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旅游开发对凤凰古城苗族民族服饰文化发展的影响研究 |
范文 | 刘寒晓 邢梦 富有苗族文化的凤凰古城旅游业近十年来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旅游总收入增长了近百倍。与此同时凤凰古城苗族的民族服饰文化也受到了旅游开发的影响。本文参照符号学理论,运用文献法研究凤凰古城的旅游开发对其苗族民族服饰文化发展的影响。 一、文献综述 高婕(2009)认为,民族文化的关键符号包括民族服饰符号、饮食符号、器物符号、仪式符号、神话符号、歌舞符号、节庆符号和人物符号等。而民族服饰符号作为表层文化符号,背负这向游客诉说“我们是谁”的作用。杨振之(2006)认为,旅游的过程是一种符号化的过程。旅游的“符号化”是旅游者被动接受旅游地文化符号的过程,而不是通过这些“符号化”活动来创造文化。旅游符号表象化的过程是一种简单的文化复制,如民族服饰只停留在敷衍旅游者穿戴上,对应着“快餐式”的旅游,旅游文化符号不能被过度应用或滥用,那样反而会助长旅游“符号化”的趋势并加剧这种危机,那是对旅游者消费行为、审美行为的误导。 二、旅游开发对凤凰县苗族民族服饰文化发展的影响 (一)正面影响 1.传播苗族服饰文化,提高知名度 凤凰古城的游客量从2000年的57万人次提高到了2014年的近1000万,增长了将近20倍。而作为苗族文化的代表符号——苗族民族服饰,每年无数的游客在凤凰古城游览时能看到穿着苗族民族服饰的当地居民或者工作人员,旅游开发在一定程度上传播了苗族的服饰文化,提高了在群众中的知名度。来过凤凰古城游览的游客会对造型奇美、工艺精巧、点缀着华丽银饰的苗族服饰印象深刻。如凤凰古城自2011年起,每年都举办了苗族银饰服饰节。在2015年的第五届苗族银饰服饰节上,1500名演员精彩演绎了苗族服饰文化,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拍摄。提高了苗族的服饰文化在全国的知名度。 2.带动当地民族服飾产业的发展 凤凰古镇传统的苗族服饰制作工艺是手工为主、以家庭为单位,自给自足。而在旅游业发展的推动下,当地服饰产业迅速产业化、规模化、商品化。旅游的发展带动了当地服饰产业的发展。 3.有利于传承并创新苗族服饰文化 凤凰旅游业发展不仅为苗族创造了经济效益,而且还创造了社会效益,弘扬了民族文化,而且成为促进传统苗族服饰创新和转型的外在动力。在旅游发展的推动下,苗族的服饰的传承与创新主要表现为:①原有习惯现代服装的苗民重新穿上苗装②面料跟做工改进③更加美型和多样。相比于传统的苗族服装较为简约化、实用化,现代的苗族服装更加华丽、具有美型。④功能的改进,由原来的遮身蔽体、防寒保暖的功能拓展了新的商品和时尚功能。 (二)负面影响 1.民族服饰去信仰化 许多少数民族在历史上信仰着“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在苗族各种绣花、挑花、蜡染的图案之中,浸透着各种神话传说,鲜明的反映了苗族崇巫信鬼的文化习俗与苗巫文化的特色。在服装中可以体现为:①服饰上的神秘纹饰、符号。②服饰蕴藏着人的“灵魂”,在生病时可撕下一块衣服去问巫师。③制作服饰的时候要挑选吉祥的日子进行,且制作时要充满敬畏与信仰。但在旅游迅速发展的环境下,传统的制作服饰工艺不能满足旅游需求的快速增长,只能借助于纯机器化的生产的制造。从流水线上下来的产品失去了手工的“温度”,不再具有制作者曾经倾注的神圣感和敬畏感。 2.民族服饰去真实化 历史上凤凰古城的苗族服饰承载着当地的真实苗族文化与习俗,苗人们穿着苗族服饰进行日常活动,同时遵循一定的规则,如不能随意穿戴其他支系、其他款式的苗族服饰。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苗族人民已不再穿戴苗族服饰。但旅游带来的经济利益又使得一些苗族人民重新穿上了苗族传统服饰,因此,穿着民族服饰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经济利益,而不是遵循传统习俗,失去了原有的真实性。 三、结语及建议 苗族民俗服饰是作为苗族文化的一个符号形象存在于在旅游活动中。凤凰古镇可参照此种旅游模式,在“前台”(供游客游览的公共场合)对凤凰古镇的旅游符号(民族服装、民族语言、蜡染刺绣等)进行舞台化的展示,满足游客的真实性体验,获得商业收入;在“后台”(凤凰古镇居民私人生活空间)保护旅游符号客体的本真性,只有与“后台”相关或“后台”允许进入的人才能进入“后台”,以防一些古老文化的失传和变异。保护各种符号化互动,促进原生文化符号的传承与创新,最终让旅游活动及旅游业持续兴旺,并推动旅游的深度开发。 (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