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情感学习理论的心理社团实践

    陆洋

    〔摘要〕社会情感学习理论当前在国际中小学心理课程建设中备受关注。社会情感学习理论以提升中小学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为目标,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构建了体系化的理论基础。对初一年级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初一学生非常需要人际交往能力方面的教育,也非常需要提升自我管理能力,提高情绪管理能力和独立安排学习生活的能力。本文选择了社会情感学习理论中人际交往这一主要方面,将“情绪拼图”游戏运用到平时的学校社团活动中,目的在于通过社团辅导提高学生们换位思考、自我情绪觉察的能力,减少由于人际关系不良造成的心理问题。

    〔关键词〕社会情感学习;情绪管理;课程建设;初一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0)26-0055-04

    社会情感学习(social emotional learning,SEL)由美国戈尔曼(Daniel Goleman)和格罗沃尔德(Eileen Rockefeller Growald)于1994年创建“学术、社会和情感学习共同体”(Collaborative for Academic,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CASEL)的非营利性组织发起[1]。社会情感学习理论看似只有二十几年的短暂历史,实际上早在古希腊时代,柏拉图在他的巨著《共和国》中就提到。社会情感学习的发起,得益于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儿童研究中心詹姆斯教授(James Comer)的一项实验。在一所学习成绩极差的非裔美国学校中,他展开了针对矫正学生行为问题的一项研究,在这项研究中,他集合了多方的力量,包括心理工作者、家长、校长、教师等。最后的实验效果非常惊人,这所成绩远远落后于美国平均水平的学校最后赶上了全国的平均成绩。这项实验充分证实了,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行为习惯能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大大推动了学校对社会情感学习理论的实践。

    一、社会情感学习的内涵

    社会情感学习(SEL)是儿童和成年人理解和管理情感,设定和实现积极目标,对他人表示同情,建立和维持积极关系并做出负责任的决策的过程。

    社会情感学习分为五个主要的部分:

    1.自我意识:自我了解的能力,包括觉察自己的情绪、想法和价值观,以扎实的信心、乐观和“成长的心态”来了解自己的长处和局限。

    2.自我管理:有效地管理压力,控制冲动并激发自己制定和实现目标。

    3.社会意识:了解他人的观点并给予同情,包括来自不同背景和文化的观点。

    4.人际关系技巧:清晰沟通,善于聆听,与他人合作,抵抗社会压力,建设性地解决冲突以及在需要时寻求帮助。

    5.负责任的决策:根据道德标准、安全性和社会规范,对个人行为和社会互动做出建设性的选择。

    情绪智力(EQ)也已经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了,包括自我调节、自我意识、动机、同理心和社交技能。社会情感学习(SEL)的概念里包括了学生的人际关系能力、自我意识、同理心等核心能力,因此涵盖了情绪智力的概念。通过对社会情感学习理论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增强自我意识、自我管理的能力,同时能提高自己的社交技能、情绪智能,做出负责任的决策。

    二、社会情感学习理论在中国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中的运用现状

    总体而言,社会情感学习理论在中国的教育体系中尚未实现普及。2011年,社会情感学习进入中国,教育部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我国广西、云南、贵州、重庆、新疆等省市启动了社会情感学习项目。2011至2015年是我国开展社会情感学习试点的第一期,这一期目标旨在培养培训团队,以及对于该理论的学习。2016至2020为第二期,目标是在学校的教育实践中推广社会情感学习理论。目前,第二期的目标仍未完成,主动融合社会情感学习理论到当下的课堂中,是对这一目标最好的实践[2]。

    另一方面,通过社会情感学习培养的各种能力素质正是当下中学生所亟须的。2010年原国家卫生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自杀死亡率为21.2/10万,自杀人群主要分布于15岁至35岁年龄段[3]。虽然浙江省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在2014年,浙江省委联合心辰网进行的浙江省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显示,在受调查的13~18岁中学生中,有心理问题的占48.8%。多项研究表明,儿童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身心发展上的障碍,社会情感能力的匮乏是一项不可忽视的因素[4-5]。因此,社会情感学习理论非常符合当下社会中学生的需要。

    目前,浙江省并未有一项独立的社会情感学习课程,学生在校的大部分时间,仍然是进行学科知识的学习,学习成绩依旧是学校判断学生以及社会判断学生是否成功的依据。社会情感学习缺失的现象,激发了笔者希望利用心理社团活动的时间,进行社会情感学习实践的想法。

    三、“情绪拼图”游戏在初中心理社团的实践

    经过对六个初一年级班级的调查后,笔者了解到,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同學希望能在人际关系以及情绪管理上获得指导,所以在社会情感学习理论的五个主要方面中,笔者选择了人际关系这一主题进行社团活动设计。

