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研究 |
范文 | 李晓娜
[摘 要]文章从政府角度出发,通过两个方面的探讨来为河源软饮料产业区域品牌的形成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一是依靠政府的推力,将河源软饮料产业发展成产业集群;二是政府在各种场合积极推介“河源饮品”这一区域品牌,此外投入资金和人力将“河源饮品”这一区域品牌推向全国甚至国际。 [关键词]产业集群;区域品牌;软饮料产业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0.195 1 河源饮料产业 1.1 饮料产业 我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是我国在国际产业分类标准基础上,于2002年颁发的标准产业分类方法,分为20个门类,96个大类,396个中类,913个小类。其中,饮料产业属于“制造业”这一门类中的饮料制造业大类,饮料制造业分为酒精制造、酒的制造、软饮料制造和精制茶加工四个中类,本课题的研究重点为软饮料制造产业,饮料制造业具体分类如表1所示。 表1 饮料产业结构分类 门类大类中类小类 C制造业15.饮料制造业151酒精制造 152酒的制造白酒制造;啤酒制造;黄酒制造;葡萄酒制造;其他酒制造 153软饮料制造碳酸饮料制造;瓶装饮用水制造;果菜汁及果菜汁饮料制造;含乳饮料和植物蛋白饮料制造;固体饮料制造;茶饮料及其他软饮料制造 154精制茶加工 根据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公布的2015年数据,2015年我国饮料行業全年累计总产量达到17661万吨,同比增长6.23%;饮料类商品零售额为1961亿元,同比增长15.3%,增速比上年提高了3.7个百分点。茶饮料及其他软饮料制造业增长率最高,达23.03%,可以看出,饮料业具备很大的市场容量和发展潜力,尤其是随着人们需求和认知的提升,饮料市场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原来备受推崇的碳酸饮料逐渐“退烧”,绿色、原生态的食材越来越受到推崇。软饮料的主要原料为水、茶、水果、豆类等农产品,因此河源若能利用自己的优势水资源和农产品资源,抓住饮料行业的新机遇,必然会对区域经济和社会生活带来更大益处。 1.2 河源软饮料产业现状 近六年河源市软饮料制造产业的生产量经历了先增长再下降又增长的变化历程,从图1可以看出,河源软饮料产业的年均生产量大约在70万吨。同时期佛山市的软饮料产量远远高于河源软饮料产量(见图2),值得注意的是,2010年河源的软饮料产量与佛山持平,甚至略高于佛山的产量。但是,从2011年开始,佛山的软饮料产量开始迅速升高并且产量增至河源产量的2倍以上,在河源软饮料产量出现下降时,佛山软饮料产量每年都是正增长(见图3),说明其软饮料产业在不断扩大产能,市场规模也不断扩大。并且河源数据采集对象既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也有规模以下工业企业,而佛山数据仅来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量。 河源依托于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条件,软饮料产业却没有取得相应的进展,可以说既有政府方面的不重视不开发,也有企业自身的资质和能力欠佳,作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河源,软饮料业可以说是大有可为的产业,而政府和企业作为推动主体应该发挥出其应尽的责任,既然河源软饮料产业仍然有较大发展空间,那么如何提升河源软饮料产业价值确实值得政府和企业界深思。 图1、图2、图3数据来源:河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0—2015年)、佛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0—2015年)。 2 区域品牌 2.1 区域品牌 孙丽辉对国外区域品牌文献梳理后,总结出“区域品牌”一词应是对以地理区域命名的公共品牌的统称,是涵盖了国家品牌、城市品牌、地区品牌、目的地品牌、地理品牌、集群品牌等多种类型区域品牌的属概念。区域品牌由许多要素组成,如名称、标志、包装、声望等,这一观念与企业品牌要素类似,所以可以说区域品牌是一类更特殊的非企业“品牌”。国内学者普遍认可的“区域品牌”概念,指的是某地域的企业品牌集体行为的综合体现,并在较大范围内形成了该地域某行业或某产品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也是一种具有较高影响力的整体形象。在此基础上,冯鑫明又提出了区域品牌的另一层含义:“区域品牌指的是某区域内生产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和影响力大的产品。”“区域品牌”是一个抽象和集体的概念,它的抽象性体现在没有具体企业名称,仅仅是由区域名称加品类名称组成。企业品牌是依托于企业名号的,如“格力空调”“联想电脑”“小米手机”等;而区域品牌依托的是一大类产品和一个区域名称,如“佛山家具”“中山小家电”“永康五金”“温州鞋业”等。