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湖南民宿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范文

    摘要:民宿是文化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兴业态。发展民宿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新抓手、推进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近年来,湖南民宿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呈现出爆发式“快宿”增长势态,但也存在着企业层面“缺质量”、市场层面“缺规范”、政府层面“缺支持”等问题。要做大做强我省民宿产业,必须多措并举,助推民宿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湖南民宿产业大省向民宿产业强省轉变。

    关键词:民宿;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

    中图分类号:F2 ? ? ?文献标志码:A ? ? 文章编号:1009-3605(2021)03-0102-11

    民宿是文化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兴业态。近年来,随着乡村旅游的持续火爆,湖南不少县市把民宿产业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新抓手,不断探索民宿发展新模式。去年初新冠疫情爆发后,湖南民宿产业发展受到了巨大冲击和挑战。2020年7月起,湖南省委党校调研组对全省各市州近100家民宿企业进行走访调研,并与各地文旅部门工作人员、民宿经营者代表等进行了深入座谈交流。调研组认为,全省民宿产业势头发展迅猛,产业规模日益增大,但面临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要做大做强我省民宿产业,必须多措并举,助推民宿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湖南民宿产业大省向民宿产业强省转变。

    一、民宿产业对推进乡村振兴的重大意义

    民宿,是指利用当地民居等闲置资源,经营用客房不超过4层、建筑面积不超过800㎡,主人参与接待,为游客提供体验当地自然、文化与生产生活方式的小型住宿设施。发展民宿产业,对湖南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村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顺应乡村旅游的新趋势

    其一,民宿实现了都市人诗意栖居的田园梦想。现代都市让人享受了工业文明与繁华,也让人承受着不堪忍受的重压与疲惫。随着中国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城市病的困扰,大众开始厌倦城市的快节奏、喧嚣生活,向往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宜居环境。民宿让人体验到“小桥、流水、人家”自然文明的恬淡静谧,实现了现代都市人返璞归真、诗意栖居的田园梦想。其二,民宿满足了人们休闲度假的个性化体验。现代都市人休闲度假越来越厌倦标准化、模式化的城市酒店。而民宿作为非标准化的生活空间,因房东的个性品味、房子的房龄风格、所在地的民俗文化沉淀,而呈现出“千房千面”的新鲜感,可满足个体追求个性化多样化的住宿体验。民宿有主题,是忙碌世界中温暖的家;民宿有空间,记忆中的小河流水让人舒缓身心;民宿有主人,是放松怡情的心灵疗养所。

    (二)实现乡村振兴的新抓手

    民宿既是旅游业,又是服务业,让各种要素流向农村,为农村带来了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一是盘活空闲农舍。农村大量人去楼空甚至颓塌荒芜的民居,可以转化成经营性资产,回报高、风险小,变废为宝,重现生机。二是用活闲散劳力。民宿推动进城务工和安家落户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回归,也使农村留守人员变成有价值的劳力,他们能灵活地上班挣钱。三是促进产业振兴。民宿利用私人住宅,依托优美的当地环境,以特色住宿为基础产品,附带特色餐饮、休闲娱乐、旅游活动等产品的旅游形式,是整合农村资源的“牛鼻子”。民宿为当地农副产品、土特产品提供了精准的展示平台,促进了当地特色农业发展。四是增加农民收入。民宿充分利用闲置住宅,辅以餐饮、娱乐产业,增加农民就业机会,在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三个方面能增加农民收入。“民宿”不仅引领了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而且作为新经济产业,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伟大实践的探索。

    (三)提升乡风文明的新载体

    其一,传承民俗文化。作为乡村文化的符号,民宿不仅仅提供居住空间,还展现乡村民俗文化,包括餐饮文化的配给、本土历史、风土人情的展示、区域生活的演示。村村有历史,家家有故事,断桥、古树、老宅都是厚重的遗存,技艺、风俗、文化均为宝贵的遗产。民宿传承了民俗文化,复活了历史风物,农村风俗民情和文化价值在民宿旅游中得以保留和传承。其二,激活乡村精神。人员的流动,经济的活跃,现代元素的注入,不但聚集了人气,焕发了生机,激发了乡村人群的精气神,给乡村浇注了蒸蒸日上的精气神,也让寂静的空心农村再度热闹,让农村存在的许多积弊之气随之消失。其三,提升农民素质。乡村民宿不仅改善了乡村人居环境和基础设施,还带来了现代都市文明,城市游客扩大了村民的对外交流和知识面,也带来了现代文明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态度,促进了农民综合素质的提高;民宿也让农民漫游在市场海洋之中,对自身价值和发展有了新的定位。

