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视野下城市化与绿色化协调发展
摘要:“绿色化”作为生态建设的实践途径,是人类发展的必然选择。城市化作为伴随工业化出现的社会经济发展过程,在其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多种生态环境的负效应。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体系之中,城市化与绿色化的关系相辅相成,但由于我国城市化过程与绿色化过程脱节造成了一系列的具体城市生态问题,因此提出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角度出发的绿色城市化建设实践着力点。
关键词:城市化;绿色化;生态文明
中图分类号:X1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72X(2017)03-0264-02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17.03.146
Abstract:As a practical approach to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Greenization” is an inevitable choice for human development. Urbanization is a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process accompanied by industrialization. In the course of its development,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a variety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have been produced. In the system of modernization of socialist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Urbanization and Greenization complement each other.But because of lacking some same steps, the two process caused serious urban ecological problems. The essay aims to put out the new target to solve the problems in both macro level and micro level.
Key words:Urbanization; Greenization;Ecological civilization
在我国,从建国伊始起中国共产党就领导全国人民对生态环境问题提起重视与规范。从早期推行植树造林,到把保护环境列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再到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战略的提出,我国在新时期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之路,在国际社会也引起了巨大的反响[1]。2012年,党的十八大对生态文明给予了高度重视,将其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当中。2016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明确把“绿色化”作为对十八大提出的“新四化”的提升,使得生态文明建设有了具体的实践途径。2016年9月印发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央全面专题部署生态文明建设,使得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高度进一步凸显[2]。显然,“绿色发展”已成为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绿色化”要求也将贯穿于我国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的方方面面,开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
1 绿色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自人类社会步入工业化时代以来,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一批批承载其工业文明成果的现代人类空间场所——城市,新建而成。城市化作为国家工业化进程的载体,是一个国家工业化实现的基础和条件[3]。以工业化为基础,城市化进程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提高的过程中不断加快。在我国,自改革开放之后起,城市化的进程就提速而生。但这里应注意的一点是,由于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发展速度并非时时匹配,因此对于我国片面城市化造成的“城市病”问题,人们提出了更多强调人口规模适度性、人口转移就近性和人口与城市相容性特征的城镇化选择。
1.1 城市化是绿色化的重要内容
党的十八大之后,中央明确提出在新时期里我国要走上一条“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道路,即将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建设全过程,综合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发展模式。推进绿色化与城镇化建设在目的上是一致的。自然——人——社会复合,生态系统和谐共生、相互促进的城市化过程,无疑成为我国绿色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绿色化是城市化发展的基本要求
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和谐共荣为基本特征和目的的崭新的文明阶段,作为生态文明具体实现途径的“绿色化”不但在生产生活内容上规范制约着我国实际工业化发展道路,也从精神价值取向上带领引导着全民树立绿色发展社会新风。在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中,只有坚持“绿色化”的发展要求,坚守生态文明共建的发展理念,才能使得发展的整体平衡自然,使得居住其中的人与所处居住环境和谐共处,形成良性循环,反促城市化更快更好地发展[4]。
1.3 推进城市化必须与推进绿色化同步
城市化是工业化和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过程。在城市聚集发展的过程中,必然打破原有地区社会及生态系统的内存平衡。在推进城市化的过程中必须保持與绿色化同步进行,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协同发展,才能真正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双赢结果。
2 我国推进城市化过程中的生态问题
