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高考·凸主体·育素养·德树人
林梅清
摘要:新高考背景下,通过对2019年高考全国文综卷政治非选择题命题特点的分析,如彰显立德树人使命、突出公民主体意识、紧扣时事热点话题、重视问题情境探究、巧核政治核心素养等,积极探索创设问题情境、采用合作探究、打造体验课堂、凸显公民主体、聚焦德育时代性等公民主体探究教学策略,以期与全国卷相接轨,与新一轮课程改革相对接,切实提高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效度,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思想政治;非选择题;命题指向;核心素养
一、问题的提出
全国卷高考评价指向“一体四层四翼”,试题重视考查学生的基础性、应用性、综合性、创新性等方面。同时,课程改革依据新修订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要求以核心素养的培养为导向,通过政治课教学使学生成为有信仰、有尊严、有思想、有担当的公民,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此背景下,有必要比较分析全国卷非选择题的命题特点,探索与全国卷非选择题特点相契合、与新课标相对接的课堂教学方式,以期合拍共鸣。
二、全国卷非选择题的特点
综观2019年高考全国文综卷(以下统称“全国卷”)政治非选择题,笔者认为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彰显立德树人使命
全国卷政治非选择题所选素材价值指向明确,直接向学生传达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等,唱响主旋律,壮大正能量,实现对学生正确价值取向的引导,彰显高考育人的功能。例如,全国Ⅱ卷第39题脱贫攻坚六原则和全国Ⅲ卷第39题兰考县弘扬焦裕禄精神脱贫致富的题材,让学生在阅读和解答试题的过程中,深刻感受党和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从而增强“四个意识”;又如,通过学生对“传统村落”的辨析(全国Ⅰ卷·40),或对其美多吉雪线邮路精神(全国Ⅱ卷·40)和焦裕禄精神(全国Ⅲ卷·39)的诠释,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坚定了文化自信,增强了信仰力量,激发了勇于担当的使命感,以及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人生的价值观,充分凸显试题立德树人的使命。
2.突出公民主体意识
全国卷政治非选择题主要以国家生活或社会生活中具有较大影響力的事件,包括国家发展成就、重要法律政策、社会生活事件等作为命题情境,设问直面学生。例如,全国Ⅱ卷第38题:分析该航运企业比港项目获得成功的原因;或把学生推到国家公民的角度去分析,全国Ⅰ卷第40题第(3)小题:结合材料,就保护和利用传统村落提出三条建议,等等。这样就把学生推向国家公民应该享有的权利和应该担当的责任去关注社会现实,思考社会问题,并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论证和解决。充分体现了新课改提出的“个体在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的现实生活情景时,综合运用本课程的学习所孕育出来的学科知识与技能、学科思想与观念,在分析情境、应对挑战、发现问题、确认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参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活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
3.紧扣时事热点话题
政治非选择题紧扣时代脉搏是政治学科的典型特征。全国卷中的背景材料均以热点问题为素材,直击或侧击时政焦点,如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外商投资法、脱贫攻坚战、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感动中国 2018年度人物等。高考命题的情境创设中要求选取反映党和国家新时期执政理念和主要任务的材料,素材的主题要反映我国当前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发展的大逻辑,而且素材要典型,来源要权威,能承载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反映学生的学科素养水平。
4.重视问题情境探究
问题立意是政治学科的生命。常见的命题方式是以问题为中心,以重大时事热点和现实社会生活问题为背景材料,要求学生根据情境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评价、论证。例如,全国Ⅰ卷第38题:结合材料并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中国进一步扩大进口对国内经济的积极影响;全国Ⅱ卷第39题:运用政治生活知识,任选其中三项原则,分别阐述坚持这些原则的理由,等等。这也契合高考的素养立意中要求根据情境而设定一定的任务,通过学生完成任务、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推断学生的学科素养水平。
5.巧核政治核心素养
全国卷政治非选择题素材非常广泛,涉及多个领域,从多个角度展现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同时将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通过多样的设问融入到各种情境化处理的时政材料中。例如,全国Ⅰ卷第39题:以人民政协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为素材,引导学生在阅读、思考、表达试题的过程中,提升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的政治认同;全国Ⅰ卷第40题:在对“传统村落”的辨析和对“保护和利用传统村落”创新性地提出解决方案时,既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思维、理性思维的科学精神,又增强了其公共参与的意识和能力;全国Ⅲ卷第38题:在对《外商投资法》制定过程的分析中,涵育了依法治国的法治意识。
三、契合全国卷非选择题特点的公民主体探究教学
面对全国卷政治非选择题命题的上述特点,处于高一、高二年级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应该如何调整,才能更好地与全国卷接轨,与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接,以提高高中生的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笔者认为,公民主体探究教学与全国卷政治非选择题比较契合。这里的探究式教学,是指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让学生围绕着情境或材料或问题,通过阅读、观察、思考、讨论等途径,自主或合作地步入开放的、辨析的学习路径,亲历自主辨识、分析、判断,从而做出正确选择,提升综合能力的一种方法。下面,笔者谈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公民主体探究教学的一些实践与对策。
1.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公共参与核心素养
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杜威提倡创设情境,唤起思维,让学生在困惑、迷乱、怀疑的同时,提出思维的刺激物——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新一轮课程改革就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每个必修模块都以如“社会主义为什么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中国为什么能?”“为什么要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等有序衔接、依次递进的问题为议题,引发学生关注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学科素养的考查更是以能否面对“简单”“一般”“复杂”“具有挑战性”四个层层递进的不同水平来评价的。这就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实施问题情境式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也为公民主体意识的凸显、公共参与核心素养的培养营造了既定的氛围。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4(必修)》(以下统称“必修4”)“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这一框题时,可以以2018年7月11日在福建连江黄岐半岛沿海登陆的第8号台风“玛莉亚”对连江各方面的影响为背景,设置如下问题情境。
