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来农民工培训研究的现状与反思

    夏冰月+王中华

    【摘 要】二十年来,农民工培训研究经历了起步阶段、发展阶段和繁荣阶段以及深化阶段。其研究内容涉及到农民工培训的价值研究、问题研究、策略研究、比较研究等方面。但是,现有的研究还存在研究视角的局限、研究方法多样性的缺失、研究人员的多样性不足、研究成果发表的档次不高等问题与不足之处。为此,需要在下列方面进行改进:扩展研究视角;丰富研究方法;扩大研究人员的参与度;加强更多高级别的期刊对该问题的关注。

    【关键词】农民工培训;现状;反思

    【中图分类号】G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794(2016)10-0035-03

    一、农民工培训研究的阶段

    1研究的起步阶段(1997—2004年)

    以刘中朗在1997年在《建筑》上发表的《农民工上岗前培训不容忽视》一文为起点,开始了农民工培训研究的起步。在此期间,农民工培训研究集中在于:第一,对农民工培训的政策的介绍,如对《2003—2010年农民工培训规划》的介绍。第二,对农民工培训的重要性进行研究,如李洁,胡宝权(2004)提出“加强农民工教育培训,提高农村人力资本”。[1]第三,对农村工培训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思考和研究,如马桂萍(2004)认为政府组织强以及和工作的复杂性、长期性、难操作性等因素形成了对农民工培训的制约因素。

    2研究的发展阶段(2005—2010年)

    以王青,赵民惠(2005)为代表开始对农民工教育培训的学理分析,开始逐渐重视农民工的理论视角的探索,改变过去那种单纯的就事论事的做法,从社会学的角度对农民工教育培训失衡现象进行深入地分析找出其深层、本质原因。[2]在此研究阶段,学术研究论文逐渐增减,研究人员逐渐增多,研究的视角也逐步扩大,研究呈现发展的趋势。具体而言,主要是:第一,研究的角度越来越多,有的学者从教育学视角进行研究,有些学者从社会学视角进行研究,有些学者从经济学视角进行研究。第二,研究的问题越来越多,从农民工培训的问题到农民工培训的策略,从农民工培训的需求到农民工培训的现状,如杨久明(2009)开展了对美姑县乐约乡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民工转移培训的研究。第三,研究成果的数量也逐渐增加,从2005—2010年期间,共发表730篇,占发表论文总量的44%。可见,这个时期是农民工培训研究的发展阶段。

    3研究的繁荣阶段(2011—2014年)

    以冯志明,马立民,孟辉,张严冰(2011)发表在《成人教育》的论文《农民工教育培训立法研究》为起点,进一步加强了农民工培训的研究。在此期间,农民工培训研究呈现出繁荣的研究局面。第一,研究数量不断增加,2011—2014年期间,研究成果达到547篇。第二,更多的教育类期刊关注农民工培训研究,如《教育研究》、《成人教育》、《教育评论》、《职业技术教育》、《职教论坛》等北京大学图书馆核心期刊越来越重视对农民工培训研究的发展。第三,研究范围越来越广泛,涉及到农民工培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更加涉及到新生农民工问题的研究,如邵艾群(2012)认为新生代农民工具有务工年龄“年轻化”、外出动机“多元化”、身份认同“非农化”、工作耐受“低能化”、职业期望“高移化”、职业转换“高频化”等典型特征。[3]当然,农民工培训研究的理论基础也越来越丰富,学者从教育学、法律学等理论进行研究,甚至还有学者从信息技术理论进行研究,如梁瑞仪(2012)对手机移动学习在农民工就业培训中的应用进行了相关研究。因此,在这个时间段内,农民工培训研究进入了繁荣阶段。

    4研究的深化阶段(2015—)

    2015年以来,张庭开始对我国农民工职业培训现状与发展路径进行研究和探索,标志着我国农民工培训研究进入了深化阶段。一方面,开始对我国农民工职业培训现状进行了总结和研究;另一方面,农民工培训进入了研究的微观领域,如张洪迎(2016)对沈阳市新生代农民工培训问题进行分析,逐渐走向研究的微观领域。

