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在子宫肌瘤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体会
孙侠
【摘要】目的 探讨对围手术期的子宫肌瘤手术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和体会。方法 将近几年来行子宫肌瘤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观察两组的康复和护理效果。结果 两组在疼痛指数、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并发症和护理满意度患者等比较,差距显著(P<0.05)。结论 将临床护理路径运用在子宫肌瘤手术患者,能促使患者安全顺利度过围手术期,加快术后康复速度,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关键词】子宫肌瘤;围手术期;护理路径;康复效果;护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23..02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压力加大和生活节奏加快,饮食结构和婚姻生育观念的改变,子宫肌瘤的患病率逐年上升。部分子宫肌瘤的月经紊乱、腹痛和压迫症状明显,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只能选择手术治疗[1]。基层医院大多采用开腹性子宫切除或肌瘤剜除术,较多患者对疾病和手术的认知度不够,影响手术顺利开展和术后康复效果,近年来我们将临床护理路径运用在子宫肌瘤手术患者中,收效甚佳,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7年1月~2019年6月行子宫肌瘤手术治疗的68例患者,年龄36~51岁,平均42.7±5.3岁;受教育年限5~15年,平均11.8±2.3年;次全切除术53例,肌瘤剥除术15例;平均手术时间46.3±7.8分钟,术中出血量72.4±14.5 ml。随机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一般资料比较具可比性(P>0.05)。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在围手术期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1)建立组织:建立临床护理路径小组,根据本院实际情况和子宫肌瘤手术特点,制订出子宫肌瘤手术住院病人的标准化临床护理路径表。①入院当天: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详细的护理体检,并进行护理评估,制订护理干预方案。向患方介绍住院须知,讲解子宫肌瘤极手术的相关知识,介绍本院的技术水平,纾解患者恐惧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②术前1天:护理人员向患者介绍手术前需要进行的禁食、备皮、尿管留置、皮试、输液等目的,以及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手术室环境、术中注意事项等,指导患者掌握正确深呼吸、咳嗽排痰、在床上大小便等;叮嘱患者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保证充足良好的睡眠,必要时给予药物干预。③手术当天: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谨防感冒等急性感染;清晨协助患者灌肠,利于手术顺利开展和术后肠功能恢复;检查患者的禁食、备皮、尿管留置、沐浴更衣等完成情况,输液完成术前用药。提前做好手术室的消毒和手术器械极药品的准备工作,调节好温度和湿度。护送患者进手术室,协助患者取正确舒适的体位,做好保护患者的隐私,配合手术医师和麻醉师完成手术。患者从手术室返回病房后,按医嘱进行输液治疗,加强监测,去枕平卧,将头偏向一侧,定时翻身。④术后第1天:评估其术后疼痛情况,按需使用镇痛剂;保持各种引流管畅通,指导患者在早期床上活动,按需给予流质饮食和拔除尿管[2]。⑤术后2~3天:逐渐增加下床活动的时间和频率,减少各种并发症;根据患者的肠功能恢复情况,逐渐转为半流质饮食;注意阴道出血和切口渗血情况,谨防切口和泌尿系感染。⑥术后4~6天:做好合理膳食,增强机体免疫力;做好科学康复锻炼,提高体质,促进术后恢复;做好会阴部清洁卫生等护理措施,谨防院内感染等并发症。⑦出院当天:做好出院指导和健康教育措施,告知居家休养和饮食要点,禁止体力劳动2个月;禁止盆浴1个月,禁房事3个月;及时观察和发现异常情况,并隨时应诊;3个月来院复诊。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的术后疼痛指数(VAS)、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以及近期并发症率;出院后3个月时,调查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处理,计数和计量资料分别用t和x2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的VAS、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并发症和护理满意度等比较,差距显著(P<0.05)。见表1。
3 讨 论
子宫肌瘤手术给患者的身心带来较大创伤,在围手术期给予科学合理的护理模式,有助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临床护理路径是一新型的护理模式,将循证医学、整体护理、持续性质量改进等护理措施有机结合起来,根据子宫肌瘤手术的特点,为患者设计每日标准护理计划,并严格参照执行[3]。护理人员按照既定的路径表,完成护理评估、健康宣教、心理疏导以及各项护理措施的落实,及时发现问题给予处理,使护理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护理程序得到理顺,护理工作效率得到提高,加快了患者的康复速度,提高了康复效果,使妇产科的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性改进。
参考文献
[1] 刘晓华.护理干预在子宫肌瘤围手术期中的效果[J].吉林医学,2014,09:1955-1956.
[2] 魏 威.子宫肌瘤中采用中医护理临床路径的价值[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27(7):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