    (四)实现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湖南是农业大省,发展民宿产业尤其意义重大。目前,我省农村基础条件优越,道路顺畅便捷,资源得天独厚,拥有壮美奇绝的自然景观、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世人景仰的革命圣地、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发展民宿产业具有独特的优势。优势可用不可弃,机遇可得不可失。湖南要乘全域旅游大好机遇,依托张家界等地的自然风光资源,崀山、老司城的遗产旅游资源,毛泽东故居、刘少奇故居、贺龙故居等红色旅游资源,桃花源、凤凰古城等地的民俗风情旅游资源,湘江文化、洞庭湖文化、湘西文化等,尽显“湘”景、“湘”史、“湘”情、“湘”味、“湘”风,打响“湘字号”民宿品牌,以湖南民宿产业发展走出湖南特色乡村振兴道路,以湖南农村高质量发展模式谱写湖南新篇章。总之,发展民宿产业,顺应时代潮流,符合人民意愿,助力乡村振兴。在当前常态化疫情防控的背景下,在“双循环”的发展格局中,发展民宿产业是推进我省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

    二、湖南民宿产业发展现状

    近几年,湖南民宿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呈现出爆发式“快宿”增长势态,成为乡村旅游的“风口”。

    (一)产业势头发展迅猛

    产业规模日益做大。从2015年起,湖南民宿数量每年约以18%的速度快速增长。截至2020年上半年,我省共有4800余家民宿,约110000个床位,民宿年综合营业额约60亿元,占全省GDP的0.15%,年客房营业额超10亿元,直接带动1.8万多人就业,并通过出租闲置房屋、提供农产品、开发土特产、就地打工等方式间接带动旅游扶贫人数千人。

    产业分布多面开花。从湖南民宿整体分布来看,民宿数量排名前三的地区分别为张家界、湘西州、郴州,三市的民宿数量占我省民宿总数的60%多。其中,张家界逐步形成武陵源民宿圈、天门山民宿圈、大峡谷民宿圈、西线民宿线“三圈一线”的民宿产业格局;湘西州初步形成凤凰古城和芙蓉镇两大古镇型民宿聚集区;郴州市初步形成“一核多点”民宿空间布局,即以环东江湖为核心,以莽山、飞天山、仰天湖、桂東高山等12个区域为重点。这些民宿区域积极开发民宿体验新产品,以住宿为纽带,探索出了“民宿+景区”“民宿+文化”“民宿+农业”“民宿+研学”“民宿+装备”“民宿+康养”等多元业态融合发展模式,带动民宿附加产品开发、创新、销售,延长产业链条,满足多元消费需求,有效发挥了民宿的综合带动效应。

    (二)乡村民宿成为潮流

    乡村民宿占比独大。调研显示,全省民宿产业乡村民宿占比为70%,城镇民宿占比为30%。城镇民宿主要集中在城郊地区以及古镇商业街。乡村民宿是将农村闲置住宅和土地资源通过自营、合作社等方式有效整合利用,为游客提供住宿、餐饮、休闲娱乐、文化体验的乡村旅游新业态,主要分布在一些景区、山水有特色和文化、艺术等有特色的地区,“依山傍水”建设成为潮流。从乡村民宿与城镇民宿占比来看,乡村民宿成为了我省民宿产业投资、发展的热点和重点。从市场需求来看,山野民宿、客栈等乡村民宿倍受游客追捧,高品质的网红民宿在节假日往往一房难求。

    原住民投资为主。本次调研的乡村民宿,79%的民宿主是本土原住民及返乡创客,75%的民宿主年龄在30岁至50岁之间。主人自营占比高达80%,7%的民宿聘请了职业经理人或管家,有酒店管理团队入驻和采用其它经营模式的仅占6%。58%的乡村民宿使用了农村宅基地,21%使用了农村集体用地;48%是民宿主原来的自住房,27%是租赁的房屋。调查表明,民宿主较好地利用闲置了农村宅基地和闲置住宅发展民宿,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通过租赁、与农户合伙等形式投资开发创建民宿。

