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进一步扩大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思考
范文

    [摘 要]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扩大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由于农村居民收入偏低且不稳定,消费环境差,消费观念落后,严重制约了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扩大。为此,必须采取建立农民持续增收机制、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加强农村消费者教育等措施,进一步扩大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实现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关键词]农村居民;消费需求;措施

    [中图分类号]F123.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9)41-0060-03

    投资、消费和出口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现在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中,外需(也就是出口)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遇到了很大的影响,靠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难度越来越大。为保证我国经济平稳持续快速增长,缓解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冲击,国家在消费领域出台了许多刺激内需的方案,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重点和难点主要在农村。如果7亿多农民的潜在消费需求能够得到激活与满足,我国内需就能真正地、持久地得以扩大,我国经济将有望保持30年以上的持续高速增长。但是,目前我国农村居民消费需求依然不足,远未发挥出其拉动经济增长的应有作用。因此, 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就扩大农村居民消费需求问题进行一些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制约农村居民消费需求扩大的因素分析

    近年来,在国家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支持下,我国农村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村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逐步释放,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逐步增强。但与城镇居民消费需求相比差距仍很大,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制约我国农村居民消费需求进一步扩大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农村居民收入偏低且不稳定

    按照经济学原理,收入决定消费,收入多少是影响消费支出大小的最主要因素。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低且不稳定,是扩大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最大障碍。近年来,由于农产品的市场制约、非农产业的不景气、劳动力总体上供大于求以及农民缺乏专业技能,农民外出就业的机会减少,导致农民收入虽然逐年有所提高,但仍然偏低。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大量农民工返乡,农民非农收入增长压力进一步加大。据国家统计局年度公报分析:2000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8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253元,两者收入差距为2.79∶1;2008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81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仅有4761元,城乡居民收入比已扩大到3.31∶1,绝对差距达到11020元。按2008年农村贫困标准1196元测算,年末农村贫困人口为4007万人。面对如此低的收入水平和不断加大的增收压力,即使有再高的边际消费倾向,农民也不得不压抑消费。

    当前消费不仅取决于当前收入,还取决于未来的预期收入。农业是弱质产业,也是风险产业,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同时并存,导致农村居民的收入带有极大的不确定性。这种未来预期收入的不确定性也会制约农村居民的即期消费需求,因为农民心理上缺乏安全感,不敢把有限的资金完全用于消费。可见,农民收入偏低且不稳定是制约农村消费需求扩大的一个重要因素。

    1.2 农村消费环境差

    农村消费环境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目前,农村的消费环境不太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农民的消费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农村公共品供给缺乏,制约了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扩大。广大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一些农村地区甚至连供水、供电、道路、电视信号等问题都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使电冰箱、洗衣机等家电产品的普及受到了限制;农村物流基础设施薄弱,使得农村商品物流成本相对较高;由于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落后、文化娱乐活动贫乏,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村居民的文化教育消费。二是农村居民的消费权益缺乏必要的保护。由于对农村消费市场缺乏有力监管,市场秩序比较混乱,坑农、害农事件时有发生,严重损害了农村消费者的利益,也严重影响了农村居民的消费心理和正常消费。三是农村市场流通网络不健全,使得农民购买商品尤其是大件商品很不方便,这大大影响了农民对工业消费品的需求,制约农民消费需要的满足。四是产品有效供给不足。长期以来,企业关注的主要是城市消费者,而对农村居民的消费倾向、消费习惯、购买心理等方面往往没有进行专门的市场调查并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由于商品供给结构与农民的消费结构不相适应,而且不少企业不重视农村的销售服务工作,致使广大农民买不到价格适中、功能实用、操作方便、服务健全、适应农村消费环境的产品。

