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如何对标西安郑州国际空港打造徐州枢纽经济与门户经济增长极 |
范文 | 顾珺上 官敬芝 裴超辉 汪兆华 刘艳 [摘 要]陕西、河南两省近年来发展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步伐不断加快,成果日益凸显,研究并总结这些内陆省市的先行示范及塑造的城市经济发展新模式将为徐州市乃至江苏省大力推进创新、发展经济提供很好的思路和借鉴。徐州是重要枢纽城市,具有发展枢纽经济和门户经济的先天优势。徐州观音国际机场作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空港,是徐州沟通南北、联系东西的综合立体交通枢纽的重要一环,在徐州乃至淮海经济区发展中占据重要位置。对标西安、郑州国际空港发展模式,借鉴其先进经验,对于徐州市建设临空经济示范区,发展临空经济,打造徐州乃至淮海经济区枢纽经济、门户经济增长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枢纽经济;门户经济;临空经济 [DOI]10.13939/j.cnki.zgsc.2020.24.004 2018年4月28日,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在全省党委中心组学习会上深刻阐述江苏解放思想的主要方面和重点领域时首次提到要发展“枢纽经济”,建议江苏发展枢纽经济应该加大对交通建设的有效投入,选择重要节点城市,做好城市功能定位,比如南京和徐州等具有综合交通枢纽地位的城市。娄书记的指示为徐州发展枢纽经济指明了方向。 徐州作为“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会点,既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节点城市,又是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徐州的快速发展对带动引领淮海经济区并辐射周边具有重要作用。徐州交通发达,素有“五省通衢”之称,是具有综合交通枢纽地位的城市,具有发展枢纽经济和门户经济的先天优势。在徐州发展枢纽经济门户经济绝不可忽视临空经济这一经济形式的巨大潜力,据国际民航组织相关研究表明,民航运输业每100万名旅客可为当地创造1.3亿美元的经济效益,带动或者间接提供就业岗位4700个,同时民航运输业巨大的基础设施投资亦将对区域经济直接产生拉动作用。 对标、借鉴西安郑州国际空港发展的成功经验,对于推进徐州航空业和临空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极具有重要意义,对实现淮海经济区的科学化可持续发展,带动徐州地区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突出差异化发展特色,增强徐州作为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的经济发展能力具有一定参考作用。 1 西安郑州国际空港枢纽经济门户经济发展状况及评价 枢纽经济是近年来对于依托交通枢纽型或“互联网+”交通枢纽型的新经济模式的概括,是一种因处于枢纽地位而产生发展、具有通道特点、流通性质的开放型经济模式,是一种突破了服务业范畴,包含交通、建筑、物流、金融、制造等行业相互融合渗透的经济模式。枢纽城市由于交通的便利从时间意义上实际缩短了与其他城市的地理距离,为商品、物资、资金、信息、人才、技术等流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因此将对上述因素产生吸引力,可以像一个巨大的磁极吸引上述因素聚集,同时其本身的发展也将对周边形成强大辐射效应,促进周边地区经济、社会的繁荣昌盛。因此,对枢纽经济是一种充分利用地理枢纽或交通枢纽吸引资金、人才、技术和信息等各类要素向枢纽地区聚集,实现相关产业快速发展壮大并产生多种经济辐射效应的经济模式。 门户经济是利用开放的窗口、门户发展经济的一种新经济模式。其实质是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通过对外部产生吸引力和辐射力,从而对门户腹地经济产生促进和牵引作用的经济模式,门户经济往往成为腹地经济开放的窗口,承担区域带动并辐射腹地的经济门户职能。临空经济是基于民航快速运输优势,围绕机场的运输行为而产生的相关航空运输产业及其配套产业和辅助产业的新型经济形式,是一种兼具枢纽经济和门户经济特点的新型经济形式。 由于枢纽经济和门户经济都具有鲜明的聚集性和辐射性特点,将对地区经济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临空经济作为兼具枢纽经济和门户经济特征的新型经济形式,易于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近年来,陕西、河南两省率先提出发展枢纽经济和门户经济并率先在一些区域进行尝试。