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村上春树与张爱玲笔下的都市人物

    内容摘要:当今时代,物质文明的发展速度已经超出人们的想象。在改变人们生活基础条件的同时,也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态度。而都市繁华的表象下,却有越来越多的都市男女在内心深处生出孤独之感,对外界逐渐变得麻木,失去了对生活的热情。发展速度越快的城市,如在日本的东京和我国的上海这两个亚洲典型的国际化大都市中,这种现象也就更为突出,已经成为现代都市发展过程中的一大病症。本论文从作家笔下的都市空间形象的描写角度切入,对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和我国作家张爱玲代表作品进行比较研究,探索了两位作家笔下生活在都市空间中的人物自闭的表现及原因。

    关键词:村上春树 张爱玲 异域空间 自闭

    空间环境是小说人物塑造与剧情推进的基础性元素,正如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也离不开所处的空间背景而单独存在一样,许多作家都喜欢将小说的地域空间背景设置在都市,这其中也包括日本作家村上春树与我国的海派作家代表人物之一的张爱玲。都市之所以受到众多作家的青睐,并不仅仅是因为都市的繁华、奢靡、流光溢彩,更源于都市生活环境带给人的复杂情感,尤其是潜藏于灵魂深处的疏离与孤独,这样的都市繁华表象和人的孤独心理正形成了一种矛盾,村上春树与张爱玲等作家正是抓住了都市空间属性中所包含的这一矛盾,通过文学的笔触,将现代都市描绘成了一种源于生活而又一定程度区别于生活,同时处处映射着现实都市生活中的光明与黑暗的异域空间。他们笔下的人物正是在这样的异域空间中默默的生存,在喧嚣繁华的背景下压抑着内心深处的孤独与疏离之感,并最终选择自闭于人、自闭于社会,试图以此来逃避孤独。

    一.村上春树笔下的东京

    都市是村上春树笔下较为常见的地域空间元素,也是村上春树作品主人公活动的重要舞台,村上春树似乎是喜欢以大都市为空间背景进行故事叙述的,如东京、札幌、横滨、福冈等现代都市都曾在村上春树的作品中作为主背景出现,其中以东京为空间背景的作品占较大比重。从村上春树的作品对都市的描写我们可以看到,他的很多创作都受到日本经济高速发展下的现代城市生活环境氛围的影响,体现出发达、繁荣、喧嚣的现代化气息。正如村上春树在《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中所谈及的“进化”的世界,在发达经济支撑下,都市处于不断的进化当中。在村上春树的笔下,似乎也只有进化中的现代城市才能真正映衬出主人公内心的孤独,因此他所描绘的现代都市往往具有繁华与冷清的双重属性。

    《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中东京景象的描写,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是相符的,这也是村上春树笔下异域空间源自于生活的体现。然而读过村上春树的《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一书的读者,又很难将作者笔下的都市与现实中的东京完全重叠起来,这是由于小说作品中的都市空间设置是为了服务于小说的情节与主旨,因而往往要进行文学化的加工。《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中作为冷酷仙境的东京,则重点突出了这一仙境的“冷酷”特点,如小说中“符号士”与“计算士”的对立,主人公作为一名“计算士”在疲惫不堪拦出租车时,也要防备被“符号士”伪装的出租车拉去别的地方,尽管都市深夜的交通依然是车流涌动,却无法带给主人公以安心和温暖的感觉,在浮华喧嚣的大都市生活中,主人公不敢轻易告知他人自己的工作。而作为主要人物出场的“胖女郎”,也就是博士的孙女,虽然先天语言功能上没有任何的缺陷,但却不愿与都市中的人接触与交流,而即使被“消音”一周之久,却也能够正常的生活,这也从侧面上反映出了小说中都市繁华外表下个体孤独与压抑的生活状态,进而为《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中主人公选择自闭埋下伏笔。

    在村上春树的《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当中,主人公“我”自从与妻子离婚开始独自生活后,也逐渐进入了一种隔绝于人的状态,在遇到“胃扩张女孩”前,虽然“我”也曾与各种人有过交集,与不同的女人同眠,但并未有过真正精神上的交流,以至于“我”不记得曾经共眠的女孩的名字,而仅仅记得职业和身材特征,“胃扩张女孩”说与“我”是天生一对时我的诧异表现,也正说明了“我”在长期自闭于人的状态中内心对情感的麻木。而小说中“我”也很少會相信他人,轻易不会说出自己作为“计算士”(小说中的虚构职业)的职业身份,对于身边的人总是保持警惕,这也是“我”自闭于人的表现,“我”已经适应了这种与他人隔开的生活,这种主动的自闭恰恰消减了“我”所感受到的孤独。

    二.张爱玲笔下的上海

    张爱玲是海派作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我国近现代作家中较为高产的一位作家,与吕碧成、萧红、石评梅并称为民国四大才女。上海是张爱玲的出生地,张爱玲与上海的情结在她出生的那一刻便已注定。