    产品类型日益丰富。从乡村民宿类型看,我省乡村民宿主要有自然观光型、文化体验型、度假养老型、农事研学型等多类型的民宿供给模式。依空间区域可分为城郊+民宿型、山水+民宿型、景区+民宿型、特色小镇+民宿型;依经营性质可分为公司+民宿型、个人自营+民宿型;依行业可分为特色文化艺术+民宿型、特色产业+民宿型等;依风格可分为传统建筑+民宿型、个性化建筑+民宿。其中最主要的类型为景区+民宿型,其次是传统建筑型民宿和艺术文化型民宿。

    (三)中低民宿趋于饱和

    民宿价格相对较低。调研发现,我省的民宿定价从几十元到上千元不等,房价在299元/间以下的经济型民宿占75%。平均客房价格最高的城市为郴州,达330元/晚,最低为娄底,仅170元/晚。从定价水平来看,这与我省文旅行业的整体发展现状、经济发展水平相吻合,旅游业和经济水平较发达的区域,民宿房间均价相对较高。调研显示,入住民宿的客人在消费时,选择每晚300元以内价位民宿的占70%;选择300-600元/晚民宿的占20%。不同消费层次的人群都可以在湖南找到相应消费水平的民宿产品。

    精品民宿相对缺乏。调研显示,我省乡村民宿以普通型、经济型为主,特色民宿、精品民宿为辅,整体品质还有待提升。中高端民宿和高端民宿主要集中在张家界、长沙、湘西和郴州四个市州。张家界市国家森林公园、湘西州凤凰古城具有国内外知名度,当地民宿发展起步早,大量社会资本涌入,推动了当地民宿产业的发展;长沙因经济环境、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优越,游客消费力强,中高端和高端乡村民宿发展潜力较大;郴州因政府高度重视民宿业发展,出台一系列激励政策,且靠近大湾区,中高端民宿发展具备较好的区位条件。

    (四)发展模式日益成熟

    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湖南民宿在挖掘当地自然资源、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的同时,探索了“民宿+非遗”“民宿+文创”“民宿+民俗”“民宿+农业”“民宿+温泉”“民宿+研学”等融合发展模式,延长产业链条。例如,莽山跳石子民宿突出与生猪产业、莽山旅游业的结合,“小郁竹艺民宿”突出“民宿+非遗”,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创办,为客人提供制作小郁竹艺的体验;“蠢庐民宿”突出“民宿+文创”,通过免费住宿餐饮的模式带动谷雨烟茶、谷酒等自有文旅产品销售;“土王行宫·八部堂”突出“民宿+民俗”,建在紧邻瀑布的悬崖峭壁上,彰显土家吊脚楼风格,开展酉水号子、土家山歌等表演;“斯途·双公山居”突出“民宿+农业”,依托黑茶优势,建有生态茶园、有机农场、茶叶手工作坊,提供采茶、制茶、品茶体验;“热水寨温泉漂流度假民宿”突出“民宿+温泉”,集住宿餐饮、温泉泡浴、生态漂流于一体。

    形成民宿本土品牌。目前,我省已形成“慧润”“山谷花间”“莽山跳石子”等一批具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本土民宿,正走向品牌化、连锁化、专业化经营道路。这些民宿主们在开办民宿前,往往积累了丰富的经营经验、熟悉市场需求,在政策推动、乡情驱动、项目带动下,将资金、技术、新观念带回家乡、建设家乡,带动周边居民共同增收致富。数据显示,50%的民宿主拥有专科及以上学历,45%的乡村民宿主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乡村民宿的蓬勃发展,吸引了一批高学历人才聚集在农村,参与并促进当地乡村旅游发展,这利于提升民宿的运营管理和品牌塑造水平。

    (五)运营效益有待提升

    整体出租率不高。调研显示,我省民宿出租率从5%至90%不等,平均出租率为45.76%,其中乡村民宿平均出租率为43.74%,城镇民宿平均出租率为52.44%,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旅游行情来看,民宿主普遍反映,旅游淡旺季出租率差异较大,寒暑假及节假日出租率相对较高,日常出租率相对较低。从区域位置来看,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湘西州凤凰古城具有国内外知名度,游客数量相对较大,出租率较高;长株潭地区的民宿虽然在数量、质量、特色上均不占优势,但由于区位优势突出,且产品定价适中,受旅游淡旺季影响相对较小,出租率相对较高。从价格类型来看,经济型民宿平均出租率为44.96%,中端型民宿平均出租率为47.78%,中高端民宿平均出租率为50.4%,高端型民宿平均出租率为51%。调研表明,并非价格越低,出租率越高,中高端和高端民宿的出租率相对较高,表明消费者愿意为高品质付费。综合看来,出租率与民宿区位、特色、价格、基础硬件、专业化管理与服务、营销推广方式等多项因素综合相关。

