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江苏省徐州市:争当全国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排头兵”
范文

    徐州是江苏省唯一肩负老工业城市振兴和资源型城市转型双重任务的地区。去年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徐州重要指示为激励和指引,徐州市坚定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壮大实体经济,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旋律,以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和创建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为主抓手,持续推进产业、生态、城市“三大转型”,地区生产总值2018年达到6755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526亿元,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平稳向好、稳中有进,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新旧动能加速转换,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创造了一批全面振兴转型的典型经验。

    2018年底,总书记视察徐州一周年之际,全国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暨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经验交流现场会在徐州召开;2019年5月,徐州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的真抓实干成效明显老工业城市称号。去年以来,徐州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取得了更加明显的工作成效:

    一是勇挑重担,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更有力。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要指示定向领航,制定实施了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支持徐工集团做大做强等10个方面工作意见,明确了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坚决落实国务院有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好三大攻坚战等工作部署,全年降低实体经济成本90亿元,实施补短板工程126项,“不见面”审批、“证照分离”改革走在全省前列。以“众志成城齐攻坚、不信蓝天唤不回”的决心打好蓝天保卫战,坚决抓好国务院环保督查“回头看”整改落实,完成“散乱污”企业整治5257家,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减排量超额完成省定任务,空气质量改善幅度全省最大。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决心,强力推进老工业基地钢铁、焦化、水泥、热电四大行业布局优化调整,实现非电行业减煤超过1000万吨,全面完成80万吨钢铁去产能任务。

    二是解放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开好局。徐州市委、市政府牢固将新发展理念内化为全市干部群众内心的信仰和追求,真正将发展做实、质量做优。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牢固树立“工业立市、产业强市”导向,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全力建设区域性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服务业高地“一中心一基地一高地”,着力构建“6+6”先进制造业体系和“333”现代服务业体系。2018年高端装备制造业产值增长32.9%,高耗能行业产值占比下降1.7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1.3个百分点。新旧发展动能有序转换。重大产业项目完成投资1100亿元,徐州综保区封关运作,数控机床产业园等平台载体加快建设;新增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全省领先;全市新獲批6家省级开发区(高新区);徐工集团跻身世界行业前6强、利润总额增长90%。中心城市地位更加突出。国务院批复《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明确徐州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地位,倡议召开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座谈会,商定“1+4”协同发展重点领域,引领资源连片地区和周边老工业城市协同加快发展;聚力打造淮海经济区经济、商贸物流、金融服务、科教文化“四个中心”。五级新型城镇体系加快构建,中心城区空间布局加速形成。全力提升中心城市集聚辐射能级,徐连高铁、徐宿淮盐高铁、城市轨道交通、淮海金融服务中心、淮海国际陆港等重大交通和功能性项目进展顺利;观音机场二期投入使用。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大力实施“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路更畅”“城更靓”五大行动计划,积极参与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筑牢全域生态安全屏障。完成23条规划区黑臭水体整治,国考、省考断面水质全部达标,实施采煤沉陷区治理4657亩,荣获全球年度唯一联合国人居环境奖。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坚持民生优先,每年兴办一批民生实事工程,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5%和9%,完成棚户区改造2346万平米,全市已有60万低收入人口实现脱贫,新增城镇就业13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5.6万人。

    三是突出特色,老工业基地各类试点基本实现全覆盖。2018年,徐州沛县、铜山区相继获批重点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试点,至此五个符合条件的县、区全部承担起国家相关试点任务,实现国家老工业基地和资源型城市专项试点全覆盖,贾汪区坚持走“生态+”的路子,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推动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现代服务业、生态旅游业发展迅速,结构效益指标增幅在全市县区板块中排名前列;潘安湖、凤鸣海等成为淮海经济区旅游热点,全年接待旅游人次突破1000万,实现综合收入21亿元,总书记视察的香包加工业快速发展。鼓楼区以建设老工业区搬迁改造示范工程为牵引,着力打好去能、赋能、聚能“三张牌”,稳妥实施圣戈班铸管等18家大中型工业企业搬迁,妥善做好职工安置、企业进区入园和腾挪土地再利用,利用老旧厂房积极发展“四新经济”和总部经济,吸引一批总部型、创新型企业入驻,实现了老工业区产业发展的“腾笼换凤”。成功创建省级高新区、获批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泉山区聚焦产城融合加快培育接续替代产业,依托省级开发区积极引进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精心打造以湿地保护为特色的九里湖生态修复工程,逐步将独立工矿区打造成为主城区产城融合发展的特色板块。沛县按照三年完成压煤村庄搬迁目标,以加快采煤沉陷区避险安置为抓手推动乡村振兴,制定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规划、搬迁安置专项规划等,全年重点推进避险搬迁项目7个,建设面积124.4万平方米,计划安置人口2.83万人;立足培育接续替代产业,积极发展光伏发电、新医药等产业,沛北经济开发区获批省级经济开发区。铜山区重点打造临港经济、循环经济、机电设备等特色产业转型平台载体,大力推进地矿融合发展,在全市率先完成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

    下一步,徐州将以国务院督查激励为动力,全力创建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聚焦做大做强实体经济,争做以装备制造、新能源等世界级产业集群为特色的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样板,争当国家老工业城市、资源型城市产业振兴转型“排头兵”“双典范”。

    (国家发展改革委供稿)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2 17: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