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列宁《论粮食税》中新经济政策的探索与启示 |
范文 | 谢云逸 王小元 摘 要: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以后,俄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但是刚刚成立的苏俄仍然处境艰难,而以余粮收集制为核心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也使得工人和农民产生了不满情绪,工农联盟面临着破裂的危险。面对当时的紧急情况,列宁从苏俄的实际出发,决定实施以征收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为核心的新经济政策,以及国家资本主义的产生,为苏俄的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巩固了尚且脆弱的新生苏维埃政权,而列宁关于新经济政策的探索,对我国的社会发展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列宁;征收粮食税;国家资本主义;新经济政策 中图分类号:F810.42? ? ? ? 文献标志码:A? ? ? 文章编号:1673-291X(2020)10-0007-02 苏俄在战时实施以余粮征集制为核心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虽然能够很好地集中全国力量以保证戰争的胜利,但是战后的苏俄显得十分脆弱,广大百姓饱受战火的煎熬,生活过得十分艰难,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导致农民以及工人产生了不满情绪,列宁为了巩固工农联盟,实施了以粮食税为核心的新经济政策。以列宁为核心的俄国无产阶级在成功夺取政权后,直接面临着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如何去发展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如何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而列宁并没有按照以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生搬硬套,而是充分考虑到当时苏俄的具体国情,结合当时苏俄面临的实际情况,实施新经济政策,开创了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开放的源头。 一、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创新性探索 列宁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开创者,但是战后苏俄国民经济重建是重中之重,但是同时又要缓解农民的不满情绪,避免农民暴动,战时的“共产主义”经济政策已经脱离了目前苏俄的国情,苏俄必须要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进行探索,要开辟一种新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列宁必须从多方面着手,制定相应的政策,发展国民经济。在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中,列宁从苏俄的基本国情出发,对苏俄的国情和发展道路有了新的论述,阐述了有关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思想。 1.新经济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列宁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关键之处,在于维护农民的利益。当时的俄国,小农经济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所以列宁不仅要很好地保护农民的利益,而且还要充分地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才能保证接下来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顺利进行。而战时共产主义,是将农民的余粮和部分口粮全部征收,而且当时征收的程度和范围在不断加大,导致俄国国民的生活必需品严重匮乏,加之连年征战,出现严重的经济危机,使得工人和农民产生了不满的情绪,农民的暴动时有发生,工农联盟也随时面临着和破裂的危险。列宁深刻地认识到农民对于维护社会生产稳定以及巩固国家政权的重要作用,不能继续延续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要减轻农民的负担,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了扭转局面,颁布新经济政策,通过粮食税来代替余量征集制,并且一定程度上允许农民自由使用土地,通过出粗或者雇佣工人的形式。这一政策的实施,既缓解了农民的压力,加深了工农联盟的关系,同时农民保有余粮,增强了农民劳作的积极性。同时,农民保有余粮也促进了商品的流通,为之后的商品流通政策提供了基础。 2.建立市场,实行贸易自由。1921年5月,苏维埃政权通过关于交换的法令,宣布实行产品交换。同时允许私人之间进行产品交换,通过鼓励私人之间的自由贸易,来调动广大小生产者的积极性,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为了促进市场贸易,1921年10月,政府重建国家银行,统一管理货币流通事务。1922—1924 年,实行货币和财政改革,稳定卢布价值,规定工商业税额[1]。列宁对于贸易自由是持肯定态度的,从理论上来说在一定的程度上给小农恢复贸易自由、资本主义自由并不会破坏无产阶级政权的根基,问题的关键在于把握分寸。列宁认识到了商品流转的重要性,虽然流转带有资本主义性质,通过流转可以直接满足社会成员按需分配的需要,不再只是满足生产者本人和本经济单位内部的需要,同时促进商品流通,提升广大小生产者的生产积极性。列宁已经初步认识到社会主义的发展以及社会主义的建设是离不开商品市场经济的,必须要给予其一定程度的贸易自由,通过发挥商品市场经济的纽带作用,才能够调动广大生产者的积极性,带动农业、工业的活跃发展,为国家社会主义的大发展打下基础。通过产品交换可以直接满足社会成员按需分配的需要,不再只是满足生产者本人和本经济单位内部的需要,同时促进商品流通,加强国家贸易,同时国家通过规定工商业税额促进国家收入的多元化。 3.借用资本主义来发展社会主义,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作为一种社会形态,资本主义虽然与社会主义相对立,但是资本主义经历了长期的发展,积累了许多宝贵并且优秀的发展成果,这些优秀的发展成果是可以被社会主义借鉴和利用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不能一味地否定资本主义的存在,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直接过渡到到社会主义并不适合当时的俄国。因为当时俄国刚刚经历战火,社会主义建设显得十分的稚嫩,国家经济也非常落后,当时俄国作为第一个成立的社会主义国家显得十分的脆弱。而列宁创新性地认为应该要利用资本主义的有利因素来建设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必须经过由国家资本主义向社会化大生产过渡的环节。所以,国家首先要资本主义引导到国家资本主义,然后再将国家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列宁还提出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利用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服务,一是要通过国家资本主义这种形式为社会主义服务,二是利用和吸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的一切有益东西,三是充分发挥资产阶级专家的作用[2]。 4.坚持党的领导,反对官僚主义。列宁认为,“在创建新的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的事业中,在完全消灭阶级的全部斗争中。”因为其他阶级群众由于自己所处的经济地位决定了他们没有办法时刻坚定自己的信仰,关键时候容易导向资本主义。只有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够领导全体被剥削劳动群众一起走向社会主义[3]。