    运营成本偏高。本次调研的民宿均在当地聘请了员工,员工人均工资3000元/月左右。超过一半的民宿聘请了1-5名员工,23%的民宿聘请了6-10名员工,超过60%民宿的人力成本超过了10000元/月。民宿直接带动群众就业增收的作用显著。调研发现,为控制成本,投资金额在100万元以内的民宿主在旺季用工比较机动,亲戚帮工或临时聘用季节工较多,淡季以家庭经营管理为主。

    投资回报率偏低。调研显示,全省乡村民宿2019年户均综合营业收入134.5万元,高于我省民宿2019年户均综合营业收入;城镇民宿2019年户均综合营业收入89万元。乡村民宿在附加服务等方面比城镇民宿更有发展空间,发展潜力大。民宿的综合带动效益比较明显,餐饮收入是多数民宿除了客房收入之外的另一主要收入来源。参与调查的民宿企业中,投资金额在100万元至300万元之间的民宿约占33.60%,其中,42.5%的民宿年度综合收入在30万元之内。综合看来,计入运营成本的话,大部分民宿年投资回报率偏低。

    (六)市场监管仍需完善

    监管满意度较高。调研发现,民宿主对政府部门的服务、监督、管理满意认可度较高,“非常满意”和“满意”共计高达80%。作为文旅新业态,我省民宿产业进入高速发展期仅几年,政府部门做了大量的基础服务工作,获得了民宿主普遍的好评。调研也发现,民宿主普遍希望能明确牵头的主管部门,细化管理内容,制定切实可行的行业发展地方标准,进一步加强行业引导。

    持证情况并不乐观。本次调研的民宿绝大部分都持有营业执照和卫生许可证,分别占99%和74%,其次是食品许可证,占比51%。证件持有率最低的依次是消防验收许可证、特种行业许可证和环境保护许可证。其中,消防验收许可证是办理特种行业许可证的基础。湖南民宿的消防验收许可证持证率低,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大部分乡村民宿因为房屋结构、面积、投资标准的因素,没有在规划设计及建设环节全面考虑消防因素;二是业界及投资者普遍认为民宿是非标准化住宿,消防、环保等政府监管部门则认为民宿应归类为旅馆业,政府相关部门严格按照旅馆业的消防标准进行验收,所以大部分民宿无法达标。

    三、我省民宿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目前,全国民宿产业正朝着标准化、智能化、星级化发展,呈现出品质提升、连锁经营、个性化服务三大趋势。我省民宿产业还处于粗放型发展阶段,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包括三个层面。

    (一)企业层面“缺质量”

    民宿品质偏低。调研显示,我省民宿平均房价在299元/间以下的经济型民宿占比高达75%,其中存在大量的平均房价仅100元左右的民宿,难以满足游客的美好生活需求。这意味着我省民宿中低端供给饱和,高端精品缺乏,亟待品质升级。有些民宿基础硬件设施相对较差,内部生活配套设施缺乏、卫生条件简陋,周边存在建筑凌乱、垃圾乱倒、水质污染等现象,经营管理粗放,服务人员服务水平不高,游客体验感较差。

    文化特色不足。调研发现,当前我省民宿同质化问题突出,跟风模仿抄袭,存在千店一面的现象,缺乏个性化、多样化服务,不少民宿的设计、建造、装修缺乏“乡土味”和创意元素。大多数民宿未能将包含乡情、乡俗、乡恋、乡愁的原生地文化,很好地融入到民宿设计、建造、装修、产品、运营等环节,未能将当地文化与时尚创意巧妙融合,导致民宿市场吸引力不足。我省很多民宿维持农家乐的原有风格,或者是“农家乐”升级版,缺少文化内涵,游客无法感受乡味、领阅乡情、体验乡愁。

    品牌意识较弱。我省民宿大多以家庭经营模式为主,客房体量小,人员配备少,很多民宿从业者都是凭着个人情怀进入这个行业,缺乏正确的品牌理念,忽视了对品牌进行系统化建设、塑造和推广。调研发现,相当大一部分民宿虽然创建了品牌,然而仅有民宿品牌标识和口号,缺乏特色鲜明的情感渗透,无法令消费者产生品牌认知。调研显示,70%的用户是通过微信、微博、知乎、贴吧等在线交流社区来获知民宿信息,在线短租APP是用户最主要的获知渠道。