    1.3 农村居民消费观念落后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东部发达地区和城市郊区的一些农民先富起来,他们的消费观念较新,消费意识较强,开始讲究生活的质量、品位和档次,敢于消费,善于消费,交通通信消费、信息消费、旅游休闲消费、住房消费、汽车消费等日益成为他们的消费热点。但是,某些传统的消费观念和消费心理仍然在相当大程度上影响着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受传统文化的影响,目前我国仍有许多农民传统消费观念根深蒂固(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中老年农民),他们在消费上更加偏好于“量入为出、计划消费、崇尚节俭、重视储蓄”,养成了依靠积蓄消费的保守消费习惯, 并形成了“盖房、买地、娶媳妇”为主要内容的传统消费模式, 加之农民自身缺乏相应的商品和消费知识,科学文化水平较低,在消费行为上显得比城市居民谨慎,导致形成当前农村总体上消费领域不宽、消费层次不高的局面。同时,攀比和盲目从众使农民(特别是落后地区的农民)的消费行为出现非理性的特点,如人情消费、烟酒消费、畸形消费问题比较突出,这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农民的经济负担,影响了农村消费的扩大,并使其消费质量难以从总体上提高。

    此外,由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农民在教育、养老、住房、医疗等方面的预期消费支出压力比城镇居民大,促使农民消费心理更加谨慎,增加或保持一定数额的储蓄成为农民解决温饱后的一个较为普遍的选择。尽管银行存款利率很低,仍然有很多农民为了子女上学、建房、嫁娶等人生大事储备经费,将增加收入的全部或大部分都存入银行,只将其中小部分用于消费。在农民收入偏低且增长缓慢的情况下,这种低消费、高储蓄的传统消费观念进一步制约了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增长。

    2 扩大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措施

    2.1 建立农民持续增收机制

    增加农民收入,尤其是增加农民的预期收入是扩大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基础。只有生产发展了,收入增加了,农民潜在的需求才能变成现实的消费。农民增收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从各方面努力:

    2.1.1 制定和完善农业保护政策,提高农民收入的稳定性

    政府利用倾斜政策,加大财政、金融、保险部门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制定并实施有利于中国经济稳定发展的农业保护政策和农民收入保障政策,如在粮食安全、耕地保护、进出口竞争、生态保护、农产品运输等方面制定并实施相应的农业补贴政策,通过转移支付,加大农业补贴支出,确保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在经营风险、自然风险、市场风险等方面制定并实施相应的农民收入保障政策,建立起农业风险保障体系。通过农业保护政策,降低农业生产的自然风险与市场风险,提高农民未来预期收入的稳定性。

    2.1.2 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围绕农民持续增收,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调整农村经济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根据各地区域优势,引导和支持农民按照比较优势原则因地制宜地发展具有明显优势的名牌特色产品,发展富有创意、具有较高效益的特色休闲农业、生态农业和景观农业,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以适应社会需求变化的需要,提高农民的实际收入水平。同时,在继续稳定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同时,地方政府应制定切实可行的配套政策,发挥政府的“引导、扶持、服务、保护”功能,按照多样化、层次化、优质化的市场要求,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2.1.3 增加农村人力资本投资, 切实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增强农民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

    城乡差距的本质是人的能力的差距。提高农村居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关键取决于农村劳动力能力的提高。因此,要大力发展农村学校教育,加强对农民的职业教育和适用性强的技能培训,使农民尽快掌握农业新技术、新知识,初步掌握在城镇和非农产业就业必需的技能。面对当前出现的农民工“返乡潮”,各级政府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扫除农民就业、创业的各种体制性障碍,对返乡农民工和农村失地人口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培训,帮助他们再就业;同时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民工回乡创业,为农村经济注入活力。

    2.1.4 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保护农民切身利益

    真正使土地这一重要生产要素流动起来,是增加农村居民财富特别是资本性收入的重要途径。目前,由于农地流转定价过程不透明,村集体名义上拥有决定权,而村干部则拥有实际控制权,导致农地流转定价普遍偏低、直接根植于土地的农民自身在农地流转中的利益分配缺位。因此,为保护农民的根本利益,应在稳定农村土地家庭经营制度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土地制度创新的有效方式,建立农村土地流转的合理机制。如在稳定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不变的前提下,根据农民的意愿,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建立健全失地农民就业安置和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启动农村与城市建设用地“同地同价同收益”的试点。

    此外,要改革农村金融体制,优化农民融资环境。在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使其更好地服务“三农”、为支持解决“三农”问题提供更多信贷资金的同时,进行农村金融制度创新,从制度上给予民间金融一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以解决农村资金短缺问题,发挥民间金融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为增加农民收入提供一条重要途径。