2016年河南郑州提出要加快建设国际性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和一批地区性枢纽,实现打造枢纽、利用枢纽、发展枢纽经济的发展思路,2017年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枢纽经济。2018年1月陕西省政府工作报告将发展“三个经济”(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列为重点工作予以部署。河南、陕西两省发展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步伐不断加快,两省在发展过程中不约而同地将发展临空经济作为突破口和发力点,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研究总结两省在发展临空经济的先行示范及塑造的经济发展新模式将对徐州市打造枢纽经济、门户经济发展增长极提供很好的思路和借鉴。 1.1 西安国际空港建设经验 西安市位于中国大陆地理中心,历史悠久,是我国“四大古都”之一,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地处关中平原,地理位置优越。西安国际空港即咸阳国际机场,位于陕西省省会西安市西北,距离西安市中心47千米,机场建于1991年,现有两条4F级跑道 机场飞行区等级用一个数字和一个字母编码表示,第一位数字表示飞行场地跑道长度,第二位字母表示飞机最大翼展和最大轮距宽度,其中4表示跑道长度1800米以上,F表示飞机最大翼展65~80米,主起落架外轮间距14~16米。,可满足世界上载客量最大的空中客机A380四发远程宽体超大客机起降,拥有127个停机位和2.5万平方米的货运区,三座航站楼总面积达35万平方米,综合交通枢纽面积达8万平方米,此外还有1.2万平方米的集中商业区,是西北地区最大的航空交通枢纽,也是国内第八大机场。近年来,随着陕西省大力发展“三个经济”的工作不断深入推进,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发展迅速,年客运吞吐量从2015年的3297万人次增至2018年的4465万人次,货邮吞吐量从2015年的23.38万吨增至2018年的31.26萬吨,较好地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其主要的做法有以下三点。 1.1.1 提升西咸新区空港新城站位,推进空港型自贸区建设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具有“承接东西,联结南北”的区位优势,与中东部空港和西南地区空港相比较,具有距离中亚地区运输距离短、飞行时间少、飞行成本低的优势,与西北空港相比较,具有联通东北、西南、辐射内地的区位优势,是中国民航局规划建设的八大区域性枢纽机场之一,目前机场已与65家航空公司建立航空业务往来,开通航线355条,国际及港澳台航线达74条,连通32个国家(地区)、60个枢纽和著名旅游城市,航线覆盖“一带一路” 33个城市、16个沿线国家,初步构建起“丝路贯通、欧美直达、五洲相连”的国际航空网络,是陕西对外开放、走向世界的空中走廊,据权威机构评估,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国内航线通达率位居全国第一,成为全国第七个单日航班起降突破千架次的机场。 2011年作为陕西建设“大西安”的抓手,依托西安咸阳国际机场、面积达146平方千米的空港新城——西咸新区成立,2012年三星电子高端存储芯片项目落户西安,2014年5月,西咸新区空港新城被中国民航局批复为国家航空试验区,这是我国设立的首个以建设航空大都市为目标的实验区。2016年8月党中央、国务院批准设立我国第三批自由贸易试验区 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指我国批准的在我方境内划定的并单方自主给予特殊优惠税收和监管政策的特定区域。,2017年4月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成立,西咸空港新城迎来了建设内地空港型自贸区、发展临空产业、建设航空枢纽的新机遇。2018年西安获批西北地区首个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打造国际一流航空枢纽工作不断推进,空港新城“临空+贸易+保税”的叠加优势不断整合放大。2018年12月,陕西省将西安临空经济示范区列为重点工作要求西安市、咸阳市、西咸新区制定临空经济示范区实施方案,根据规划,西安临空经济示范区与空港新城完全重合,目前示范区客运、货运能力不断提升,枢纽辐射功能逐渐凸显,示范区发展势头良好,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已成为陕西发展枢纽经济和门户经济的重要支撑。 