    专业人才缺乏。调研显示,我省近32%的民宿主认为,团队管理成为经营的难点和痛点。这是由于民宿主普遍缺乏经验和专业指导,在经营和服务水平上与市场需求还有一定差距。此外,民宿企业普遍规模小、人数少,缺乏专业的管理制度和服务流程,在退订房保障、客人隐私保护、服务接待能力等方面仍有待提升发展。民宿企业普遍缺少人才晋升渠道和机制,乡村民宿普遍难以留住人才,员工流失率较高。调研显示,民宿行业的员工平均从业时间只有13个月左右。

    (二)市场层面“缺规范”

    市场无序发展。在全域旅游的热潮裹挟下,我国民宿产业市场迅速扩大,多方资本随势进入。目前,湖南民宿产业的发展以15-20%的速度在增长,风头正盛、方兴未艾,但市场总体上还处于初级阶段。由于我省尚未就民宿发展出台相关规划,没有对民宿以及民宿相关旅游配套产品、设施等进行统筹谋划,民宿行业也缺乏行业自我管理规范,民宿市场基本处于自我无序发展状态。有的地方“遍地开花”、一哄而起、跑马圈地;有的地方民宿投资过剩,饱和过剩、市场竞争惨烈;有的地方民宿处于单兵作战规模小而零散,缺乏联合;有的地方民宿游走在灰色地带、质量参差不齐,市场亟待规范。

    安全隐患较多。调研发现,约70%的民宿以租赁二手闲置房源进行改造之后再出租的方式进行营业,相当大一部分民宿处于监管“真空”狀态。有的民宿业主为了提高入住率,违章搭建、私自改造,甚至擅自改变房屋结构,增加套房屋数量。有的民宿建在山边、溪边,离地质灾害点近;有的民宿街道狭窄、房屋陈旧,无双向逃生通道、无简易消防喷淋装置等,消防设施配备不足,房屋消防标准不达标。大多数从业者没有受过系统的培训和学习,没有经历过专业的消防演练。近40%的民宿没有营业执照,70%的民宿从业人员的有效健康证没有上墙公布。由于民宿入行门槛低,加上缺乏行业标准,监管没有完全跟上,在消防、环保、安全等方面存在重大隐患。

    行情冷热不均。调研发现,我省民宿产业基本上属于“周末经济”“假日经济”。旺季忙死、淡季闲死,旅游旺季赚钱,淡季则入不敷出,这是我省每一个民宿企业主都面临的烦恼。全省各地都存在非常明显的淡旺季,淡季时入住率平均达不到30%,打价格战,“搞死同行,害死自己”;而旺季时经常出现爆满,一房难求,价格奇高,接近五星级酒店价格,“宰你没商量”。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尽管有旅游市场行情淡旺季的影响,同时也说明了民宿市场本身发展还不成熟不充分不平衡,缺乏规范。

    客户维权较难。由于我省还未对民宿的设置、经营出台统一标准,各市县大多也未成立民宿行业协会,所以民宿行业缺乏“他律”和“自律”机制。民宿市场的低门槛准入和快速发展,放大了行业规范上的漏洞和缺失,无照经营、虚假宣传、欺客宰客、安全隐患等一系列问题层出不穷。有数据显示,当下市场上民宿的投诉率要远远高于星级酒店。不少民宿打着“青年旅馆”“民宿”旗号的房源,在网上“看起来很美”,实际现实中却大打折扣,灯光昏暗,设施陈旧,体验却很糟糕。价格跟星级酒店差不多,但环境与舒适感却完全不能比。不少面对这种“有名无实”的问题,消费者往往投诉无门、难以维权。目前,消费者对民宿的投拆主要集中在虚假宣传、临时加价、退房退款难等。

    (三)政府层面“缺支持”