    二、农民工培训研究的内容

    1农民工培训的价值研究

    这部分的研究集中在于对农民工培训的价值与意义。第一,农民工培训有利于农民融入到城市中去,如胡平(2015)认为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关键是教育培训。[4]第二,农民工培训有利于城市自身的发展,如王倩文(2014)农民工培训对房地产施工单位的积极意义。第三,农民工培训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大局的价值,陈家伍(2014)认为农民工培训关乎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问题。

    2农民工培训的问题研究

    第一,对当前普遍意义上的农民工培训的现实困境进行研究,如关晶,石伟平(2013)认为当前我国农民工培训的现实困境主要表现为吸引力欠缺、有效性不足,运用现代学徒制开展农民工培训可以有效解决这一困境。[5]第二,对高职院校进行农民工培训的问题进行研究,如唐文君(2010)认为教育观念滞后、办学模式僵化、培训经费短缺、师资力量薄弱等是高校当前高职院校进行农民工培训的问题所在。第三,对新生代农民工培训的问题进行研究,如唐踔(2011)对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问题的探析。

    3农民工培训的策略研究

    第一,从政策层面进行研究,通过政策来促进农民工培训和发展。从政策建议的视角,提出农民工培训的建议,如韩俊,等(2010)提出了农民工培训实态及其“十二五”时期的政策建议。第二,从法律的视角进行思考策略,强调和重视农民工培训的立法,如王琦(2013)认为教育内容、经费、义务、责任等方面需要加强立法工作。第三,在农民工培训方面需要加强理性选择,如宋丽智,胡宏兵(2005)认为农民工对培训内容的权衡选择,对农村、城市生活成本的选择,对农民工培训的成本和收益的权衡选择。[6]

    4农民工培训的比较研究

    这部分的研究集中在于对国外农民工培训研究的介绍,如许东风(2011)介绍新西兰农民工教育培训的基本做法,并提出健全相关法律和构建农民工教育培训体系并倡导推行社会就业的职业资格准入制度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再比如王春林(2011)对发达国家农民工培训的经验进行了总结,对充分的教育培训法律、多元化的教育培训形式、广泛的教育培训资金来源、丰富的教育培训内容等方面进行了探究。[7]

    三、农民工培训研究的不足

    1研究视角的局限

    从二十年的农民工培训研究来看,现有的研究视角主要是从教育学、经济学、法律学等视角进行研究,缺少更多的学科研究视角来进行研究,如没有将农民工培训研究提高到哲学角度进行研究,也没有对农民工培训的心理进行思考。可见,当前的农民工培训研究存在研究视角的局限。

    2研究方法多样性的缺失

    综观现有的研究,不难发现,现有研究成果主要采取的研究方法是定性研究,更多的是从农民工培训的价值、意义、现状、问题、策略等方面进行研究,没有做到对农民工培训的定量研究。同时,对现有的农民工培训也没有开展比较研究和历史研究。可见,当前的关于农民工培训的研究是缺少多元化的研究方法。

    3研究人员的多样性不足

    从发表研究成果的作者单位来看,共36个单位,只有一个单位是社区学院,即上海市徐汇区社区学院,只占三十六分之一,其他的作者单位都是高校,而参加培训的农民工自己发表的学术论文根本不存在。可见,研究人员的多样化存在不足。

    4研究成果发表的档次不高

    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CSSCI级别的论文数量为76篇,占论文总数的4.58%,核心期刊级别的为626篇,占论文总量的37.73%,而只有教育类核心期刊《成人教育》、《中国成人教育》、《继续教育研究》、《教育发展研究》等对农民工培训进行重视。可见,现有的研究成果发表的论文期刊级别不够档次,特别是教育类杂志关注的力度不大,在《教育研究》等权威期刊上发表的期刊就只看到《破解新生代农民工高培训意愿与低培训率的困局——从人力资本特征与企业培训角度分析》(2013),因此,关于农民工培训的研究成果发表的档次不高。