在世界城市化进程发展史上,我国的城市化过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人地关系变化历程。但是,由于历史、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原因,我国城镇化在发展进程中出现了诸多与绿色化进程不相匹配的断裂环节,从而为我国现代化城市建设过程中带来了一系列的生态问题,给人民生活造成恶劣影响。
2.1 宏观生态问题
从宏观方面来说,由于我国在城市化进程推进早期,在整体的统筹规划上未及时考虑到生态环境的重要影响作用,因而造成了一些非科学的设计,导致在城市化过程中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生态污染及危害[5]。
一方面体现在由规划的不合理所造成的自然灾害、流行病危机与城市安全问题。具体来讲,在我国现代化进程加速发展阶段,大型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被大规模、大范围興建,一些环境不适地区进行的大兴土木(如山区、丘陵等地),在过程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在打破原有生态平衡的同时,致使当地在后续发展过程中出现地震、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的后果,给城市的安全和发展带去了极大的隐患。
另一方面体现在由建筑用地侵占农业用地的盲目扩张问题。具体来讲,在我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城市的规模和范围不断增加,一些原本属于城市边际的农村地区正逐渐被征用做城市所需建筑建造。在土地占补平衡的过程中,往往存在有许多隐形危患,一些地区为追求绩效而盲进行城市扩张,使得地区的城乡二元结构失衡造成地区发展的“一条腿走路”困境,同时在进行土地补偿过程中也有诸如以次充好,劣田驱逐良田的现象发生,给我国未来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损失和挑战。此外,在城市化拆建过程中,因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许多污染环境的建筑垃圾被随意处理掩埋,也给当地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带去了破坏性伤害。
2.2 微观生态问题
从微观方面来说,在城市化进程中,人们的具体行为也给城市的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危害及负面影响,而这同时也给城市居民本身的日常生活带来污染的破坏与危害。
一方面,城市人口的转移和聚集是造成生态压力的根源。正如恩格斯所言:“大工业企业要求许多的工人在一个建筑物里共同劳动;他们必须住得集中,甚至一个中等规模的工厂附近也会形成一个村镇”。[6]由于人口的大量化聚集,人们对生活用水的需求急剧增加,城市需要在更大程度上从自然界索取生存之源。同时,由于人们的大量集中,在城市中也产生了大量集中的生产生活垃圾,给城市生态系统的循环处理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一过程一旦失衡,必然给城市的人资环境带去不可估量的矛盾。
另一方面,环境污染的加剧导致城市居民生活健康受损。在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过程中,由于一些企业只考虑眼前利益,任意排放工业垃圾,造成生态系统的污染,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危害。在这一方面,从水资源、空气资源和土壤资源方面的表现最为明显。以空气污染为例,当前我国空气污染状况十分严重,城市大气环境中的悬浮颗粒浓度超标现象极其频繁,二氧化硫、PM2.5等污染指数持续飙高,尤其近几年来在一些大型城市经常有高频率持久性“雾霾”天气出现,严重影响并危害人们的日常生活活动。
总之,在推进城市化进程的过程中协调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要求,是当今时代我们每一个地球人的重任与使命。
3 绿色化实践在推进城市化过程中的着力点
3.1 宏观着力点
首先,从宏观角度而言,在城市化进程的整体规划上,我们应及时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树立战略眼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主题主线。坚定秉持马克思主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从总体规划入手,结合我国实际地理历史情况,分类布局。我国城市化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明显如东强西弱,沿海发达内陆落后之现状。具体来讲,注意一些大型城市的环境承载极限;对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强、人口聚集和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要重点开发,充分发挥其自有优势因地制宜;对影响全局生态安全的重点生态功能区要限制大规模、高强度的工业化、城镇化开发,尤其是一些中西部内陆地区城市,应充分认识到其水资源短缺的生态环境劣势,慎重制定其可持续发展规划;更应对历史文化遗产所处区域和自然保护区实行禁止开发。
3.2 微观着力点
从微观角度而言,我们必须加大投入,加强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一方面,政府在物质方面的投入上应加大力度。通过引进各种高科技手段,如生物酶解污水处理系统、工业污水过滤系统、可降解技术等着重解决饮水不安全和空气、土壤污染等危害居民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城市大气、噪声污染;加大重金属、危险废物、土壤污染的治理等多方面措施。另一方面,政府应提升其监管能力,严格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强化执法监督,健全重大环境事件和污染事故的责任追究制度。而作为城市的切实居住者,更应该从自身做起,树立起保护环境的意识,对身边的一点一滴加以重视,形成不污染、不破坏、重节约的好风气。
总之,在走向生态城市发展目标的过程中,只有“两手抓”且两手都“硬抓”,我国的城市绿色化才能更进一步,才能有效改善和维护脆弱的城市生态环境。
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部分,加快新型城市化建设,是实现新型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走一条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中国特色绿色城市化道路,使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完成最终的使命。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张云飞.“绿色化”的哲学指向田[J].学习时报,2015,(5):2.
[3]张云飞.天人合一(儒学与生态环境)[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
[4]林隆庆.生态文明视野下的城乡规划转型发展[J].绿色环保建材,2017,(02):204.