    行业引导不够。目前,浙江、海南、广东等地已经出台促进民宿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和管理办法,而我省尚未出台相关指导意见,政策引导相对滞后。由于缺乏政策规范和指导,我省民宿产业缺少可适用的政策依据、地方标准和管理办法,出现民宿空间布局零散、低水平重复建设、产品组合度差等问题,民宿无序化、同质化、宾馆化现象普遍存在,缺乏文化内涵、乡土气息和多元特色的问题比较严重。有不少地方,民宿与酒店、宾馆高度相似,也与传统意义上的青年旅舍、家庭旅馆等混为一谈。同一区域的民宿在建筑风格、室内装潢、食宿服务等方面往往大同小异,缺乏独特的经营理念、互动体验和地方特色,未形成差异化、特色化发展之路。为争夺客源,大家往往采取削价竞争,直接影响了自身发展和行业健康。80%的民宿店主认为,缺乏特色化差异化是制约当前民宿发展的主要瓶颈。

    信贷支持不够。调查显示,全省45%的民宿年度综合收入未超过30万元,大部分民宿以业主自有资金或民间私募资金建设运营为主,投资回报率偏低,金融信贷压力普遍较大。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后,民宿产业是雪上加霜,急需金融信贷“输血”,民宿企业期盼尽早出台金融扶持政策。而我省还没有专门就民宿产业出台奖补和金融扶持政策,省内多数金融机构也没有就民宿产业推出金融产品服务。目前,浙江、海南、广东、江西、陕西、上海市等地都已出台金融扶持政策,比如海南省出台的《关于促进乡村民宿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各金融机构要加大对民宿业的信贷支持,积极推广农村住房抵押贷款、农村居民信用贷款等特色产品,围绕民宿发展需求,创新绿色金融产品,鼓励简化审批手续,加强信贷扶持。

    用地支持不够。目前,在市场需求和政策供给的双轮驱动下,乡村旅游以超预期的速度和规模发展。一方面是乡村旅游用地需求的扩大,一方面是区域土地政策和供给的滞后,产业发展与土地利用的矛盾也越来越紧张,成为阻碍新时期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我省民宿产业发展面临的用地问题,一是民宿用地需求和相对紧缺的建设用地指标之间的矛盾突出;二是民宿发展过程中变更土地用途、破坏生态用地、占用农村耕地、破坏土地资源的现象;三是民宿土地产权交易、继承和抵押之间存在相互制约,成为民宿发展的障碍。

    办证支持不够。调研发现,我省民宿持有消防验收许可证、特种许可证、环境保护许可证等偏低,我省民宿办证难问题仍普遍突出。一方面,民宿管理部门目前按照旅馆业相关标准对民宿进行验收检查,使得大部分民宿申报办证程序繁琐、要求严格,难以办理消防验收许可证、特种许可证、环境保护许可证。另一方面,民宿产业涉及国土、消防、住建、市监、财政、公安、环保、农业、文化和旅游等多个监管部门,但尚未明确牵头部门和管理权职,没有建立行之有效的协同管理机制,导致层层设卡办证困难。

    四、促进湖南民宿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科学统筹谋划,制定民宿产业规划

    制定民宿产业规划。尽快制定湖南民宿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将加快民宿产业发展写进湖南文化旅游业“十四五”规划,并把民宿作为重要内容纳入乡村振兴、全域旅游、文旅融合发展规划,明确我省民宿产业的总体定位、行动目标、产业定位、空间布局、品牌特色、发展路径、开发重点、品牌特色等指引性内容,形成梯次配置合理、规模集聚适度、特色主题鲜明的民宿发展格局。

    优化民宿空间布局。发展民宿不能一哄而起,遍地开花,完全不具备条件的地方,不能鼓励发展民宿。调研发现,像张家界、凤凰、南岳、东江湖、石牛寨等景区周边的民宿,客房住宿率明显比其他地方高出几十个百分点。当前,我省要按照保护生态、因地制宜、彰显特色、合理布局、有序发展的要求,在景点景区、历史文化街区、特色小镇、古镇古村等自然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基础设施相对完善的城乡地区布局发展民宿,形成一批示范作用好、带动能力强、市场评价高的民宿品牌,推动湖南民宿产业发展规模和质量走在全国前列。

    (二)加大产业扶持,出台民宿引导政策

    出台财政引导政策。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设立民宿发展专项资金,推动湖南各级财政、发改、文化旅游、扶贫、农业等多部门对民宿项目实施奖补政策,统筹安排全域旅游、乡村旅游等财政资金,积极衔接中央、省級财政下达的地方专项扶贫资金,在民宿项目建设支持、人才培训经费、精品民宿奖补、公共品牌宣传、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予以资金支持。出台民宿金融信贷政策,推进湖南各级财政部门出台民宿信贷支持、信用担保等金融政策,积极引导金融机构面向民宿产业开展小额信贷业务。探索设立民宿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吸引国有资本、社会资本进入民宿产业,参与民宿集聚区、民宿综合体、民宿基础设施等项目的建设和运营。积极调动社会资本投资活力,深入挖掘民宿经济投资潜力,吸引湘商、青年回乡创业,创办精品民宿,培育相关业态。