    (一)“情绪拼图”游戏介绍

    游戏的具体做法是,小组成员们被分到同一张卡片,卡片上写着一个短故事,短故事为一些贴近生活,反映人际冲突场景的素材。小组成员在读完卡片上的故事后,需要写下所有他们能想到的与所给场景有关的情绪。教师事先准备了一些贴有不同表情(代表着各种不同的情绪)贴纸的小棒,小组成员拿一些小棒来代表自己此时此刻的情绪。然后,每个成员都要用绘画的方式描绘出他们此时脑海中的场景。同时,每个成员都将获得一块空白的拼图,他们要在拼图上完成以下步骤:1.整理他们选择的表情小棒;2.写下他们体会到的感受;3.画出脑中场景,以场景中的角色之一(学生、老师、同学、校长)的视角来描绘。完成各个拼图后,他们需要重新自由组成小组,向新成员解释他们画的拼图,拼图上的场景代表着何种情绪。然后,他们将所有拼图连接起来。

    在课堂上,我们将所有拼图汇总在一起,贴到墙上,并讨论为什么对于一个同样的故事,不同的人能体验到不同的情绪,有着不同的解释。游戏作为初中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情绪拼图”包含对自我观点的表达和分析,能够促进成员们的彼此了解,形成一种积极的社团氛围。

    (二)“情绪拼图”游戏的实际操作

    参与该社团游戏的学生为初中一年级共10名学生,分为3组,由一位心理教师带领。3组同学的代表分别要从三张卡片中抽出一张,来决定本组讨论的内容。以下为卡片上的三个场景内容:

    场景1(社交:作弊):在数学测试中,小畅向她的朋友小李询问第6个问题的答案。小李在老师不注意的情况下给了她答案。第二天小畅再次参加测验,注意到自己第6个问题的答案是错误的。小畅指责小李的愚蠢,因为她得到了错误的答案。

    场景2(情商发展:人际冲突):瑞安跑出教室,因为教室中的其他男孩一直嘲笑他的发育不良。马克在途中意外撞到他,瑞安威胁了马克。马克非常沮丧,不知道该如何反应。

    场景3(道德):小艾逃学了一天,因为她对自己的宠物过世感到非常沮喪。她的同学莉莉知道这一点,她也为她感到难过。在第二天的测验中,小艾让莉莉允许她抄答案,因为她前一天没有来上学。莉莉想提供帮助,但她不知道这是否正确。

    第一组的A同学抽到了场景2(情商发展:人际冲突),他大声地说:“我真的好生气。”然后寻找了一枚代表生气的表情贴纸,贴在自己的拼图上。在自己的拼图上,他画出了一个戴着拳击手套的马克的形象。他一边画一边大声地说:“这种情况下就应该还手。”此时,和A同学所在一组的W同学,也选择了“愤怒”这一标签,他认为瑞安此时应该非常愤怒,他画下了瑞安愤怒的脸。

    第二组的B同学抽到了场景3(道德),她选择了困惑的表情,同时说:“莉莉不应该给她看答案,但是这么做小艾一定会更伤心。”

    第三组的C同学抽到了场景1(社交:作弊),她选择了愤怒的表情,说:“小李是好心才给答案的,小畅怎么可以指责她。”F同学选择了害怕的表情,他害怕老师可能会发现作弊这一事实。

    游戏在轻松的环境中进行,第一组的A同学是班主任推荐进社团的,在班主任的描述中,他是一个容易冲动的男孩。A同学很惊讶W同学选择的是瑞安的情绪,问:“难道你不觉得瑞安应该被打吗?”事实上,W同学本身也是一个在班里相对瘦小的男孩,他反问A:“难道身材瘦小就应该被欺负吗?瑞安又没做错什么,他有权利生气,只不过他不应该把情绪发泄到同学身上。”这时,组里的氛围有点尴尬,另一位同学试图缓和氛围,说:“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想法,我们组提前完成了,我们找老师要一颗糖吧。”

    第二组的同学中,有一位画了一只猫的形象,她从前也有一只猫叫“蓝莓”。她跟我形容蓝莓是一只流浪猫,被捡回家之后,有一天又逃走了,她形容自己的情绪,“我差点晕了过去。”组里有一位见过蓝莓的组员,说:“我知道之后也哭了,蓝莓真的很可爱。”她表示自己能够很好地理解案例中小艾沮丧的情绪。

    第三组的同学一致觉得小畅同学的做法有问题,这组一位同学在拼图上画了一个公正教师的形象,说:“小畅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还把自己的责任推给他人,应该被老师好好教育。”同学们在拼图上画的形象非常有趣,有一位有自闭谱系障碍的同学被评为“宝藏男孩”,他的图片配色非常吸引人。