    2.2 改善农村消费环境

    2.2.1 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应设立专门的基金,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当的货币政策,继续加大在农村道路、交通运输、电力、电信、商业网点设施等方面的投入,加快改造农村电网、广播电视网、信息网、公路网,并积极探索农村公共品供给的多元化投融资方式,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各种不同成分的经济主体增加投入,改善农村的硬件设施,为耐用消费品大规模、低成本进入农民家庭创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2.2.2 发展现代流通,完善农村商品流通体系

    根据农村生产与农户消费的特点和农村市场的容量,用现代商业业态、现代经营方式向农村渗透,大力培育农村新型流通方式, 引导鼓励城市大型商贸流通企业经营网络向农村延伸,利用其品牌、技术、配送体系和人才培训等优势,采取直营、加盟等灵活方式,开办村镇超市、便利店,降低农村市场流通成本和农村居民消费成本。目前,要扎扎实实做好商务部推行的“万村千乡”民心工程,改善农村的流通网络,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服务农民的水平。

    2.2.3 加强农村消费品市场管理

    建立和完善农村市场监管机制,充分发挥各部门的监督和管理职能,加强对市场秩序的整顿和规范,提高流通领域的信用度;严厉打击各种坑农骗农、假冒伪劣等不正当市场竞争行为,营造一个价格公平合理、质量可靠、群众信赖的农村市场,保护农民的切身利益,消除农民的消费顾虑。同时,做好售前售后服务工作,使农民买得称心,用得放心。

    2.2.4 增加消费品的有效供给,解决由供需结构不匹配引起的抑制农村居民消费增长的问题

    全面小康消费水平是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同时并重的消费。为推进农村全面小康消费,不但要有与农民物质消费相适应的结构完整、供应丰裕、质量放心的物质消费品市场体系,而且要有与农民精神消费相适应的全面发展的精神文化消费品市场体系。为此,工商企业应根据东中西部地区农民消费水平、消费结构的差异性,实施市场细分策略,以市场为导向,加强对不同地区农村商品市场的调查研究,并深入分析农村需求和农民消费的特点,开发生产适合不同地区农村和农民消费需求的、不同档次的、适销对路的消费品,进一步完善农村物质消费品市场,以满足农民的物质消费需求。同时,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正确认识农村文化产业的地位和作用,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积极发展农村文化产业,进一步完善农村精神文化消费品市场, 以更好地满足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2.3 加强农村消费教育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者的消费行为除了受经济条件制约外,还受其消费心理、消费知识和消费观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支配。因此,要使农村居民能够作出科学合理的消费决策和消费行为,必须加强农村消费者教育,对农村居民的各种消费心理进行引导和约束,使农村消费者的整个消费心理体系合理化。所谓农村消费者教育,是指对广大农村消费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有关消费知识和技能,培养科学的消费观念,提高农村消费者自身素质的一种社会活动。农村消费者教育的内容相当广泛,现阶段我国农村消费者教育至少应该包括:引导农民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增强农民的权利意识;提高农民的知识水平;培养农民的消费技能等。加强农村消费者教育,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不懈努力。第一,要充分发挥政府部门和工商、质检等职能部门在消费者教育中的作用。第二,通过正规的学校教育来开展消费者教育。第三,利用电视、广播、报刊、互联网等大众媒介宣传普及消费经济知识。第四,鼓励工商企业加入消费教育的行列。第五,要充分发挥消费者协会等消费者组织在加强消费教育、保护消费者权益、优化消费者行为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建立乡镇消费者投诉站、联络站、农村消费教育学校,用各种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消费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教育,大力宣传、倡导先进消费文化,提高农民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和能力,引导农民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促进农民消费观念更新和消费结构的升级换代。

    此外,应根据各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地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工作,建立和完善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养老保险和农村医疗保险三大块为核心的社保体系,稳定农民未来支出预期,增强农民消费的安全感,提高农民的即期消费意愿。

    [收稿日期]2009-08-12

    [作者简介]王伟婉(1967—),女,浙江缙云人,江南大学法政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三农”问题。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3: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