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许氏家族与辛亥革命

    刘明

    从19世纪初叶至20世纪中期,中国经历了亘古未有之巨变,从封建皇朝到推翻帝制、成立民国,再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国家的经济、社会和文化也随之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广州的许氏家族正是在这大时代变迁的环境中崛起,一代一代的许家子弟,见证了百年来的历史片段。许氏家族顺应着时代趋势,从经商起家,到弃商从仕;从抵御外侮到反清革命;从信仰分化到共同致力祖国建设,每一时期都有着许家子弟的身影。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无论许氏家族成员活动在何种领域,在许氏子孙心中,永远都有一个情牵梦绕的千秋家国梦。

    一、由商入仕、奠定家业,固守求变,政见迥异

    许家原籍广东澄海,在移居广州前,已在潮汕地区繁衍千年。许家踏上历史舞台,从许永名在乾隆中叶定居广州拉开序幕。去掉时光的剥蚀,回到许拜庭的那个年代,长子许拜庭以贩盐起家,从学徒到自立门户,他深悉要建立家族之基业历久不衰,必走求学进仕之路,于是设立私塾,广聘名师。许拜庭斥资在高第街中段,购置了几处没落人家的楼宇,建成一体,家世也越来越显赫。许氏家族的居住地被称为“许地”!就是在这个深深庭院里,许氏家族不断生息繁衍,根深叶茂,在中国近代史上涌现许多耳熟能详的人物,他们政见迥异,在历史的舞台上已经很少提及或从未被提及,或已然被淡忘,但他们确实曾在不同的人生轨道上走出不同的人生轨迹,信仰使然,志向也罢,书写了不同的人生篇章。

    广东这个中国近代史发源的地方,淡然却不羁,着实有着不断将革命力量堆积起来的价值。宋庆龄撰写的《孙中山——中国人民的伟大的革命的儿子》和《孙中山——坚定不移、百折不挠的革命家》两篇专文中论述了孙中山从一个广东中山贫苦农民的儿子到一个伟大革命先行者的经历,讴歌了孙中山在清朝末年宣传鼓动革命、建立革命团体、发动武装反清和创建共和民国的光辉业绩,以及他在民国年间所致力的护国、护法、反对帝国主义、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新事业,认为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在比较完全的意义上开始了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这样一位伟大的人物、一段伟大的业绩与当时广州第一家族有着怎样剪不断的渊源?

    许氏家族许拜庭过世后经过了光字辈来到了第三代应字辈,许应骙(读音kuí),许礼光长子。八岁时能“命笔成文,斐然成章”,颇负倜傥之才,十八岁取得三甲第五名,被赐“同进士出身”。许应骙仕途畅顺,这位平步青云的权臣在戊戌变法时以他顽固执拗的性格被称为“戊戌黑旋风”。1898年,光绪帝下“明定国是”的诏书,宣告变法,御史宋鲁伯上书朝廷废八股文,光绪帝准奏。但许应骙顽固反对,惹怒了宋鲁伯、杨深秀,他们联合上书弹劾许应骙。许应骙也针锋相对,写了《明白回奏折》,更将矛头指向了康有为。许应骙在京为官五十年,深得慈禧太后的宠爱,光绪十八年,被赏“紫禁城骑马”。许应骙官至一品,一生忠心朝廷,是许家官位最高、地位最显赫的一位。与许应骙不同,许应锵是拥护戊戌变法的清官。许应锵是许祥光长子。对时弊陋习早已痛恶的许应锵积极响应“戊戌变法”,上下奔走,上万言书痛陈时弊,提出改革的主张,大胆之举深得翁同穌尚书的称赞。

    广州许氏家族经历三代辉煌后,到第四代炳(秉)字辈出人头地的寥寥无几。许炳榛,许应锵之子。1908年,任清政府驻美国旧金山总领事,孙中山曾于1910年2月来此发表演说,宣扬革命,成立同盟会分会,受到了领事馆的密切监视。

    二、投笔从戎、投身革命、奔赴共和

    时间踏入二十世纪,此时清王朝已奄奄一息。广州许家已繁衍至第五代。崇字辈一代大都生于1880年至1900年代,崇字辈成年时,中国发生了巨变,千年封建帝制被推翻,民国成立,崇字辈大部分投笔从戎,加入新军,走上一条与祖辈“学而优则仕”的截然不同的道路。

    许崇智、许崇灏、许崇济(许济)三兄弟,“广东三许”,他们在同一时期、同一个革命阶段,从同一个大家庭出来,从三个不同的地区(福建、镇江、南京),几乎是同时,参与了辛亥革命起义。之后,他们汇合在广州,同在孙中山领导下,怀着对革命的忠诚,为建立、保卫、建设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做出了贡献。[1]

    在国民革命史上,许崇智是一位相当重要却久被忽视的人物。许崇智青年时因蒙清朝重臣叔祖父许应骙的举荐,获保入读日本士官学校。求学期间,深受孙中山反清思想影响,回国后成为辛亥福州反清起义的主要领导人。1911年10月31日,经由福建讲武堂第一期学生黄震白之介绍,秘密加入同盟会。[2]他一直追随孙中山,是孙中山最倚重的军事助手。“中山先生组中华革命党,率先加入,参与机要,被任为军务部长,兼中华革命福建司令长官。民国六年,孙中山先生南下护法,任参军长,旋调陆军部长。后与陈炯明率师援闽,以功晋粤军第二军军长。中山先生北伐,率所部以从,而陈炯明叛,中山先生蒙难,许氏与朱培德等旋即进讨,后被任为粤军总司令。”[3]国民政府改组,被推为国民政府常务委员,兼军事部长,兼广东省政府主席,兼军事总长,达到权利的巅峰。