    重组队伍后,每位同学有了新的组员,他们要向新组员介绍自己的拼图和拼图上的故事。讨论结束后,每一位同学都要根据选到的场景,把自己的拼图贴到同一个区域。笔者带领学生们走到教室的另一端看这些美丽的拼图。“哇,一个故事里居然有这么多不同的人!还有不同的表情。”“每个人在同一个场景里想到的东西都很不一样!”在最后的讨论环节,笔者问各位同学看到拼图墙后的感悟,同学们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情绪和对待问题的看法,似乎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这个场景都是合理的。笔者补充,不同的人对待问题有不同的看法,是因为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不同,所处环境不同,性格也不同。

    (三)“情绪拼图”游戏在社团活动中发挥的作用

    1.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当把所有的拼图拼在一起时,学生就会非常直观地发现,在同一场景下,人会表现出许多不同的情感。学生要知道自己的情感并无对错之分,还必须学会倾听和理解不同的观点。活动后将进行讨论,每个学生将以个人反思的方式结束该课堂。学生们会看到,在一次冲突中,并非每个人都会以相同的方式做出反应,他们能在同一场景中体验到各种情绪。学生首先识别自己的情绪,然后再来体验别人的感受,从而促进了社交情绪的学习。社交情绪的学习能促进换位思考,而换位思考其实是一种去自我中心化,是人际交往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能力。

    2.加强情商教育

    情商是指“对自己的情绪的意识和管理,对他人情绪的意识和管理”。在整个社团活动中,学生都有机会通过挑选正确的表情符号来识别自己的情感,这是一个促进自我意识的过程。通过与同龄人阅读和讨论不同的场景,学生开始了解他人的观点以及他们的情感来自何处,通过感受他人的情绪发展出同理心。该设计与情商的本质完全吻合。

    3.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

    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知识和学习对于道德发展至关重要。在个体的成熟过程中,最重要的两个因素是个体的“人的观点”及其“社会视角水平”。“人的观点”表示个人掌握他人心理和观点的能力[6]。为了帮助学生发展他们的道德水平,做出符合社会道德标准的决策,笔者特别进行了道德冲突的场景设计。通过讨论和倾听他人的观点,学生有机会提高自己的道德发展水平。

    4.增强社团凝聚力以及促进社会学习

    在游戏过程中,笔者特别观察了学生对“愤怒”情绪的反应,一些人选择用暴力的手段解决问题,还有一些人认为,如果找一个合适的时机去解释,也许就会消除误会。成员提供解决人际冲突的不同思路,这也是他们互相学习的机会。游戏中成员有了真实的情绪暴露,也能得到同组同学的安抚。自我情绪的暴露,会增强团体的凝聚力。

    (四)以社会情感学习理论为基础的心理社团活动设计理念

    社会情感学习的益处,以及当今许多学生没有在校内专门学习社会情感学习理论的机会,启发了笔者设计系列心理社团活动。首先,通过在学校教授社会情感学习,教师实际上正在实现“降低心理危机风险策略,同时加强保护机制,以减少问题行为,为健康发展和学校生活的成功提供基础”[7]。此外,通过社会情感学习,学生将增强他们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技能,以及社交意识、关系能力和做出负责任决策的能力。

    学生在学校中会遇到许多不同的情况,所有这些都可以是社会情感学习的教学素材。无论是与另一个同伴的冲突还是其他问题,教师的职责之一就是帮助学生提高他们解决冲突的技能。社交情感学习要求不仅要了解他人的情感,还要学习如何对抱有不同想法的其他人做出反应。能够尝试理解另一种观点,将帮助学生处理人际关系。通过探讨贴近学生生活的人际冲突案例,学生将更好地达成学习目标——“对自己情绪的认识和管理,对他人情绪的认识和管理”。基于社会情感学习理论的教学设计,同时也融合了情商教育和道德教育的素材,笔者作为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将为了在普通的社团课程中融合社会情感学习理论做出更多的努力。

    參考文献

    [1]What Is 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 [EB/OL]. http://www.casel.org/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2014-6-20.

    [2]李福灼,杨传利.社会情感学习在我国的课程定位[J].广西教育,2018(3):40-45.

    [3]孙丽婷,赵科.傣族初中生心理复原力的特点及影响因素[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7): 1054-1057.

    [4]杨勇,吕邈.人格与青少年孤独感:人际能力的平行中介作用[J].心理技术与应用,2017,5(4):223-230.

    [5]张天布,何巧丽.自杀的“真相”——心理学视野下的自杀解读[J].心理技术与应用,2013(3):58-59.

    [6] Kohlberg Lawrence, Charles Levine, Alexandra Hewer. Moral Stages : a current formulation and a response to critics[M]. Basel, NY: Karger, 1983.

    [7]Elias M J, Zins J E, Weissberg R P, Frey K S, Greenberg M T, Haynes N M, et al. Promoting 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 Guidelines for educators[M]. Alexandria, VA: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1997.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文晖中学,杭州,310000)

    编辑/张国宪 终校/卫 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