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企业管理创新
杨威
[摘 要] 文章从历史唯物主义视角出发,以社会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辩证关系一般原理为基础深入观察分析企业微观组织中的企业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竞争力)关系规律,认为企业管理创新的过程本质上是企业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不断协调相适应的过程,管理创新须坚持以人为本,能最大化激发干部员工干事创业热情,最大化激发其工作主观能动性,最大化满足人的生存和发展需求的体制机制安排就是最具有价值的管理创新。文章旨在表明,要激发企业生产力,不断提升竞争力,管理者的重要和关键工作就是要研究并处理好企业中的生产关系,要从顶层设计上和现实实践中坚持以人为本,并体现在企业体制机制、制度体系、流程规范的安排上,且要随着时代、环境的变化,不断改善改革这些关系,推动关系协调创新,持续激发全员干事创业的热情和内在动力,确保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保持持续竞争优势。
[关键词] 管理创新 管理生产力 企业生产关系 企业生产力 以人为本 体制机制安排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志码:A
从泰勒提出“科学管理”,到福特汽车的大规模生产管理革命,到丰田汽车的多样化、人性化生产革命,无不体现着管理在工业企业发展史上的创新成就,这些革命性管理模式的创造,不断推动着企业和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变化。
人们对管理科学的探索从来都没有停止过步伐,而无论是自泰勒往后的一个世纪以来出现的各种管理学派还是现实的管理实践变革,都揭示着人类在管理发展领域的一个永恒的话题,那就是创新。
一、管理创新就是优化配置资源,是协调资源关系的过程
如果说管理是企业发展的润滑剂,它让企业这台复杂且庞大的机器能健康、高效地运转起来,那么管理创新则是企业管理的催化剂,它不断提升企业生产效率和推动产业发展进程[1]。
所谓管理创新,体现的是一种动态的思想,是对企业资源持续、全新的动态配置、组合。著名政治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在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次将管理创新纳入经济发展理论之中,论证了创新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作用,他认为创新是生产手段的新组合,“生产意味着把我们所能支配的原材料和力量组合起来”[2]。熊彼特从管理创新的角度论述了新的资源配置方式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可以说涉及到了管理创新的核心。
因此,管理创新其实就是一个将企业各种资源从低效率使用提升到高效率使用而不断增强企业盈利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过程,企业资源的配置过程,实践中体现在企业资源关系的协调和安排过程。也可以说管理创新是协调企业资源(人财物、研产销)关系,以优化资源配置效率,实现各项资源价值最大化的过程。
随着现代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高新技术产业日新月异的发展,管理理论和方式都面临着新形势的考验和新环境的挑战,企业的管理创新能力已潜移默化地成为所有企业组织发展的核心竞争能力之本,这种能力无视国家、地域、民族,企业要获得生存、持续发展,就必须具备这种能力。管理创新体现在企业发展的各种层次,如生产、运营、技术、研发、销售、人事等,不论管理创新体现在哪种层次,其具体实现形式最终都是落实在企业体制、机制和制度、流程的安排上,这种安排决定着企业资源关系配置。
管理创新本质上是通过协调优化各种管理资源之间的关系,不断实现更加科学系统的体制机制安排,从而达到解放企业生产力,促进生产力发展、竞争力提升,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和存在意义。
二、企业管理创新是企业生产关系适应企业生产力发展的根本要求
社会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是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把人类社会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互动推动社会发展的原理,微缩到一个企业的发展规律来看,具有同样的说服力。
企业作为社会最重要最具体的经济组织,其性质直接体现着一个国家经济制度属性,是社会生产关系、社会经济制度最基本的载体。企业是一个包括人、财、物等各种资源在内的聚合体,它的各种资源分配和协调必然形成了企业内的各种关系,即企业生产关系,企业内的任何一种制度性安排,都是资源关系的体现。
在企业所有資源中,人是企业第一生产力,是最核心和最关键的资源,所有的资源都是需要靠人才能发挥其生产力价值,这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相互并不矛盾,科技在本质上是人的智力成果。
管理创新既然是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其本质上是对企业资源关系的调配过程,也是企业生产关系的协调过程,其目的是协调企业资源关系,以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实现资源尤其是人这个生产力资源发挥其最大化的价值[3]。
管理创新是企业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必然选择。管理既然是企业生产关系的协调过程,管理创新则是不断优化和改善生产关系,以促进生产力进步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竞争形势的转变。