1.1.2 加强基础工程建设、提升物流保障水平,推进航空货运枢纽建设 随着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航空枢纽建设的不断推进,西安国际空港迎来了航空货运发展的新机遇,空港新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进程,推进西安咸阳北环线建设,通过与关中大环线的联通实现与陕西“米”字形高速公路网和“大十字”形铁路联网,使空港成为辐射全国的陆空交通的重要枢纽节点;对内推进空港新城主环线和场站道路通行能力,通过“多式联运” 多式联运是指依托两种及两种以上运输方式的高效衔接,将货物以不变的运载单元从指定接管地点方便快捷地转运至指定交付地点的联合运输方式实现空铁联运、空陆联运的零距离换装、无缝隙衔接;为适应未来货物吞吐量大幅度增长的局面,针对货运仓储面积偏小的问题,空港新城优化布局,加快航空货运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货运新区总体规划占地2300亩,空港物流园区建设推进迅速,货站一期扩容工程已完成,保障能力提升30万吨。加大引进大型物流企业落户空港工作力度,2012年4月,占地126亩,投资约3亿元的圆通速递西北转运中心落户物流园区,2013年4月,占地440亩投资5.6亿元的普洛斯物流园落户园区,联邦快递、顺风速递等行业龙头企业和德国德莎、康捷空(美国)全球物流等国际大型物流企业也纷纷入驻。创新运输管理模式,加大交通监控、智能管理道路资源系统资金投入,提高智能交通管理水平,通过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便捷的交通网络吸引更多知名物流企业入驻空港物流园区,同时对中小型物流企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提供便利,开发物流服务项目,提供金融、报关、商检、保险、免税、信息等服务,结合网络市场实施“互联网+物流”行动计划,多措并举,西安空港西北地区货运中心地位基本确立。 1.1.3 推进“一平台两驱动”核心建设,临空经济助力陕西经济腾飞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空港新城在进行产业规划时对主导产业进行了考察论证,最终决定以飞机维修和半导体照明这一极具发展潜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龙头带动临空经济产业健康发展。2013年3月,空港新城西部飞机维修基地产业规划评审通过,东航、南航、新泰、天元等飞机维修项目相继汇聚空港新城。以富立LED电子产业基地和电子城·空港科技产业创新示范园为代表的项目纷纷落地,临空产业乘势而起。依托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建设的西咸空港保税物流园区凭借机场陕西省唯一一类口岸的政策优势将提供国际口岸、保税仓储、保税物流、保税加工等功能和国际中转、国际快递、物流增值、国际贸易、国际商务等增值服务作为服务重点,将保税物流园区打造成发展临空经济和航空物流业、促进航空产业集群发展、带动区域外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平台,至此,以飞机维修和LED产业为核心的两大核心驱动产业和以保税物流园区为支撑平台的临空经济产业建设初具规模,同时吸引其他产业逐步向园区聚集,初步形成航空物流、总部经济、航空维修、文化创意等产业聚集发展的良好格局。 1.2 郑州国际空港建设经验 郑州国际空港又称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位于郑州市东南,距市区25千米,占地1.6万亩,1997年8月建成通航,2015年12月二期工程建成投入使用,擁有4E和4F级 4E、4F为机场飞行区等级编码,其中4表示跑道长度1800米以上,E表示飞机最大翼展52~60米,主起落架外轮间距9~14米,F表示飞机最大翼展65~80米,主起落架外轮间距14~16米。两条跑道,其中4F级跑道长达3600米,是中部地区首个拥有双航站楼双跑道的机场,T1、T2两个航站楼总面积达62万平方米,有149个客机停机位和9个货机停机位,拥有华中地区级别最高的飞机检修基地,建设有信息指挥中心、航空配餐中心、货运站、动力中心、综合交通换乘中心及其他辅助配套设施,从高铁郑州东站有城际高铁直达机场航站楼,运行时间不到20分钟,机场保障能力可达年旅客吞吐量4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70万吨,是我国重要的干线机场。 为弥补郑州综合交通枢纽和由于地处内陆而造成的与世界经济联通的短板,河南大力发展航空业,2013年3月,随着国务院批复《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2013—2015)》,我国第一个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在郑州落地。经过几年的探索,航空港建设和临空经济发展成绩显著,其做法及创新主要有以下三点。 1.2.1 依托推进国际空港建设,打造综合交通大枢纽 郑州地处中原,在国家实施经济转型升级和中部崛起战略的大环境下,处于沿海发达地区和较落后的中西部地区的结合部,是经济发展自东向西推进的过渡地带,区位优势明显,具有铁路和公路的传统交通优势,是京广、陇海两大铁路的交汇点,加之“米字形”高速铁路网和“两环多放射”高速公路网的不断建设完善,综合交通枢纽规模不断扩大。