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大学生个性化发展价值探析
王恩伟
【摘 要】个人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需要各类大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而充分地发展。艺术类大学生与其他学科的大学生一样,同样有着自己的个性。而建立在自身合理需要基础上的个性化发展,对艺术类大学生健全人格,完善自我,形成创新力创造力,适应追求个性化的社会需要和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发展都十分有益。
【关键词】艺术类;大学生;个性化发展;价值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 ? ? ? ? ?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33-0128-02
个体的差异性是客观的,在现实世界中,人与人之间都各有不同存在差异,大学生群体也不例外。不同高校的大学生之间不仅存有差异,即使同一所高校的学生在诸多方面也有许多不同。这种不同必然会体现在每个个体生命的个性之中。所谓个性是指社会生活中一个人在思想、情感、性格、能力、兴趣、需要等精神领域方面所形成的独特的、与众不同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体现着一个人整体的精神风貌。
没有个性的人是不存在的。艺术类大学生同样有着自己的个性,有着良好个性发展的需求,这要求相关高校在教育培养艺术类大学生过程中,切实处理好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的关系,不仅要注重他们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提高,也要重视他们在个性发展方面的合理需要。通过加强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挖掘其潜能,发挥其优势,展现其特长,从而使之实现健全人格完善自我、提升创新创造能力、满足社会需求、促进个人与社会共同发展的目标要求。
一、艺术类大学生个性化全面而充分的发展有利于大学生健全人格、完善自我
艺术类大学生和其他学科的大学生一样,同样有着自身的理想和追求,对未来满怀憧憬和希望,力图通过在艺术殿堂的学习深造,健全人格、完善自我、提升各方面素养成为受社会欢迎和认可的有用之才。这是与我国高等院校的培养目标相一致、要求相统一的。事实证明,一个人格健全自我完善的人,对这个世界才更易于抱持开放态度,乐于吸收新知识新思想新经验,会正面看待他人及社会,和谐人际关系,富于团队精神,有现实而高尚的生活目标和追求,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也会正确对待,积极应对,始终保有一种理性思维和良好的精神状态。一般而言,这样的人对未来更有信念、对生活更有信心、对社会更有责任、对使命更有担当,更注重自身追求与社会需要相结合,更易于听从时代召唤,顺应发展潮流、推动历史进步。
但一个人格出现偏差自我发展存有缺陷的人,极易出现另外的境况,如心理失衡、消极悲观、情绪波动大、适应社会困难、个人的才智不易发挥等。这不仅会造成个人的愿望实现困难,甚至会给国家和社会带来负担和危害。而要实现健全人格、完善自我,就不能缺少大学生个性化自由而充分的发展。大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程度,一定意义上关系着他们人格健全、自我完善的程度。如果一个人正常合理的个性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甚或受到抑制,不可避免地会造成心理和人格方面的问题,也不利于自身的完善。
因此,高等学校的广大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注重其个性化发展,应以极大的热情和精力去关心爱护鼓励学生,根据每个学生的所思所想所需所求的不同实际,用健康有益的思想、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引导鼓舞鞭策学生,使之增强自尊心自信心和主体意识,激发他们不断向善向好向上的动能。对学习、生活、交往、婚恋等方面存有问题的学生,更要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以使艺术类大学生能自觉成为人格健全、自我完善、活力四射、积极向上的群体。这不仅有益于学生自身,也有益于整个社会。
二、艺术类大学生个性化全面而充分的发展有利于大学生创新力创造力的形成
大学生创新力创造力的培育,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点和主线,也是打造创新型国家的需要。而创新是离不开一个个个性得到全面而充分发展的个人的,“个性是创造力的动力,是决定胜负的关键”[1](p102)。如果没有个性,则根本谈不上有创新精神。创新与守旧的一个最主要的区别,就在于它的求异性。作为创新者往往不会安于现状、随波逐流,而是喜欢打破陈规、力争上游,在思维上非常注重求异、批判而不甘落入窠臼和俗套,善于发现问题,并多维灵活思考问题。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长河来看,无论是重大还是细小的进步,都与创新者的推动密切相关。不仅古代的指南针、活字印刷术是如此,就是当代的航天深潜、3D打印也不例外。这些科技进步与成果,无论哪一个其实都蕴含着创新者的不断求索和大胆创新。
艺术活动除与其他活动所具有的共同点外,也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和规律,其中创新是其重要体现。一部艺术史,事实上就是一部艺术家在不断创新超越的历史。在创新的过程中,独特的艺术个性是艺术家创新的起点,也是艺术家创新的关键点,而艺术家个性在作品中的显现,就是其独特的个性风格,是艺术家创新的印证。音乐、绘画、雕塑、舞蹈、戏剧等领域的辉煌与繁盛,事实上都与这些领域的名家大师独具匠心又各具特色的创新创造有关。