[5]傅蓓蓓.生态文明视野下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D].四川:成都理工大学,2015.
[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06.
收稿日期:2017-05-24
作者简介:化唯伊(1993-),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生态马克思主义。
关键词:城市化;绿色化;生态文明
中图分类号:X1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72X(2017)03-0264-02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17.03.146
Abstract:As a practical approach to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Greenization” is an inevitable choice for human development. Urbanization is a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process accompanied by industrialization. In the course of its development,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a variety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have been produced. In the system of modernization of socialist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Urbanization and Greenization complement each other.But because of lacking some same steps, the two process caused serious urban ecological problems. The essay aims to put out the new target to solve the problems in both macro level and micro level.
Key words:Urbanization; Greenization;Ecological civilization
在我国,从建国伊始起中国共产党就领导全国人民对生态环境问题提起重视与规范。从早期推行植树造林,到把保护环境列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再到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战略的提出,我国在新时期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之路,在国际社会也引起了巨大的反响[1]。2012年,党的十八大对生态文明给予了高度重视,将其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当中。2016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明确把“绿色化”作为对十八大提出的“新四化”的提升,使得生态文明建设有了具体的实践途径。2016年9月印发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央全面专题部署生态文明建设,使得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高度进一步凸显[2]。显然,“绿色发展”已成为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绿色化”要求也将贯穿于我国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的方方面面,开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
1 绿色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自人类社会步入工业化时代以来,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一批批承载其工业文明成果的现代人类空间场所——城市,新建而成。城市化作为国家工业化进程的载体,是一个国家工业化实现的基础和条件[3]。以工业化为基础,城市化进程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提高的过程中不断加快。在我国,自改革开放之后起,城市化的进程就提速而生。但这里应注意的一点是,由于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发展速度并非时时匹配,因此对于我国片面城市化造成的“城市病”问题,人们提出了更多强调人口规模适度性、人口转移就近性和人口与城市相容性特征的城镇化选择。
1.1 城市化是绿色化的重要内容
党的十八大之后,中央明确提出在新时期里我国要走上一条“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道路,即将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建设全过程,综合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发展模式。推进绿色化与城镇化建设在目的上是一致的。自然——人——社会复合,生态系统和谐共生、相互促进的城市化过程,无疑成为我国绿色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绿色化是城市化发展的基本要求
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和谐共荣为基本特征和目的的崭新的文明阶段,作为生态文明具体实现途径的“绿色化”不但在生产生活内容上规范制约着我国实际工业化发展道路,也从精神价值取向上带领引导着全民树立绿色发展社会新风。在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中,只有坚持“绿色化”的发展要求,坚守生态文明共建的发展理念,才能使得发展的整体平衡自然,使得居住其中的人与所处居住环境和谐共处,形成良性循环,反促城市化更快更好地发展[4]。
1.3 推进城市化必须与推进绿色化同步
城市化是工业化和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过程。在城市聚集发展的过程中,必然打破原有地区社会及生态系统的内存平衡。在推进城市化的过程中必须保持與绿色化同步进行,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协同发展,才能真正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双赢结果。
2 我国推进城市化过程中的生态问题
在世界城市化进程发展史上,我国的城市化过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人地关系变化历程。但是,由于历史、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原因,我国城镇化在发展进程中出现了诸多与绿色化进程不相匹配的断裂环节,从而为我国现代化城市建设过程中带来了一系列的生态问题,给人民生活造成恶劣影响。