    四、农民工培训研究的展望

    1扩展研究视角

    第一,加强农民工培训的哲学研究,如从哲学层面去思考农民工培训的本质、价值以及策略等相关问题。第二,加强农民工培训的政策学的研究。农民工培训政策直接影响到农民工培训工作的开展,因此,对于农民工培训的政策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从农民工政策的源与泉以及现有的政策等多个方面加强梳理,为农民工培训政策的制定和发展提供更好的依据。第三,加强农民工培训的社会学思考。农民工培训不仅是一个教育问题,更是一个社会学问题,牵扯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因此,需要加强农民工培训的社会学研究。第四,加强农民工培训的人口学研究。农民工培训还涉及到人口的转移和流动等人口学问题,所以需要加强人口学的研究。第五,加强农民工培训的经济学研究。农民工培训是一个经济学上重要的课题,尽管当前有很多学者进行了研究,但是还需要进一步去加强。第六,加强农民工培训的心理学研究。如对农民工培训中的心理需求、心理冲突、心理调适等问题进行研究,从而更好地促进农民工培训的开展。当然,还有其他的研究视角,如文化学等视角需要进一步去扩展。

    2丰富研究方法

    第一,实证研究。当前的研究成果更多的是一种定性研究,缺少更多的定量研究,对于实证研究更是缺少,因此,需要加强实证性研究,突破以前的研究固化在定性研究的不足。第二,历史研究。现有的研究,缺少对我国农民工培训的发展与历史方面的研究,缺少对过去农民工培训的经验总结,因此,需要加强历史研究,做到“古为今用”。第三,比较研究。有比较才有鉴别,在农民工培训研究工作中,同样需要农村工培训工作之间的比较和鉴别,需要进一步加强中国与外国农民工培训的比较,加强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农民工培训之间的比较,从而更好地推进农民工培训研究工作的开展和农村工实践工作的进行。

    3扩大研究人员的参与度

    第一,加强农民工培训单位的研究人员的参与,让那些从事农民工培训的人员参与到该问题研究中来。第二,鼓励那些从事农民工培训实践相关工作的人员参与到农民工培训研究中来,加强农村培训的实践和现状研究,以便更好地促进农村培训研究的实践性。第三,继续鼓励那些从事农民工培训相关工作的高校人员参与到农村培训研究中来。第四,鼓励那些从事农民工培训工作的行政和管理人员参与到农民工培训研究工作。第五,鼓励和支持那些关心农民工培训工作的社会人士参加农民工培训研究。

    4加强更多高级别的期刊对该问题的关注

    在未来的农民工培训研究过程中,一方面,作者需要撰写更加高质量的文章,以便能发表在更高级别的期刊和杂志上;另一方面,更多的杂志应关注农民工培训问题,特别是一批CSSCI期刊和北京大学核心期刊加强应对农民工培训的研究成果的发表。

    五、结束语

    农民工培训问题不仅是一个实践中的问题,也是一个理论上的课题,需要在理论上进行突破,解决农村工培训研究中的瓶颈问题,从而为我国农民工培训实践提供理论服务和策略参考。

    【参考文献】

    [1]李洁,胡宝权.加强农民工教育培训,提高农村人力资本[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4,(8):30—31.

    [2]王青,赵民惠.农民工教育培训的社会学分析[J].职教论坛,2005,(5):34—36.

    [3]邵艾群.新生代农民工的培训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12,(3):80—83.

    [4]唐踔.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问题探析[J].成人教育,2011,(1):59—62.

    [5]关晶,石伟平.现代学徒制与农民工培训[J].教育发展研究,2013,(11):37—40.

    [6]宋丽智,胡宏兵.我国农民工培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问题,2005,(10):43—45.

    [7]王春林.发达国家农民工教育培训政策的探析[J].湖北社会科学,2011,(3):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