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政府会计制度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
范文 | 摘要:作为会计学科重要分支之一的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其财务管理工作也在我国财务管理系统中占据重要地位。而当前我国所采取的财务管理工作是从计划经济时代延展而来的,为此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重点为预算管理,忽视了其他管理内容。在本文中将在政府会计制度实施背景下事业单位所进行的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且相应的从多方面提出改进对策,推动政府会计制度的顺利实施,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 关键词:政府会计制度;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一、前言 我国经济连续几年一直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原有的政府会计制度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社会经济体系。因此我国在2017年制定了新的会计制度《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该制度的出台为我国目前的会计制度提供了新的参考依据和执行标准。首先,此项制度明确了我国会计的核算方式;其次,针对事业单位,进行了多方面的会计制度改革,规定了事业单位在进行会计核算时的核算制度,并且增强了对事业单位财务及资产的管控。新的制度政策在2019年开始实施后,已经对一些事业单位造成了影响,使得部分单位不得不改变原有的会计制度,也因此促使事业单位转型升级,我国新的会计制度也能得以实施。 二、政府会计制度的主要特点 首先,新制度对会计制度做了强制性的要求,统一了我国在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中使用的会计制度,使得我国在进行财务统计和管理时更加方便。其次,新的政府会计制度确立了一个新的具体的会计核算模式。推出了“3+5”要素模式,其中,“3”指的是预算会计下的预算收入、支出和结余,“5”指的是财务会计中的五个要素: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费用。第三,新制度相对于旧的会计制度,在对政府资产负债方面,加大了核算力度,并且增加了范围。第四,新的政府会计制度还对原本的会计核算进行了整理于归纳。在原有的基建会计核算上设立了新的基建账套,使得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在进行相关的财务运算时,有一套系统的模式可以遵循。 三、政府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问题 1.预算管理不到位 预算管理,是指事业单位根据自身的战略发展计划,编制下阶段的预算计划,并且以此执行与管理。科学的预算管理计划能够有效避免资源的浪费或者闲置,有利于提高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水平,实现单位经济效益的提升,为此预算管理对于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尤为重要。但是在事业单位实际的财务管理工作中,预算管理工作往往不被重视,导致以下问题的存在:预算管理对于一个事业单位和政府机关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只有进行合理的预算管理,才能使得财政资金有效利用,使得机关和单位能正常进行活动。当前的预算管理中,主要的问题来源是预算编制机构和其所编制的预算管理方法。由于预算编制机构存在缺陷,甚至于一些部门、单位并没有专门的预算编制管理机构,因而导致预算管理出现了严重的漏洞,进而对财务资金造成影响。另外,由于编制的财务预算管理方法不合理,导致其不能在财务管理中做出有效的管理。使得预算管理不到位,进而影响财务资金的运转。此外,由于在进行预算管理时,部分人员敷衍了事,进而导致了资金的浪费和财务运转的不合理。 2.财务管理不严格 严格的财务管理是一个机关和单位能正常运转和健康发展的保证。在目前的财务管理中,部分机关和事业单位往往只针对某一个方面进行严格的管控,而忽视了其他的方面。这使得资金财产得不到有效的管理,导致其被浪费。大多单位往往只注重财政支付这一环节的财务管理,进而出现了内部人员滥报公款和贪污腐败的现象。由于财政管理的缺失,一些拥有权利和心怀不轨的人借此挪用公款,贪污钱财或者为一己谋私利。而一些机关和事业单位人员则出示假的凭证,进行财政报销,出现了多报和虚报的情况。这些现象的出现,均是对机关和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不严格导致。 3.固定资产核查不到位 固定资产作为事业单位财政的一部分,需要进行定期的核查,这样才能使得其得到有效的管理和利用。目前由于固定资产的核查缺陷,使得事业单位中出现了将固定资产私吞和占为己有的现象。一般来说,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应该具有以下的特征。首先该物资应该超过一定的价值,一般规定是1000元。其次,若要划为固定资产,则必须是持有年限达到一定时间的,通常来说,应该超过1年。此外,固定资产在单位使用的过程中,其原有的物质形态和属性并未发生改变。通常,单位应该对固定资产进行及时的登记,以及定期的检查和审核,保证固定资产的完整性。 四、 政府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对策 1.提高预算管理的有效性 根据上述内容,可以做出以下理解:政府可以在财务管理体系中,设立专门预算未来财经的部门,确保单位在财务规划方面有完整的体系,对财务有合理地运用。这就需要有关部门的领导提高预算管理意识,确保单位在下一年度的预算中有合理的规划。同时,单位法人代表也应该找人提醒并监督好编程机构,财务运算编程要始终处于完善的情况下,更应该有多种合理的方案,例如适当减少增量运算法,摒弃历年来的财政方案,主张按照实际情况来运算,积极结合实际情况,对每一年的费用即时存档,方便以后查阅。相对于增量财务运算,零基础的运算方式更加适合现实情况,这样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财政项目,减少财力的消耗。 2.建立财务管理监督体系 由于当前管理单位对财务的管理不合理,这就导致单位的预算资金混乱,有的当权者受贿,侵吞国家财产,为了减少这样的损失,有关单位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方案:1.完善原有的财政管理方案,对财政的支出做好详细的记录,对每一笔资金的流动表明注释。对原有的财政报销方式改善,如果没有正式凭据,可以不给予报销。对于那些可以报销的活动,应该标注人员的数量,对于那些限定报销的凭证,应该派遣相关人员進行核实查证后可以报销。财务是一个单位的灵魂,不能因为一个领导肆意妄为而擅自决定,大型财务事件应该经过会议决策后可以实施,这样减少独断决裁的因素;2.对财务系统建立检查机制,对财务进行严格公正的规范,加大财政透明力度,对财务系统进行有效的制约。 3.完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 固定资产是事业单位的基础,事业的长远发展必须依靠固定资产进行合理的规范,强化固定资产的管理能力,建立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可以尽享以下两种方案:1.在财政系统中独立出固定资产审核部门,完善财政的审核,可以定期检查,审核、使用等作用,这些都要有完备且详细的记录,可以做到有凭有据,可查可续,对那些私吞国家财物的行为及时制止,对相关人员盘查,处理。2.合理运用本单位的资产,减少财力浪费,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也可以利用固定资产进行相应的投资利用,增加固定资产的基础,当然,投资的项目要符合国家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要求。 为了加强对公司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防范固定资产管理中的差错和舞弊,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企业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固定资产(试行)》和《企业内部控制具体规范——固定资产》(征求意见稿)等法律法规,并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对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中的薄弱环节,审计部应当向公司董事会提交专项审计报告,并告知公司管理层,有关部门应当及时查明原因,采取措施加以纠正和完善。 结语 国家开展会计制度的改革,是为了顺应我国财务制度的变化,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效果。为此事业单位要更加积极配合国家会计制度改革,在现实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充分结合国家会计制度,掌握会计财务制度的主要内容,及时发现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财务管理人员专业素养,努力克服新会计制度的挑战。在财务管理实践过程中与新的政府財务制度相结合,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维持事业单位经济效益的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王茜.关于《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实施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思考[J].财会学习,2016(21) [2]王京京,屈昊,朱琳,等.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实施对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J].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17(02) [3]张元元.基于新政府会计准则下机关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2017(13) [4]李靖.关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几点思考[J].当代会计,2017(05) [5]罗琪.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在政府会计制度实施下的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19(08) [6]金萍.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及其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J].经济师,2019(02) 作者简介: 刘志华(1978.2-? ),男,河南洛阳,本科,中级会计师,研究方向:预算会计。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