2.1 宏观生态问题
从宏观方面来说,由于我国在城市化进程推进早期,在整体的统筹规划上未及时考虑到生态环境的重要影响作用,因而造成了一些非科学的设计,导致在城市化过程中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生态污染及危害[5]。
一方面体现在由规划的不合理所造成的自然灾害、流行病危机与城市安全问题。具体来讲,在我国现代化进程加速发展阶段,大型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被大规模、大范围興建,一些环境不适地区进行的大兴土木(如山区、丘陵等地),在过程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在打破原有生态平衡的同时,致使当地在后续发展过程中出现地震、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的后果,给城市的安全和发展带去了极大的隐患。
另一方面体现在由建筑用地侵占农业用地的盲目扩张问题。具体来讲,在我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城市的规模和范围不断增加,一些原本属于城市边际的农村地区正逐渐被征用做城市所需建筑建造。在土地占补平衡的过程中,往往存在有许多隐形危患,一些地区为追求绩效而盲进行城市扩张,使得地区的城乡二元结构失衡造成地区发展的“一条腿走路”困境,同时在进行土地补偿过程中也有诸如以次充好,劣田驱逐良田的现象发生,给我国未来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损失和挑战。此外,在城市化拆建过程中,因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许多污染环境的建筑垃圾被随意处理掩埋,也给当地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带去了破坏性伤害。
2.2 微观生态问题
从微观方面来说,在城市化进程中,人们的具体行为也给城市的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危害及负面影响,而这同时也给城市居民本身的日常生活带来污染的破坏与危害。
一方面,城市人口的转移和聚集是造成生态压力的根源。正如恩格斯所言:“大工业企业要求许多的工人在一个建筑物里共同劳动;他们必须住得集中,甚至一个中等规模的工厂附近也会形成一个村镇”。[6]由于人口的大量化聚集,人们对生活用水的需求急剧增加,城市需要在更大程度上从自然界索取生存之源。同时,由于人们的大量集中,在城市中也产生了大量集中的生产生活垃圾,给城市生态系统的循环处理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一过程一旦失衡,必然给城市的人资环境带去不可估量的矛盾。
另一方面,环境污染的加剧导致城市居民生活健康受损。在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过程中,由于一些企业只考虑眼前利益,任意排放工业垃圾,造成生态系统的污染,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危害。在这一方面,从水资源、空气资源和土壤资源方面的表现最为明显。以空气污染为例,当前我国空气污染状况十分严重,城市大气环境中的悬浮颗粒浓度超标现象极其频繁,二氧化硫、PM2.5等污染指数持续飙高,尤其近几年来在一些大型城市经常有高频率持久性“雾霾”天气出现,严重影响并危害人们的日常生活活动。
总之,在推进城市化进程的过程中协调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要求,是当今时代我们每一个地球人的重任与使命。
3 绿色化实践在推进城市化过程中的着力点
3.1 宏观着力点
首先,从宏观角度而言,在城市化进程的整体规划上,我们应及时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树立战略眼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主题主线。坚定秉持马克思主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从总体规划入手,结合我国实际地理历史情况,分类布局。我国城市化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明显如东强西弱,沿海发达内陆落后之现状。具体来讲,注意一些大型城市的环境承载极限;对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强、人口聚集和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要重点开发,充分发挥其自有优势因地制宜;对影响全局生态安全的重点生态功能区要限制大规模、高强度的工业化、城镇化开发,尤其是一些中西部内陆地区城市,应充分认识到其水资源短缺的生态环境劣势,慎重制定其可持续发展规划;更应对历史文化遗产所处区域和自然保护区实行禁止开发。
3.2 微观着力点
从微观角度而言,我们必须加大投入,加强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一方面,政府在物质方面的投入上应加大力度。通过引进各种高科技手段,如生物酶解污水处理系统、工业污水过滤系统、可降解技术等着重解决饮水不安全和空气、土壤污染等危害居民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城市大气、噪声污染;加大重金属、危险废物、土壤污染的治理等多方面措施。另一方面,政府应提升其监管能力,严格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强化执法监督,健全重大环境事件和污染事故的责任追究制度。而作为城市的切实居住者,更应该从自身做起,树立起保护环境的意识,对身边的一点一滴加以重视,形成不污染、不破坏、重节约的好风气。
总之,在走向生态城市发展目标的过程中,只有“两手抓”且两手都“硬抓”,我国的城市绿色化才能更进一步,才能有效改善和维护脆弱的城市生态环境。
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部分,加快新型城市化建设,是实现新型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走一条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中国特色绿色城市化道路,使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完成最终的使命。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张云飞.“绿色化”的哲学指向田[J].学习时报,2015,(5):2.
[3]张云飞.天人合一(儒学与生态环境)[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
[4]林隆庆.生态文明视野下的城乡规划转型发展[J].绿色环保建材,2017,(02):204.
[5]傅蓓蓓.生态文明视野下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D].四川:成都理工大学,2015.
[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06.
收稿日期:2017-05-24
作者简介:化唯伊(1993-),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生态马克思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