    出台用地保障政策。用活用好集体建设用地,对符合土地法和土地利用相关规划的旅游民宿项目优先保障用地,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将村庄零星、分散的集体建设用地先行组织复垦为农用地后,将腾挪出的建设用地指标调整到其他适宜地区,解决我省民宿用地问题。探索“点状供地”试点,建议参照景区旅游设施点状供地的做法,在乡村地区开展民宿“点状供地”试点政策。传统片状供地方式,项目占地较大、容积率较低,乡村民宿项目一般比较分散且小型,若采取成片供地方式会造成土地浪费。“点状供地”能充分利用其它项目留下的“土地边角料”,有利于盘活土地资产,提升土地利用的精准化、精细化、集约化程度。实施“三权分置”政策,放活宅基地使用权,允许乡村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鼓励农户将闲置宅基地使用权通过有限年期转让、入股、合作等方式流转给村集体,再由村集体联合社会资本依法依规改造建设民宿和创客等场所,共同打造精品民宿。

    (三)创新发展模式,打造湖南民宿样本

    依托旅游景区发展民宿。最适宜发展民宿的地方,无疑首选景区。民宿建在景区,不仅承接了景区饮食、住宿、土特产等服务功能,而且以精心设计、精美环境、精致产品和精到体验实现景上添花,成为各个景区的一张靓丽名片。有些创意设计好、个性化特色佳、参与互动性强的民宿,已经不光是景区的一个亮点,其本身就是一个自带流量的景点。如“自在平江”“小郁竹艺民宿”“蠢庐民宿”“土王行宫·八部堂”等。

    依托产业特色发展民宿。特色产业是民宿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柱。调研表明,有特色产业作支撑的地方,民宿客流量、住宿率、经济效益都普遍优于其他地方。从游客出行心理分析可知,互动、参与和特色体验,是游客选择民宿的一个重要动机。我省的樟树港辣椒、永州脐橙、靖州杨梅、溆浦水蜜桃、石门蜜桔、长沙小龙虾、浏阳蒸菜、安华黑茶、新化白溪豆腐、武冈香干等,这些已经成为一个地方产业的标志性符号、强IP。以地方特色产业为支撑,培育“民宿+康养”“民宿+农业”“民宿+装备”“民宿+研学”“民宿+体育”“民宿+文创”“民宿+美食”等丰富的產品体系,以“民宿+”为着力点,拉长民宿产业链条,形成产业融合,是我省民宿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和途径。

    依托文化特色发展民宿。长株潭可利用城市群核心引领作用,以城郊休闲文化为主题,打造长沙县乡村休闲民宿集群、浏阳市生态康养民宿集群;环洞庭湖区挖掘水体资源和湘楚文化资源优势,围绕湖乡风情、世外桃源等特色,打造平江县生态山水民宿集群、桃源县田园风情民宿集群;大湘西板块以张家界市为龙头,围绕世界自然遗产风光,苗族、土家族文化等特色,打造武陵源区世界遗产民宿集群、凤凰县古镇民宿集群;雪峰山板块挖掘雪峰山区域自然生态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特色,围绕瑶族文化、侗族文化、梅山文化、农耕文化、森林康养等特色,打造怀化通道侗文化特色民宿集群、怀化洪江古城文化民宿集群、娄底新化梯田农耕文化民宿集群、安化县茶文化民宿集群、邵阳绥宁生态康养民宿集群;大湘南旅游板块发挥南岭山脉和罗霄山脉自然生态资源优势,围绕寻根祈福、生态山水等特色,打造南岳区衡山康养民宿集群、资兴市环东江湖民宿集群、桂东县避暑民宿集群、零陵区文化古城民宿集群、炎陵县休闲养生民宿集群。