它的集体性就体现在区域品牌名称出现时,人们联想到的是一个地理上集中的企业群体(其表现形式往往是产业集群),而非具体的企业。这种区域品牌属性是由同一区域的企业和政府、行业协会等共同努力成就的,比企业品牌具有更加广泛和持续的影响力,是一种珍贵的无形资产。本课题中,我们将区域品牌着重在“集群品牌”这一范畴,某个地理区域内由于大量同类型企业集聚在一起,使得某种产品或服务有较好的市场表现,于是人们将该区域与产品相联系,进而形成一个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品牌。 2.2 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品牌 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区域中,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及相关支撑机构(政府、行业协会、高校和科研机构、中介和服务商等)按照一定的经济联系在空间上集聚,并形成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专家学者一致认为,发展产业集群是经济落后地区跨越式发展的捷径,可以缩小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各国家、省、市、地级政府都应当依托当地的自然资源、资本资源和社会资源发展特色产业集群。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品牌是指“产业区位是产品品牌的象征,即产业集群的区位具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完备的服务功能,良好的服务品质,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核心业务,在相同或相近的产业链中,能够吸引这些产业向该区域内集聚,并且能够不断促进区域内产业的技术进步和创新,保持产业集群区位的持续发展,最终形成区域内产业和产品在市场竞争中的明显优势”。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包含有3个要素:区域特性、品牌内涵和产业基础,实施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品牌化战略是欠发达国家提升竞争力的一种方法。产业集群是区域品牌形成的原动力、是区域品牌传播的加速器,有利于区域品牌的维护。产业集群有利于形成区域品牌并能够使之得到有效的维护,而区域品牌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和增长具有重要的意义。结合河源的经济发展现状来看,发展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品牌是一条提升河源城市竞争力和经济社会地位的可行之路。 3 研究框架 产业集群有利于区域品牌的形成和维护,而区域品牌是产业集群发展到一定规模的必然结果,是产业集群的高级产物。世界范围内知名度高的区域品牌90%以上都是依托于成熟的产业集群,因此如果想要发展软饮料產业区域品牌,首先要创建坚实的软饮料产业基础。区域品牌具有一定的公共产品属性,它是外部化了的区域形象,是一种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非竞争性和外部经济等基本特征。依据经济学原理,公共物品由于其效用共享性,难以避免“搭便车”行为,少有企业愿意供应公共物品。同样地,相比构建区域品牌,个体企业更乐意创建企业品牌,依靠企业自身去推进“河源饮品”这一区域品牌,可以说是不现实的。而政府则是创建具有公共物品属性的区域品牌的最佳主体。为了成功创建河源软饮料产业区域品牌,本课题的研究思路是从政府角度出发:一方面通过政府引导形成产业集群实现规模优势;另一方面政府积极创立“河源饮品”这一区域品牌,并舍得投入精力和资金去积极宣传推介。虽然本课题是从政府角度出发的,但是政府实施这两个举措的共同基础是——河源的软饮料产业必须有质量过关、深受市场欢迎的产品,这一点需要企业自身去努力。脱离了这个基础,无论是政府引导建设产业集群还是积极创立区域品牌,对河源软饮料企业和产业的发展都是于事无补。由于篇幅有限,企业对于区域品牌的建设路径在此不再赘述。 4 研究结果 4.1 政府积极推进产业集群的形成 由于河源软饮料产业目前缺乏内生的吸引力,很难通过自身力量去形成上规模的产业集群,因此河源软饮料产业集群的形成需要依托于政府强大的支持和投入。王缉慈和波特等学者提出的产业集群形成中,政府的职能应是创造良好经营环境和制度,以及营造创新环境鼓励企业创新实践。政府需要承担“权威者”的角色为集群解决各种外部性问题,例如产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园区内卫生和安全环境治理等。在集群最初建立时,政府可以多参与集群的产业规划、园区建设和治理,甚至同企业和协会合作为集群引入人才,投入资金创建产业园区。当集群发展较为成熟时,政府可以一步步退出,由管理和规划之手转为监督之手,给予集群更加自由和宽松的环境,让市场来占据引领集群发展的主导地位。 (1)商业政策方面。