列宁清醒地意识到随着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将会在统治阶级之中滋生腐败。列宁认为,要敢于承认腐败官僚的存在,并且通过改变党的工作方式来清除党内的官僚主义风气,使党内机关工作人员深入基层,在基层工作中积累实践经验,并且把地方上的年轻且富有朝气的共产主义人员提拔起来,推动新经济政策的顺利进行。 二、新经济政策的启示 邓小平曾对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有过一次评价。他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1.列宁新经济政策有关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学说史上的崭新内容,因为马克思恩格斯创作出马克思主义学说是基于一种设想下的,他们并未经历过实践来进行验证,所以我们不能完全生搬硬套,而列宁领导下的布尔什维克党和苏维埃政权果断地进行了思想上的转变,没有从书本上生搬硬套,而是立足于实践。从苏俄的实际国情出发,探索出符合当时国情的正确的新经济政策,挽救国家于危难之中。这表明,在俄国这种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封建社会主义是不能直接过渡到马克思主义所说的社会主义社会之中,他必须采取迂回的方式慢慢過渡到社会主义之中。新经济政策的成功,告诉全世界社会主义国家及政党,不能只从书本上谈论社会主义,必须要把当时的时代发展背景和所处的实际国情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探索,才能够走出一条具有国家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2.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和理论财富。以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通过产品交换促进市场流通,规定工商业税额,其中租让制的经济政策,通过租让制引入外国先进的技术、资金和人才管理制度,让本国落后的经济得以飞速发展,为我国之后的改革开放政策提供了参考。而发展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多种经济形式,包括发展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租让经济、租赁经济、合资经济、合作社经济、国营经济等多种经济形式的经济模式,成为了我国目前初级社会主义阶段实行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依据[4]。列宁一方面鼓励发展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肯定其对社会主义发展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又提出要恰当限制市场经济对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要求对其“审慎”地掌握和调控。这就启示我们,目前社会主义国家政府在放权给市场的过程中,一定要合理把握“度”。明确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不能一味搞市场而将国有经济放任自流。国有经济掌控国家经济命脉,肩负着特殊的国家责任,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壮大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基础。 3.虽然新经济政策在当时来说是成功的,但是我们不能认定它为完整、成熟、系统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当时新经济政策的产生是因为苏俄正处于内忧外患之中,不仅国内爆发了严重的政治危机,经济上也出现了很大的问题。虽然当时列宁果断进行了转变,颁布了新经济政策,扭转了苏俄的局势,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是放在今天来看,新经济政策也并非完美,它仍然有它固有的时代局限性,对一些国内形势以及国家市场经济的关系的认识过于简单,并没有超越已有的思想,对资本主义过于轻视。但是这并不影响我们正确地看待列宁及其新经济政策,他们只是受限制于他们所处的时代,这并没有损坏列宁的光辉形象,也没有损耗新经济政策的价值,列宁他依然是一名伟大的无产阶级领导者,一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家,而他的新经济政策在历经多年的时光洗礼,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为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理论经验和教训。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思路可以灵活多样,因为每个国家的实际情况不同,所以建设社会主义的运行模式也因为具体情况不同而多样,但是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是必须要坚持的,所以我们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借鉴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结合我国当今的实际国情,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新经济政策,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道路。 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是对之前的社会主义理论的一种大胆的创新与突破,是首次在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的创新政策,对社会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理论有着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它深刻地阐明了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的社会发展规律。新经济政策通过粮食税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维护工农联盟的稳定,同时建立市场,促进贸易自由,形成商品流通。通过一定程度地允许私营经济的存在,利用商品流通和货币关系来恢复和发展工农之间的经济联系,巩固工农联盟,建立了国家资本主义等多种经济成分共存的市场经济形式,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新经济政策的成功,标志着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后,首先应该大力发展生产力这一基本规律,把社会主义从书本理论过渡到了社会实践,进一步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同时,消灭了资本主义成分,建成了社会主义社会。列宁在新经济政策方面的探索,为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为我国之后的改革开放提供了深刻的启发。 参考文献: [1]? 列宁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02. [2]? 梁冰倩.邓小平改革开放理论与列宁新经济政策[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9,(3):14-18. [3]? 列宁选集:第3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4]? 唐鸣,杨美勤.国家能力提升:列宁新经济政策时期的探索[J].科学社会主义,2017,(3):126-131. 收稿日期:2019-10-28 作者简介:谢云逸(1992-),男,江西南康人,硕士研究生,从事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研究;王小元(1975-),男,江西吉水人,科技处副处长,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研究生,从事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研究。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