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一带一路”的国际分工与合作研究述评
范文

    王馗

    摘 要:“一带一路”倡议自提出以来得到国际社会积极回应,共建“一带一路”取得丰硕成果,同时学界也从不同学科视角、不同区域或产业、不同合作方式等角度对“一带一路”国际分工与合作展开了广泛研究。然而已有研究多以西方主流经济学作为研究基础,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和加强“一带一路”建设学术研究、理论支撑、话语体系建设,应加强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分工理论对“一带一路”国际分工与合作的研究。

    关键词:“一带一路”;国际分工与合作;马克思主义分工理论

    中图分类号:F74 ? ? 文献标识码:A ? ?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05.024

    0 引言

    “一带一路”倡议自提出以来得到国际社会积极回应,2017年成功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党的十九大报告鲜明提出“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五周年座谈会上指出:“共建‘一带一路正在成为我国参与全球开放合作、改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促进全球共同发展繁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五年来,我国与世界经济不断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但各个国家和地区在资金、技术与劳动力等方面仍存在差异,因此国际合作建立在国际分工基础上,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需加强国际分工与合作。

    1 文献综述

    当前“一带一路”国际分工与合作是国内学界一项研究热点,围绕这一主题,既有从总体上进行的概述研究,也有从不同学科视角、不同区域或产业、不同合作方式进行的研究,还有从产业升级、价值链攀升角度进行的研究,国外学者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学者也越来越重视此项研究,近几年有不少成果问世。

    1.1 “一带一路”概述研究

    不少学者从整体上对“一带一路”的内涵与性质、风险与挑战、意义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一带一路”是开放包容的新型区域合作机制,具有南南合作的特点,是世界经济双循环结构的关键和世界经济增长新引擎(李向阳,2016;隆国强,2016;王跃生等,2016;龚晓莺等,2018)。“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宏大的全球性工程,国际要面临发达国家的限制及不同国家的差异;国内要面临各地区无序竞争以及不同主体的道德风险,跨区域整合能力有待提高(袁新涛,2014;王义桅等,2015;汤敏,2015;赵春明等,2016;傅梦孜,2018)。“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志着我国逐步迈入主动引领全球经济合作的新时期,是超越自由贸易的全球分工优化,对改善国际分工体系和推动现行国际经济治理体系变革具有重要作用,对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義(卢锋等,2015;吴志成等,2015;洪邮生等,2016;李曦辉,2017;王桂敏等,2018)。

    1.2 具有明确学科视角的“一带一路”研究

    部分学者提出创立新的学科,即“一带一路”经济学,并从学科定位、理论渊源、研究对象、研究体系等角度进行了分析(王颂吉等,2017;白永秀等,2017;王泽润等,2017)。部分学者从政治经济学视角对“一带一路”进行了研究:“一带一路”与生产力、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一带一路”与国际分工和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关系等(张峰,2015;王生升,2016;翟东升等,2017;韩保江等,2017;董宇坤等,2017)。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学者对当前的国际分工进行“批判”,阐述“一带一路”对实现合作共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推动作用(周文等,2015;井百祥,2017;高煜,2018)。部分学者从地缘政治经济学视角进行研究,分析了“一带一路”的背景与重构逻辑,将“一带一路”看作大国之间的互动博弈,有助于改善中国的国际分工地位,塑造国际分工新格局(李晓等,2015;安虎森等,2016;邹志强,2018)。部分学者从国际经济学或国际政治经济学视角分析“一带一路”的产能合作、市场开拓、比较优势与动力机制等内容(钟飞腾,2015;黄琪轩等,2016;谷克鉴等,2018)。还有部分学者从马克思主义交通运输理论、区域经济理论、开放经济理论和分工理论对“一带一路”进行研究(曹琼等,2015;刘美萍,2016;张忠华等,2017;官晓菲,2018)。

