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大学生学术不端行为的博弈分析及治理措施 |
范文 | 李名骏 周佳瑞 段鹤凌
摘 要: 基于遏制学术不端,净化学术氛围的目的,针对大学生学术不端行为,通过构建学生与学校之间的动态博弈模型、分析主体的策略选择及影响因素,得出有效遏制学术不端行为的治理措施有,即建立并完善学术文献检测审核机制及处理办法、加大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惩处力度、鼓励第三方学生参与监督举报。 关键词: 大学生 学术不端 博弈论 一、前言 媒体所曝光的论文造假事件呈高发态势,教育部的高度重视。[1]教育部发文指出:“高等学校是学术不端行为预防和处理的主体,高等学校应当建设集教育、预防、监督、惩治于一体的学术诚信体系。众多学者也针对学术不端的成因及预防办法展开研究。[]王玥(016)指出学校缺乏专门学术道德教育课程,学生自我道德教育缺乏是学术不端行为频发的重要原因。[3]唐鑫昀、张继河(019)以美国为参考,指出较为严格完备的政策法规及制度支持、系统完善的组织机构保障、人性化的事前预防及宣传教育是其学术不端行为发生率低下的重要原因。[4]陈伟(013)从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实施机制三个方面提出预防和惩治学术不端的制度改进。[5]王旌臻、姜贺(017)认为应建立以审核制度、数据技术和素质教育为一体的科研不端行为预防模式。[6]徐海燕(019)提出学校培育机制不健全、监督机制不完善、法律体系不健全等因素是催生学术不端行为的重要原因,应加强大学生道德法律修养、加强学术诚信教育、健全法律体系。 通过对以上相关文献的梳理可发现,现有研究普遍从制度建设、学术道德教育等前期预防角度找寻学术不端行为的原因及防范措施,忽略了对已经存在的学术不端行为采取更完善、有效地监管、惩治办法。因此,本文主要从事后角度出发建立博弈模型,分析学生与学校在其成本、收益、风险下的最优决策,完善有效的事后惩治处理机制。 二、博弈模型分析 博弈论有助于分析人类行为间的相互作用及决策结果,其研究了参与主体在给定的信息结构下如何决策从而使自身效用最大化,以及多个参与主体间的决策均衡。学校方在治理高校内部学术环境时与实施不端行为的学生主体间存在博弈关系,因此对其建立混合博弈模型,在分析参与主体成本-收益的基础上,找出双方的均衡策略。 (一)博弈参与人及策略选择 该博弈中,参与人为高校中的学生方及学校方。学生方在学术创作的过程中可选择实施学术不端行为或不实施学术不端行为,学校方可对可能存在的学术不端行为采取严格监管(即对学术成果严格审核、对已查出的学术造假行为严肃惩处等)或消极监管(即无视、放任或故意包庇学术不端行为)。 (二)博弈模型假设 1 决策主体均为理性人,学校方和学生方进行决策均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的。 学校方在进行严格监管时,会对学术成果进行查重等检验审核,但能否检测出学术不端行为存在一定概率。学校方消极监管时,旁观学生可就此进行举报,但学生是否选择举报也存在一定概率。 3 对双方各种策略组合下的成本-收益进行假定: (1)学生实施学术不端行为需要付出成本C1,實施成功未被发现时收益为B,被学校检测发现、受到惩处损失S1。 ()学校方进行积极监管时需付出成本C(行政管理费用)。查出不端行为有利于端正校内学术氛围,获得收益S1。 (3)学校方消极监管时,若被举报,学生行为被曝光后受到惩处,损失S。学校也因监管不力导致声誉受到损失C3。 (4)假设学生不实施学术行为时,收益为0; 学校方选择消极监管时,收益为0。 4 假设学生不实施学术不端行为的概率为x,学校方进行严格监管的概率为y,严格监管发现学术不端行为的概率为p,旁观学生进行有效监督举报的概率为q。 (三)支付函数及收益矩阵 学生方:实施学术不端行为时,受到严格监管被发现净收益为B-C1-S1、未被发现净收益为B-C1;面临消极监管时,被第三方学生举报净收益[J1.7mm]为B-C1-S、未被举报净收益为B-C1。不实施学术不端行为时,净收益为0 学校方:实施严格监管时,成功发现学术不端行为时,净收益为S1-C1、未发现时净收益-C,严格监管下学生学术诚信时净收益-C;实施消极监管时,被举报净收益-C3,未被举报或学生诚信情况下净收益为0 (四)均衡策略求解 (五)惩治学术不端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上述解代表在该博弈达到均衡时,学生选择不实施学术不端行为的概率x及学校进行严格监管的概率y。由于本文目的在于有效遏制学术不端行为的产生,所以应使学生不实施学术不端行为的概率x增大。而从表达式中可以看出学生的行为选择受到p、S1、q、C3的影响。因此,采取控制变量的方法,对影响x均衡解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探究能有效抑制学术不端行为产生的惩治办法。 