    许氏另一位人物,许崇灏,1910年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时参与镇江起义及攻打南京战役,任南京临时警备司令兼第一独立混成旅旅长1913年任江苏讨袁军参谋长1918年任滇军总司令部参谋长许崇灝是辛亥革命元老,孙中山的重要军事幕僚。与兄许崇智一起被称为“辛亥双雄”。

    辛亥革命前夕,许崇灝与驻镇江城外的第18协统第35、36标的林述庆、刘成等人联络,宣传革命,积极组织镇江新军反清武装起义。时两江总督张人俊,江宁将军铁良深疑镇江新军叛逆,迫令新军九镇各营缴出全部子弹,又令张勋的江防营及巡防营分布镇江附近防变。新军处于被包围的险境中,谋变之心更激。1911年11月3日上海起义成功,许崇灝急派士兵化妆成工人赴沪领取子弹。11月4日晚,第35、36标全体官兵在京口岘山宣布起义,林述庆被举为司令,许崇灝任参谋长。义军包围镇江城,该城不战而降,都统福某吞金自杀。新军入城缴旗兵枪械,收编巡防营及江防水师。12月1日黎明攻占天堡城,敌退入南京城顽抗,崇灏炮轰南京城。2日,南京光复。许崇灏被任命为南京临时卫戍司令兼第一独立混成旅旅长,设司令部于两江师范学校(即后来中央大学)。许崇灏辗转至广州后,跟随中山先生左右。1918年至1920年在广东任粤赣湘边防督办参谋长兼粤汉铁路督办,后又任粤汉铁路总理兼护路司令,整顿粤汉铁路。1923年,时孙中山等国民党人从战争失利的教训中总结出必须改造旧军队,厉行“以党治军”,要求许崇灏提出一个练兵、准备北伐的计划,许崇灏赞同俄顾问提出的创办黄埔军校的建议。

    许济生于济南,又名许崇济。南京弁目养成所毕业后赴第九镇骑兵见习士官,后分派到绿营防军徐淮巡防马步全军统领胡令宣部,为第一营中哨长。1911年,辛亥革命武昌首义,各方回应。1911年江浙联军进攻南京时,许济随统领胡令宣率部起义,迎接新军入城。1913年第二次革命失败,南京失守。1914年,许济经许崇智介绍加入中华革命党。1917年,许济随孙中山回广州。后援闽粤军成立,许济任第二支队司令部副官长兼卫队督带。1921年,许济参加粤军援桂战役。期间他担任警卫团团长,率队随孙中山赴桂林参加中央会议。1923年2月,许济率五旅经上杭入粤,收复焦岭、梅县、兴宁、五华,直攻惠州。陈炯明闻讨贼军回师,全部移师惠、溺、梅边境一带。第二军兵分三路,节节胜利,将惠州外围林、李、黄三个集团逆敌击溃。陈炯明嫡系杨坤如部死守惠州,陈逆逃港。4月28日,许济与第二军诸旅在潮梅地区驻防。5月中旬,洪兆麟、林虎等夹攻潮汕,第二军被追至东江下游参加惠州攻坚战。7月,林虎率部8000人救惠州,许部向博罗以西退却。8月,陈炯明部大举反扑,后得孙中山调李福林等粤军增援,博罗解围,第二军进占河源。但由于缺乏统一指挥,河源失守,石龙兵败,孙中山不得不紧急组织保卫广州的战斗。11月下旬收复石滩、石龙,陈军重新退缩到惠州与河源以东地区,讨贼联军取得了广州保卫战的胜利,许济改任七旅旅长。

    三、枝繁叶茂,百花齐放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和教育哲学家,被公认为“新教育学和新中国高等教育的奠基人之一”,原广州中山大学校长许崇清也出生于广州高第街许氏大家族,1911年经宋教仁介绍加入同盟会,随后参加辛亥革命,1923年由廖仲恺介绍加入国民党,孙中山指派他为国民党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执行委员,参加了改组计划草拟工作。许氏家族中的许广平,从小就具有叛逆精神,考入天津女子师范学校后与鲁迅相识、相知,解放后担任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妇联副主席等职。辛亥元老许崇灏的长子许锡缵,在上海交通大学加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外围组织“民族武装自卫会”,参与了抗日宣传的组织工作。抗日战争爆发后,他随国民政府空国撤退到四川成都。1938年10月,许锡缵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他以空军军官的公开身份进行地下革命活动。解放大军渡江前夕,许锡缵提供了长江沿岸防务的情报和“第三电动密码机全字图纸”、“长江水文图”,以及有关军事应变计划情报。他还根据党的指示,对国民党空军人员进行策反,使一些空军技术人员留在南京迎接解放。解放后全力投入新中国的航空建设事业。

    新中国成立后,许氏弟子响应国家号召,大多选择留居国内,为新中国的建设发挥一己之力。他们多数潜心于科学研究,在航空导弹、光化学等不同的科技领域取得杰出成就,为祖国的迅猛发展作出他们应有的贡献,继续光大许家的门楣。许锡振,许崇清之子,中国航空飞机、导弹基地建造的开拓者;许锡振的姐姐许慧君,化学硕士,与杰出的科学家、中国核科学事业的开拓者之一朱光亚结为夫妇。

    许氏家族绽放的不只是一段家族的历史,也为广州乃至全中国的发展,补充了一份重要的篇章。

    [参考文献]

    [1]《黄埔恩怨——许崇智与蒋介石》,许锡缵,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4年2月出版,P1页.

    [2] 《许崇智与民国政府》,关玲玲,台湾大安出版社, 1991年3月出版, P6.

    [3]《革命人物志 第二十集》,秦孝仪,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1979年6月出版,P19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