    1.3 “一带一路”背景下具有明确区域与产业指向的合作研究

    部分学者研究了国内具体地区及具体产业借助“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状况,如西北五省服务业发展、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京津冀港口群发展、新疆产业结构调整及辽宁装备制造业发展等(赵菲菲等,2015;李志伟,2016;金梅等,2016;王厚双等,2017;刘清才等,2018);如零售业、光伏产业、纺织业、航运业及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等(朱瑞庭,2016;杨学坤,2016;何涛等,2016;李振福,2017;徐坡岭等,2018)。部分学者研究了中国与周边具体国家或区域的合作情况,如孟中缅印、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中国与东盟、西亚、中亚、东亚、中东欧、非洲等地区的经贸合作与分工格局变动等(梁双陆等,2015;周方冶,2015;曲如晓等,2017;韩永辉等,2017;安虎森等,2017;孙玉琴等,2017;杨宝荣,2017;米军等,2018)。

    1.4 “一带一路”分工与合作方式研究

    部分学者详细探讨了经贸合作、金融合作、产能合作、公共产品供给合作等方式:提出发挥综合优势,制定区域经济发展协调政策,重塑区域经济(冯宪宗等,2015;王永中,2016;丁任重等,2016);加快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发挥金融合作的重要支撑作用,促进金融业和其他产业优势互补(保建云,2015;张汉林等,2018);产能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应发挥国家竞争优势,促进各国产能合作与经济发展(夏先良,2015;沈铭辉等,2016;陈继勇等,2017);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公共产品供给合作,推动区域经济合作(陈明宝等,2015;黄河,2015;王亚军,2018)。

    1.5 “一带一路”分工与产业升级、价值链研究

    部分学者指出,选择特定产业进行互补性分工合作,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实现向价值链高端攀升(周绍东等,2017;张辉等,2017;陈健等,2018;李惠茹等,2018;王恕立等,2018)。部分学者分析了我国比较优势的转变,通过对外直接投资等方式重构以中国为主导的新型全球价值链(王义桅,2016;张远鹏,2017;黄先海等,2017;李俊久等,2018;姚战琪等,2018)。还有学者研究了重塑全球价值链的其他途径,如提高契约质量、提高贸易投资便利化程度、提高国家创新力、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等(刘文革,2016;张茉楠,2016;胡键,2017;刘志彪,2018)。

    1.6 国外学者对“一带一路”下的国际分工与合作研究

    如中国和巴基斯坦在能源和基础设施方面的合作(Irshad,2015);中国同印度、孟加拉国和斯里兰卡的经济互补性(Rahman,2016);“一带一路”在建设基础设施以及建立开放包容互利的合作模式方面的作用(Liu and Dunford,2016);中国与中欧、东欧、东南欧16国的合作机制(Vangeli,2017);“一带一路”对中国和欧洲双边贸易的影响(Fardella and Prodi,2017);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非洲国家的贸易关系程度、贸易潜力和内在收益(Igbinoba,2017);“一带一路”促进中亚各国实现经济增长以及维持国际合作(Maria,2018)等。还有不少学者在各种访谈、会议等场合对“一带一路”的意义、具体合作方式、中国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关系等问题表述了自己的觀点,如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副教授史蒂芬卡普兰、英国牛津大学教授拉纳·米特、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教授尤里·塔夫罗夫斯基、蒙古国科学院高级研究员舒日呼、日本庆应义塾大学教授加茂具树、韩国釜山大学教授金晋英、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教授彼得·德赖斯戴尔、开罗大学亚洲研究中心主任萨利赫等。

    2 研究述评与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对学术史和研究动态的梳理,可以发现,围绕“一带一路”国际分工与合作的国内外研究不少,但是鲜有学者从马克思主义分工理论出发进行研究。国际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等学科中以“比较优势”原理为基础的国际分工与合作理论,往往以一国利益为核心并偏重技术性研究,缺少各国共同发展的全球视野与人文关怀。

    马克思主义分工理论将分工看作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纽带,并结合内部分工与社会分工的相互促进与发展,引申出国际分工与合作、全球化、分工陷阱等一系列研究。但马克思主义分工理论对20世纪80年代之后出现的国际分工与合作的研究不足,对“一带一路”国际分工与合作的关注更少。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和加强“一带一路”建设学术研究、理论支撑、话语体系建设,因此,应密切关注当前国际分工与合作的最新情况,更多地用马克思主义分工理论分析“一带一路”国际分工与合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3]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7:0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