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新时代国家治理话语体系的创新和发展
范文

    夏旭晖

    摘 要:构建国家治理话语体系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必然要求,是增强国际话语权的内在要求,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要求。新时代国家治理话语体系的建构不是凭空设立的,也不是无中生有的,而是有着深刻的社会实践基础和特有的实践逻辑。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重要论述,创设了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视野宽广、格局宏大、意义非凡的理论议题,标志着我国国家治理话语体系的确立。十九大报告进一步从战略高度出发,全面總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治国理政的经验,立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首次明确提出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国家治理思想逻辑贯穿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新时代国家治理话语体系构建更为全面成熟,认识更为深刻系统,创新性延展性更为突出。

    关键词:新时代 国家治理 话语体系

    一、构建国家治理话语体系的内在动因

    (一)构建国家治理话语体系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必然要求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新的历史方位有新的要求新的任务。全面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制度体系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国家治理话语体系,引领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进。话语体系是反映时代精神发展综合形态和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思想表达体系,是现代中国国情和一定社会存在的深刻认知,体现了时代的呼声、人民的诉求、历史的召唤。每个国家所处的发展阶段面临的发展环境发展目标不同,因此国家治理语境也是不同的。只有创设符合本国国情的国家治理话语体系,才能适应新时代长期化制度化系统化的发展目标。

    (二)构建国家治理话语体系是增强国际话语权的内在要求

    国际话语权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话语体系是巩固国家软实力、增强国际话语权的必然要求,是传播中国之声、反映时代精神的表达形式,是描述当代社会发展鲜活的思想体系。国家治理是每个国家发展都涉及的热门话语,构建国家治理话语体系也是要掌握国家发展主动权、增强国际舆论话语权,同时巩固内部凝聚力、争取外部支持理解。当前,我国国家治理话语权的提升仍然面临诸多瓶颈制约,面对各种国际舆论扭曲、制度抹黑和道路偏见回应乏力,遇到西方媒体的无端指责只能被动应对,“有理说不清”“西强我弱”的话语格局还没有根本改变,污名化中国的言论时有发生,国家治理议题设置、舆论引导、叙述阐释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随着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中国威胁论”“中国霸权主义”“中国殖民主义”等言论甚嚣尘上,西方国家奉行“双重标准”“霸权主义”遏制中国的图谋更加暴露。

    中国不称霸,但也不能被剥夺正当的发展权和话语权。中国作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不能没有治国理政的自主权,不能没有国家治理的话语权,否则必然在世界政治格局中处于弱势地位。中国亟待谋划和建构与其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影响和地位相匹配的国家治理话语权。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深刻指出: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新形势,如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文化软实力、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发挥作用。只有构建独立自主具有本国特色符合本国国情的国家治理话语体系,贡献中国气质的治理方案,才能有效遏制西化图谋,抵制西方民主思潮的侵袭。

    (三)构建国家治理话语体系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要求

    治理的意义在于政府体制和市场体制的局限性和在若干领域中的政策失效。学界之所以提出治理概念,是源于社会资源配置中既看到了市场机制的失效,又看到了国家调控的失败。简单纯粹的市场机制无法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单纯依靠国家行政命令的手段也无法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因此学界始终有声音认为应该通过治理机制有效克服行政失效、社会失序、市场失灵。国家、政府、社会、市场之间的关系愈加微妙,更考验治国理政和宏观调控的智慧。“出现了重要的经济及社会新情况和与之相伴随的问题,这些问题再也不能简单的借助自上而下的国家计划或凭藉市场中介的无为而治方式寻求解决了。这种长期性变化反映了社会复杂性的极度加剧,而社会复杂性又来自一个日益全球化的社会里种种机构序列功能的不断分化——这又反过来导致不同系统跨越社会、空间和时间的距离而更加相互依存。”

