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校网络舆情引导机制研究 |
范文 | 王中元 摘 要:随着互联网的兴起,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交流、工作的重要工具。特别是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走在信息化进程的前列,活跃于论坛、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在这些网络平台上,他们是网络舆论的主力军,因此在高校进行网络舆情监管,建立高校网络舆情引导机制,对于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和创建文明校园,维护高校网络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网络;高校;舆情引导;机制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7? ? ? ? 文献标志码:A? ? ? 文章编号:1673-291X(2020)03-0162-02 一、高校网络舆情处理存在的问题 1.高校网络舆情管理意识不强,管理措施过于简单。网络信息化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数字化媒体日益丰富当代大学生的精神生活,新媒体的多元化也促使大学生的思想多元化,这无异于给大学生的网络舆情引导带来了新的挑战。高校的网络舆情管理积极性不高,不少高校管理者本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态度,对网络舆情管理思想松懈。如果高校仍然处在高校网络舆情的被动位置上,则很有可能给校园安全带来很大隐患,从而也就阻碍了高校可持续稳定发展。另外,目前的高校网络舆情管理措施过于简单,舆情处理过于表面化、不深入。在高校网络舆情日常管理中,存在管理观念落后、管理手段不科学等问题。对于网络舆情危机仅仅是单方向的强制处理,忽略了学生的内心世界,如果不能够建立双向的网络舆情处理体系,一味地忽略学生主体,网络舆情危机一旦爆发,将会提高校园的安全风险。 2.缺乏有效的网络舆情判别机制。网络舆情判别机制是监测网络舆情并给网络舆情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一种技术手段。它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对网络进行日常的检测监督,注重持续性;二是针对某一突发事件或者是某一项特定的事件进行有针对性的研判,任务完成后即可结束。这两方面的内容要求学校需要建立及时、有效、科学的网络舆情研判分析机制。但目前来看,我国仍有一部分高校对网络舆情判别机制不重视,在网络舆情管理方面仍保持传统的研判机制,不能够随着信息化的发展而与时俱进。大学生的特点日益多元化,如果高校还是一味地保持着传统的管理理念,不仅在大学生网络舆情研判上不能够做到实时监控,一旦遇到突发状况,还有可能造成负面信息的扩大化,甚至引起校园骚动,就会使高校学生教育管理陷入困境,给校园安全保卫工作增加难度。 3.缺少专业化的高校网络舆情管理队伍。高校网络舆情管理涉及到信息的收集、舆情预测、对外回应、总结经验等多个专业较强的工作,它是科学的网络舆情管理技术,集采集、预测、研判、回应于一体,这就需要各高校完善网络舆情管理机制。但现实情况是,不少高校网络舆情管理机制不完善,专业人员队伍配备不齐全,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多以兼职为主,流动性大,不能形成稳定的专业队伍,加之管理人员不重视,缺乏网络舆情管理资金,多部门协作和衔接意识不强,一旦发生网络舆情危机,没有专业的管理队伍和专门的网络舆情管理机制,网络舆情管理就会出现真空地带,错失处理的最佳时期。 二、建立高校网络舆情引导机制 为了更好地净化高校网络环境,提高高校网络舆情监测机制。在处理特殊或者紧急的舆情时,应该反应迅速,及时采取紧急的应对措施,做好网络舆情引导。建立高校网络舆情机制应该做好以下几点重点工作。 1.加强多部门联动机制建设,使网络舆情机制常态化。构建高校网络舆情多部门联动机制,一是要加强校园内部各部门的沟通协调。构建各部门之间互动信息共享交互系统,加强信息收集、研判、回应的联动机制,做到及时、高效地将负面消息扑灭在萌芽阶段。建立学生—院系—学校三级网络舆情收集工作体系,鼓励学生积极地加入到网络舆情管理体系中,加强院系和学校的网络舆情管理意识,一旦出现特殊事件,通过学生主动参与、院系及时处理、学校及时反馈,构建起学生—院系—学校三级网络舆情管理体系,从而净化学校网络环境,维护学校的网络安全。二是要加强校内与校外之间的联动,高校要加强与地方政府、新闻媒体、社会团体等方面的沟通协作,建立校内校外联动机制。充分利用校外力量、信息技术,共同促进校园网络安全与稳定。 2.培养专业网络舆情工作队伍,使其专业化。就目前来看,不少高校对于网络舆情管理不夠重视,大部分工作人员都是由其他工作人员兼任。然而,兼任工作人员的工作重心并不在网络舆情管理上,并且他们也没有经过专业的舆情管理培训,其工作队伍的质量有待提高。因此,构建一支业务水平高、人员素质过硬的专业网络舆情管理队伍势在必行。构建网络舆情专业队伍,可以通过选拔政治方向明确、网络舆情管理丰富、精通网络技术的教师充实队伍,通过专业知识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价值取向。另外,也要定期组织网络舆情管理的工作人员培训,提高其专业知识水平,打造一支技术过硬、敏感性强的网络舆情管理人才队伍。与此同时,高校还应该重视网络舆情管理人才的培养,加强顶层设计,加大资金的投入,提高其保障和支撑,建立奖惩机制,激励网络舆情工作人员提高其工作热情和工作效率。 3.利用好课堂进行网络舆情教育,实现网络生态化。学生是网络的主力军,我们必须利用好这个特点,引导学生发表积极向上的网络言论。第一,结合线上线下,将课堂教育和网络舆情引导相结合。高校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上好思想政治课,提高学生明辨是非能力,坚定自己的内心,为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提供支撑。同时利用好红色教育基地,介绍先进的人物事迹,培养他们的爱国、爱党、爱校的情怀,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第二,通过树立典型和榜样,让大学生树立起崇高的理想信念,自觉主动甄别信息真伪,抵制不良思想和不良的社会风气。其次,加强师生的交流,可以在高校网络平台开设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模块,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向上的讨论,积极解答学生的问题和疑惑。在做好网络引导的同时,也要加强网络舆情监测,一旦出现不好的苗头和隐患,要积极启动预警机制,净化网络环境。 三、结语 高校要通过网络舆情的研究,不断完善高校网络舆情引导机制,通过加强多部门联动、培养专业化队伍、利用好课堂进行网络舆情教育等措施,促使校园网络形成健康的网络生态环境,引导大学生正确积极地运用网络,理性看待网络舆情。高校网络舆情引导机制是校园管理的重要保障机制,各高校还应积极对待,继续加强高校网络舆情引导机制探索。 参考文献: [1]? 刘毅.网络舆情研究概论[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53. [2]? 杨延圣,左蒙.微语境下大学生网络舆情的演变特征[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423-427. [3]? 游志斌.建立中特大突发事件事后评估制度[N].学习时报,2014-12-22. [4]? 陈永福,陈少平,魏金明.高校危机管理视阈下的网络舆情引导与处置机制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1,(11):37-40. [5]? 杨敏.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2,(11):72-76.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