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中职酒店管理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范文

    陈妙娴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市场结构的不断调整,各个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日渐剧烈,要想在这一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就应当引进更多的专业人才。中职院校是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的主要场所,因此现阶段应当从多个角度出发优化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本文简单分析了中职酒店管理专业教育现状,探究了酒店管理专业创新人才的特征,并从三个方面讨论了中职酒店管理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中职院校 酒店管理 创新人才 构建策略

    新时代背景下,酒店管理已成为受众面最为广泛的行业之一,我国是一个旅游大国,在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同时,酒店业亦得以稳定发展。但目前,酒店管理现有专业人才与其发展需求的矛盾日渐突出,这一矛盾必然会对酒店业发展造成一定阻碍。因此,现如今如何构建人才培养模式,为酒店提供更多的优质人才已成为一项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以下则是笔者就此的分析与论述。

    一、中职酒店管理专业教育现状

    随着酒店行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各级酒店之间的竞争日渐强烈,其经营管理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经过调查与分析,笔者发现目前大多数星级酒店不仅要求前来应聘的人员就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亦要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但相对来说,实践能力可以说是中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短板”,尽管中职院校较为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但现阶段仍旧存在以下问题。

    (一)缺乏明确的培养目标

    从广义上来看,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即为跟随时代变化,为酒店业长远发展提供专业技能型人才。在教学过程中,明确培养目标才能进一步设置更具针对性的专业课程体系,才能引导学生展开高效学习[1]。但目前,部分中职院校未能明确培养目标,致使学生难以正确认识个人发职业发展方向。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可以得出如下数据:近70%的学生认为酒店管理就是培养管理者,20%左右的学生认为酒店管理就是培养服务人员,仅仅只有不到10%的学生认为中职学校酒店管理主要培养应用型人才。

    (二)课程体系有一定缺陷

    目前,我国大多数中职学校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为“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习”。基础课程教学时往往以教材限定知识为主,在课堂上展开注入式教学,要求学生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专业课程教学课堂上,仅有少部分教师会结合市场需求来调整教学方案,引导学生构建更为全面的知识体系,但绝大部分教师却未能重视市场需求,更加习惯于照本宣科。另外,这一课程体系中的实习环节具有功利性、应付性的特点,通常仅要求学生完成相应的实践环节,未能切实提升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

    二、酒店管理专业创新人才的特征

    (一)注重服务的创新精神

    酒店管理属于服务类行业,其更加侧重于以优质的服务来提升客户的个人体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级酒店所接待的客户来自五湖四海,有着不一样的文化背景,因此作为酒店中最为主要的服务型人员,应当重视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使客户获得更为贴心的酒店服务。相对来说,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应当具备服务创新精神以及品质,这样才能跟随新时代发展步伐进行自我“更新”与完善。中职院校专业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对学生进行技能培训,另一方面亦重视文化教育。为了使客户享受到独一无二的服务,增强客户的忠诚度,就应从创新的角度出发使他们可获得多元化的酒店服务,充分感知酒店特色以及优势,这样才能有效推动酒店的长远发展。

    (二)注重管理的创新能力

    中职学校酒店管理专业可使学生获得一定的实践经验,且可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使他们在遇到问题时可合理运用专业知识来解决,确保工作质量与效率。受到传统思维的禁锢,部分中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未能重视创新,致使学生仅仅可解决简单未能,却严重缺乏管理意识,难以在团队协作中凸显个人闪光点,亦难以为酒店经营发展提供创新方案。新形势下,要想在竞争激烈的经济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应当以创新的眼光来优化营销方案,结合时代特征以及客户需求来推出富有特色的酒店品牌。

    (三)注重发展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新时期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应当具备的基本思维。当下,中职学校应将强化人才创新意识作为核心教学理念,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并合理调整课程体系,使学生可充分发散创新思维。相对来说,为了提升酒店的市场竞争实力,就应当展开与同级酒店不一向的经营模式[2]。而中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创新人才,不仅有着创新的头脑,而且始终以饱满的热情、端正的态度进行岗位工作创新,切实发挥自身的专业能力,保持对应的创新思维,并为酒店经营发展提供更多力量。这样的创新思维应当渗透于专业教学全过程,培养专业人才的综合素养。