2016年年底,随着以郑州空港为核心的覆盖亚洲、欧洲、美洲的枢纽航线的基本形成,打破了河南省无“边”无“海”的地缘困局,郑州航空港也成为“航空+高铁+城际铁路+高速公路”多种交通枢纽为一体的综合中心枢纽。截至2017年年底,新郑国际机场已开通客货运航线196条,其中国际客运航线25条,国内客运航线137条,国际货运航线30条,国内货运航线4条,货运通航城市37个,其中国际地区27个,拥有食用水生动物、鲜活水产品、冰鲜水产品、肉类、澳牛和水果六个进口指定口岸,旅客吞吐量从设立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前2012年的1167.4万人次,经过六年的发展,2018年旅客吞吐量达2733万人次,实现了飞跃式发展,成为中部地区融入“一带一路”的重要开放门户和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助推器。郑州建设“大枢纽”的总体发展思路基本实现。 1.2.2 依托航空物流快速增长,打造区域中心大物流 根据新郑国际机场过去几年发展速度以及未来产业规模预测,今后一段时间内郑州航空港旅客和货运依然会保持较高速度的增长,航空物流逐步扩大。新郑国际机场已成为卢森堡航空公司全球第二大枢纽机场,因此郑州市政府以发展的眼光做好航空港区规划,计划在二十年内以机场为中心建成国内货运集散区域性中心,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航空物流枢纽,并在此基础上建设郑州空港物流园。目前已有中外运敦豪国际快递有限公司、丹马士环球物流有限公司等四十多家大型知名物流企业和苏宁云商华中区域枢纽、菜鸟网络科技公司中国智能骨干网和唯品会中部地区运营中心三十余个物流项目入驻园区,航空货运枢纽建设不断推进,初步形成了航空物流产业集群,货邮吞吐量呈显著增长态势,2007年新郑机场货邮吞吐量仅为6.37万吨,无全货运航线,2008年开通第一条全货运航线,货邮吞吐量增至8.58万吨,2012年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建设前开通全货运航线9条,年货邮吞吐量达15.12万吨,2013年开始建设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后,全货运航线增至23条,当年货邮吞吐量飙升至25.57万吨,到了2017年,货邮吞吐量达50.3万吨,2018年货邮吞吐量达51.5万吨,增幅明显。2018年11月23日,国务院《关于支持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化改革创新若干措施的通知》指出,支持郑州国际空港利用第五航权 第五航权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航空公司在经营某条国际航线时获得在中途第三国载客、货的许可,因此第五航权被誉为“最具有经济实质意义”的航权。允许国外航空公司承载经郑州至第三国的客货业务。因为可利用航权增多而造成客货运网络进一步发展,影响力也逐步增大,随着航空港多式联运不断发展和实施多枢纽无缝对接的建设深入推进,郑州国际空港枢纽地位将更加凸显,有望成为全球航空的 “中转站”,郑州新郑国际机场通过不断提升“网络通达性、通关便利性、保障基础性”三大核心竞争力,不断推进航空枢纽建设,至此郑州国际空港区域中心大物流格局基本确立。 1.2.3 依托临空产业结构特点,打造临空经济大产业 由于受机场空间资源的限制,临空产业表现出较强的航空偏好性质,如航空服务业、航空物流业、航空制造业、高端制造业和精密机械、生物医药以及现代金融服务、国际会展等对运输时效性要求较高的行业,这些行业或依赖航空业生存或利用航空业快捷便利的条件发展,具有较强的指向性。郑州国际空港前身是2010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综合保税区是设立在内陆地区的具有保税港区功能的、可以发展国际中转、配送、采购、转口贸易和出口加工的、集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区、港口功能为一体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2012年国务院提出以郑州空港为主体,以新郑综合保税区和相关产业园区为载体,建设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实验区在成立之初就确定了产业发展方向,即突出空港优势特色,着重发展航空物流业、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这三大主导产业。