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新冠疫情期间LPR报价变动原因及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探析 |
范文 | 曹嘉琪 [摘 要]2020年年初,国内新冠肺炎疫情暴发,2月至4月,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发布3期LPR利率报价,反映出央行引导商业银行让利实体经济的政策方向。文章首先阐述了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新形成机制的特点;其次主要分析新冠肺炎疫情期间LPR报价的变动原因,以及这些变动对商业银行在净利差空间、同业竞争和风险偏好方面的影响;最后对以上论述进行总结。 [关键词]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商业银行 [DOI]10.13939/j.cnki.zgsc.2020.35.046 LPR集中报价和发布机制自2013年10月25日起由人民银行宣布建立,自建立后该指标一直保持在4.31%,商业银行信贷产品定价市场化程度仍然不高。为促进贷款利率市场化改革,2019年8月17日,人民银行颁布《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19〕第15号》,决定改革完善LPR形成机制,并于同月20日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了LPR改革后的首次报价。截至2020年4月20日,已公布9期LPR利率,其中1年期LPR利率共下调4次,5年期以上LPR利率共下调3次。根据4月LPR报价显示,一年期LPR历史上第一次低于4%。 1 LPR新形成机制的特点 1.1 新的报价原则 新的形成方式確定为“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加点”,将LPR利率报价直接与1年期中期借贷便利(Medium-term Lending Facility,MLF)挂钩使得贷款利率传导机制从“政策利率—贷款基准利率—贷款利率”变为“政策利率(MLF 利率)—LPR利率—贷款利率”,淡化了贷款基准利率的作用,进一步推进了贷款利率市场化进程。人民银行可以通过调整MLF利率间接影响LPR利率,使LPR利率的形成过程具有较强弹性。 1.2 新的期限品种 LPR新形成机制在一年期贷款利率品种的基础上新增了5年期以上贷款利率品种,进一步引导银行对长期贷款(如住房抵押贷款等)进行市场化利率定价,完善了LPR结构。 1.3 新的报价行 新LPR报价机制将报价行由原来的10家银行扩大到18家,使LPR利率的定价更具有普遍代表性。一般而言,中小银行的贷款利率报价会明显高于大型银行利率报价,此次改革更加全面地参考了整个银行业不同风险偏好银行的定价水平,将有利于推进中小银行贷款利率定价市场化进程[1]。 1.4 新的报价频率 LPR报价频率不再是每日一次,改为了每月一次。考虑到贷款利率市场化后报价的稳定性,但同时也应该看到这会使短期内的市场利率波动情况无法及时通过LPR利率定价有效反映出来。 2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LPR变动原因分析 当前各国经济普遍处于降息周期,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也加大,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更加突出。在当前形势下,央行积极主动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同时LPR新形成机制将政策利率与贷款利率连接起来,使政策利率有效地传达到信贷市场。2019年8月LPR新报价机制形成后,LPR利率整体呈现持续下行趋势。 2020年2月20日,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了第7期的LPR利率,这是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后首次对LPR进行调整。与1月相比,1年期LPR利率下行10个BP到4.05%,5年期以上LPR利率下行5个BP到4.75%。此前,人民银行公布2月1年期MLF操作的中标利率为3.15%,1月为3.25%,下行了10个基点,已释放出引导银行让利实体经济,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信号,因此2月LPR的调整在预期之内。 2020年3月20日,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发布了新一期的LPR利率报价,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均与上月持平,分别为4.05%和4.75%。3月16日,央行例行开展MLF操作,中标利率仍为3.15%,与2月持平,说明LPR报价的主要参考基础没有发生变化[2]。一方面是因为LPR价格机制有一个传导过程;另一方面是3月国内疫情状况得到有效控制。企业有序复工复产,加上央行陆续释放了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和对股份制银行的定向降准等一系列提高流动性的因素,央行不急于通过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刺激经济增长。 2020年4月20日,根据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报告显示,1年期LPR下降20个BP至3.85%,5年期以上LPR下降10个BP至4.65%。这是自实施LPR新形成机制以来,两个期限的LPR单月最大降幅。4月15日,央行开展1000亿元1年期MLF操作,中标利率为2.95%,与上期相比下调了20个基点,这为LPR利率的进一步下调创造了条件。此次LPR下降有两个值得注意的地方:一是1年期LPR首次低于4%,这说明受新冠疫肺炎情期间央行加强引导商业银行降低贷款利率的力度,助力中小企业恢复生产;二是LPR值出现非对称下降,1年期LPR下降幅度大于5年期以上LPR下降幅度,说明此次下调LPR的目的重在支持实体经济恢复生产,而保持房地产市场的稳定性。 3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LPR变动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3.1 净利差空间进一步收窄,盈利能力下降 存贷款息差收入是大多数商业银行营业收入的主要来源。LPR新形成机制形成后,贷款利率市场化程度加强,而存款利率仍然依据央行给出的存款基准利率制定,这就对商业银行自身的资产负债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为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帮助企业复工复产,LPR在政策引导下整体呈现下行趋势,这使得以LPR为基础的银行贷款利率下降。同时,从现实情况看存款基准利率下降的空间并不大:一方面是由于新冠肺炎疫情期间CPI值下降幅度没有预期的大;另一方面是因为一季度存款大幅上升,总共增加8万亿元[3]。整体来看,存贷息差下降使得商业银行盈利空间被压缩。 3.2 同业竞争加剧,加快中小银行优胜劣汰 LPR是商业银行为其最优质的客户对象提供的贷款利率定价,因此优质客户的议价能力较强,这就对商业银行的自主定价能力与资产负债管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也使得银行间的竞争会比按照贷款基准利率定价时更加激烈。大多数情况下中小银行的利率报价会明显高于大型银行利率报价,这使得中小银行在争夺谈判能力强的大客户时处于劣势。 此外,中小银行的贷款客户对象中小企业占大多数,而疫情期间中小企业复工复产的难度较大型企业更大,因此贷款可能会出现一定数量的逾期并形成不良[4]。再加上中小银行自身存在不良贷款处置能力薄弱等问题,短期内中小银行营业收入可能会下降得更多,不良贷款率也会上升得更快,使得银行经营风险增加,加速中小银行优胜劣汰的进程。 3.3 重塑商业银行风险偏好,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商业银行是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的金融企业,新冠肺炎疫情期间LPR大幅下降压缩了商业银行盈利空间,也进一步降低了信贷交易的风险溢价空间。 同时,随着疫情期间不良贷款率的小幅上升,也加剧了银行对信用风险的担忧,这有可能抑制出于安全性考虑的银行的信贷投放意愿。因此银行在创新风险管理工具的同时应积极主动发展互联网金融服务业务,增加利润空间。 4 结语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LPR利率对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定价起到了有效的引导作用,使中小企业融资成本降低,复工复产得到资金支持。同时疫情期间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央行实行积极的货币政策,商业银行也必须认识到伴随LPR不断下降,银行让利实体给银行业带来的挑战,做到最大限度实现风险和收益的平衡,保证银行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范思立.LPR报价改革是利率市场化的权衡选择[N].中国经济时报,2019-08-22(4). [2]李国辉.3月份LPR报价为何没有下降[N].金融时报,2020-03-23(1). [3]刘柯.1年期LPR降至3.85%利差縮小银行或难继续“躺赢”[N].金融投资报,2020-04-21(1). [4]中国人民银行宜昌市中心支行课题组,彭庆超.新冠肺炎疫情对银行业的影响分析——基于湖北宜昌市的调查[J].武汉金融,2020(3):85-88.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