    三、中职酒店管理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策略

    (一)优化课程体系,提升专业教学实践性

    职业化是中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学的必然发展趋向,因此现阶段教师应当及时转换教学理念,注重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以及职业素养,从多个角度出发优化现有的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提下,有效提升教学实践性。首先,专业课教师必须打破固态思维的禁锢,充分认识原有课程体系的明显缺陷,结合新时期社会发展需求引入更具时代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逐渐调整专业课程规划。其次,在此过程中应当根据学生的个人特点以及办学质量来充实课程体系,提升整个专业课程体系的系统性以及完整性,在理论课程教学的同时增设与之相应的专业实践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操作机会。再次,中职院校应当以导向时教学理念为主,坚持“理论够用,实践充足”的原则,将专业教学的侧重点放在实训教学上,引导学生在实践应用过程中更为熟练地掌握专业知识,并学会以知识来处理职业问题。这样的课程体系,不仅有利于强化学生的职业经验,而且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以及专业素养。

    (二)实现校企合作,创新专业教学模式

    校企合作是新时期中职院校最为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这一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校企双方都需要在站稳脚跟,通过协同合作来为实现院校与企业共同发展。现阶段,要想培养出优质的酒店管理创新人才,就应当实现校企合作,加快校企共享平台、实训基地的建设步伐,为学生提供更具实践性的学习空间[3]。第一,中职院校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开设国际化专业课程,在这一课程教学过程中拓展学生的国际化视野,使他们能够具备跨文化交流能力。如上海市某一中职学校,在前两年学完基础课程,将双语教学穿插至二年级下半学期教学中,三年级则重点引入国家化专业课程,并结合地方特色融入多元文化,以此来提升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综合性语言能力。第二,中职院校应当组建高素质专业教师队伍,推动产教融合,积极主动地选择针对性合作企业,使在校教师可获得更为专业的职业培训,并要求酒店管理人员参与到院校课程教学规划当中,提出建设性的优化意见,必要时亦可直接参与实训教学。第三,课堂上应当将服务创新精神、管理创新能力、发展创新思维等与教学内容有机整合,引入大量的企业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展开情境模拟,在职业情境当中逐渐掌握服务流程,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经验。第四,校企合作模式下,中职院校应结合企业的职业岗位来展开针对性实训教学,并在此基础上增设客户评价机制,逐渐形成“顾客导向”教学模式,基于此进行顶岗实习,使学生可快速融入企业文化,并适应岗位需求。

    (三)基于人格本位,构建新型培养模式

    新形势下,要想为社会提供德才兼备的复合应用型人才资源,就应当以人格本位为主,实现院校人才与职业岗位的无缝对接,达到“人尽其才”的效果。专业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合理融入人文理念,强化学生的主动意识以及创造意识,激发学生内心潜能,逐渐帮助学生塑造与职业需求相匹配的完整人格。从本质上来看,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进行“专业知识+个人素养+综合能力”的有机整合,将职业道德、岗位责任、岗位创新等融入到课堂上,协调理论与实践比重,进而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另外,还可以充分应用信息化手段,依托这一手段来实现生动形象的情境模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在网络平台上提供更为全面的行业动态信息,使学生可主动掌握,并在此基础上展开高效学习。创新人才培养课堂上,应当遵循层次性原则,明确教学重点,借助专业理论来指导实践,促进学生的人格发展,并使学生可循序渐进地掌握更多专业知识与技能。

    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培养创新人才已然成为中職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主要教学目标。因此,现阶段应当充分认识中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了解酒店管理创新人才的特征,并从优化课程体系、实现校企合作、基于人格本位等多个方面做起,不断探索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为行业发展提供更多优质人才资源。

    参考文献:

    [1]张晓岚,刘素芬. 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中职酒店管理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贺州市经济管理干部中等专业学校为例[J]. 营销界,2019(34):179-180.

    [2]林震,周天松. 茶文化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作用实践研究——以广西商务职教集团电子商务和酒店管理专业为例[J]. 福建茶叶,2018,40(08):226.

    [3]姜海涛,王耀,李鹏. 实施“双证书”制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双证书”制度的实施为例[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7(12):201-203.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1:1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