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借助富士康项目发展航空物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精密仪器、生物医药和商贸会展产业集聚加快,大数据、云计算、跨境电子商务等新业态发展迅速,以富士康产业集群为龙头的智能终端产业发展异军突起,现代服务业发展平稳,已有中国(郑州)国际商品交易中心、中国郑州翰港进口(免税)商品博览中心、绿地会展城、兴瑞大宗商品供应链产业园等几十家项目签约入驻,临空经济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 1.3 西安、郑州国际空港建设经验的相同点 西安、郑州均为国家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西安、郑州两地在发展枢纽经济门户经济过程中依托国际空港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临空经济已成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增长极。两地在发展中有一些共性的重要做法,汲取两地成功发展经验对于打造徐州市经济增长极,推动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分析两地依托国际空港发展枢纽经济和门户经济所采取有效措施的相同点主要有三个方面:①科学规划,以建设空港新城推动机场航空枢纽功能实现。②以打造航空物流中心、发展航空物流业作为推进抓手。③聚集临空经济偏好型行业,实现可持续高效发展。 2 徐州發展临空经济的意见建议 徐州经济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一带一路”倡议上的重要节点城市,也是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徐州的快速发展对带动引领淮海经济区并辐射周边具有重要作用。徐州交通发达,是具有综合交通枢纽地位的城市,具有发展枢纽经济和门户经济的先天优势。 2.1 观音机场基本情况 徐州观音国际机场是我市重要的基础设施和对外开放航空口岸,也是淮海经济区的中心机场,于1995年开工建设,1997年11月通航,位于徐州市东南方向睢宁县双沟镇,距离市中心40千米,占地3800亩,航站楼面积2.4万平方米,跑道长3400米,停机坪6.3万平方米,具备全天候开放能力,目前保障15家客货运航空公司在本场经营,引进祥鹏航空、桂林航空3架驻场飞机,开通了日本大阪、泰国曼谷、越南芽庄、柬埔寨暹粒、新加坡、中国香港、中国台北7条国际(地区)航线和广州、昆明、成都、深圳等26条国内航线,开通韩国全货机货运航线,开放食用水生动物、水果、冰鲜水产品等指定口岸。2018年观音国际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252万人次,同比增幅31.4%,全国排位由2017年的59位提升至54位,货邮吞吐量由2017年的9232.9吨提升至10065.7吨,同比增速9%,发展势头较好。 近年来,随着江苏经济快速发展,民航业务量上升迅速,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民航业发展初具规模,但与民航发达省份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为实现科学布局,发挥整体优势,推动江苏省航空运输业高质量发展,江苏省委省政府决定组建东部机场集团,依托南京禄口国际机场整合全省机场资源,按照省市共建的原则授让徐州、常州、淮安、盐城、扬泰、连云港6家机场公司部分股权,这6家公司成为集团控股的子公司,集团于2018年9月15日正式挂牌,观音国际机场迎来了发展新机遇。 2.2 西安郑州国际空港发展经验的启示 对标西安、郑州国际空港发展经验,我市在发展临空经济、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极方面可采取以下方法并逐步推进。 2.2.1 完善基础设施、推进空港新城建设、提高机场航空枢纽功能 徐州作为枢纽城市在航空运输方面距离枢纽空港还有较大差距,差距就是短板,但同时意味着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徐州公路枢纽、铁路枢纽间尤其是与航空枢纽间的联通方式尚需完善。观音国际机场距离市区直线距离大约40千米,目前仅有一条高速(G2513淮徐高速徐州至机场段)、一条收费国道(104国道)相连,旅客乘机交通由机场大巴承担,目前已有6条市区线路,为解决周边县区群众乘机需要,机场还在周边县区及部分外省城市设立机场候机楼,但无论发车频率还是行车路线上均不完善,尚需改进。此外很多市民乘机选择自驾车,可是机场停车位有限,常常一位难求。机场亦无铁路专用线,货邮均需靠公路运输。这些基础设施建设短板直接限制了机场航空枢纽功能的实现。虽然近年来机场客货吞吐量有了较大的提升,但还存在航线网络化偏低,航线偏少、空港物流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完善机场枢纽功能是西安、郑州两地空港发展的成功经验,值得学习借鉴。无论是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还是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均拥有高速便捷的交通网络。