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资源共享下服务型英语实践教学的评价
范文

    徐丽娣

    

    酒店服务业在旅游业链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酒店服务的质量直接关系着旅游业的发展。我国酒店业在整体规模和个体服务水平方面都不断发展,同时也面临着行业国际化高标准服务的挑战。服务型英语实践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服务型英语课程的实践效果评价及学生形成性成绩的评定将是一个急需研究的课题。

    目前,有些高职院校的酒店英语课程教师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使很多学生厌倦并对酒店英语学习失去兴趣,尽管有些教师在酒店英语实践教学中朗读示范或让学生朗读、播放音频或进行简单的模拟对话等等,这仍然难以突显酒店专业英语的应用性与交际性,同时也忽视对学生的职业意识和服务意识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听教师讲得多自己练得少,没有认真去思考、去分析、去练习,并不能把英语知识转化为自己的,也就难以在课下时间正确地自学,听、说的能力提高的效果不显著。

    高职院校担负着培养酒店服务人才的重任,酒店英语是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其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未来中国酒店服务人员素质的高低。从事酒店行业,英文语成为重要的沟通语言。酒店情景英语课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课程,它是为酒店行业的管理和服务而设置的“行业知识+技能”、“专业服务+英语”的服务型英语课程,酒店英语的教学要基于工作过程来提高学生的岗位英语技能(刘丽,2011)。用项目教学法来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陈恒仕,2011,马芙,2009,罗木兰,2012 )的观点和研究也受到各学者的重视。酒店英语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的必要性及实施策略,以实现提高酒店英语教学效率及质量为目的(朱桂萍, 2012)。在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并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上,(程红梅,2011,邹函,2011)强调要以就业为导向,以此将课程的教学分为课堂实践及课外实践。使用情景/情境教学并加以探讨实践教学领域的教师也为数颇多(刘志波,2011,闫晓磊,李娜,2011,隋国研,薛定刚,2011,马晓云2010,魏丽琼,2009)。因此,众学者在分析研究酒店行业的人才需求的基础之上,结合高职英语专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及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英语应用能力,对高职酒店英语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尝试和探讨。发现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探索酒店英语课程教学模式及方法的研究数量很多,但对新模式下教学效果的检验及评价体系研究较少,尤其是对实践教学的管理、评价、教学效果、教师行为的研究更不多见。

    一、实践英语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

    在新的实践教学中,基于课程资源共享及课程教学的互动,要实现课程电子教案、课程标准、习题、网络课程、网络课件、参考资料等教学资源网上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对于采用情景教学模式与交际教学模式,更加要注重形成性的评价体系的建立。实训室中的训练与教学是比较难于控制的教学过程。学生根据模块的内容设计主题及相关的情景内容,小组训练的效果与学生学习的效果都不易于量化考核,因此存在一些问题。课程考核目的是通过每次实践学生都能有明显的收获,注重学生的阶段性进步和学习效果,否则实践教学容易变为走过场。但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考核难于管理及控制。因此在每次实践时,对每个小组考核显得尤其重要,不但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会涉及学生的最终成绩。

    二、形成性评价的实践与评价指标的设计

    (一)实践考核考题的设计上,打破传统统一考题模式

    结合课程岗位工作流程驱动设计理念,打破传统使用统一试题的模式,实践考核题目设计上,依据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及单元模块的难易度,以现场出题为主,以抽签取题为辅,使服务型英语实践教学的考核内容富有变化性和创新性。

    (二)实践教学考核安排形式上,以动态化工作流程为引导

    课程内容的针对性决定了服务型英语本身的变化性,因此在实践考核的组织与安排上,按照岗位任务设计并铺开,实现英语专业知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在各岗位工作流程基础之上,整合并设计动态化考题,实现边练习边考核,使教、学、做相结合。

    (三)实践考核的方法与手段上,以形成性过程为主导

    在对学生的实践考核上,基于服务型英语以“典型任务引领、服务流程驱动”的特色,情景教学模式与交际教学模式交互使用、灵活运用情景教学法与分组训练法,穿插一定角色扮演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以提高实践教学效果。教师与学生共同作为考核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小组及成员考核为辅助,教师进行指导与点评,小组成员可以自行打分或互评。

    (四)实践教学管理模式上,实施团队自我管理

    针对课堂教学秩序的组织、科学管理实践教学课堂,提出创新性的学生团队自我管理模式。以大大改变学生学习英语的习惯,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服务英语的兴趣并提高其学习效果,让学生在酒店工作背景及工作情景中进行体验,学生将会更主动地进行互助学习和自我管理,增强学生积极性和自信心。学生在小组中相互促进、相互协作,提高团队协作精神。

    (五)实践成绩体现上,构建量化评价体系(见图1)

    三、资源共享背景下课程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课程在资源共享的前提下,学生的进步与成绩显得尤为重要,在微信、微课与课程网站并用的大背景下,本课程的形成性成绩由学习态度、团队协作、口语技能、阶段性进步及专业知识五个部分构成,各个指标的衡量分别侧重于课前准备、实践表现、现场模拟、网络课堂、模块测试。课程在采用实践教学模式后,大多教学环节是在实践中完成,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致与积极的态度是重要的前提,学生实践表现分五个侧重点来体现:是否脱稿、完整与正确性、积极主动性、切合情景及认真准备,最终形成学生的学习态度分数。每个教学模块的课前准备主要分五个方面:创新性、独立性、完整性、正确性及灵活性,最终形成团队协作的分数。在现场模拟中,活动出勤、认真听讲、作好记录、回答问题、参与讨论五个维度来体现。在网络课堂中的学习与互动主要来衡量学生的阶段性进步,而各模块的测试主要考核学生的专业知识积累。

    (作者单位: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