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解释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童桦
[摘? ?要]文章主要探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的“历史解释”的课堂实践运用问题,而在介绍过程中,又是从学科素养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去挖掘概念内涵的。所以文章是从史料实证、时空意识、辩证唯物主义、学会包容四个角度来阐述历史解释的。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历史解释;史料实证;时空意识;辩证唯物主义
[中图分类号]? ? G633.51? ? ? ? [文献标识码]? ? A? ? ? ? [文章编号]? ? 1674-6058(2019)34-0058-02
历史解释,是以真实的历史史料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正确的历史观对历史史料进行准确分析判断的方法。基本上,所有的历史解说或转述都属于历史解释的范畴,且都夹杂着个人的主观认识。历史解读者通过对材料的收集和整理,层层分析,不断接近他们个人所认为的最客观的历史真实。让每一个学生学会解释历史,这是学科素养对每个学生在学习能力培养上的要求。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历史解释的实践运用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以史料实证为基础来解读历史,因为尊重史实是一名历史解读者的基本素养
何为史料实证?即通过权威的史料努力实现探求历史的真相,即对历史进行“史实”判断。历史解读,必须尊重历史,没有“史实真相”作为基础的历史解读,那只不过是空中楼阁,站不住脚。正确的历史解释要求历史解读者以“史料实证”为基础,再结合自身的阅历(从个人或他人的角度)来对历史作进一步解读。
例题(史料略):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蒋介石对近代中国的贡献。
分析:这道题的设计旨在纠正以前人们存在的不科学的历史观。受传统历史教育教学观念的影响,许多人对蒋介石评价固化,甚至丑化。客观地讲,蒋介石也为中国革命做出了突出贡献,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蒋介石的历史贡献具体来讲:1.作为北伐军总司令,领导北伐战争并取得胜利,基本结束了国内军阀混战的局面,让多数百姓免于战争之苦;2.成立南京国民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稳定了民心;3.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并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无消极抗日之说),维护了民族尊严;4.领导台湾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且打击了“台独”势力,因为当时的台湾被日本统治已长达半个世纪之久,“台独”势力的交织较现在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才是历史上真实的蒋介石,以史料为证,才能对历史上的一些人与事做出客观合理的评价。
二、要以时空意识为前提来解读历史,因为只有具备了时间与空间意识,才能对历史形成一个由点到线再到面的学科整体意识
何为时空意识?即在解读史料时一定要具有时间和空间意识。任何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着特定的环境基础,环境不同,其相似历史事件的价值与意义也有所区别。某些历史事件在漫漫历史长河中的不同的时间段内重复地发生,这就构成了一个纵向对比。通过对比教学,学生的思维会更加活跃,对历史事件的价值会感到更加立体。
例题:如何看待宦官专权的问题?
分析:宦官专权是很多朝代都有的问题,而其矛盾最为尖锐的要数汉、唐、明,而三朝造成宦官专权的原因各不相同。汉,重用宦官,是为了制衡外戚势力,但后来也因宦官的权势过大,重重地打击了士大夫阶层。唐,重用宦官,主要是为了对付藩镇割据势力,可以说在一定时期内起到了稳定朝堂的作用,但后来(从唐宪宗开始)皇帝的废立基本上由宦官决定。明,宦官势力崛起,主要是因为明成祖朱棣的皇位来历不正,他为稳固皇权成立了“东厂”,且在宦官的帮助之下,开创了“永乐盛世”,但也为子孙留下了麻烦。
对“宦官专权”要有清醒的认识,它本质上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宦官专权是专制政治下的毒瘤,是国家政治一种不健康的状态。尽管历史上也有宦官为国家做出了贡献,但和宦官专权是不同的。
相同时间内,某些事件又会在全世界的多个不同地方发生,这就构成了一个横向对比。
例题:公元前9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历史上的轴心时代,世界上都出现了哪些伟大的思想家?
分析:这段时间内,希腊涌现出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一批优秀的学者;以色列出现了犹太教的先贤;古印度出现了释迦牟尼;中国则出现了老子、孔子等一批优秀的哲人。苏格拉底、柏拉图等人的思想为欧洲的文化发展奠定了人文主义基础,也间接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的兴起。犹太教的先贤们创立的犹太教衍生出了基督教,基督教的悲天悯人情怀在全世界都有着积极的影响。释迦牟尼创建的佛教深深地影响着亚洲人民,它引导人们积极向善,它教会了人们如何放下压力、解放自我。而中国的孔子、老子两位先贤的思想巨著《论语》与《道德经》如今都已跨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通过这么一个横向对比,学生在学习这些名人的思想及历史成就时,对其印象会更加的深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会事半功倍,压力倍减。
三、要以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为指导方法来解读历史,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历史解说的过程更加的客观合理
何为辩证观?即一种变化的多角度的对立统一思维模式。我们在上文中分析历史事件或评价文化名人时,也都运用到了这种方法,例如对蒋介石的评价变化。
唯物史观的内涵很丰富,主要包括: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以及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等。其具体运用可以高考真题2014年课标全国卷Ⅰ中的41题为例: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对“1960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抗日战争内容的目录”提出修改意见(材料略)。
分析:1.增加民国政府抗日的内容,特别是淞沪会战;2.增加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内容。因为在当时(1960年)人们政治阶级斗争的观念较强,所以在教材中忽视了国民党军队和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积极作用,可以说该教材是革命史观的产物。而淞沪会战是抗战初、中期的重大战役,是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的反侵略斗争,它粉碎了日军对中国(3个月)的亡国灭种计划。此战意义深远,不应被遗忘。在历史解释的过程中,此题对唯物史观规则的运用主要表现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和“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两个方面。时代在进步,导向作用也更加客观真实。
四、要以“包容”为本心来解读历史,因为对“客观历史”的解读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主观行为”,能够容纳不同的观点才是真正的尊重历史
历史解读的“主观性”源于各人不同的知识结构、人生经历或立场角度等。那这是好事还是坏事呢?从历史解释的角度来说,当然是好事。解读的多元性,让历史真相以一种全新的、立体的形象展现在众人面前。以高考真题2010年课标全国卷中的第47题为例(评价曹操的史料):分析三则材料中观点的区别?
分析:西晋陈寿认为曹操是个胸襟宽广、谋略出众、善于用人的不世豪杰,原因是他认为曹操属于皇朝正统,且对历史的贡献很大。南宋朱熹认为曹操是个窃国之贼,原因是他的作为不符合三纲五常之理,名不正。而郭沫若站在历史长河的发展角度,认为曹操对当时国家的经济、文化都有着重大贡献,将其丑化是极其不公平的。三个权威人物发表了三种不同的意见,虽然都是个人之见,但都应受到尊重与包容。
历史解释,须遵循应有的原则,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还历史人物一个客观、合理的评价。
[? ?参? ?考? ?文? ?献? ?]
[1]? 張婷婷.中华上下五千年[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6.
[2]? 杜志建.高中历史活页题选必修2[M].乌鲁木齐: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18.
(责任编辑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