    应该说,治理理论在全球范围内的兴起,首先源于西方语境,建构于西方国家的政府管理改革实践基础之上。上世纪90年代,“治理”一词成为更为流行的学理概念或学术话语。21世纪以来,“治理”则成为整个国际社会有主导意义的话语概念。然而,犹如硬币的两面,西方治理理论所要解决的问题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所面对的种种考验是截然不同的。西方市场经济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存在的问题也是不一样的。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是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深化改革,建设现代经济体系,使社会主义焕发更大活力,使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更加显现。当前,改革已经步入深水区,难啃的都是硬骨头,各种矛盾风险增多,挑战和机遇并存,利益格局深度调整,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哲学社会科学界更好发挥作用。构建我国国家治理话语体系是准确把握新时代国家治理的根本要求,是全面深化改革、释放市场活力、确保改革沿着正确方向行稳致远的重要准则。

    二、新时代国家治理话语体系的建构基础

    新时代国家治理话语体系的建构不是凭空设立的,也不是无中生有的,而是有着深刻的社会实践基础和特有的实践逻辑。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了中国现代化史上空前的辉煌成就,中国人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谱写了中国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新篇章。2018年跃升90万亿元的历史新台阶,经济质量有效提升,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科技实力显著增强,新兴动能快速成长。扶贫攻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成功解决了困扰中国社会数千年的温饱问题,现正全力冲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迅速崛起的中国,不仅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也成为国际舆论聚焦的热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提高治国理政水平,全面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迈向新高度。

    新时代国家治理话语体系的建构还具有丰富的理论基础。国内一批学者总结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取得的一系列成就,提出了基于治理和善治理论的分析框架,阐述了以中国为蓝本的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治理路径和改革思路,为构建合理的公权力行使范式,解决中国当前与未来面临的新问题奠定了厚实的理论基础。俞可平提出治理的理想目标是善治,即管理活动和管理过程要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的,同时意味着公共事务的合作共治协同治理,从而维持政社关系的最佳状态;善治要把握合法性、法治、责任性、回应、有效、公正等十个要素,并强调有效的国家治理涉及三个基本问题:谁治理、如何治理、依靠什么治理。应该说,我国政治学界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引入研究治理理论,并基于改革发展的实际需要,结合中国语境和社会实践对治理理论进行多视角多样化的全面阐述,逐步形成了本土化的中国治理理论体系。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明确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不是另起炉灶,而是要改革不适应社會主义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同时构建适应新条件的体制机制,实现国家事务治理规范化、法制化、程序化,提高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水平。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重要论述,创设了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视野宽广、格局宏大、意义非凡的理论议题,标志着我国国家治理话语体系的确立。

    三、新时代国家治理话语体系的创新和发展

    在新的发展阶段、新的国际条件下,面对治国理政和全球治理的新变化、新要求,迫切需要在现代化转型的关键战略机遇期构建新时代的治理思想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践指引。要善于提炼标识性概念,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引导国际学术界展开研究和讨论。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话语体系建构和发展,不仅有利于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推动新一轮高水平改革开放,也有利于携手新兴市场国家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同时维护好我国发展利益。

    十九大报告进一步从战略高度出发,全面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治国理政的经验,立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首次明确提出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国家治理思想逻辑贯穿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新时代国家治理话语体系建构更加完善。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指出,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必须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导向,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有机统一,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深刻变革。

    新时代国家治理话语体系构建更为全面成熟,认识更为深刻系统,创新性延展性更为突出。明确了新时代国家治理的目标体系,在“两个一百年”与“中国梦”的奋斗目标指引下,实现未来发展的美好愿景。确定了新时代国家治理的中心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的根本价值立场,坚持以人为本、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是党领导人民进行国家治理的政治承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始终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唯一宗旨,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就是要健全国家治理体系的各项制度和机制,巩固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成果,提升转化国家治理效能,着力解决新时代的主要社会矛盾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了党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主体地位。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事业、伟大工程。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体系中处于统领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关键支撑,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直接关系着国家治理的水平。增强和巩固党的领导,是新时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的首要基本方略。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5-17

    [2][英]鲍勃杰普索治理的兴起及其失败的风险:以经济发展为例的论述[J].国际社会科学,1998(03).

    [3]俞可平40年来中国的治理变革[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3).

    [4]习近平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3-12/31/c_118787463_2htm,2013-12-31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4:4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