等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各级党组织这样做,既维护了流动党员的合法权益,解决了流动党员的后顾之忧,更增强了流动党员的归属感、责任感,有利于流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本文是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机制研究》(批准号:08CDJZ01)的子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