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方法探析

    杨家保

    [摘? ?要]中国古代诗词起到了记录历史的作用,在历史教学中运用诗词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而且还具有较强的说服力。通过引入诗词开展历史教学,能够让学生从多个角度认识和理解历史,帮助学生掌握历史演进的过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文章主要探究的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诗词的运用,如运用诗词导入新课教学、营造历史情境、理解历史问题等,从而有效提升初中历史教学效率。

    [关键词]诗词;初中历史;运用方法

    [中图分类号]? ? G633.51? ? ? ? [文献标识码]? ? A? ? ? ? [文章编号]? ? 1674-6058(2019)34-0075-02

    我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在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中创造了很多优秀的文化遗产,而诗词便是其中最为突出的代表之一。诗词是以古体诗、近体诗、格律诗为代表的传统中国诗歌,是汉文化最具特色的内容之一。诗词通过简洁明了、高度凝练的语言,描述了不同的人和事物,展现了丰富的意象,抒发了作者的情感,表达了作者的志向。诗词内容与历史密切相关,几乎伴随着中国历史的发展。诗起源于先秦时期,以《诗经》为代表,后来历经两汉时期的汉乐府诗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歌,并在唐代达到鼎盛,而词起源于隋唐,流行于宋代,并演化为后来的元曲和明清诗歌。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诗词能够很好地反映历史发展的脉络、趋势和事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

    一、诗词与历史之间的关系

    诗词起源于上古时期的社会生活,主要是由社会劳动生产、两性相恋、宗教祭祀而产生的一种富有情感和具有韵律感的语言表达形式,比如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就是这种方面的典型代表。《诗经》中的《国风·豳风·七月》写道“七月流火,八月萑苇”,这是描写古代劳动人民劳作的情境;《诗经》中的《国风·周南》写道“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是描写两性相恋的情感;《诗经》中的《颂》篇大部分是关于宗庙祭祀的内容,主要是关于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这些内容不仅反映了先秦时期人们的生产生活,而且反映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对研究和学习中国历史具有重要意义。诗词具有节奏感强、形象生动、高度凝练的特点,它深刻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以及表达了在不同历史背景下人们的情感。比如,三国时期曹操所作的《观沧海》,通过“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以及要造就一番事业的雄心壮志;北宋大文豪苏轼所作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通过对三国时期周瑜赤壁大战的简述以及“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功业未成、怀才不遇的思想情感;南唐后主李煜所作的《虞美人》,通过“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等词句,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之情。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围绕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不同的诗词,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历史。

    二、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诗词的具体方法

    (一)运用诗词导入新课教学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对于初中历史教学来说,一个良好的课堂导入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和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对具体历史知识的兴趣。传统的历史教学大多数情况下是按照教材内容顺序直接講授新课的,这样虽然具有很好的连贯性,但是容易让年龄尚小的初中生摸不着头脑,不容易让学生快速进入具体的学习。而诗词具有优美的语句和旋律,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引入诗词,以快速引起学生注意,有效激发学生对历史内容的兴趣。

    例如在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秦统一中国”的教学中,由于此前的教学内容是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和思想文化,而此课更多地倾向于政治和军事变化的内容,为了让授课变得连贯,也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本课内容,教师可以通过引入诗词的方式进行课程导入。比如笔者在教学中,会根据教材内容,为学生展示唐代大诗人李白所作的《古风·秦王扫六合》:“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通过朗诵这首诗的前两句,并结合电视剧《大秦帝国之崛起》的片头视频,生动地展现出秦王嬴政灭六国、合为一的气势,然后进入具体的教学。再比如在“三国鼎立”的教学中,笔者常会借用曹操的《短歌行》和杜牧的《赤壁》进行课程导入,这两首诗词都描述了关于赤壁大战的历史,通过引入这两首诗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三国鼎立”的历史事实。比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等诗句,抒发了赤壁大战前曹操那种求贤若渴、渴望建功立业的宏图壮志;而“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则从反面表达了赤壁大战的结果。通过赤壁大战,三国鼎立的格局基本形成了。

    (二)运用诗词营造历史情境

    很多经典的诗词名篇都是对当时历史事件和社会生活的真实描述,或者是后代诗人或词人通过读史对于历史的描写和感想。如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就是对历史事实的真实反映。杜甫处于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他作为现实主义诗人,创作了大量反映现实的诗作,比如《春望》一诗,通过“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等诗句,描写了安史之乱后国都长安破败凄惨的景象,后四句又写出了诗人思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感。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此诗讲述“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的内容。此外,还可以将诗歌和多媒体相结合,创设相关的历史情境。

    例如教学“赤壁之战”时,笔者通常会结合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创设历史情境。笔者会先通过多媒体播放电视剧《三国》中赤壁大战的相关片段,然后朗诵“乱石崩云,惊涛拍岸,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等词句,生动形象地展示赤壁大战的激烈场景,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再如教学“金与南宋的对峙”时,笔者通常会引入南宋词人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通过“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等词句展示历史上南宋与金朝对峙的历史情景,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运用诗词理解历史问题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有很多比较难理解的历史问题,给学生学习历史带来了很多困难。很多经典的诗词运用高度凝练和优美的语言描述了一些史实以及当时的人们对于历史的评述,还有的诗词描述了当时的生活状况。通过引入这些诗词佳作,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问题。

    例如在“金与南宋的对峙”的教学中,笔者一般会引入李清照的词《声声慢》,让学生理解国家灭亡后普通人民生活凄惨的状况。如开头一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就写出了那种哀婉的凄苦情;在评价秦始皇的功过时,笔者通常会引入李白的《古风》和《怀古》展开教学。

    综上所述,诗词与历史之间具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很多诗词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史实。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诗词开展教学,以提高历史教学效率。

    [? ?参? ?考? ?文? ?献? ?]

    [1]? 谢冬妮. 浅谈诗词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 广西教育, 2015(29):122.

    [2]? 王诗卉. 谈古典诗词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 林区教学, 2015(6):81-82.

    (责任编辑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