情境1:结合台风“玛莉亚”的事例,分析说明联系的含义。
情境2:必修4第54页恩格斯的名言体现了什么哲理?试结合台风“玛莉亚”的相关资料分析其具体表现。
这种基于现实生活中真实、亲近的情境,通过问题的引导,引发学生带着问题在熟悉又暗藏学科内容的生活场景中去阅读教材,去分析情境,提取情境中的有效信息,解决情境中的问题。在学生这样的层层剥笋中,既增强了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又发展了学生关心社会、主动担当的公共参与核心素养。
2.采用合作探究,提高政治认同核心素养
从全国卷政治非选择题的答案组织中看,角度宽广而深刻,主要检测较高层级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学科综合素养,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组织学习共同体经常进行合作探究,通过生生合作、师生沟通、互动交流、深入挖掘、辩证研讨,不断碰撞出思维智慧的火花,让学生全面深刻的思维习惯常态化。
與此同时,新一轮课程改革精选的课程内容也强调以主题为引领,通过情境问题引导学生经历自主思考、合作探究,提取符合问题和情境的知识资源,加以组织,完成设定的任务和问题,这就为教师训练学生调动、运用、获取新知识的合作探究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现实舞台。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2(必修)》“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这一框题时,教师可以把本框题的内容系统设置为以下八个探究活动。
问题1:结合有关史实,说说你们所了解的有关邓小平理论的内容,并分析、探究其提出的背景和确立为指导思想的会议。
问题2:结合有关事实,说说你们所了解的有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并分析、探究其提出的背景和确立为指导思想的会议。
问题3:结合有关事实,说说你们所了解的有关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并分析、探究其提出的背景和确立为指导思想的会议。
问题4:结合有关时事,说说你们所了解的有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容,并分析、探究其提出的背景和确立为指导思想的会议。
问题5: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问题6:从罗阳、沈浩和郑培民的事迹看,共产党人应该怎样当好人民公仆、时代先锋?
问题7:教材第67页探究——你还能提供哪些事例印证上述观点?
问题8: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并谈谈如果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我会怎么做。
当然,在创设合作探究问题时,应该有意识地站在全局的高度系统安排。然后,把上述八个探究活动制作成八张卡片,把每班学生设置成八个小组。由这八个小组抽签得卡片,每个小组按照卡片上的探究问题进行合作探究。这样既有利于小组学生围绕问题情境有效地合作探究,又有利于把学生推向第一行动者的公民身份,通过群体动力的方式集体探究感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力量,坚定信念,切实提高政治认同核心素养。
3.打造体验课堂,发展科学精神核心素养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研究者、发现者、探索者。而全国卷政治非选择题答案中知识点与材料高度融合的特点,也呼唤教师在课堂上必须还“学”于生,把学生推向主体的位置,让课堂成为学生主体体验的场所。因此,在学生根据上述一连串问题情境合作探究时,应该尽量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充分表达、成果交流的体验课堂。而教师这时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根据问题群组串联过渡整节课,让学生尽显描述阐释、分析论证情境的风采。
这样,学生就在一次又一次的问题情境中,在一串又一串的问题链中,不断探究,接续解开,亲身体验了根据设问,检索知识库,把教材的普遍性原理与材料的特殊性有机结合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这种体验既提升了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又在无形中训练和发展了学生身为公民主体时,无论面临各种问题情境,应对各种挑战,都会创造性地应用学科知识,理性地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的科学精神核心素养。
4.聚焦德育时代性,着眼立德树人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的六方面重点任务中,第一个就明确要求要“突出德育时代性,坚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要让立德树人落地,就要将其融入到时代的洪流中去,不断地与时俱进,才能焕发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因此,在上述学生围绕问题情境进行合作探究,进行辨识、分析、判断、选择并发言交流体验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地更新素材,引入热点情境。
例如,在教学必修4“价值的创造与实现”这一框题时,可以观看2018年感动中国人物或《奋斗》微视频;在教学必修4“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这一框题时,可以播放港珠澳大桥、嫦娥四号等最新科技成就;在教学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1(必修)》“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这一框题时,可以让学生收集中美贸易战、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海合作组织峰会等信息,在此鲜活的热点基础上“趁热打铁”,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解决焦点问题,这样既能让德育充满生机和活力,又能使立德树人融入时代的洪流。
总之,通过公民主体探究教学,把学生推向主体的位置,在高考微场景下,在特定的情境中与教材知识建立起特定的联系,运用特定的知识在应对各种复杂社会生活情境的问题和挑战时,理性、科学地解决特定的问题。这也正是新课改提出的经历“特定学习方式”。如此之后,学生解答全国卷政治非选择题的能力不仅得以提升,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也在不知不觉中得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孕育而生。
参考文献:
[1]朱明光.关于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6(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3]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
[4]高传轩.和时代同步与思想同行:2018年高考全国文综卷时政类政治试题评析[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8(22).
[5]陈友芳.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评价与水平划分[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6(2).
[6]B.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