由此可见,艺术的创新须臾离不开艺术从业者个性化的发展发挥。如果没有了艺术的个性,就难有艺术的创新发展。研究也发现,每一个创新者在其身上都黏附了属于自己的鲜明个性,这不仅体现在一个人的智力因素方面,也体现在非智力因素方面。只有那些个性化发展良好的人,才有可能经过培养成为创新型人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們需要重视大学生良好的个性化发展,当然这里的个性化发展主要指的是能将社会需要与自身特点,特别是内在潜能和禀赋特长相结合的发展。这种个性化发展要求大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投入自己的热情,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对学习的目的和方法做出理性的判断和正确的选择”[2](p113-114),使其优点更具优点,长处更具长处。这样的发展,才有可能使一个人做到独立思考、理性抉择、激发潜能、学以致用、满足社会,也才有极大可能成为创新型创造型人才。
三、艺术类大学生个性化全面而充分的发展有利于满足个性化社会需求
当今社会,“私人定制”、个性化需求逐步成为一种时尚和风潮,人们越来越喜欢寻求自我个性张扬。如今与过去物质匮乏贫穷落后的时代不同,伴随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科技的不断進步,新技术的普遍采用,为社会提供的各种商品更为丰富。不过,由于有时一些商品生产者对市场状况把握不准缺少针对性,而产生供大于求的情况。这对消费者来讲,增加了挑选空间和余地,但对生产经营者而言则构成了极大的压力,形成了严峻的挑战。为了生存和发展,生产经营者就不能不重视产品的销路,尽力满足人们的喜好和需要就成了他们重点攻关方向。个性化服务由此应运而生,个性化服务就是在获取了大量用户信息和产品订单之后才进行的投入生产,这样就解决了销路问题,避免了生产的盲目和投入的损失。
特别是现代社会,物质的不断丰富,收入的不断增加,人们自由选择的空间日益扩大。人们的消费观念、消费方式、消费习惯、消费品位和以往相比出现很多变化。人们已不再局限于对商品内在质量、价格及形式多样化的注重,更希望个人品质的外在化、个性化和自然化,由以往主要注重物质消费,不断向物质与精神消费并重发展。人们对外在的商品与服务,不仅有能满足其生存的生理需求的要求,更有能满足其发展和享受需求的要求,特别是能满足其心理满意感的需求的要求更为凸显。“您来设计我来实现”不仅成了一些生产经营者的口号,事实上也已经变成了一种趋势和现实。“私人定制”雨后春笋般的产生,是对标准化和规模化产品无法完美表现自我的否定。寻求与众不同,已成为一些人标榜自我的标签和时尚。而如何适应这种变化,观察研究人们的个性化品味、习惯固然重要,而懂得如何达成人们这种个性化目标更为关键。只有对自身个性化需求有充分体验和实践的人,对他人个性化需求的实现才会更有助益。这就要求服务者在强化自身个性化发展的同时,也需知晓他人的个性化需要,推己及人做好服务。
四、艺术类大学生个性化全面而充分的发展有利于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
社会的发展与个人的发展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发展促进个人发展,个人发展也推动社会发展,如果一方出现问题,另一方也必然会出现问题。而个人的发展严格来讲,是离不开一个人个性化全面而充分的发展的。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地提出了有关实现人类解放的愿景问题,即形成一个自由人的联合体,认为“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3](p53)也就是说,要想实现一切人的自由发展,必须要首先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充分发展,唯有此,这一愿景目标才能实现。
现实世界中,每一个个体的良好发展与成功,都浸透着自身特有的鲜明性格、能力所长、价值诉求及独到方法。他们精彩人生的背后,是与其非常重视按照自身状况去选择发展目标、注重社会需求及未来发展趋向有关。他们不会人云亦云,唯书唯上,有着符合自身实际和特点的目标选择与实现路径。即便前进路上有些许偏差困难,也会及时总结吸取教训,纠错改错,回归正途。强调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主要是“承认学生能力发展的差异性、不平衡性以及发展的独特性”[4](p67)。
而一个得到良好个性化发展的人,才能消除解决个性发展中的模式化、同步化、标准化的问题,打破个性的单调化、定型化,增强和丰富个人的独特性,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这样也易于使个人在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满足社会需要,取得相应成就,从而得到社会的认同和肯定,保持社会的生机和活力。现代社会一日千里的建设与发展及层出不穷的景象,需要不同的人才与之匹配相应,而只有个性化得到充分健康发展的多类型人才,才是最佳的注脚和有力保证。这样的个性化发展,对实现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持续进步,都具有积极的作用与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洋.试析高校个性化教育的实践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04).
[2]马壮,杨松.大学生个性化发展与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探究[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1).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徐和清.大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内在动力机制研究[J].重庆高教研究,20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