1 仅学校检测发现不端行为的概率p可变,其他变量不变时,p与x正相关,增大p可使x增大。因此,学校在进行积极监管时加大发现不端行为的概率可有效遏制不端行为的产生。 仅当学校发现不端行为后给学生带来的损失S1可变,其他变量不变时,S1与x正相关,增大S1可使x增大。因此,学校加重不端行为被发现后给学生带来的损失可有效遏制不端行为的产生。 3 仅当旁观同学进行举报的概率q可变,其他变量不变时,q与x正相关,增大q可使x增大。因此,加大旁观学生进行举报的概率可有效遏制不端行为的产生。 三、有关高校对学术不端监管机制现状的调查问卷分析 为调查当前高校内部,针对当前的学术不端治理环境,通过设计问卷《关于大学生学术不端行为防治机制》展开调查,以天津商业大学学生作为样本,共收回364份有效问卷。数据分析如下: (一)当前查重检测的有效性 在问题“你认为学校对论文进行查重等检测是否有利于防治学术不端行为中,有6 36%的同学认为查重检测的效果非常明显,但仍有35 71%的同学认为效果一般,1 9%的同学认为没有效果。论文的查重检测是当前遏制学术不端行为发生的最为直接手段,查重率的数据能够直观读取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自主性与创新性。但论文造假的手段和途径随着科技的发展不断趋于多样化、隐蔽化,进而催生出许多难以取证和判定的学术不端行为,只单纯依靠检测系统对论文进行查重,还存在诸多的漏洞,存在潜在的不公。由此不论是从制度层面还是技术层面,学术检测系统仍需要进一步完善。 (二)学校惩罚学术不端行为的必要性 在“你认为学校是否有必要给予学术不端行为一定惩罚?的问题中,有93 68%的同学认为学校给予学术不端行为一定的惩罚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有4 95%的同学认为无所谓,1 37%的同学认为没有必要。这表明同学们对于学术不端行为应受惩罚是高度認可的,也说明了在治理学术不端行为方面,进行惩处是十分有效的处理措施,对于试图做出学术不端行为的同学,可以在做出行动之前使其明确该行为的成本,起到震慑作用。高校的学术环境与教学质量密切联系,若没有针对学生的学术不端行为的惩罚,无异于助长了学术不正之风,是对学术环境的污染,更是对其他学术严谨诚实的学生的不负责任。当前我国对于学术不端行为已设立相应惩处措施,但仍需进一步细化细分、加强惩处措施的可实施性,建立更完善的惩处制度。 (三)惩罚程度轻重的选择 在问题“你认为学校对学术不端行为采取何种程度的惩罚时,有利于防治其他学术不端行为?中,有67 03%的同学认为学校但凡发现学术不端行为必严惩,有利于预防其他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但也存在31 3%的同学认为惩罚程度认定应视具体情况而定,以及1 65%的同学认为只纠正错误即可,不必惩罚。数据表明绝大多数同学认同加强惩处力度,可使学生为其学术不端行为付出的成本代价增加来遏制潜在的学术不端行为。针对学术不端行为,我国已颁布多项关于惩处措施的管理办法,但高校内部的学术整治还未形成统一规范的惩处体系。显然,对于学术不端行为需要秉承“零容忍的态度,但惩戒体系的建立必须有其严谨性,高校作为教育单位,其惩处力度存在上限,在惩处认定过程中应加强精准性,调整与学术不端者的效用切实相关的成本收益,以此净化学术环境。 (四)学生对学校处理过程进行监督的效用 在问题“你认为其余(旁观)学生对学校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的过程进行有效监督,是否会对学校处理结果产生影响?中,有83 5%的同学认为学生对学校处理学术不端行为进行监督对于处理结果是有积极影响的,1 91%的同学认为该影响很小,仅有3 57%的同学认为不产生影响。这表明绝大多数同学认为学生参与监督能有利于学校做出更加公平、正确的处理。学校在处理惩罚学术不端行为的过程中必须主动公开所作出的决定,避免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理结果上存在不公正或包庇行为。呼吁学生参与到对学校决策的监督中,不仅有利于学校惩罚措施的落实到位,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对于学生而言,更是对自身行为的审视,鼓励学生形成监督意识的同时能够加强学生对学术诚信的重视,多维度共同作用,对整个校园内的学术氛围产生积极影响。 四、大学生学术不端行为的防治策略 (一)建立并完善学术文献检测审核机制 当前我国主要通过线上论文查重系统对学术文献进行检测。学校应该注重升级论文检测软件,对查重率的设定应合理且严谨,避免学术上的形式主义,提高查重结果的可靠性。不过,单纯依赖计算机检测还存在其弊端,例如,查重软件只能检测出较完全的重复内容,若对抄袭内容稍加修改或替换语序、用词则可能避免被查出,由此催生出的网络论文代写、代查改等不端行为将成为论文查重系统检测的盲点。所以在使用系统软件查重的基础上,学术不端的检测还应与一定的人为判断相结合,因此应增设检测人员与研究领域专家的参与。