我国企业管理创新首先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模式大环境变化的必然选择,从单一公有制经济向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存的转变,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企业是最重要的实践主体,也是改革先锋,经济体制改革要求企业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适应新的经济体制的发展要求。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指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在这个指导思想下,我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纷纷面临全面的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的新任务,即转变企业治理模式、运行机制、经营方式、激发内在动力、全面面向市场参与竞争。要适应竞争下的市场要求,就必须进行企业管理观念创新、管理制度创新、手段创新以及技术、工艺、产品等企业发展要素的创新,这些创新最终都体现在对企业内人财物、研产销资源关系的制度性创新安排上,这种创新在本质上是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而改变的过程[4]。比如,股份制改革、公司制改革,甚至包括当前的混合所有制改革触及到了企业中与人的利益结合最紧密的分配关系的改革,因此备受关注。比如,企业人事制度是对人的管理关系以及薪酬分配关系的安排,财务制度是对资金使用关系的安排,技术研发制度是对产品研发资源分配关系的安排,销售制度是对产品销售及分配关系的安排,这些都是体现着企业资源关系的制度性安排,这些资源关系的配合和调整,直接决定着人的生产活力的发挥,影响着人这个第一生产力的水平[5]。
管理创新是企业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持续过程。无论是管理理念的变革还是管理模式、手段的创造,其最终都推动了企业生产水平与效率的提升,企业管理的过程与其说是资源配置的过程,不如更确切地说是改善企业资源关系的过程,换句话说就是企业生产关系的不断和谐进步以适应企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过程。
而企业的生产力就是为满足社会需求去创造价值的能力,这种能力通过企业组织最核心的资源——人来实现,企业生产力中,人是第一生产力,技术的进步、新产品的诞生都是人智力创造性推动的结果,通过激发人的创造性进一步激活资源的配置效率即广义的企业生产力价值的发挥。
因此,管理创新是以人为本的生产关系的协调创新,其内容就是以改善企业生产关系为基础,以提升以人为核心的生产力效率为目的,企业体制机制、管理制度体系和流程规则的安排,都是企业生产关系安排和协调并适应人与技术这个生产力发展的过程。
管理创新要以人为本,能最大化地激发干部员工干事创业热情,最大化地激发员工工作主观能动性,最大化地满足人的生存和发展需求的制度安排就是最具有价值的管理创新。比如企业的薪酬制度,就是一种分配关系,薪酬绩效制度对企业员工的劳动积极性、主动性产生最直接的影响。
此外,在对企业发展的历史研究和实践观察中,我们还发现,越是与人的利益结合紧密的资源关系配置和制度性安排,对人的生产力发挥的影响程度越重要,这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客观要求[6]。
企业管理创新还包括企业所有者与管理者关系即公司治理结构模式、企业分配关系即绩效管理模式、企业适应市场竞争环境采取的经营思路即企业战略发展模式以及企业资源配置权限的分配即组织管理模式等。不断改善的管理水平就是通过不断创新发展企业治理结构、战略模式、竞争手段、绩效管理方式以及优化配置企业的研发、技术、营销、服务等资源关系,提升赢得客户的能力[7]。
那些管理混乱导致企业缺乏活力的案例,问题往往都是出在没有或无法良好地处理企业内的生产关系,导致企业的员工缺乏激情和动力,无法激发其劳动创造力。比如管理流程混乱而不合理的时候,就会导致这个流程相关的各个部门无法适应合理的处理相互工作的协作关系,甚至导致部门之间扯皮推诿,最终拉低整体工作的效率。
当前,国有企业开展混合所有制的改革,本质上是社会生产关系的协调过程,具体实施过程则是体现在社会生产关系的基本承载者——企业改革上,通过改善和革新,就是要把那些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直接摒除掉[8]。
三、保持持续管理创新以从容面对日益严酷的全球竞争
近年来,随着我国在全球经济发展中影响力的不断增强,我国企業的国际化步伐也逐步加快。一方面,我国企业要面临本身在企业成长壮大中的各种管理风险和现实问题,尤其是在成长起来以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问题;另一方面,在走向全球市场竞争中,在与国外跨国企业对垒过程中,参与国际市场竞争面临管理手段落后,缺乏国际市场运作经验等一系列问题。
都需要我们在企业管理创新上下大功夫、大力气,不断创新企业的管理模式、决策模式、治理方式以及市场、技术、营销手段等管理技术。今天的全球化竞争已经不再是过去单纯的产品竞争,而是在基于国家经济地位基础上的各种产业链环节上技术占有、管理模式的竞争,中国企业要在更复杂的经济环境、更强劲的新对手面前保持持久的战斗力和持续的生命力。
唯一的出路就是通过持续的创新管理实践,不断结合中国经济环境的实际条件改善谋划管理变革,改善企业生产关系,优化企业资源配置规则,最大化地解放企业生产力,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是企业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世界范围内的经济衰退阴霾弥漫各国政府和企业,不管是政府首脑、商界领袖还是企业组织,人们大概都在为不同的问题寻找答案,那就是危机来了,怎么办?如何应对?如何避免经济衰退带来的损失?如何在危机时刻抓住新的机遇,乘风破浪,脱颖而出?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面对新的经济环境的变化,现在最先进的管理、技术以及理念可能都会成为过去,唯有与时俱进、求新求变才可能让自己勇立潮头、立于急流。因此,管理创新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和管理领域的一种共识,在这一点上,美国著名管理咨询公司Innovaro的首席分析师蒂姆·琼斯则给了一个非常果断的结论:“要么创新,要么淘汰。”
参考文献:
[1]彼得·德鲁克.《二十一世纪的管理挑战》[M].朱雁斌,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2]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李默,译.西安:陕西师大,2007.
[3]蒂德·贝赞特.《创新管理——技术变革、市场变革和组织变革的整合(第4版)》[M].陈劲,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06)
[4]韩树英主编.《通俗哲学》[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1.
[5]唐骏.《我的成功可以复制》[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8.
[6]吉姆·柯林斯.《基业长青》[M].真如,译.中信出版社,2009.
[7]陈新寰.《经营管理创新实践》[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7.
[8]白建,何纪斌,王佳强,王忠胜.《管理的本质:企业管理的6个关键方法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