    依托公司+品牌连锁化发展民宿。调研发现,一些单打独斗式的民宿,由于缺乏资金、缺乏创意设计、缺乏专业人才,普遍存在同质化、宾馆化、农家乐化等问题,市场营销力弱,市场竞争力差,经济效益不理想。要解决这些问题,一要靠专业化公司,二要靠品牌。有实力和品牌公司的介入,能解决投入不足、策划规划不够、企业文化和运营管理落后等一系列问题,真正打造品质化、差异化、个性化的民宿。我省部分民宿企业已经走上品牌化、连锁化、专业化经营之路,其中“慧润”探索了一条“公司+村委会+农户”利益共享的民宿发展模式,已在怀化溆浦、湘潭韶山和郴州桂东开设了分公司;“喜言”探索环景区连锁运营路径。调研发现,这些连锁运营的品牌民宿,实现了较高盈利水平。

    (四)规范行业管理,提升民宿服务品质

    简化营业证照审批流程。设立民宿登记备案制度,实施多证合一管理,将工商、卫生、计生、公安、消防、食品安全、税务环保等需要办理的各项证照合而为一,推进民宿审批“最多跑一次”政策。营业执照由相关部门依法许可后,工商部门统一办理发放,行业主管部门监督检查指导乡村民宿的开办经营,实现“一套资料、一表申请、一窗受理、一证核发”,解决民宿经营办证难问题。

    制定湖南民宿行业标准。省级监管部门要尽快出台全省民宿行业统一性管理的规范性文件,制定民宿行业标准与管理办法,对民宿的管理原则、开办要求和程序、运营主体、经营规范、服务与监管等作出具体规定,明确民宿准入门槛和标准、星级民宿评定标准和退出机制,各市州、县市区可依据民宿资源和产业规模,针对性出台地方标准,推动湖南民宿行业有规范可依、有标准可查。

    建立湖南民宿行业协会。政府的监管和引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具体事务管理上缺乏一定的灵活性和变通性。民宿行业协会的成立,其目的是要让单个民宿经营者联合起来,加强行业自我规范。各成员单位共同参与确定该地区的民宿服务标准、服务承诺、业务指引、安全守则、争议解决机制,引导民宿经营者通过行业自律和利益联结等方式有序发展,形成健康发展和良性竞争环境。

    加强从业服务人员培训。对民宿从业人员进行民宿营销、民宿服务、民宿管理以及旅游安全知识等方面的专业培训,提升民宿服务水平。倡导个性化、管家式服务,引导从业人员采取个性化、多元化服务模式,提高民宿的体验度、舒适度和满意度。

    (五)加强品牌建设,培育民宿本土品牌

    实施品牌培育工程。以锦绣潇湘文旅品牌为统领,鼓励各地依托优势资源,引入先进经营理念和高效管理模式,培育打造一批个性化、主题化的精品高端民宿品牌,推进湖南民宿连锁化、专业化、品牌化、高端化发展。

    强化品牌营销推介。将民宿宣传推广纳入“锦绣潇湘”文旅品牌推广体系,通过线上线下融合搭建文旅会展、节庆活动、峰会论坛等平台,创新举办旅游民宿主题展、精品民宿设计评比大赛等,全方位、立体化宣传推广湖南民宿精品。编印《湖南民宿》导览画册,发行《湖南民宿蓝皮书》,发布旅游部门指导服务民宿的权威声音和最强声音。

    鼓励全民民宿消费。将星级民宿纳入我省总工会职工疗休养范围,支持全省机关企事业单位在民宿进行工会疗休养。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向职工发放民宿休养消费券,拉动全省民宿入住消费。鼓励各乡教育部门和学校组织学生到民宿集聚区域开展研学旅游、文化体验、社会实践等活动。

    参考文献:

    [1]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2019湖南民宿产业发展调研报告[R].2020.

    [2]中国旅游与民宿发展协会.2020年度中国民宿行业发展研究报告[R].2021.

    [3]文化和旅游部.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LB/T 065-2019)[S].2019.

    [4]姜正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贯通:逻辑、难题与路径[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12):107-113.

    责任编辑:周育平

    收稿日期:2021-03-12

    基金项目: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教研咨一体化创新工程决策咨询重点项目“湖南乡村振兴中乡村民宿产业发展面临的困境与对策”

    作者简介:课题组负责人:何良安,男,湖南桂阳人,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哲学部主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伦理学;成员:姜正君,男,湖南安乡人,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哲学部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文化哲学与文化建设;欧阳旭曦,男,湖南新化人,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哲学部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西方哲学、文化哲学与文化建设。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7:1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