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空港新城规划合理,道路畅通,市区驾车去机场快捷便利,机场至市区的地铁已在建设中;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亦有专用的机场高速,陆路交通快捷便利,从郑州高铁站亦有城际铁路直通机场航站楼,机场已与市区地铁线路实现无缝对接,这些便利条件极大方便了客户的需求,吸引更多的客户选择快捷便利的航空交通,提升了机场航空枢纽功能。 因此,徐州应学习两地建设航空城的成功经验,把打造区域航空枢纽作为机场的发展方向,提高站位,统一规划,首先加大机场与其他交通方式互通互联的便利程度,设计规划好空港新城的建设蓝图,以建设机场快速通道为抓手,在提升机场交通便捷度的同时逐步推进空港新城工业园区道路建设,吸引航空偏好型企业入驻;推进机场客运轻轨和货运铁路专线建设,实现航空、铁路运输的无缝对接,通过“多式联运”使机场成为名副其实的航空枢纽。 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将直接带动建筑、建材等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较多的就业机会,同时有效提升机场周边宜居条件,吸引航空服务企业、人员入住,有效降低机场运营成本,直接对地区经济产生较大的推动作用。 2.2.2 建设对外开放门户,推进航空大物流产业发展 西安郑州两地空港建设过程中均选择航空物流业作为直接提升机场业绩的突破口,便捷的物流服务是两地机场航空货邮量提升的基本保障,2018年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货邮吞吐量达31.3万吨,比上年度增加5.3万吨,同比增速20.3%;郑州新郑国际机场货邮吞吐量51.5万吨,比上年度增加1.2万吨,同比增速2.4%;相比之下,徐州观音国际机场货邮吞吐量同比增速虽然达到9.0%,但货邮吞吐量才刚刚突破万吨大关,仅为10065.7吨,差距巨大。 机场作为徐州对外开放口岸应利用加入东部机场集团的契机,借助集团优势开辟国际航线,在现有韩国全货机货运航线的基础上积极调研,争取开通新的全货机货运航线,提高对外开放的程度,积极申创国际快件监管中心,打造航空快件集散中心,推进淮海经济区航空物流中心建设。不仅要走出去,更要引进来,走出去的不能仅是旅游、消费,还应有产品、技术的出口,通过这个窗口把徐州推向世界,引进来的不仅有旅游、观光,还应有外企资金和技术,要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通过设立保税区、自贸区加大对外向型经济外向型经济又称出口主导型经济,是一种依靠优先发展出口产品生产,积极走向国际市场,参加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来带动经济发展的经济类型。的吸引力。 徐州观音国际机场应聚焦航空货运这一发展短板,吸取西安郑州两地机场规划建设航空物流园区的成功经验,规避其不足,使观音国际机场航空物流园区建设更加合理。要争取引进国际大型物流企业入驻航空物流园区,甚至在园区规划建设时可考虑通过BOT模式让大型物流企业参与,引进的企业可利用其成熟的经营网络和先进的管理经验直接带动机场物流业务的增加和发展,在BOT模式下企业将取得物流项目的建设权和一段时间的经营权,这种建设方式将为机场节约大量基础设施投资,使机场规避投资风险,同时由于机场垄断地位和业务的特殊性,机场还可收取投资企业的机场营运权费。这一模式在香港国际机场建设时得以成功运用,并作为业界标准得到航空物流业的认可。 2.2.3 科学规划空港新城产业结构,推进周边经济协调快速发展 从世界和国内一些发达城市看,随着航空业的发展和航空城的建设,最终会形成一个以机场为中心的航空都市。因此在规划空港新城建设时应首先考虑航空偏好型产业的入驻,对于航空制造业、航空维修业、飞行员培养、空港服务业、精密儀器、生物医药、高端制造业、信息技术产业、数字创意产业、健康保健、汽车零部件生产等产业予以优先考虑并合理规划布局,加大水、电、燃气等生活保障基础设施完善,按照产业规模及入住人口数量做好商贸、服务、生活保障设施的规划建设。在近期规划中可利用机场便利的交通发展黄河风光观光旅游、垂钓、生态农业体验采摘等产业,中远期规划中要考虑到国际会展、金融财贸服务、IT产业、物流急送等产业的发展,确保航空城建设布局合理科学,发展平稳有序。 参考文献: [1]曹允春. 临空经济——速度经济时代的增长空间[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2]胡容洁. 中国空港与城市经济发展有效性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 [3]邓海超. 机场地区“港、产、城”综合开发模式研究[D].天津:中国民航大学,2015. [4]王丽丽. 郑州空港经济区发展战略研究[D].武汉:武汉工程大学,2015. [5]王曼曼. 临空经济区“港产城”协同发展机理及评价研究[D].天津:中国民航大学,2018. [6]曹允春.从“三个经济”中看陕西[J].西部大开发,2018(5):71-72.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