    张爱玲小说《金锁记》中的主人公曹七巧本是封建传统礼教的受害者,在嫁与残疾丈夫后,在姜家长期忍受着欲爱而不能的精神和肉体上的双重孤独伤害。她自闭于人的方式之一便是将全部身心投入到对财欲的追求上,将对物质的贪婪作为精神的寄托。另一种方式则是脱离于真实情感的强烈掌控欲,对自己身边的人乃至儿女的生活,以独断而冷酷的方式介入,不但亲手断送了儿女的幸福,自己也变得愈加自私刻薄,在灵魂上将所有人排斥在外,最终以鸦片来麻痹自己的灵魂。放下对任何人的希望与怜悯,也就减少了因无法从他人身上得到情感依托所带来的孤独之感,以这种自私刻薄的形态自闭于人正是曹七巧隔绝孤独的途径。

    三.两者作品差异性探究

    村上春树与张爱玲两位作家将自己的经历、眼中的世界以及人生的感悟融入到文字中,通过笔下的都市为我们构架了具有孤独属性的异域空间,描写了异域空间中孤独生活的人物,以及在各自的孤独中走向不同的自闭,最终选择不同方式的遁走。在这些人物身上反映着作家自身对于孤独的认知、态度,而作家本身对于孤独也有着各自不同的恐惧,同时又在文字中构思出了自己与孤独相处的方式。无论是选择积极接受的自处,还是审慎思考后的自我救赎,作家本意都是希望通过作品带给读者以认真的思考。

    村上春树的作品往往能够更加深入地把握潜藏于人物内心中孤独之感,尤其是作为二战后成长起来的一代,在快速发展的现代都市当中,村上春树更能够以敏锐的眼光洞悉都市人孤独的内心世界,将都市人的孤独情绪与自身对孤独理解融入到笔触当中,所刻画出的人物实际上也是现实生活中无数孤独躯壳的灵魂投影。村上春树善用天马行空的想象以及夸张的后现代叙事风格,许多作品中都带有荒诞的、超现实的基调,但荒诞的背后又大多隐藏着对人性的深刻思考。他笔下人物的死亡背后常常体现着对自由与自我意识的追求,逃进精神异世界也往往是为了自我的寻回和救赎。死亡与逃避都不是终结孤独的最佳方式,只有在孤独的世界中发现真正的自我,重拾属于自己的爱和责任,才能真正脱离孤独的枷锁。村上春树正是希望通过作品引发读者内心的深层共鸣,唤醒读者在都市中日渐麻木的本心,引领读者回归善良、真实的自我。

    张爱玲生长于殖民文化与本土民俗文化共存的上海,亲见了封建思想的迂腐和战争的残酷,在她的思想中被深深的植入了孤独的意识,作品中的孤独常常是带着苍凉的。她对上海的描写既有繁华的霓虹,也有暗淡的人心。封建思想迫害下灵魂扭曲的妇女、冷漠的遗老遗少家庭中成长的压抑而孤独的青年、自私而麻木的都市男女,都是张爱玲笔下常见的人物形象,在他们身上有着明显的时代印记。张爱玲的作品多是带有批判意义的,作品中的孤独源自于张爱玲的内心,而张爱玲的孤独则源自于一个特殊的时代,她对于时代的批判是犀利而深刻的,张爱玲正是要通过批判,让读者看清特殊时代环境下都市现实生活中隐藏的残酷,激发读者内心对自我与他人孤独缘由的深刻思考,帮助读者避免陷入故事中人物的残酷悲剧,这也是文学真正价值的体现。

    四.结束语

    同为都市文学代表作家的村上春树与张爱玲,以自己独特的视角透过都市繁华喧嚣的背景直视到了都市男女内心的孤独心境,这也是两位作家作品中的一个共性特点和比较研究的联系点。同时两位作家的作品对都市人物的描写之间存在着一系列差异,对两位作家作品进行比较研究,能够看到不同时代背景、文化背景、作家成长经历对于作品文学创作所带来的不同影响,并从中找出不同作家文学作品风格、表达特点差异性产生的原因。

    参考文献

    [1]村上春树.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林少华译)[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

    [2]张爱玲.张爱玲全集[M].北京:文艺出版社,2012.

    [3]村上春树.村上さんのところ[M].日本:株式会社新潮社,2015.

    [4]村上春树.世界の終わりとハードボイルド·うンダーランド[M].日本:株式会社新潮社,2011.

    [5]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M].刘绍铭等译.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1.

    [6]邵迎建.传奇文学与流言人生:张爱玲的文學[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

    [7]藤井省三.张爱玲文学在日本[M].刘绍铭、许子东主编《再读张爱玲》丛书,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

    [8]郑恩雅.张爱玲与崔贞熙小说比较研究:以1930-40年代小说的女性形象为中心[D].高丽大学,2006.

    基金项目:都市背景下中日文学作品比较研究---以村上春树和张爱玲为例,项目编号2018XJSK01。

    (作者介绍:汪玮玮,硕士,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国际教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比较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