政府应当推进建立河源软饮料产业园区,制定改善企业经营环境的政策,如财税政策、竞争政策、教育政策、环境政策、地区政策等。具体包括:吸引软饮料相关企业进驻园区,加强竞争的同时也增强了创新,还需在引入外地企业时,在招商引资上制定出优惠的税率政策,吸引大规模企业驻扎,提升本地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意识;降低或取消政府服务费,简化行政管理程序,提高集群内企业的创立和运营效率;政府可以扮演一位高要求的客户,帮助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发展竞争优势。政府各部门在其日常性支出中,可以通过采购等方式表示出对河源软饮料企业的支持,但是这种支持必须在本地软饮料产品品质过硬的基础上,政府不应当盲目地支持本地企业,而是要严格甄选,坚决剔除不合格产品进入政府采购目录,由此既可以鼓励本地软饮料企业加强研发和严格生产,又可以给予优秀的企业以回报。在制定和实施政策的同时,政府要能够保持适应市场条件变化的灵活性,及时评估和改进政策,以消除政府阻碍集群发展过程的因素,消除与集群不匹配的政府行为,以促进集群发展和不断升级。 (2)公共物品方面。现如今实体企业已经无法脱离互联网独立发展,因此政府应帮助软饮料产业集群大力推动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构建企业与市场、其他各关联组织沟通的信息网络,形成与产业集群发展相适应的物流体系和供应链系统;积极探索金融体制改革,降低融资成本,改善融资服务;鼓励发展各类中介组织;加强产业园区内公共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为集群的发展提供共享的硬件资源。 4.2 政府加大力度推介“河源饮品” (1)战略层面。第一,政府应当将软饮料区域品牌建设列入区域经济发展的宏伟蓝图,从根源上重视软饮料区域品牌建设,从制度层面激励各层级各部门舍得投入资源建设区域品牌。第二,政府应当制定完善的质量管控政策和有利于为区域品牌做贡献的奖惩机制。第三,政府还应当努力挖掘地方特色和历史文化,主动加强文化界和产业企业领域的协调合作,将客家文化和河源特色融入软饮料产业区域品牌的建设中,这样“河源饮品”这一区域品牌的内涵才足以支撑其美誉度和吸引力。 (2)实施层面。本地政府可以借鉴一些成功的区域品牌所在地的政府举措,协助软饮料产业协会举办一些全省或全国规模的展览会、订货会或者大型路演活动等;安排专项资金开展区域品牌建设,投入资金和人力在全国性媒体上宣传推广“河源饮品”这一地域品牌;成立专门的河源软饮料产业管理委员会,加强质量管控,制定行业法规,帮助河源软饮料企业提升自我,打开“河源饮品”知名度。 5 结 论 除了协助作用之外,政府更应该做好本职工作——监督管控,严把产品质量关,绝不允许质量不合格的次品和不符合国家国际标准的商品从流水线进入仓库,只有这样,企业品牌也好,区域品牌也好,才有根本依托。行业协会是管理和协调产业集群内企业的一种很好的组织形式,政府之外,协会也要做好监督、协助和协调工作,制定相关守则来约束集群内企业,灵活调解企业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等。高校和科研机构可以与企业合作,研发软饮料新产品、探究新的生产工艺和流程,也可以为软饮料企业输送专业人才,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和管理方法等。总之,除了政府对软饮料产业的重视之外,企业、行业、高校和科研单位等应当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河源软饮料这一区域品牌。 参考文献: [1]Porter M.E..Clusters and the New Economics of Competition[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8(76). [2]孙丽辉,毕楠,李阳,等.国外区域品牌化理论研究进展探析[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9,31(2):40-49. [3]夏曾玉,谢健.区域品牌建设探讨——温州案例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3(10):43-48. [4]魏守华,石碧华.论企业集群的竞争优势[J].中国工业经济,2002(1):21-25. [5]涂山峰,曹休宁.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品牌与区域经济增长[J].中国软科学,2005(12):111-115. [6]胡大立,谌飞龙,吴群.区域品牌机理与构建分析[J].产经评论,2005(4):29-32. [7]熊爱华,汪波.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品牌形成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84-89. [8]王缉慈.关于发展创新型产业集群的政策建议[J].经济地理,2004,24(4):433-436.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