在论文创作的过程中,呼吁导师全程跟随进行学术上和学术道德上的全方位指导。并且在论文审核过程中,要求导师根据论文重点内容的抄袭率等相关情况进行核查鉴定。除此外,学校应加强除论文查重检测外其他途径对学术成果的审核。例如,在论文答辩环节,加强考核学生对研究成果的认知及论证水平,多角度考察学生的研究思路及创作过程。 (二)确立并完善学术不端行为处理办法 学校应完善学术不端行为各项惩处规定,建立多维的惩戒体系,并且严格执行,对学术不端行为“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惩戒体系的建立工作应当对以往学术不端行为进行调查,力求将各种形式的违规行为纳入体系中,谨防漏网之鱼。坚决反对只讲科研诚信大道理,不严肃处理已发生的学术不端行为。各省教育部也应加大对各高校处理学术不端行为过程及结果的关注,重视各高校的责任落实,对包庇学生或不执行相关规定的行为进行严肃查处,对相关工作人员追究责任、严肃处罚,督促各高校落实合理合规的处理办法。 (三)加大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惩处力度 学校应采取相对严厉的惩处措施,加大学术不端行为者的违规成本,从而让学生在理性选择下主动放弃学术不端行为。例如:对做出学术不端行为的学生根据行为严重程度予以记过以上的处分,情节严重者将给予开除学籍处分。对于因学术不端行为受到纪律处分的同学,取消其评先评优、免试推荐研究生等相关荣誉资格。但同时,学校应了解学术不端者的违规成本,惩治适度,避免惩处措施“拳头打在棉花上。 从法律角度看,目前有关于惩治学术不端的办法条文还未纳入法律,教育局虽有颁布的《高等学校预防和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但该办法规定力度较小、缺乏强制力保证实行。因此,国家应立法来强制执行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惩处,情节严重者应承担相应民事甚至刑事责任,增加学生实施学术不端行为所面临地风险与成本。 (四)鼓励第三方学生参与监督举报 鼓励学生们在学术创作中形成互相监督的氛围,呼吁学生对身边存在的学术不端行为进行检举揭发。除此外,也鼓励同学们参与监督学校治理、惩处学术不端行为的过程,积极关注学校的处理过程及结果,对可能存在的包庇、纵容行为及时进行举报。为建立完善的举报机制,学校及教育部门应提供人性化的举报通道,简化举报流程,对举报学生的私人信息進行保密,切实保护举报学生的权利。必要时可对作出实质贡献的举报学生进行适当奖励以增加学生参与监督举报的积极性。另外,对待学生的反映及举报内容,学校及教育部门应引起高度重视,及时进行取证、核查,对被证实确实存在的学术造假行为进行严厉打击,以此可增大举报行为对遏制学术不端行为的有效性,同时严惩造假行为也有利于维护举报学生等学术诚信学生的利益。 五、总结 随着教育部门及各高校对打击学术不端行为重视程度地提高,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有效监管、惩治变得愈加重要。本文通过建立学校与学生间的博弈模型探究了抑制学术不端行为的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并通过问卷调查进一步验证了采取相关措施的必要性。高校对学术不端行为监测与惩处等机制的完善对遏制学术不端行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当认识到要根治学术不端行为,同样离不开学生内在素质的提升及社会学术大环境的改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征求意见稿)》[Z],016-06-16 []王玥 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原因与预防——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016,36(04):11-114 [3]唐鑫昀,张继河 美国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的机制及其启示——基于高校视角[J].科教导刊(中旬刊),019(1):7-8 [4]陈伟 关于学术不端的新制度经济学思考[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013,31(04):4-7 [5]王旌臻,姜贺 大数据时代下医学生科研不端行为现状与预防研究[J].天津护理,017,5(06):491-494 [6]徐海燕 从学术不端谈大学生的学术诚信教育[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019,9(03):3-6 (李名骏、周佳瑞、段鹤凌,天津商业大学经济学系)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